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GPC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张华;李永兴;毛顺露;乐嫣;项明洁;陈华

关键词: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 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细胞癌
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46例肝硬化患者和44例HCC患者的血清GPC3和AFP水平,血清GPC3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清AFP测定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统计分析GPC3和AFP单独使用及联合检测对HCC患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HCC组的血清GPC3和AFP浓度分别为611.09 ng/L和958.37 ng/ml,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190.53 ng/L和55.12 ng/ml)(P<0.05).GPC3和AFP的浓度之间无相关关系.AFP阴性的HCC患者15例中GPC3阳性者6例,GPC3阴性的HCC组患者17例中AFP阳性者8例.AFP联合GPC3检测用于HCC诊断的灵敏度(79.54%)优于AFP(65.91%)及GPC3单独使用(61.36%).GPC3浓度与HCC病灶大小、PVI浸润和HBV感染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GPC3对于HCC具有与AFP相似的诊断价值,GPC3可以协同AFP的诊断作用,二者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HCC诊断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探讨HBV-LP与HBV DNA拷贝数之间相关性并对比三者在乙型肝炎患者中阳性检出率.结果 HBV-LP与HBV-DNA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r=0.86,P<0.01);无论HBV-DNA阳性或阴性,HBV-LP阳性检出率(95.21%和69.86%)均显著高于HBeAg(49.70%和36.99%)(P<0.01);在HBeAg阴性组中,HBV-LP阳性检出率(82.55%)显著高于HBV-DNA(44.97%)(P<0.01).结论 HBV-LP检测是乙型肝炎患者特别是HBeAg阴性患者疾病进展、体内病毒复制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评判的敏感监测指标,可提高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诊断水平.

    作者:王菁;张小宁;程晓东;彭道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清GPC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46例肝硬化患者和44例HCC患者的血清GPC3和AFP水平,血清GPC3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清AFP测定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统计分析GPC3和AFP单独使用及联合检测对HCC患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HCC组的血清GPC3和AFP浓度分别为611.09 ng/L和958.37 ng/ml,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190.53 ng/L和55.12 ng/ml)(P<0.05).GPC3和AFP的浓度之间无相关关系.AFP阴性的HCC患者15例中GPC3阳性者6例,GPC3阴性的HCC组患者17例中AFP阳性者8例.AFP联合GPC3检测用于HCC诊断的灵敏度(79.54%)优于AFP(65.91%)及GPC3单独使用(61.36%).GPC3浓度与HCC病灶大小、PVI浸润和HBV感染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GPC3对于HCC具有与AFP相似的诊断价值,GPC3可以协同AFP的诊断作用,二者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HCC诊断率.

    作者:张华;李永兴;毛顺露;乐嫣;项明洁;陈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肽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家蝇胚胎细胞MDEC-07114抗菌肽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脂多糖诱导家蝇胚胎细胞MDEC-07114提取抗菌肽.将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肽分为40,80,160,320和640 μg/ml五个实验组,同时以PBS和培养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抗菌肽作用下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观察抗菌肽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①在不同浓度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肽作用下,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药物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越强.②各浓度组抗菌肽引起A375细胞的G2/M期升高,高浓度组(>160 μg/ml)可引起G0/G1期降低,PI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F=214.89,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引起的A375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F=14.17,P>0.05).结论 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肽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肽对A375细胞的抑制机理可能主要是阻滞细胞周期的正常发育.

    作者:张金花;贺莉芳;杨霞霞;万启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生物学变异在患者系列结果改变评价中的应用

    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固有分析变异分解为:分析前变异(sP),分析变异(sA),个体内生物学变异(s1).结合统计学原理计算各检验项目的 参考变化值(RCV),然后与实际变化差值比较判断患者一系列的检验结果间是否有显著改变.结合生物学变异探索评价患者一系列检验结果改变的显著性的方法,可以帮助临床正确解读患者的检验结果.临床实验室可以使用RCV和变化差值显著性概率为系列检验结果显著改变的临床监测提供客观的指南和帮助.

