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细菌的筛选及基因型鉴定

聂署萍;萧王勇;黄烈;吴润香;凌利芬

关键词:耐药细菌, 金属β-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类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6月~12月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用EDTA双纸片增效试验筛选分离的耐药细菌中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增效试验阳性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扩增并通过对阳性扩增产物测序来确证金属酶基因型.结果 16株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10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大肠埃希菌2株.双纸片增效试验阳性6株,PCR扩增阳性3株,1株VIM-2型和2株IMP-4型.结论 临床已出现产VIM-2型和IMP-4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院内感染的管理控制,防止耐药菌株播散.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rohibitin在乳腺癌MCF-7细胞表达抑制的鉴定

    目的 利用靶向prohibitin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进而观察prohibitin 在转染组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构建的prohibitin基因shRNA表达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其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干扰效应.结果 转染Ⅰ组、转染Ⅱ组、转染Ⅲ组细胞PHB mRNA表达量分别是阴性对照组的27.2%,45.6%和29.4%;空白对照组的23.7%,39.7%和25.6%;转染Ⅰ组、转染Ⅱ组、转染Ⅲ组细胞PHB/β-actin灰度值比值分别是阴性对照组的27.4%,39.4%和30.1%;空白对照组的26.9%,38.7%和29.5%.构建的shRNA表达载体可以使MCF-7细胞中prohibitin基因的mRNA及其蛋白含量降低.结论 构建的针对prohibitin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转染MCF-7细胞后可有效抑制细胞中prohibitin的表达,证实构建有效.

    作者:赵丽华;何谦;张淑群;安哲;张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清中AKP和-G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Allo-HSCT)病人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术前术后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45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病人(即观察组)和65例该院体检正常者(即对照组)血清中AKP和γ-GT的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观察组术前、术后外周血清AKP和γ-GT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①移植前,观察组的AKP平均浓度(88.93±48.09)u/L和γ-GT平均浓度(24.37±16.77)u/L与对照组的AKP平均浓度(83.25±14.36)u/L和γ-GT(24.08±9.78)u/L平均浓度均正常,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预后良好的观察组移植后的AKP平均浓度(80.11±17.62)u/L和γ-GT平均浓度(36.87±24.70)u/L均正常,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预后差的观察组移植后的AKP平均浓度(183.87±220.24)u/L和γ-GT平均浓度(154.39±208.01)u/L明显升高,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患者血清中AKP和γ-GT水平可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预后判断的生化指标,对临床治疗及指导用药有一定辅助意义.

    作者:谢卫民;张婷婷;钟白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研究

    目的 探讨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在碳青霉烯酶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细菌中检测碳青霉烯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2010年南京军区总医院对碳青霉烯酶类药物敏感性降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或厄他培南的MIC≥2 μg/ml)的肠杆菌科细菌65株;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MIC;通过改良Hodge试验和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PCR检测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PCR阳性产物测序鉴定.结果 65株临床分离菌中,53株菌对亚胺培南不敏感(MIC>4 μg/ml),51株菌对美罗培南不敏感(MIC>4 μg/ml),58株菌对厄他培南不敏感(MIC>2 μg/ml).65株菌中38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包括7株弱阳性和31强阳性;33株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阳性,包括改良Hodge试验弱阳性2株和强阳性31株.经过对菌株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PCR和测序,发现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阳性菌株均携带blaKPC-2;32株阴性菌株均未携带碳青霉烯酶酶基因,但其中5株改良Hodge试验弱阳性菌株携带blampC/blaESBL.结论 加硼酸或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可快速、有效地区分改良Hodge试验的真、假阳性,是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简便可靠方法,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作者:王卫萍;严留佳;施德仕;邵海枫;范明;黄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检测红细胞同种抗体能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检测红细胞同种抗体的能力.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对127例含有红细胞同种抗体的样本进行检测,使用经典的试管抗球蛋白法平行检测,比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对于红细胞同种抗体的检出率为98.4%,试管抗球蛋白法的检出率为80.3%.其中,试管抗球蛋白法对抗-D,-E,-C,-c,-e,-C+e,-E+c,-Mur,-Dia,-Dib,-Fyb,-Jka,-Jkb,-Lea和-P1抗体均能检出,但对于MNS血型系统抗M抗体的检出率仅为36.4%,对未知抗体特异性的冷抗体检出率为57.7%;而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对所有样本包含的红细胞同种抗体均能检出,除了Kidd血型系统,漏检率为33.3%.结论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对于红细胞同种抗体的检出率高于试管抗球蛋白法,但是可能会漏检Kidd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建议实验室在使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的同时,应结合试管抗球蛋白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检出抗体,特别是输血前相容性试验.

