学术投稿

EB病毒相关抗体和EBV-DN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庄健海;张劲丰;吴英;黄星华

关键词:EB病毒, 类风湿关节炎, 相关性
摘要:目的 探讨EB病毒相关抗体和DNA的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102例RA患者和206例健康人群的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EB相关抗体VCA-IgG和EA-IgG,同时用实时定量PCR法(FQ-PCR)检测血清中游离的EBV-DNA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单项指标在RA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VCA-IgG 91.2%,87.9%,89.0%,95.3%,78.8%;EA-IgG 70.6%,90.3%,83.8%,86.1%,78.3%;EBV-DNA 44.1%,93.2%,76.9%,77.1%,76.2%;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则分别为99.0%,86.9%,90.9%,78.9%和99.4%.结论 单项指标中VCA-IgG佳,二种EB病毒相关抗体和血清游离EBV-DNA的联合测定可弥补各单项指标的缺点,可更好地作为RA的辅助诊断指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在百日咳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在百日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5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年龄小于6个月免疫不完全或未进行免疫接种患儿中,选择74例反复咳嗽疑似百日咳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0例临床明确排除百日咳的肺炎患儿作为阴性对照,百日咳标准菌株作为阳性对照,负压吸取痰标本.从痰中提取细菌总DNA,应用PCR检测技术测定痰标本中百日咳杆菌的双目标基因(插入区域IS481以及百日咳毒素启动子区域PT),评价PCR双目标基因检测技术在百日咳诊断中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结果 所有痰标本细菌总DNA提取效果良好,适用于PCR扩增检测.经百日咳PCR双目标基因检测74例患儿,其中20例(27%)结果为阳性,40例临床明确排除百日咳的肺炎患儿结果均为阴性,阳性对照标准菌株为阳性.结论 PCR双目标基因检测技术用于诊断百日咳时,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而且简单易行,适合百日咳杆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和平;郑跃杰;陈小文;马卓娅;卢志威;高镝;张民;邓继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EB病毒相关抗体和EBV-DN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EB病毒相关抗体和DNA的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102例RA患者和206例健康人群的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EB相关抗体VCA-IgG和EA-IgG,同时用实时定量PCR法(FQ-PCR)检测血清中游离的EBV-DNA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单项指标在RA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VCA-IgG 91.2%,87.9%,89.0%,95.3%,78.8%;EA-IgG 70.6%,90.3%,83.8%,86.1%,78.3%;EBV-DNA 44.1%,93.2%,76.9%,77.1%,76.2%;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则分别为99.0%,86.9%,90.9%,78.9%和99.4%.结论 单项指标中VCA-IgG佳,二种EB病毒相关抗体和血清游离EBV-DNA的联合测定可弥补各单项指标的缺点,可更好地作为RA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庄健海;张劲丰;吴英;黄星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90例肝移植患者术后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162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肝移植患者中,感染发生率为55.6%,常见的菌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7%),铜绿假单胞菌(11.1%),肺炎克雷伯菌(9.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9.9%),念珠菌(8.6%).病原菌具有高耐药的特点,而且呈现泛耐药现象,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在逐年上升,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有效的抗菌药物.结论 加强肝移植患者术后的病原菌分离及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肝移植术后预防和治疗感染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立丽;陈铭;王晨;于艳华;赵秀英;孙桂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武汉地区婴儿肝病综合征病原分析及细胞免疫研究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婴儿肝病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及相应的细胞免疫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32例肝病综合征患儿血清病毒抗体,测定项目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以及风疹病毒(RV),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患儿ALT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病原学检查以巨细胞感染多见,占26.5%,其次是HSV感染,占1.5%;CMV-IgM(+)患儿中ALT值异常(ALT>40 U/L)者占91.4%,且其CD4+淋巴细胞绝对数升高而百分比降低,CD8+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比均升高,CD3+淋巴细胞绝对数升高,CD4+/CD8+比值显著降低,与同龄健康婴儿及CMV-IgM(-)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 巨细胞病毒是婴儿肝病综合征的重要致病因子,小儿感染CMV肝炎后细胞免疫功能处于相对抑制状态,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王佳;宋娜;陈莎;邱艳;艾洪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AT-Ⅲ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N)血浆抗凝血活酶Ⅲ(AT-Ⅲ)活性的变化状况,为早期诊断DN提供实验室检测指标.方法 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AT-Ⅲ进行测定.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中AT-Ⅲ活性水平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DN的指标.