    作者:胡丽涛;何法霖;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细胞遗传学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5/5q-和-7/7q-检测中的评价应用

    目的 比较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CCA)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两种技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40例MDS患者,CCA法采用骨髓短期培养法,核型分析采用R带技术.FISH法采用间期FISH,选取4组探针组合检测-5/5q-和-7/7q-.结果 采用CCA法,5号和7号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7.5%,而利用FISH技术,阳性率为35.0%.5号,7号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由7.5%,10.0%升至15.0%,20.0%.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A结合FISH能提高MDS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与CCA相比,采用组合探针的FISH更为敏感和特异.

    作者:唐元艳;梁艳;熊涛;虞咏知;黄知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rohibitin在乳腺癌MCF-7细胞表达抑制的鉴定

    目的 利用靶向prohibitin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进而观察prohibitin 在转染组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构建的prohibitin基因shRNA表达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其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干扰效应.结果 转染Ⅰ组、转染Ⅱ组、转染Ⅲ组细胞PHB mRNA表达量分别是阴性对照组的27.2%,45.6%和29.4%;空白对照组的23.7%,39.7%和25.6%;转染Ⅰ组、转染Ⅱ组、转染Ⅲ组细胞PHB/β-actin灰度值比值分别是阴性对照组的27.4%,39.4%和30.1%;空白对照组的26.9%,38.7%和29.5%.构建的shRNA表达载体可以使MCF-7细胞中prohibitin基因的mRNA及其蛋白含量降低.结论 构建的针对prohibitin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转染MCF-7细胞后可有效抑制细胞中prohibitin的表达,证实构建有效.

    作者:赵丽华;何谦;张淑群;安哲;张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脑脊液漏的诊断方法

    该文阐述了脑脊液漏的快速诊断,它涉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葡萄糖氧化酶试验、β2转铁蛋白试验及β-痕量蛋白试验.

    作者:王继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Sysmex UF-1000i在尿液检测中的性能评价

    目的 探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UF-1000i的检测性能和检测结果的可信度,评估其在尿液标本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线性分析、参考区间验证和仪器间结果比对7个参数衡量UF-1000i的检测性能.结果 红细胞(RBC)、白细胞(WBC)、上皮细胞(EC)、管型(CAST)和细菌(BACT)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5.28%~15.28%,2.2%~12.2%,24.4%~31.3%,34.1%~41.7%和4.7%~22.1%;批间精密度分别为3.8%~8.0%,2.0%~7.0%,8.7%~13.0%,14.0%~18.9%和3.4%~10.3%;准确度均值分别为40.1%~192%,36.2%~817.4%,11.5%~82.9%,4.58%~21.2%和200%~747.8%.RBC,WBC和BACT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8 8,0.988 8,0.962 7.RBC,BACT的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1%和0.62%;参考区间的R值都>90%.仪器间比对结果RBC,CAST和BACT偏倚较大.结论 批内精密度高值、批间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分析和参考区间验证等结果均符合ISO15189对仪器性能要求,而批内精密度低值、携带污染率和仪器间比对的结果均不符合ISO15189对仪器性能要求.全自动尿液分析仪UF-1000i可以用来进行临床标本的检测.

