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促血管生成素2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早期筛查研究

方玲;顾向明;沈庆茂;徐志萍

关键词:促血管生成素,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肿瘤标志物199, 肿瘤
摘要: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 (Ang-2)在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早期筛查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诊断但尚未经治疗肺癌53例,肝癌46例,肠癌50例作为实验组,良性疾病对照组47例,正常对照组8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中Ang-2,AFP,CEA,CA199的浓度水平,Ang-2用单克隆抗体微球免疫比浊法检测,AFP,CEA,CA199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分别计算其相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 Ang-2在肺癌、肝癌、肠癌、良性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中敏感度分别为47.2%(25/53),19.6%(9/46),22.0%(11/50),12.8%(6/47)和6.3%(5/80),总特异度为91.3%(116/127).Ang-2在肺癌中的敏感度较高,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Ang-2分别与CEA和CA199进行相关性分析(r=-0.114和r=-0.255),r绝对值小于0.30,与CEA诊断价值相当,可作为肺癌的独立肿瘤指标;在肝癌及肠癌中敏感度较低,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不宜单独作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指标.肿瘤患者血清AFP,CEA,CA199全部阴性而Ang-2阳性者占7.4%,单一肿瘤指标阴性而Ang-2阳性者在8.0%~22.6% .结论 Ang-2在肺癌中敏感度较高,可作为肺癌的独立肿瘤指标,联合检测Ang-2,AFP,CEA,CA199,有助于提高常见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肠癌)的早期检出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促血管生成素2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早期筛查研究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 (Ang-2)在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早期筛查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诊断但尚未经治疗肺癌53例,肝癌46例,肠癌50例作为实验组,良性疾病对照组47例,正常对照组8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中Ang-2,AFP,CEA,CA199的浓度水平,Ang-2用单克隆抗体微球免疫比浊法检测,AFP,CEA,CA199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分别计算其相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 Ang-2在肺癌、肝癌、肠癌、良性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中敏感度分别为47.2%(25/53),19.6%(9/46),22.0%(11/50),12.8%(6/47)和6.3%(5/80),总特异度为91.3%(116/127).Ang-2在肺癌中的敏感度较高,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Ang-2分别与CEA和CA199进行相关性分析(r=-0.114和r=-0.255),r绝对值小于0.30,与CEA诊断价值相当,可作为肺癌的独立肿瘤指标;在肝癌及肠癌中敏感度较低,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不宜单独作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指标.肿瘤患者血清AFP,CEA,CA199全部阴性而Ang-2阳性者占7.4%,单一肿瘤指标阴性而Ang-2阳性者在8.0%~22.6% .结论 Ang-2在肺癌中敏感度较高,可作为肺癌的独立肿瘤指标,联合检测Ang-2,AFP,CEA,CA199,有助于提高常见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肠癌)的早期检出率.

    作者:方玲;顾向明;沈庆茂;徐志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与食管相关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定植在人胃黏膜上的微需氧致病菌,目前已经证实:Hp与人类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引起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危险因素.随着对Hp致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近年来Hp与食管相关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Barrett食管以及食管癌之间的关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提示Hp在GERD及Barrett食管的发生中可能起保护作用,但研究结论尚存在争议,同时目前初步研究提示Hp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金霞;杨章民;李文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改良试剂瓶提高生化试剂开瓶稳定性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改良试剂瓶对于提高生化试剂开瓶稳定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改良试剂瓶对Cre,ALP,TBA,Lp(a),Na+等生化试剂进行开瓶稳定性、精密度及校准周期试验,并以普通试剂瓶设为对照组,观察测定结果的差异显著性.结果 监测期内在相同条件下使用改良试剂瓶及普通试剂瓶保存Cre,ALP,TBA,Lp(a),Na+试剂,观察实验结果:①监测期末测定结果下降的偏差(%)分别为-3.84/-24.23,-2.47/-11.99,-1.75/-25.58,4.25/-7.35,1.17/8.6;②开瓶后的有效期(d)分别为15/7,30/15,60/15,72/30,7/4;③检测结果的日间变异CV(%)分别为1.57/5.14,1.10/4.41,4.01/9.51,3.4/3.55,1.0/3.18;④检测项目的校准周期(d)分别为15/7,26/18,60/16,68/30,15/4;⑤改良试剂瓶在监测期内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5组项目检测结果中除Lpa正常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改良试剂瓶对于提高Cre,ALP,TBA,Lp(a),Na+等不同类型生化试剂开瓶后的稳定性、延长效期及减小室内检测结果日间变异效果显著,因此在实验室检验成本控制和检验质量控制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替代普通试剂瓶广泛应用于生化自动化分析.