    作者:赵立铭;尚晓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泌尿系感染23株大肠埃希菌ERIC-PCR多态性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菌株变异情况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B法和NCCLS推荐的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的检测;23株大肠埃希菌运用ERIC-PCR进行聚类分析,并用聚类统计学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3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11株,检出率为47.8%;药敏结果显示ESBLs+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ESBLs-菌;聚类分析,将23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为四大类,相似系数从0.56~0.92.结论 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的水解能力很强,大部分ESBLs+菌株对头孢他啶较稳定;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是目前少数对ESBLs+菌高度稳定的抗生素;应加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应用的监督,减轻抗生素的选择压力;ERIC-PCR指纹图谱基因技术分型方法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简便快捷,可用于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监测.

    作者:周俊英;付有荣;郭清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昆明地区汉族人群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B,CⅢ,E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研究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B,CⅢ,E中ApoB MspI,ApoB XbaI,ApoB EcorI,ApoCⅢ3175,ApoCⅢ3206,ApoE112/158等6个位点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分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相关性研究策略,选择昆明地区汉族作为研究对象,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91例高脂血症患者及7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上述6个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用直接计算法计算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昆明地区汉族76例健康人群及91例高脂血症患者检测结果:①ApoB MspI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618,0.382及0.978,0.022,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χ2=35.42,P=0.000),未检出-/-基因型;+和-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809,0.191及0.989,0.011,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χ2=31.80,P=0.000).②ApoB XbaI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13,0.145,0.842及0.000,0.077,0.923,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3.259,P=0.195);+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086,0.914及0.038,0.962,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3.70,P=0.071).③ApoB EcorI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61,0.039及0.857,0.143,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5.109,P=0.024),未检出-/-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980,0.020及0.929,0.071,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4.852,P=0.028).④ApoC Ⅲ3175位点的CC,CG,GG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63,0.560,0.077及0.421,0.553,0.026,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2.336,P=0.311);C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643,0.375及0.697,0.303,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1.109,P=0.292).⑤ApoC Ⅲ3206位点的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527,0.396,0.077及0.671,0.276,0.053,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3.538,P=0.171);G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725,0.275及0.809,0.191,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3.231,P=0.072).⑥ApoE112/158位点的E3/E3,E2/E3,E2/E4,E3/E4,E2/E2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725,0.132,0.022,0.110,0.011,0.000及0.263,0.421,0.237,0.066,0.000,0.013,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χ2=49.21,P=0.000),其中E3/E4及E2/E3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χ2=35.41,17.85,P=0.000,0.000);E2,E3和E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077,0.846,0.077及0.342,0.506,0.152,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χ2=47.42,P=0.000),未检出E4/E4基因型.结论 ①昆明地区汉族健康人群上述6个位点基因型多态性有地区特征.②昆明地区汉族高脂血症患者ApoE112/158位点基因型频率(E3/E3,E2/E3,E2/E4,E3/E4),AopB MpsI基因位点的基因型(+/+,+/-)与ApoCⅢ3175位点(CC,CG)基因型,ApoC Ⅲ3206位点的(GG,GT,TT)基因型与高脂血症易感性相关.

    作者:钱净;胡大春;赵晓丽;邵剑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青霉素对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尿中青霉素对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定性实验的干扰作用.方法 将尿液、红细胞、青霉素按一定比例配制,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 尿中青霉素浓度达到2.5万单位/ml或更大时可使尿测定为'+'的红细胞降低为'±',当尿中青霉素浓度达40万单位/ml,可致假阴性;当尿中浓度达10万单位/ml,可使原测定'(三)'的红细胞降低为'+',当尿中青霉素浓度达20万单位/ml或超过20万单位/ml,可使结果降低为'±',甚至出现假阴性;当尿中青霉素浓度达20万单位/ml,可使原测定为'(三)'的红细胞结果降低.结论 尿液中的青霉素影响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的定性结果,并随着尿液中青霉素浓度的增加,干扰度更加显著,甚至可致尿红细胞检测呈假阴性.

