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89例次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结果数据分析

邹远高;王兰兰;白杨娟

关键词: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治疗窗, 血药浓度
摘要:目的 对5种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MIT方法测定口服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妥英或苯巴比妥的癫痫患者和服用地高辛的心衰患者的血药浓度,对798例患者889例次TDM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种药物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占44.99%;低于治疗窗浓度的占35.77%;高于治疗窗浓度的占19.24%;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比例,卡马西平高(56.15%),苯妥英低(4.82%);低于和高于治疗窗的,苯妥英所占比例是高的,分别是69.88%和25.30%.结论 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依据之一,应综合分析患者用药方案,实验室数据和疗效,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成因及对策

    血小板计数在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亦被广泛应用,临床及实验室高度关注其准确性,尤其临床上无出血倾向而血小板计数<50×109/L之结果特别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探讨.

    作者:王修石;何思春;邹立新;舒仁明;杨从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探讨北京大学某三甲医院2007年3月~2008年3月显著增多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之间的同源性,了解是否有该耐药株暴发流行.方法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49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型,明确其是否为同一菌株的克隆.结果 49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分为Ⅰ,Ⅱ,Ⅲ,Ⅳ,Ⅴ,Ⅵ,Ⅶ七型,其中Ⅰ,Ⅱ,Ⅲ型为主要的流行型别.结论 该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存在克隆播散.

    作者:姚贝;张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牙周病患者唾液酶活性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唾液酶活性在诊断牙周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牙周病患者62例(其中牙龈炎24例,中度牙周炎26例和重度牙周炎12例)和健康对照25例被纳入研究.测定所有受试者唾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 LDH),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 方差分析(F检验)显示五酶在所观察的疾病组间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大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对诊断牙周病AST,ALP和LDH有高特异度(达到95.0%),GGT的敏感度高,为85.1%,LDH有佳诊断效能,大Youden指数为1.601,PPV=96.8%和NPV=51.3%.曲线下的面积以LDH为大(0.844),其次是AST(0.780),ALT(0.756),GGT(0.767)和ALP(0.735).结论 唾液中酶能反映牙周组织病变和损伤程度,以此提示唾液酶可能是诊断牙周疾病有用的指标.

    作者:邢晋苓;周建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国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中国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提取受检者外周血有核细胞DNA,应用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分型技术及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杂交技术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rs6541003,rs1801133和rs9651118.结果 2型糖尿病组rs6541003的AG基因型频率(0.202 vs 0.309)和G等位基因频率(0.135 vs 0.211)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rs1801133和rs9651118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构建的单倍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rs6541003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

    作者:张阳东;时磊;于敏;翁代慧;刘晨;李晓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老年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 及其比值(PGⅠ/PGⅡ) 对老年人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48例老年胃癌患者和34例正常老年人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含量并计算其比值,采用软件SPSS13.0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各指标对患病诊断价值的非条件向前逐步选择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研究对象的特征ROC曲线统计分析.结果 ①老年胃癌组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分别为35.10±31.34 ng/ml,1.91±1.83,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P<0.05),两组间血清PGⅡ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非条件向前逐步选择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GⅠ进入回归方程,其降低对老年人胃癌诊断价值较高,方程分类能力为62.2%.③根据研究对象特征ROC曲线,PGⅠ和PGⅠ/PGⅡ诊断老年人胃癌的佳界值分别为28.00 ng/ml(敏感度58.33%,特异度76.47%)和1.28(敏感度47.92%,特异度79.41%).结论 老年人胃黏膜癌变与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多少密切相关,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低下可以作为老年高危人群的血清学筛查指标,对胃癌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