    作者:苏宇清;喻琼;梁延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实验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实验室检查指标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6例Hypo-MDS,59例AA患者的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以及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长期随访并比较.结果 Hypo-MDS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粒细胞、有核红细胞、成熟粒细胞颗粒缺如、假Pelger-Huet畸型、成熟红细胞大小明显不均、多形性,而AA患者未见上述特征.Hypo-MDS骨髓涂片红系、粒系、巨核系病态造血频率(87.5%,62.5%,37.5%)较AA患者(20.3%,0%,0%)明显增高(P<0.01).Hypo-MDS患者骨髓切片CD34+细胞(3.87±2.89)%明显高于AA患者(0.13±0.17)%(P<0.01).Hypo-MDS的异常核型检出率(37.5%)亦较AA(3.57%)明显增高(P<0.01),且AA均为小克隆异常.结论 长期随访中,形态学、免疫化学及细胞遗传学的联合检测是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的必要手段.

    作者:吕树文;程利梅;那春龙;郑俊;刘艳丛;谢守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清cystatin C,IgA/C3及IgA/C3检测在IgA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血清cystatin C,IgA和IgA/C3比值在IgA肾病(IgAN)的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62例IgAN患者和58例非IgAN患者血清cystatin C,IgA及C3含量,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IgAN患者血清cystatin C水平[(1.26±0.46)mg/L] 与非IgAN患者血清cystatin C[(1.66±1.17)mg/L]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5);IgAN患者血清IgA/C3比值(2.59±1.41)显著高于非IgAN患者(2.07±1.03),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5);而血清IgA含量[(2.44±1.04)g/L]和C3 含量[(1.07±0.27)g/L] 与非IgAN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② Lee氏分级为Ⅲ,Ⅳ,V级的IgAN患者血清IgA水平及IgA/C3比值均显著高于Lee氏I和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5;t=-2.04,P<0.05);③IgAN患者IgA水平>3.0 g/L和IgA/C3比值≥2时诊断IgAN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Youden指数YI分别为68.42%,51.48%,20.97%,89.66%,0.20和59.68%,56.90%,59.68%,56.90%,0.17.结论 血清IgA/C3比值联合IgA及cystatin C水平可作为IgAN鉴别诊断、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血清cystatin C可能是反映IgA肾病中肾小球滤过功能更为敏感的指标.

    作者:彭道荣;王菁;邢瑞青;杨玉琪;张涛;吴永昌;程晓东;张小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丙肝患者血清HCV RNA与TNF-α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肝损伤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临床分型HCV感染者血清中HCV RNA与TNF-α之间的差异,探讨HCV RNA和TNF-α含量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HCV感染者45例,其中慢性肝炎轻度组11例,慢性肝炎重度组14例,肝硬化组11例,肝癌组9例,健康对照组20例.用ELISA法检测HCV IgG和TNF-α,制作标准曲线计算TNF-α含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V RNA含量.血清ALT水平用HITACHI 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法进行检测.HCV感染者血清HCV-RNA含量的对数值、TNF-α含量和AL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用t检验,各组之间的TNF-α含量和ALT水平及lg HCV RNA比较用方差分析,HCV RNA含量的对数值、TNF-α含量和ALT之间的相关性用直线相关性分析,用相关系数(r)表示.结果 丙肝患者各组之间ALT水平和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75和14.69,P<0.001;用t检验得出:各组丙肝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t值分别为6.596,9.857,6.673和8.358;各组患者血清AL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t值分别为12.031,6.61,3.971和6.857;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癌组与慢性肝炎轻度组之间ALT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值分别为3.242和3.246;慢性肝炎重度组和肝癌组HCV RNA的对数值分别为6.05±0.8和5.76±1.05,均低于慢性肝炎轻度组,t值分别为2.573和2.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水平与TNF-α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341,P<0.05.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HCV感染者血清中TNF-α和ALT含量存在差异,慢性肝炎轻度HCV感染者ALT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临床类型组,HCV感染者血清ALT水平和TNF-α含量之间呈正相关.