    作者:邓建平;朱海波;徐继勋;向环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耐碳青霉烯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调查沈阳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a)的同源性,了解是否存在该类耐药株的克隆流行.方法 收集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出的MDR-Aba 40株.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所选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40株MDR-Aba菌株分为A,B,C三个型,其中A型包括A1(28株主要分布于呼吸、神经外、急诊、心外等8个病区),A2(2株,分布于呼吸、急诊病区),A3(6株,分布于神经外、呼吸等病区)三个亚型;B型、C型各2株,主要分布于急诊病区.结论 调查期间该院部分科室有A型MDR-Aba菌株克隆流行,主要为A1型,同时有少量的A2,A3亚型;偶见B型、C型.可见及早采取有力的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是防控耐碳青霉烯MDR-Aba暴发流行的当务之急.

    作者:王璐;任微;褚美玲;赵汐婷;万楠;薛文成;孟冬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现状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多基因疾病.TOAST分型是一种侧重于脑卒中病因学的分型方法,它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A)、心源性栓塞型(CE)、其他明确病因型(SOE)及不明原因型(SUE),且各亚型的遗传易感基因有所差异.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多态性及其在不同亚型之间的分布差异,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该疾病,并且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王克迪;康熙雄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江苏省建湖地区大肠埃希菌O157:H7毒力基因分析

    目的 对检测出的17份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阳性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分析.方法 收集江苏省建湖地区2008年5月~9月监测出的17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阳性菌株,利用单一和多重PCR法检测不同来源菌株O157抗原编码(rfbE)、H7鞭毛抗原编码(fliC)、志贺样毒素(stx1和stx2)、溶血素(hly)和黏附抹平因子(eaeA).结果 通过血清学方法确定的17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阳性菌株,再通过PCR法检测,其中15株大肠埃希菌rfbE和fliC基因检测为阳性,确认为EHEC O157:H7,其中9株菌株扩增出全部毒力基因,5株菌株扩增出除stx1外其它全部毒力基因,1株仅检出stx2,hly毒力基因;2株大肠埃希菌rfbE基因检测阳性、fliC基因检测为阴性,确认为O157:H7-大肠埃希菌,无毒力基因检出.结论 该地区存在O157:H7大肠埃希菌强毒株污染,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具潜在的流行性危险,当地疾控部门应加强O157:H7的综合监测.

    作者:朱根忠;吴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人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定量分析人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生物素和碱性磷酸酶分别标记捕获抗体与检测抗体,与样本中的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然后通过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的反应被链霉亲和素标记的磁微粒捕获,利用碱性磷酸酶与发光底物的反应建立了双单抗夹心法检测人血清中t-PSA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结果 标准品对WHO96/670国际标准品进行溯源,同时检测血清样本,线性回归方程为Y=0.943 4X-0.160 5,相关系数r=0.99.选择具有等摩尔分子反应性的单抗,对不同存在形式的PSA检测偏差在±3%以内.病人血清样本的测试结果与雅培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试剂盒检测结果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89.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重复性,检测结果准确,提高了国产同类试剂的竞争力,同时比同类进口试剂成本低,适于临床检测和科研应用.

    作者:王雅果;王缦;彭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正常对照组45例,糖尿病(DM)组40例,DM并发症组43例,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测定血清葡萄糖(FBG)、腺苷脱氨酶(ADA)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①DM并发症组FBG,ADA,HbA1c水平与对照组、DM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DM组FBG,HbA1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DA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DM并发症组FBG与HbA1c水平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713 5,P<0.01),ADA与HbA1c也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547 0,P<0.01);④DM组FBG与HbA1c有明显相关关系(r=0.732 3 ,P<0.01),而ADA与H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r=0.247 8,P>0.05).结论 血清ADA活性测定对于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鉴别糖尿病与糖尿病并发症、衡量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血糖控制好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征;杨敏;黄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应用Excel条件格式功能自动判断血液分析仪校准和比对结果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大量的文字和数据需要处理,广泛使用美国微软(Microsoft)公司的Office办公软件,其中由于Excel的函数及数据分析工具库可进行统计学分析(F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相关分析等)、图表制作等[1],对数据的处理非常方便.