    作者:潘莹;田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大鼠脑缺血后脑红蛋白对Cyt-CmRNA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后缺血半暗区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表达与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及细胞凋亡蛋白酶3(Caspase-3)的相关性,以阐明NGB在脑缺血早期是否通过Cyt-C途径抑制Caspase-3发挥脑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n=6)、CIR组、干预(IV)组和干预对照(IVC)组(n=6).其中CIR组制作左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后2 h再灌注,然后按断头时程不同又分为再灌注后1,6,12,24h和72 h五个亚组(n=6).IV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重组人NGB注入左侧尾壳核30 min后制作模型,方法同CIR组,按断头时程不同又分为再灌注后1,6,12,24 h和72 h五个亚组(n=6),sham和IVC于24 h断头.制作脑组织匀浆和标本,测定NGBmRNA,Cyt-CmRNA和Caspase-3mRNA含量并行HE染色.结果 ①CIR组梗死灶体积随着时间逐步增大,24h~72h达大(F=6.771,P=0.001),经重组人NGB干预后,IV组各亚组梗死体积均增大(t检验比较,P值均<0.05).②CIR组在大脑皮质及尾壳核部NGBmRNA于再灌注损伤1 h后逐步升高,24 h达高峰,然后逐步下降(F=85.578,P=0.000),而Cyt-CmRNA和Caspase-3mRNA在再灌注损伤1h后已经增多,12 h~24 h增高达到高峰,然后逐步下降(Cyt-CmRNA:F=27.378,P=0.000,Caspase-3mRNA:F=47.622,P=0.000).重组人NGB注入尾壳核区后,再灌注损伤早期Cyt-CmRNA明显减少(1 h:t=3.773,P=0.013;6 h:t=6.037,P=0.002;12 h:t=4.972,P=0.004;24 h:t=-1.249,P=0.267;72 h:t=-1.724,P=0.166);Caspase-3 mRNA表达亦明显减少(1 h:t=2.964,P=0.031;6 h:t=3.053,P=0.028;12 h:t=4.508,P=0.006;24 h:t=5.859,P=0.002;72 h:t=-1.139,P=0.306).结论 脑缺血后NGB在缺血半暗区早期升高,然后逐步下降,可能通过细胞色素C途径抑制Caspase-3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李明;储照虎;马领松;周曾;胡成伍;赵守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肝素锂抗凝血浆与血清测定ASO的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抗凝血浆代替血清测定ASO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取142例患者静脉血标本,将每例标本3 ml分别注入市售普通试管和肝素锂抗凝管中,于同一仪器上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ASO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素锂抗凝血浆与血清两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用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测定ASO.