    作者:李廷富;万立华;秦艳飞;郭平;邓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SELDI-TOF-MS技术筛选鼻咽癌患者血清标志蛋白

    目的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筛选鼻咽癌(NPC)患者血清中的标志蛋白.方法 用Ciphergen Biosystem公司生产的PBSⅡ/C型蛋白质指纹图谱仪和GoldChip(金芯片)蛋白芯片检测98例鼻咽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的蛋白指纹图谱,采用Biomaker Wizard 3.1软件分析两组的蛋白表达情况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两组均检出较多蛋白峰,并且有表达明显的蛋白峰(P<0.01),在鼻咽癌患者中,低表达的有1个(即m/z为5 026Da),高表达的有4个(即m/z为5 934 Da,5 352 Da,6 655 Da,6 675 Da).结论 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NPC患者血清中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汪碧琼;陶华林;唐明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无偿献血者血型鉴定准确率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该站连续3年无偿献血者血型鉴定经过初检、复检和确认后的准确率,为东莞地区实现电子交叉配血提供必要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06~2008年186 069人次无偿献血者的血型检测结果,分析ABO/RhD血型经过初检、复检和确认后发生血型错误的概率和非技术因素导致错误的频率,比较重复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血型鉴定的错误率,文献调查血型初检发生错误的频率范围.结果 ABO血型鉴定复检后错误率(0.009%)明显低于初检的错误发生率(0.08%)(P<0.05),确认试验后发生错误率为0,且明显低于初检和复检(P<0.05).重复献血者血型鉴定错误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P<0.05).文献调查ABO血型初检发生错误的频率范围为0.04%~1.16%.结论 血型鉴定经过初检、复检和确认后发生错误的概率为0,重复献血者血型鉴定准确率高于初次献血者,满足电子配血对献血者血型鉴定准确率100%的要求,该地区具备开展电子配血的首要条件.

    作者:何子毅;王德文;叶柱江;钟炽辉;唐斯;邹文涛;李慧敏;刘赴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人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定量分析人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生物素和碱性磷酸酶分别标记捕获抗体与检测抗体,与样本中的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然后通过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的反应被链霉亲和素标记的磁微粒捕获,利用碱性磷酸酶与发光底物的反应建立了双单抗夹心法检测人血清中t-PSA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结果 标准品对WHO96/670国际标准品进行溯源,同时检测血清样本,线性回归方程为Y=0.943 4X-0.160 5,相关系数r=0.99.选择具有等摩尔分子反应性的单抗,对不同存在形式的PSA检测偏差在±3%以内.病人血清样本的测试结果与雅培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试剂盒检测结果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89.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重复性,检测结果准确,提高了国产同类试剂的竞争力,同时比同类进口试剂成本低,适于临床检测和科研应用.

    作者:王雅果;王缦;彭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改良试剂瓶提高生化试剂开瓶稳定性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改良试剂瓶对于提高生化试剂开瓶稳定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改良试剂瓶对Cre,ALP,TBA,Lp(a),Na+等生化试剂进行开瓶稳定性、精密度及校准周期试验,并以普通试剂瓶设为对照组,观察测定结果的差异显著性.结果 监测期内在相同条件下使用改良试剂瓶及普通试剂瓶保存Cre,ALP,TBA,Lp(a),Na+试剂,观察实验结果:①监测期末测定结果下降的偏差(%)分别为-3.84/-24.23,-2.47/-11.99,-1.75/-25.58,4.25/-7.35,1.17/8.6;②开瓶后的有效期(d)分别为15/7,30/15,60/15,72/30,7/4;③检测结果的日间变异CV(%)分别为1.57/5.14,1.10/4.41,4.01/9.51,3.4/3.55,1.0/3.18;④检测项目的校准周期(d)分别为15/7,26/18,60/16,68/30,15/4;⑤改良试剂瓶在监测期内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5组项目检测结果中除Lpa正常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改良试剂瓶对于提高Cre,ALP,TBA,Lp(a),Na+等不同类型生化试剂开瓶后的稳定性、延长效期及减小室内检测结果日间变异效果显著,因此在实验室检验成本控制和检验质量控制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替代普通试剂瓶广泛应用于生化自动化分析.

    作者:邓建平;朱海波;徐继勋;向环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ABBOTT 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几例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ABBOTT 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是美国雅培公司研制开发的大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利用化学发光原理进行检测.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故障,现对仪器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刘青;王厚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成因及对策

    血小板计数在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亦被广泛应用,临床及实验室高度关注其准确性,尤其临床上无出血倾向而血小板计数<50×109/L之结果特别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探讨.

