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涛;康炜
血小板计数在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亦被广泛应用,临床及实验室高度关注其准确性,尤其临床上无出血倾向而血小板计数<50×109/L之结果特别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探讨.
作者:王修石;何思春;邹立新;舒仁明;杨从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B,CⅢ,E中ApoB MspI,ApoB XbaI,ApoB EcorI,ApoCⅢ3175,ApoCⅢ3206,ApoE112/158等6个位点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分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相关性研究策略,选择昆明地区汉族作为研究对象,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91例高脂血症患者及7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上述6个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用直接计算法计算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昆明地区汉族76例健康人群及91例高脂血症患者检测结果:①ApoB MspI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618,0.382及0.978,0.022,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χ2=35.42,P=0.000),未检出-/-基因型;+和-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809,0.191及0.989,0.011,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χ2=31.80,P=0.000).②ApoB XbaI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13,0.145,0.842及0.000,0.077,0.923,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3.259,P=0.195);+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086,0.914及0.038,0.962,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3.70,P=0.071).③ApoB EcorI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61,0.039及0.857,0.143,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5.109,P=0.024),未检出-/-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980,0.020及0.929,0.071,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4.852,P=0.028).④ApoC Ⅲ3175位点的CC,CG,GG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63,0.560,0.077及0.421,0.553,0.026,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2.336,P=0.311);C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643,0.375及0.697,0.303,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1.109,P=0.292).⑤ApoC Ⅲ3206位点的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527,0.396,0.077及0.671,0.276,0.053,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3.538,P=0.171);G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725,0.275及0.809,0.191,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3.231,P=0.072).⑥ApoE112/158位点的E3/E3,E2/E3,E2/E4,E3/E4,E2/E2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725,0.132,0.022,0.110,0.011,0.000及0.263,0.421,0.237,0.066,0.000,0.013,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χ2=49.21,P=0.000),其中E3/E4及E2/E3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χ2=35.41,17.85,P=0.000,0.000);E2,E3和E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077,0.846,0.077及0.342,0.506,0.152,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χ2=47.42,P=0.000),未检出E4/E4基因型.结论 ①昆明地区汉族健康人群上述6个位点基因型多态性有地区特征.②昆明地区汉族高脂血症患者ApoE112/158位点基因型频率(E3/E3,E2/E3,E2/E4,E3/E4),AopB MpsI基因位点的基因型(+/+,+/-)与ApoCⅢ3175位点(CC,CG)基因型,ApoC Ⅲ3206位点的(GG,GT,TT)基因型与高脂血症易感性相关.
作者:钱净;胡大春;赵晓丽;邵剑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BacT/ALERT和伯泰血培养瓶对模拟菌血症标本的检测能力.方法 将已知待检细菌配制成100和10CFU /ml两个菌液浓度的模拟菌血症标本,加入BacT/ALERT和伯泰血培养瓶,装载于BacT/ALERT 3D 120快速血液培养仪,比较需氧瓶对需氧菌、厌氧瓶对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阳性率和平均检测时间.结果 两种需氧瓶对需氧菌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100和10CFU /ml两个菌液浓度的平均检测时间,BacT/ALERT需氧瓶分别为19.0±5.2 h和22.6±6.2 h,伯泰需氧菌分别为20.2±4.4 h和23.5±6.1 h,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9,0.709,P>0.05);两种厌氧瓶对兼性厌氧菌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100和10CFU/ml两个菌液浓度的平均检测时间,BacT/ALERT厌氧瓶分别为13.7±4.1 h和17.8±5.4 h,伯泰厌氧瓶分别为17.7±8.0 h和22.6±10.8 h,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7,0.426,P>0.05);对专性厌氧菌,BacT/ALERT和伯泰厌氧瓶100CFU/ml菌液浓度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平均检测时间分别为36.9±3.0 h和70.4±14.9 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6,P<0.05);10CFU/ml菌液浓度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100%和33.3%,BacT/ALERT厌氧瓶的平均检测时间为59.5±19.9 h,伯泰厌氧瓶三株细菌中有两株未能得到阳性结果.结论 使用Bact/ALERT 3D 120快速血液培养仪,对于怀疑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感染,可以选用BacT/ALERT或伯泰需氧瓶,对于怀疑厌氧菌感染,应当选用BacT/ALERT厌氧瓶.