    作者:杨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凝血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凝血传感器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确立佳的检测条件并应用于临床研究.方法 ①用AT切向、基频1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②观察在相对湿度50%±2%,缓冲稀释液放置室温29±2℃,缓冲稀释液4℃冰箱内放置5 min,缓冲稀释液37℃水浴箱内放置5 min,标准血浆1∶20稀释的频率变化;③分别观察室温20±2℃,相对湿度61%±2%和38%±2%,标准血浆1∶20稀释的频率变化;④整个检测系统置于室温34±2℃,相对温度48%±2%的环境中用压电石英晶体凝血传感器检测缓冲稀释液配制的1∶10,1∶15,1∶20,1∶25,1∶30和1∶40标准血浆,观察凝集反应的全部过程;⑤随机抽取西京医院住院病人凝血功能检查的常规标本50例,一份用压电石英晶体凝血传感器检测血浆FⅧ活性,另一份用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同时做平行检测.结果 ①结果显示温度决定反应时间的长短,反应时间由于温度上升而缩短;反应环境湿度大,反应过程充分,反应频率稳定;反应环境湿度小,反应过程不充分导致反应时间缩短.反应时间随着血浆浓度增大而缩短,且随着FⅧ的活性降低而增加,反应过程中因血浆浓度的不同,频率的变化也各不相同.②将检测系统放置室温为34±2℃、相对湿度48%±2%的环境,检测池加入乏Ⅷ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待测血浆混匀,待频率稳定后,加入CaCl2于检测池,观察反应频率,加样后频率下降的起点为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T1,频率上升、下降,稳定的起始点为反应的终点T2,计算两点的时间即为反应时间T=T2-T1,查标准曲线得血浆凝血因子Ⅷ的活性.③用该方法检测50例临床标本所得平均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07.4%,STAGO磁珠检测法检测50例临床标本所得平均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02.0%,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STAGO磁珠检测法的相关性好(r=0.948).结论 凝血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的适温度为34±2℃、相对湿度48%±2%,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是一种实时在线检测的方法,反应的起点和终点的判别方便、可靠、准确,并可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屈玲;郝晓柯;府伟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SELDI-TOF-MS蛋白芯片技术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胃癌早期患者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诊断模型,构建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敏感和特异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PBSⅡ/C 型蛋白质指纹图谱仪及金芯片检测45例早期胃癌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清蛋白质图谱,用Biomarker Wizard 3.1 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筛选胃癌差异表达蛋白.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数学模型(ANN)选择佳差异表达组合建立并验证胃癌的诊断模型.内标物质加入血清样本,校准和消除操作条件波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后,应用SPSS13.0软件绘制胃癌诊断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评价诊断模型的准确度.结果 在质荷比为2 000~20 000范围内共检测到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峰(t检验,P<0.01)28个.经ANN反复训练筛选其中5个差异蛋白(质荷比分别为2 545.3±3.6,2 942.7±4.3,3 135.5±2.8,4 130.6±2.1,8 691.4±1.3)组成胃癌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对胃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5.0%,特异度97.5%,阳性预测值为95.0%,阴性预测值97.5%,诊断准确度为96.67%.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72,表明该诊断模型准确性较高.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诊断模型对胃癌的诊断准确度较高.SELDI-TOF-MS蛋白芯片技术在胃癌的早期诊断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筛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吕连华;曾白华;冯建军;王开正;丁银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清胸苷激酶1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通过比较各组人群血清胸苷激酶1(sTK1)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评价血清胸苷激酶1在前列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增强发光免疫点印迹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60例正常人,5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30例前列腺癌(PCa)患者的sTK1,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浓度,并计算fPSA/tPSA比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BPH组和PCa组的sTK1,tPSA和fPSA/tPSA比值分别为0.40±0.21 pmol/L,1.7±0.95 ng/ml,0.38±0.24;1.24±1.02 pmol/L,8.19±8.11 ng/ml,0.22±0.12和1.06±0.67 pmol/L,47.32±40.15 ng/ml,0.09±0.08.三组人群sTK1浓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67,P<0.01),正常对照组与BPH组和PCa组比较,sTK1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PH组和PCa组的sTK1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BPH组与PCa组sTK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人群血清tPSA浓度及fPSA/tPSA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PCa组的血清tPS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BPH组,而fPSA/tPSA比值则小于其他两组.结论 血清TK1在前列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不如PSA.

    作者:周建平;张新利;王春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分析小鼠肺组织样本制备方法的优化研究

    目的 寻找细胞周期分析更好的样本处理方法.方法 以小鼠肺组织作为标本,采用四种方法(剪碎法、研磨法、剪碎结合酶消化法、研磨结合酶消化法)制备单细胞悬液,胎盘蓝染色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经不同时间固定后的样本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 剪碎法结合酶消化法制备的单细胞悬液效果佳;单细胞固定后两周内细胞各个时期所占比例基本相同.结论 小鼠肺组织单细胞制备采用剪碎法联合酶消化法优于其他三种方法,样本经固定处理后可以进行流式批量检测.

    作者:贾宇臣;王利;郑源强;赵凯;陈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实验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实验室检查指标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6例Hypo-MDS,59例AA患者的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以及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长期随访并比较.结果 Hypo-MDS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粒细胞、有核红细胞、成熟粒细胞颗粒缺如、假Pelger-Huet畸型、成熟红细胞大小明显不均、多形性,而AA患者未见上述特征.Hypo-MDS骨髓涂片红系、粒系、巨核系病态造血频率(87.5%,62.5%,37.5%)较AA患者(20.3%,0%,0%)明显增高(P<0.01).Hypo-MDS患者骨髓切片CD34+细胞(3.87±2.89)%明显高于AA患者(0.13±0.17)%(P<0.01).Hypo-MDS的异常核型检出率(37.5%)亦较AA(3.57%)明显增高(P<0.01),且AA均为小克隆异常.结论 长期随访中,形态学、免疫化学及细胞遗传学的联合检测是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的必要手段.