    作者:王修石;何思春;邹立新;舒仁明;杨从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889例次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结果数据分析

    目的 对5种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MIT方法测定口服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妥英或苯巴比妥的癫痫患者和服用地高辛的心衰患者的血药浓度,对798例患者889例次TDM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种药物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占44.99%;低于治疗窗浓度的占35.77%;高于治疗窗浓度的占19.24%;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比例,卡马西平高(56.15%),苯妥英低(4.82%);低于和高于治疗窗的,苯妥英所占比例是高的,分别是69.88%和25.30%.结论 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依据之一,应综合分析患者用药方案,实验室数据和疗效,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

    作者:邹远高;王兰兰;白杨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与食管相关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定植在人胃黏膜上的微需氧致病菌,目前已经证实:Hp与人类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引起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危险因素.随着对Hp致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近年来Hp与食管相关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Barrett食管以及食管癌之间的关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提示Hp在GERD及Barrett食管的发生中可能起保护作用,但研究结论尚存在争议,同时目前初步研究提示Hp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金霞;杨章民;李文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脂肪肝患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脂肪肝患者的发病机理及病程进展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诊断为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9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41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PEDF,VEGF,CTGF进行检测.结果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CTGF表达显著上调(P<0.01),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病情的进展呈正相关;而PEDF与VEGF表达明显下调,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病情的进程呈正相关.结论 PEDF是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保持正常组织透明无血管的状态有重要作用,CTGF是促进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调节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和胶原合成,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VEGF是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正常和异常血管新生的重要的调节因子,在生理和病理性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三者同时表达异常,可能提示脂肪肝患者免疫病理机理中的细胞活化模式,对脂肪肝患者的免疫机制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永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牙周病患者唾液酶活性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唾液酶活性在诊断牙周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牙周病患者62例(其中牙龈炎24例,中度牙周炎26例和重度牙周炎12例)和健康对照25例被纳入研究.测定所有受试者唾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 LDH),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 方差分析(F检验)显示五酶在所观察的疾病组间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大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对诊断牙周病AST,ALP和LDH有高特异度(达到95.0%),GGT的敏感度高,为85.1%,LDH有佳诊断效能,大Youden指数为1.601,PPV=96.8%和NPV=51.3%.曲线下的面积以LDH为大(0.844),其次是AST(0.780),ALT(0.756),GGT(0.767)和ALP(0.735).结论 唾液中酶能反映牙周组织病变和损伤程度,以此提示唾液酶可能是诊断牙周疾病有用的指标.

    作者:邢晋苓;周建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D-二聚体与CD146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D-二聚体与CD146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尿常规及尿微量清蛋白(MALB)的检测结果,将120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常规蛋白尿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微量清蛋白尿组(MALB≥30 mg/24 h但常规尿蛋白阴性)34例(男17例,女17例)和单纯糖尿病组(MALB<30 mg/24 h)56例(男31例,女25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CD146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二聚体和CD146水平:单纯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组之间比较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二聚体与CD146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且CD146更为敏感.

    作者:张长庚;姚新洁;王文治;严香菊;吴凤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复检规则的应用研究

    目的 采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评估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血细胞复检规则和国内协作组提出的复检规则(简称旧复检规则),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适合于大型综合医院使用的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新复检规则.方法 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XE-2100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随机检测患者标本共1 486份,同时涂片做显微镜检查,包括细胞形态观察和人工白细胞分类.按照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国内协作组复检规则、自行拟定的新筛选方案和涂片镜检阳性标准进行评估,计算出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和涂片复检的比率,并筛选出佳方案.结果 根据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1条复检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规则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真阳性率为14.0%(208/1 486),假阳性率为31.49%(468/1 486),真阴性率为52.42%(779/1 486),假阴性率为2.09%(31/1 486).用旧复检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规则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真阳性率为12.79%(190/1 486),假阳性率为18.98%(282/1 486),真阴性率为65.48%(973/1 486),假阴性率为2.76%(41/1 486).用修改后的新复检规则(方案4)和镜检阳性规则对1 486份标本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真阳性率为13.86%(206/1486),假阳性率为25.17%(374/1486),真阴性率为58.75%(873/1486),假阴性率为2.22%(33/1486).在新复检规则(方案4)的基础上,参考旧复检规则、XE-2100仪器的性能特点和解放军总医院血细胞分析常规工作情况,提出了适合于大型综合医院使用的XE-2100仪器的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的涂片复检规则;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假阴性率0.96%,低于旧复检规则的2.26%,且血液病细胞无漏检.结论 血涂片复检规则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收集、整理发现问题,及时对复检规则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血细胞分析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乐家新;丛玉隆;王海;王红霞;傅淑宏;徐菡;兰亚婷;朱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