作者:尤涛;康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确定艾滋病患者体内所感染的病原菌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方法 取患者骨髓涂片、染色、镜检及血液真菌培养,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并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 骨髓涂片中可见巨噬细胞内有大量有横隔的病原体,血液培养为双相真菌,25℃青霉相生长并产玫瑰红色素,显微镜下可见帚状枝.结论 由患者体内分离的病原菌为马尔尼菲青霉菌.
作者:陈中举;李丽;张蓓;简翠;王斌;田磊;孙自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浆细胞膜糖蛋白(PC-1)基因4号外显子K121Q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寻找与糖尿病发病相关的致病基因.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酶切技术检测青岛地区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8例正常人的PC-1基因和ACE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PC-1基因KK基因型38例(79.2%),KQ基因型10例(20.8%),QQ基因型0例(0.00%),K,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9.6%和10.4%;糖尿病患者中KK基因型41例(82%),KQ基因型9例(18%),QQ基因型0例(0.00%),K,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1%和9%,2组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之间ACE基因型构成、等位基因频率以及DD型与非DD型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但ACE基因和PC-1基因对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进程存在协同作用.结论 PC-1基因4号外显子K121Q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肾病无明显相关性,QQ基因型不是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危险因子;ACE基因DI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无明显相关性,DD基因型不是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危险因子.
作者:兰翠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90例肝移植患者术后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162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肝移植患者中,感染发生率为55.6%,常见的菌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7%),铜绿假单胞菌(11.1%),肺炎克雷伯菌(9.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9.9%),念珠菌(8.6%).病原菌具有高耐药的特点,而且呈现泛耐药现象,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在逐年上升,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有效的抗菌药物.结论 加强肝移植患者术后的病原菌分离及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肝移植术后预防和治疗感染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立丽;陈铭;王晨;于艳华;赵秀英;孙桂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定量分析人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生物素和碱性磷酸酶分别标记捕获抗体与检测抗体,与样本中的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然后通过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的反应被链霉亲和素标记的磁微粒捕获,利用碱性磷酸酶与发光底物的反应建立了双单抗夹心法检测人血清中t-PSA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结果 标准品对WHO96/670国际标准品进行溯源,同时检测血清样本,线性回归方程为Y=0.943 4X-0.160 5,相关系数r=0.99.选择具有等摩尔分子反应性的单抗,对不同存在形式的PSA检测偏差在±3%以内.病人血清样本的测试结果与雅培architect i2000化学发光试剂盒检测结果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89.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重复性,检测结果准确,提高了国产同类试剂的竞争力,同时比同类进口试剂成本低,适于临床检测和科研应用.
作者:王雅果;王缦;彭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ABBOTT 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是美国雅培公司研制开发的大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利用化学发光原理进行检测.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故障,现对仪器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刘青;王厚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北京地区和广州地区过敏原包被研制出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检测变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尘螨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并将其结果做比较分析.方法 分别采用北京地区过敏原(BA-ELISA法一组)和广州地区过敏原(BA-ELISA法二组)作为包被抗原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8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体外检测其过敏原,并将其中尘螨检测结果分别与尘螨皮肤点刺试验(SPT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采用北京地区和广州地区过敏原包被研制出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检测尘螨阳性率分别为30.2%和32.0%,与SPT法试验阳性率结果比较,彼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北京和广州不同地区过敏原包被研制出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均可用于不同地区过敏性疾病的检测.
作者:党华;甘嘉裕;黄志坚;邱于斌;雷均平;陈志强;曾志;梁伟英;肖继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与CD146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尿常规及尿微量清蛋白(MALB)的检测结果,将120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常规蛋白尿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微量清蛋白尿组(MALB≥30 mg/24 h但常规尿蛋白阴性)34例(男17例,女17例)和单纯糖尿病组(MALB<30 mg/24 h)56例(男31例,女25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CD146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二聚体和CD146水平:单纯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组之间比较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二聚体与CD146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且CD146更为敏感.