    作者:谢恒;曾素根;谢元宏;张崇维;蒋能刚;孙玉明;代波;陈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脂肪肝患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脂肪肝患者的发病机理及病程进展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诊断为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9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41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PEDF,VEGF,CTGF进行检测.结果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CTGF表达显著上调(P<0.01),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病情的进展呈正相关;而PEDF与VEGF表达明显下调,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病情的进程呈正相关.结论 PEDF是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保持正常组织透明无血管的状态有重要作用,CTGF是促进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调节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和胶原合成,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VEGF是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正常和异常血管新生的重要的调节因子,在生理和病理性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三者同时表达异常,可能提示脂肪肝患者免疫病理机理中的细胞活化模式,对脂肪肝患者的免疫机制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永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两种BA-ELISA法和SPT法检测尘螨过敏原比较分析研究

    目的 采用北京地区和广州地区过敏原包被研制出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检测变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尘螨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并将其结果做比较分析.方法 分别采用北京地区过敏原(BA-ELISA法一组)和广州地区过敏原(BA-ELISA法二组)作为包被抗原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8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体外检测其过敏原,并将其中尘螨检测结果分别与尘螨皮肤点刺试验(SPT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采用北京地区和广州地区过敏原包被研制出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检测尘螨阳性率分别为30.2%和32.0%,与SPT法试验阳性率结果比较,彼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北京和广州不同地区过敏原包被研制出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均可用于不同地区过敏性疾病的检测.

    作者:党华;甘嘉裕;黄志坚;邱于斌;雷均平;陈志强;曾志;梁伟英;肖继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复发性尿结石患者支原体检测和尿石成分分析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复发性尿结石患者结石形成初期解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及其与结石复发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对上尿路结石52例、下尿路结石121例的早期尿结石即尿结石中的核心部分-石核进行解脲支原体核酸成分(UU-DNA)检测,同时用化学滴定法分析石核的化学成分.结果 复发性尿结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30~65岁多发,52例复发性上尿路结石的石核中UU-DNA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7.7%,121例复发性下尿路结石的石核中UU-DNA阳性者36例,阳性率为29.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χ2=9.96,P<0.005).UU-DNA阳性石核的化学成分中均含有碳酸钙和(或)磷酸钙盐、镁盐或碳酸磷灰石,UU-DNA阴性石核的化学成分中以草酸钙为主.对40例石核UU-DNA阳性患者取石后随防2年结果显示:对UU进行治疗的研究组取石后2年内尿结石的再复发率为1/20,而未对UU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再复发率为13/20,二组患者取石后2年内的再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χ2=15.82,P<0.005).结论 尿结石的石核中检测到UU-DNA是尿结石复发形成初期感染UU的直接证据,且UU-DNA阳性石核中均含有碳酸钙或磷酸钙等UU活动时产生的化学成分,说明尿结石形成早期,尿路有UU感染活动的迹象;取石后随访2年的结果:控制UU感染可极显著地降低石核UU-DNA阳性者的结石复发率,证明UU感染是石核UU-DNA阳性者结石复发形成的主要因素.

    作者:帅丽华;冷耀明;周会祥;孙晓红;何媛;曾泉;宋秋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AFP-IgM复合物联合AFP对诊断肝癌的互补作用

    目的 探讨新型肿瘤标志物AFP-IgM免疫复合物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的互补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同步检测113名正常人、85例HCC患者、23例肝硬化和63例肝炎患者血清AFP-IgM与AFP含量.应用ROC曲线确立AFP-IgM和AFP的佳切割值分别为300 AU/ml和20 μg/L作为有诊断学意义的临界值.在此切割值下,对AFP诊断为阴性的患者血清进行AFP-IgM检测以及对AFP-IgM诊断为阴性的患者血清进行AFP检测,探讨两种诊断方法对HCC诊断的互补作用.结果 在AFP诊断为阴性的HCC患者中AFP-IgM诊断的敏感度为68.0%,特异度为83.6%,有效率为81.6%;在AFP-IgM诊断阴性的HCC患者中AFP诊断的敏感度为74.2%,特异度为91.7%,有效率为88.8%.结论 AFP与AFP-IgM联合检测将提高对HCC诊断的效率,AFP和AFP-IgM在HCC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互补性.

    作者:徐斌;蒋敬庭;吴昌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AT-Ⅲ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N)血浆抗凝血活酶Ⅲ(AT-Ⅲ)活性的变化状况,为早期诊断DN提供实验室检测指标.方法 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AT-Ⅲ进行测定.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中AT-Ⅲ活性水平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DN的指标.