    作者:吕树文;程利梅;那春龙;郑俊;刘艳丛;谢守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研究

    目的 探讨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在碳青霉烯酶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细菌中检测碳青霉烯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2010年南京军区总医院对碳青霉烯酶类药物敏感性降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厄他培南的MIC≥2 μg/ml)的肠杆菌科细菌65株;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MIC;通过改良Hodge试验和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PCR检测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PCR阳性产物测序鉴定.结果 65株临床分离菌中,53株菌对亚胺培南不敏感(MIC>4 μg/ml),51株菌对美罗培南不敏感(MIC>4 μg/ml),58株菌对厄他培南不敏感(MIC>2 μg/ml).65株菌中38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包括7株弱阳性和31强阳性;33株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阳性,包括改良Hodge试验弱阳性2株和强阳性31株.经过对菌株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PCR和测序,发现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阳性菌株均携带blaKPC-2;32株阴性菌株均未携带碳青霉烯酶酶基因,但其中5株改良Hodge试验弱阳性菌株携带blampC/blaESBL.结论 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可快速、有效地区分改良Hodge试验的真、假阳性,是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简便可靠方法,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作者:王卫萍;严留佳;施德仕;邵海枫;范明;黄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PTEN和MV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PTE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间质内微血管计数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PTEN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的高表达率为46%,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CD34表达在病理分级中Ⅲ级比较Ⅰ,Ⅱ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分期中,Ⅲ期较Ⅰ,Ⅱ期差异显著(P<0.01).PTEN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PTEN表达与微血管密度计数呈负相关,PTEN表达下调的侵袭性较强,易出现浸润和转移,检测PTEN表达在临床预后的评估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瀚;张利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探讨胱抑素C在慢性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在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正常人群50例为正常对照组,另选CKD患者140例,根据其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分为五组进行:①组46例(Ccr≥75 ml/min);②组37例(50 ml/min≤Ccr<75 ml/min);③组24例(25 ml/min≤Ccr<50 ml/min);④组22例(10 ml/min≤Ccr<25 ml/min);⑤组11例(Ccr<10 ml/min),分别测定Cys-C,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采用Cockroft-Gault公式计算Ccr.结果 Cys-C值在对照组、①组、②组、③组、④组和⑤组之间进行比较,相邻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随Ccr的下降,Cys-C浓度呈阶梯状上升(P<0.05),而SCr值在①组(85.09±24.22 μmol/L)与对照组(78.06±14.25 μmol/L)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①组、②组患者中,Cys-C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7.8%和86.5%,SCr的异常率分别为6.5%和45.9%,Cys-C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SCr (P<0.05).结论 在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时,Cys-C均能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尤其更能敏感提示早期的肾功能损害,其结果优于血清肌酐.因此,Cys-C的检测对慢性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鑫;王开宇;兰小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关节液中尿酸检测对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意义

    目的 研究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尿酸浓度值的变化.方法 对118例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抽取关节液进行尿酸含量检测,并对其中的31例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次抽取关节液进行尿酸检测.结果 118例患者其关节液中尿酸含量(男性99名,尿酸值555±160 μmol/L;女性19名,尿酸值461±42 μmol/L)均明显高于同期所有膝关节关节炎患者的平均水平(男性335±133 μmol/L,女性237±78 μmol/L).31例患者经治疗后有30例关节液中尿酸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检测关节液中尿酸含量对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池继敏;邹明;张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18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的特点及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细菌,用美国DADE BEHRING MicroScan分析系统鉴定菌种,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美国NCCLS[1,2]规定标准执行.结果 183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呼吸道(68.9%)、伤口分泌物(18.0%),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39.3%)、血液肿瘤科(27.7%)、呼吸科(16.9%).该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分别为82%和78.6%;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4.8%,36.1%,36.1%和36.1%;对其余八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18%.结论 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仍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的经验用药.

    作者:杨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