作者:张长庚;姚新洁;王文治;严香菊;吴凤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N)血浆抗凝血活酶Ⅲ(AT-Ⅲ)活性的变化状况,为早期诊断DN提供实验室检测指标.方法 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AT-Ⅲ进行测定.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中AT-Ⅲ活性水平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DN的指标.
作者:赵立铭;尚晓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评估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血细胞复检规则和国内协作组提出的复检规则(简称旧复检规则),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适合于大型综合医院使用的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新复检规则.方法 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XE-2100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随机检测患者标本共1 486份,同时涂片做显微镜检查,包括细胞形态观察和人工白细胞分类.按照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国内协作组复检规则、自行拟定的新筛选方案和涂片镜检阳性标准进行评估,计算出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和涂片复检的比率,并筛选出佳方案.结果 根据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1条复检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规则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真阳性率为14.0%(208/1 486),假阳性率为31.49%(468/1 486),真阴性率为52.42%(779/1 486),假阴性率为2.09%(31/1 486).用旧复检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规则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真阳性率为12.79%(190/1 486),假阳性率为18.98%(282/1 486),真阴性率为65.48%(973/1 486),假阴性率为2.76%(41/1 486).用修改后的新复检规则(方案4)和镜检阳性规则对1 486份标本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真阳性率为13.86%(206/1486),假阳性率为25.17%(374/1486),真阴性率为58.75%(873/1486),假阴性率为2.22%(33/1486).在新复检规则(方案4)的基础上,参考旧复检规则、XE-2100仪器的性能特点和解放军总医院血细胞分析常规工作情况,提出了适合于大型综合医院使用的XE-2100仪器的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的涂片复检规则;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假阴性率0.96%,低于旧复检规则的2.26%,且血液病细胞无漏检.结论 血涂片复检规则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收集、整理发现问题,及时对复检规则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血细胞分析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乐家新;丛玉隆;王海;王红霞;傅淑宏;徐菡;兰亚婷;朱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自行设计的颈环结构引物,建立外周血检测microRNA-34a(miR-34a)的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PBMCs)样品的检测.方法 用TRIzol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总RNA,以颈环结构的RT引物逆转录出相应的cDNA,然后以miR-34a的PCR引物进行PCR检测,电泳观察结果.结果 建立的颈环RT-PCR能正确检测miR-34a.在RA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miR-34a的表达,其中初发者检出率较高(2/6),复发者检出率为(1/9);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和治疗好转者未见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检测miR-34a的方法,miR-34a检测可能对RA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陈晓旦;刘秀雯;吴琳;成静;阴晴;李晶;吴忠;钱晖;许文荣;邵启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尿结石患者结石形成初期解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及其与结石复发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对上尿路结石52例、下尿路结石121例的早期尿结石即尿结石中的核心部分-石核进行解脲支原体核酸成分(UU-DNA)检测,同时用化学滴定法分析石核的化学成分.结果 复发性尿结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30~65岁多发,52例复发性上尿路结石的石核中UU-DNA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7.7%,121例复发性下尿路结石的石核中UU-DNA阳性者36例,阳性率为29.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χ2=9.96,P<0.005).UU-DNA阳性石核的化学成分中均含有碳酸钙和(或)磷酸钙盐、镁盐或碳酸磷灰石,UU-DNA阴性石核的化学成分中以草酸钙为主.对40例石核UU-DNA阳性患者取石后随防2年结果显示:对UU进行治疗的研究组取石后2年内尿结石的再复发率为1/20,而未对UU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再复发率为13/20,二组患者取石后2年内的再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χ2=15.82,P<0.005).结论 尿结石的石核中检测到UU-DNA是尿结石复发形成初期感染UU的直接证据,且UU-DNA阳性石核中均含有碳酸钙或磷酸钙等UU活动时产生的化学成分,说明尿结石形成早期,尿路有UU感染活动的迹象;取石后随访2年的结果:控制UU感染可极显著地降低石核UU-DNA阳性者的结石复发率,证明UU感染是石核UU-DNA阳性者结石复发形成的主要因素.