    作者:赵枰;张秀琳;吴俊渊;许利华;孙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MicroRNA-34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自行设计的颈环结构引物,建立外周血检测microRNA-34a(miR-34a)的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PBMCs)样品的检测.方法 用TRIzol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总RNA,以颈环结构的RT引物逆转录出相应的cDNA,然后以miR-34a的PCR引物进行PCR检测,电泳观察结果.结果 建立的颈环RT-PCR能正确检测miR-34a.在RA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miR-34a的表达,其中初发者检出率较高(2/6),复发者检出率为(1/9);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和治疗好转者未见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检测miR-34a的方法,miR-34a检测可能对RA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陈晓旦;刘秀雯;吴琳;成静;阴晴;李晶;吴忠;钱晖;许文荣;邵启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脂肪肝患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脂肪肝患者的发病机理及病程进展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诊断为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9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41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PEDF,VEGF,CTGF进行检测.结果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CTGF表达显著上调(P<0.01),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病情的进展呈正相关;而PEDF与VEGF表达明显下调,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病情的进程呈正相关.结论 PEDF是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保持正常组织透明无血管的状态有重要作用,CTGF是促进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调节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和胶原合成,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VEGF是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正常和异常血管新生的重要的调节因子,在生理和病理性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三者同时表达异常,可能提示脂肪肝患者免疫病理机理中的细胞活化模式,对脂肪肝患者的免疫机制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永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性乙肝患者ALT水平低于80U/L时的HBV复制情况研究

    目的 分析慢性乙肝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低于80U/L时,患者体内HBV病毒的复制情况,探讨该类患者有无必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方法 选取179例慢性乙肝患者,分别测定ALT,HBV病毒载量,HBeAg,并按ALT水平分为三组:Ⅰ组ALT≥80U/L,Ⅱ组40U/L<ALT<80U/L,Ⅲ组ALT≤40U/L.结果 ①ALT≥40U/L的共130例(72.6%),其中≥80U/L的标本53例(29.6%).②Ⅰ,Ⅱ,Ⅲ组中,HBV-DNA载量均有阳性出现,分别为16.8%(30/179),10%(18/179),1.7%(3/179),说明各组均有患者处于病毒复制阶段.Ⅰ,Ⅱ,Ⅲ组中,均有HBeAg阴性出现,分别为17.3%(31/179),35.2%(63/179),25.7%(46/179).③随着ALT水平增高,HBV-DNA载量数值增大,病毒复制处于高水平的标本增多.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ALT水平80U/L时,尤其是HBeAg阴性的患者,仍可能存在病毒复制.在决定抗病毒治疗前应对此类患者给予关注.

    作者:魏长林;许立丽;刘倩;肖路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促血管生成素2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早期筛查研究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 (Ang-2)在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早期筛查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诊断但尚未经治疗肺癌53例,肝癌46例,肠癌50例作为实验组,良性疾病对照组47例,正常对照组8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中Ang-2,AFP,CEA,CA199的浓度水平,Ang-2用单克隆抗体微球免疫比浊法检测,AFP,CEA,CA199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分别计算其相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 Ang-2在肺癌、肝癌、肠癌、良性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中敏感度分别为47.2%(25/53),19.6%(9/46),22.0%(11/50),12.8%(6/47)和6.3%(5/80),总特异度为91.3%(116/127).Ang-2在肺癌中的敏感度较高,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Ang-2分别与CEA和CA199进行相关性分析(r=-0.114和r=-0.255),r绝对值小于0.30,与CEA诊断价值相当,可作为肺癌的独立肿瘤指标;在肝癌及肠癌中敏感度较低,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不宜单独作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指标.肿瘤患者血清AFP,CEA,CA199全部阴性而Ang-2阳性者占7.4%,单一肿瘤指标阴性而Ang-2阳性者在8.0%~22.6% .结论 Ang-2在肺癌中敏感度较高,可作为肺癌的独立肿瘤指标,联合检测Ang-2,AFP,CEA,CA199,有助于提高常见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肠癌)的早期检出率.