    作者:赵立铭;尚晓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BacT/ALERT和伯泰血培养瓶对模拟菌血症标本检测能力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BacT/ALERT和伯泰血培养瓶对模拟菌血症标本的检测能力.方法 将已知待检细菌配制成100和10CFU /ml两个菌液浓度的模拟菌血症标本,加入BacT/ALERT和伯泰血培养瓶,装载于BacT/ALERT 3D 120快速血液培养仪,比较需氧瓶对需氧菌、厌氧瓶对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阳性率和平均检测时间.结果 两种需氧瓶对需氧菌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100和10CFU /ml两个菌液浓度的平均检测时间,BacT/ALERT需氧瓶分别为19.0±5.2 h和22.6±6.2 h,伯泰需氧菌分别为20.2±4.4 h和23.5±6.1 h,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9,0.709,P>0.05);两种厌氧瓶对兼性厌氧菌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100和10CFU/ml两个菌液浓度的平均检测时间,BacT/ALERT厌氧瓶分别为13.7±4.1 h和17.8±5.4 h,伯泰厌氧瓶分别为17.7±8.0 h和22.6±10.8 h,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7,0.426,P>0.05);对专性厌氧菌,BacT/ALERT和伯泰厌氧瓶100CFU/ml菌液浓度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平均检测时间分别为36.9±3.0 h和70.4±14.9 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6,P<0.05);10CFU/ml菌液浓度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100%和33.3%,BacT/ALERT厌氧瓶的平均检测时间为59.5±19.9 h,伯泰厌氧瓶三株细菌中有两株未能得到阳性结果.结论 使用Bact/ALERT 3D 120快速血液培养仪,对于怀疑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感染,可以选用BacT/ALERT或伯泰需氧瓶,对于怀疑厌氧菌感染,应当选用BacT/ALERT厌氧瓶.

    作者:尤涛;康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SELDI-TOF-MS技术筛选鼻咽癌患者血清标志蛋白

    目的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筛选鼻咽癌(NPC)患者血清中的标志蛋白.方法 用Ciphergen Biosystem公司生产的PBSⅡ/C型蛋白质指纹图谱仪和GoldChip(金芯片)蛋白芯片检测98例鼻咽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的蛋白指纹图谱,采用Biomaker Wizard 3.1软件分析两组的蛋白表达情况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两组均检出较多蛋白峰,并且有表达明显的蛋白峰(P<0.01),在鼻咽癌患者中,低表达的有1个(即m/z为5 026Da),高表达的有4个(即m/z为5 934 Da,5 352 Da,6 655 Da,6 675 Da).结论 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NPC患者血清中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汪碧琼;陶华林;唐明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腺苷脱氨酶检测在白细胞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不同病因产生的白细胞性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值的差异,及其与传统的常规生化学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分析100例白细胞性胸腔积液中的ADA活性值,其中包括结核性40例、恶性肿瘤性40例、漏出性20例.结果 以40 U/L 作为诊断结核的阳性界限值,其特异度为98.4%,敏感度为97.0%;ADA活性值与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常规生化指标含量无关.恶性胸腔积液的ADA活性值与漏出性胸腔积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DA检测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相当高的特异度(98.4%),敏感度(97.0%).常规生化指标与ADA活性值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周铁成;岳乔红;杨小云;秦庆;张莹;童开;袁亚娟;郝晓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对光气中毒家兔急性肺损伤治疗实验观察

    目的 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AUVIB) 疗法对光气中毒家兔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家兔40只,随机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组、中毒组、常规治疗组及AUVIB治疗组,于中毒72 h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析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并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家兔光气中毒后BALF中AKP,ACP活性显著升高 (P<0.01),给予AUVIB 治疗后,BALF中ACP和AKP活性与中毒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动脉血pH值、PaO2及SaO2显著升高(P<0.01),PaCO2 显著降低(P<0.01).结论 AUVIB 能改善氧供和代谢,可用于光气急性中毒肺损伤的治疗.

    作者:夏爱军;白艳丽;张献清;穆士杰;张秋会;刘志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目的 确定艾滋病患者体内所感染的病原菌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方法 取患者骨髓涂片、染色、镜检及血液真菌培养,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并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 骨髓涂片中可见巨噬细胞内有大量有横隔的病原体,血液培养为双相真菌,25℃青霉相生长并产玫瑰红色素,显微镜下可见帚状枝.结论 由患者体内分离的病原菌为马尔尼菲青霉菌.

    作者:陈中举;李丽;张蓓;简翠;王斌;田磊;孙自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RSP-BEP血液筛查仪器常见故障的排除及维护

    本站购买RSP150全自动加样器以及BEPⅢ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1,2],这些仪器的引进,不仅降低劳动强度,而且其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实现了检验自动化操作,但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仪器进行常规的系统维护和一些常见故障的排除,只有这样检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现就我们工作中遇到仪器常见的故障以及维护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赵菲;刘桂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