作者:帅丽华;冷耀明;周会祥;孙晓红;何媛;曾泉;宋秋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 (Ang-2)在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早期筛查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诊断但尚未经治疗肺癌53例,肝癌46例,肠癌50例作为实验组,良性疾病对照组47例,正常对照组8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中Ang-2,AFP,CEA,CA199的浓度水平,Ang-2用单克隆抗体微球免疫比浊法检测,AFP,CEA,CA199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分别计算其相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 Ang-2在肺癌、肝癌、肠癌、良性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中敏感度分别为47.2%(25/53),19.6%(9/46),22.0%(11/50),12.8%(6/47)和6.3%(5/80),总特异度为91.3%(116/127).Ang-2在肺癌中的敏感度较高,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Ang-2分别与CEA和CA199进行相关性分析(r=-0.114和r=-0.255),r绝对值小于0.30,与CEA诊断价值相当,可作为肺癌的独立肿瘤指标;在肝癌及肠癌中敏感度较低,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不宜单独作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指标.肿瘤患者血清AFP,CEA,CA199全部阴性而Ang-2阳性者占7.4%,单一肿瘤指标阴性而Ang-2阳性者在8.0%~22.6% .结论 Ang-2在肺癌中敏感度较高,可作为肺癌的独立肿瘤指标,联合检测Ang-2,AFP,CEA,CA199,有助于提高常见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肠癌)的早期检出率.
作者:方玲;顾向明;沈庆茂;徐志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定植在人胃黏膜上的微需氧致病菌,目前已经证实:Hp与人类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引起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危险因素.随着对Hp致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近年来Hp与食管相关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Barrett食管以及食管癌之间的关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提示Hp在GERD及Barrett食管的发生中可能起保护作用,但研究结论尚存在争议,同时目前初步研究提示Hp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金霞;杨章民;李文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先从人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培养出Hp,各国学者对Hp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中国普通人群中Hp的感染率达50%以上.鉴于Hp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建立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用于Hp感染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该文对多种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估,为临床应用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徐开生;施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多基因疾病.TOAST分型是一种侧重于脑卒中病因学的分型方法,它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A)、心源性栓塞型(CE)、其他明确病因型(SOE)及不明原因型(SUE),且各亚型的遗传易感基因有所差异.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多态性及其在不同亚型之间的分布差异,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该疾病,并且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王克迪;康熙雄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5种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MIT方法测定口服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妥英或苯巴比妥的癫痫患者和服用地高辛的心衰患者的血药浓度,对798例患者889例次TDM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种药物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占44.99%;低于治疗窗浓度的占35.77%;高于治疗窗浓度的占19.24%;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比例,卡马西平高(56.15%),苯妥英低(4.82%);低于和高于治疗窗的,苯妥英所占比例是高的,分别是69.88%和25.30%.结论 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依据之一,应综合分析患者用药方案,实验室数据和疗效,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
作者:邹远高;王兰兰;白杨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沈阳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a)的同源性,了解是否存在该类耐药株的克隆流行.方法 收集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出的MDR-Aba 40株.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所选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40株MDR-Aba菌株分为A,B,C三个型,其中A型包括A1(28株主要分布于呼吸、神经外、急诊、心外等8个病区),A2(2株,分布于呼吸、急诊病区),A3(6株,分布于神经外、呼吸等病区)三个亚型;B型、C型各2株,主要分布于急诊病区.结论 调查期间该院部分科室有A型MDR-Aba菌株克隆流行,主要为A1型,同时有少量的A2,A3亚型;偶见B型、C型.可见及早采取有力的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是防控耐碳青霉烯MDR-Aba暴发流行的当务之急.
作者:王璐;任微;褚美玲;赵汐婷;万楠;薛文成;孟冬娅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