    作者:方玲;顾向明;沈庆茂;徐志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IL-22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外周血中IL-2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BC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TBIL,γ-GT;并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40例PBC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810.36±30.52 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61.51±30.52 pg/ml,P<0.05),且IL-22水平与TBIL和γ-GT呈显著正相关(r=0.386,P<0.05;r=0.356,P<0.05).结论 IL-22可能参与了PBC的发病机制,并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作者:王淇泓;周晔;王爱华;竺蓓;邓安梅;仲人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与食管相关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定植在人胃黏膜上的微需氧致病菌,目前已经证实:Hp与人类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引起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危险因素.随着对Hp致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近年来Hp与食管相关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Barrett食管以及食管癌之间的关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提示Hp在GERD及Barrett食管的发生中可能起保护作用,但研究结论尚存在争议,同时目前初步研究提示Hp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金霞;杨章民;李文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选择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先从人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培养出Hp,各国学者对Hp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中国普通人群中Hp的感染率达50%以上.鉴于Hp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建立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用于Hp感染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该文对多种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估,为临床应用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徐开生;施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889例次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结果数据分析

    目的 对5种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MIT方法测定口服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妥英或苯巴比妥的癫痫患者和服用地高辛的心衰患者的血药浓度,对798例患者889例次TDM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种药物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占44.99%;低于治疗窗浓度的占35.77%;高于治疗窗浓度的占19.24%;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比例,卡马西平高(56.15%),苯妥英低(4.82%);低于和高于治疗窗的,苯妥英所占比例是高的,分别是69.88%和25.30%.结论 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依据之一,应综合分析患者用药方案,实验室数据和疗效,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

    作者:邹远高;王兰兰;白杨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目的 确定艾滋病患者体内所感染的病原菌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方法 取患者骨髓涂片、染色、镜检及血液真菌培养,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并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 骨髓涂片中可见巨噬细胞内有大量有横隔的病原体,血液培养为双相真菌,25℃青霉相生长并产玫瑰红色素,显微镜下可见帚状枝.结论 由患者体内分离的病原菌为马尔尼菲青霉菌.

    作者:陈中举;李丽;张蓓;简翠;王斌;田磊;孙自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江苏省建湖地区大肠埃希菌O157:H7毒力基因分析

    目的 对检测出的17份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阳性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分析.方法 收集江苏省建湖地区2008年5月~9月监测出的17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阳性菌株,利用单一和多重PCR法检测不同来源菌株O157抗原编码(rfbE)、H7鞭毛抗原编码(fliC)、志贺样毒素(stx1和stx2)、溶血素(hly)和黏附抹平因子(eaeA).结果 通过血清学方法确定的17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阳性菌株,再通过PCR法检测,其中15株大肠埃希菌rfbE和fliC基因检测为阳性,确认为EHEC O157:H7,其中9株菌株扩增出全部毒力基因,5株菌株扩增出除stx1外其它全部毒力基因,1株仅检出stx2,hly毒力基因;2株大肠埃希菌rfbE基因检测阳性、fliC基因检测为阴性,确认为O157:H7-大肠埃希菌,无毒力基因检出.结论 该地区存在O157:H7大肠埃希菌强毒株污染,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具潜在的流行性危险,当地疾控部门应加强O157:H7的综合监测.