    作者:董西华;周霞;周立平;郑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北京地区儿童全血5种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全血中常量元素(钙、镁)和微量元素(铜、锌、铁)含量及年龄差异,为儿童合理补充常量和微量元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北京地区2010年4 158例0~6岁儿童全血铜、锌、铁、钙、镁5种元素含量,对不同性别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采用F分析比较年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在检测的五项指标中,五个年龄组之间铜、锌、铁、钙、镁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锌、镁、铁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钙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在性别上铜含量(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组儿童5种元素含量不同,需要摄入量也不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给予有针对性的营养指导.

    作者:于培红;李爱红;白雪梅;崔虹霞;赵蕊;毕晓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分析小鼠肺组织样本制备方法的优化研究

    目的 寻找细胞周期分析更好的样本处理方法.方法 以小鼠肺组织作为标本,采用四种方法(剪碎法、研磨法、剪碎结合酶消化法、研磨结合酶消化法)制备单细胞悬液,胎盘蓝染色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经不同时间固定后的样本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 剪碎法结合酶消化法制备的单细胞悬液效果佳;单细胞固定后两周内细胞各个时期所占比例基本相同.结论 小鼠肺组织单细胞制备采用剪碎法联合酶消化法优于其他三种方法,样本经固定处理后可以进行流式批量检测.

    作者:贾宇臣;王利;郑源强;赵凯;陈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冷沉淀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全血制备冷沉淀过程中,保存温度、制备时间和融化终点对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80例全血平均分4组,A组(4±2)℃温度保存6~8 h,B组室温保存6~8 h,C组(4±2)℃温度保存8~10 h,D组室温保存8~10 h,用希森美康CA-50自动血凝测试仪检测每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另外随机选择40例全血制备冷沉淀,(4±2)℃温度保存6~8 h,分为E组(n=20)选择终点为冰块融化至直径4~5 cm、厚度约1 cm,F组(n=20)选择终点为冰块融化至基本无渣,同法检测每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结果 A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平均为76.45±15.65 IU,B组为52.55±12.54 IU,C组为58.52±17.84 IU,D组为42.26±10.32 IU,ABCD组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Student-Newman-Keuls方差分析比较,结果表明:A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的含量(P值均<0.05),D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的含量(P值均<0.05);E组为75.23±12.65 IU,F组为50.64±12.31 IU,EF组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比较,结果表明E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显著高于F组(t=2.76,P值<0.05).结论 原料血在(4±2)℃温度保存6~8 h制备冷沉淀,其Ⅷ因子含量高;终点为冰块融化至直径4~5 cm、厚度约1 cm时制备冷沉淀,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高.

    作者:李炜华;漆云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前清蛋白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评估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前清蛋白(pre-albumin,PA)的变化趋势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量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脑外科2010年3月~11月之间122名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的PA水平,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结果及愈后差异,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9例)、重度后遗症组(42例)、轻度后遗症组(51例),并对各组PA值的变化趋势和同一时间段各组P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住院时间的延长,死亡组P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下降趋势;重症后遗症组P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轻度后遗症组P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现上升趋势.各组间PA值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第1天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5,7天表现为轻度后遗症组PA值>重症后遗症组PA值>死亡组PA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A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脑出血患者PA值水平越低,预后越差.

    作者:李基克;李军;郭志强;徐朝;蒋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细菌的筛选及基因型鉴定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6月~12月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用EDTA双纸片增效试验筛选分离的耐药细菌中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增效试验阳性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扩增并通过对阳性扩增产物测序来确证金属酶基因型.结果 16株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10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大肠埃希菌2株.双纸片增效试验阳性6株,PCR扩增阳性3株,1株VIM-2型和2株IMP-4型.结论 临床已出现产VIM-2型和IMP-4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院内感染的管理控制,防止耐药菌株播散.