    作者:朱根忠;吴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武汉地区婴儿肝病综合征病原分析及细胞免疫研究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婴儿肝病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及相应的细胞免疫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32例肝病综合征患儿血清病毒抗体,测定项目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以及风疹病毒(RV),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患儿ALT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病原学检查以巨细胞感染多见,占26.5%,其次是HSV感染,占1.5%;CMV-IgM(+)患儿中ALT值异常(ALT>40 U/L)者占91.4%,且其CD4+淋巴细胞绝对数升高而百分比降低,CD8+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比均升高,CD3+淋巴细胞绝对数升高,CD4+/CD8+比值显著降低,与同龄健康婴儿及CMV-IgM(-)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 巨细胞病毒是婴儿肝病综合征的重要致病因子,小儿感染CMV肝炎后细胞免疫功能处于相对抑制状态,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王佳;宋娜;陈莎;邱艳;艾洪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清β2-微球蛋白在HIV/AID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血清β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HIV感染者血β2-微球蛋白、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尿素氮和肌酐,分析其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变化及与病毒载量、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以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HIV感染组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A,B,C三期逐渐升高(P<0.05),B,C两期患者明显高于A期(P<0.05),B期与C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AIDS组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显著高于非AIDS组(P<0.05);死亡组显著高于未死亡组(P<0.05);24例患者接受HARRT治疗三月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0.05).HIV感染者血β2-微球蛋白浓度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19,P<0.01),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571,P<0.01).几乎所有的HIV感染者肾功能指标都正常.结论 HIV感染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可能与免疫系统被激活和淋巴细胞被破坏致机体产生了更多的β2-微球蛋白有关,可反映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体内高浓度的β2-微球蛋白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佳.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的检测是进行临床分期、病情预测的重要指标,并可评价HARRT疗效.

    作者:黄菁;王清波;隋俊;虞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青岛地区糖尿病肾病患者PC-1基因K121Q和ACE基因DI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浆细胞膜糖蛋白(PC-1)基因4号外显子K121Q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寻找与糖尿病发病相关的致病基因.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酶切技术检测青岛地区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8例正常人的PC-1基因和ACE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PC-1基因KK基因型38例(79.2%),KQ基因型10例(20.8%),QQ基因型0例(0.00%),K,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9.6%和10.4%;糖尿病患者中KK基因型41例(82%),KQ基因型9例(18%),QQ基因型0例(0.00%),K,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1%和9%,2组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之间ACE基因型构成、等位基因频率以及DD型与非DD型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但ACE基因和PC-1基因对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进程存在协同作用.结论 PC-1基因4号外显子K121Q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肾病无明显相关性,QQ基因型不是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危险因子;ACE基因DI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无明显相关性,DD基因型不是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危险因子.

    作者:兰翠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SELDI-TOF-MS技术筛选鼻咽癌患者血清标志蛋白

    目的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筛选鼻咽癌(NPC)患者血清中的标志蛋白.方法 用Ciphergen Biosystem公司生产的PBSⅡ/C型蛋白质指纹图谱仪和GoldChip(金芯片)蛋白芯片检测98例鼻咽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的蛋白指纹图谱,采用Biomaker Wizard 3.1软件分析两组的蛋白表达情况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两组均检出较多蛋白峰,并且有表达明显的蛋白峰(P<0.01),在鼻咽癌患者中,低表达的有1个(即m/z为5 026Da),高表达的有4个(即m/z为5 934 Da,5 352 Da,6 655 Da,6 675 Da).结论 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NPC患者血清中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汪碧琼;陶华林;唐明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及型别分布研究

    目的 了解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的分布.方法 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检测168例宫颈癌及CIN患者HPV 21种基因型,并对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8例宫颈癌及CIN患者中共检出127例(75.6%)HPV感染,其中CIN Ⅰ,CIN Ⅱ,CIN Ⅲ和宫颈癌中HPV感染率分别是52.4%(22/42),71.1%(32/45),85.4%(41/48)和97.0%(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宫颈癌及CIN中共检出14种HPV亚型,其主要基因型及其感染率分别是HPV16(38.1%),58(10.1%)和52(6.0%);在CIN Ⅰ,CIN Ⅱ,CIN Ⅲ和宫颈癌组中,两种以上HPV基因型感染率分别为2.4%(1/42),6.7%(3/45),10.4%(5/48)和24.2%(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高危型HPV阳性率在各年龄组依次为84.4%,46.4% 和77.6%,低危型HPV阳性率在各年龄组依次为6.7%,7.1%和6.0%.结论 宫颈癌及CIN中HPV感染的基因型以HPV-16,58和52为常见.高危型HPV感染是子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多重HPV感染可能促进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张建明;周杨杨;程建平;金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