    作者:聂署萍;萧王勇;黄烈;吴润香;凌利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靶向BIRC5,Bcl-2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佳干扰序列的筛选

    目的 针对设计合成构建的BIRC5和Bcl-2小分子干扰RNA(siRNA)的慢病毒质粒表达载体进行有效靶序列筛选,探讨其对靶基因的封闭和抑制作用.方法 将BIRC5和Bcl-2 siRNA慢病毒质粒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Tca-8113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转染细胞BIRC5和Bcl-2 mRNA表达及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IRC5和Bcl-2 mRNA抑制率分别为35%~76%和30%~72%,所设计的siRNA序列不同程度降低和下调其mRNA及相应的蛋白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无此作用(P>0.05).结论 设计合成的siRNA干扰序列能抑制其靶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不同的干扰靶点其抑制效果不同,本实验成功筛选出两对佳干扰序列作为对肿瘤细胞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饶国洲;李昂;苟建重;朱永进;孙慧玲;张引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正常对照组43例,分别检测Hcy,Lp(a)和Fg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Hey,Lp(a)和Fg的浓度分别为19.48±8.42 μmol/L,373±182 mg/L和3.7±1.2 g/L,正常对照组三者的浓度分别为10.66±2.61 μmol/L,181±106 mg/L和2.4±1.0 g/L.急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中各项阳性检出率为Hcy 60.3%,Lp(a) 42.9%和Fg 30.0%,而正常对照组三者的阳性率只有6.9%,11.6%和6.9%,急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9%,高于三者任何一个单项阳性率.结论 Hcy,Lp(a)和Fg联合检测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测、诊断及预后.

    作者:崔杰西;程训民;葛玲;毛诗海;于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探讨HBV-LP与HBV DNA拷贝数之间相关性并对比三者在乙型肝炎患者中阳性检出率.结果 HBV-LP与HBV-DNA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r=0.86,P<0.01);无论HBV-DNA阳性或阴性,HBV-LP阳性检出率(95.21%和69.86%)均显著高于HBeAg(49.70%和36.99%)(P<0.01);在HBeAg阴性组中,HBV-LP阳性检出率(82.55%)显著高于HBV-DNA(44.97%)(P<0.01).结论 HBV-LP检测是乙型肝炎患者特别是HBeAg阴性患者疾病进展、体内病毒复制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评判的敏感监测指标,可提高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诊断水平.

    作者:王菁;张小宁;程晓东;彭道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生物学变异在患者系列结果改变评价中的应用

    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固有分析变异分解为:分析前变异(sP),分析变异(sA),个体内生物学变异(s1).结合统计学原理计算各检验项目的 参考变化值(RCV),然后与实际变化差值比较判断患者一系列的检验结果间是否有显著改变.结合生物学变异探索评价患者一系列检验结果改变的显著性的方法,可以帮助临床正确解读患者的检验结果.临床实验室可以使用RCV和变化差值显著性概率为系列检验结果显著改变的临床监测提供客观的指南和帮助.

    作者:胡丽涛;何法霖;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探讨胱抑素C在慢性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在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正常人群50例为正常对照组,另选CKD患者140例,根据其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分为五组进行:①组46例(Ccr≥75 ml/min);②组37例(50 ml/min≤Ccr<75 ml/min);③组24例(25 ml/min≤Ccr<50 ml/min);④组22例(10 ml/min≤Ccr<25 ml/min);⑤组11例(Ccr<10 ml/min),分别测定Cys-C,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采用Cockroft-Gault公式计算Ccr.结果 Cys-C值在对照组、①组、②组、③组、④组和⑤组之间进行比较,相邻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随Ccr的下降,Cys-C浓度呈阶梯状上升(P<0.05),而SCr值在①组(85.09±24.22 μmol/L)与对照组(78.06±14.25 μmol/L)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①组、②组患者中,Cys-C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7.8%和86.5%,SCr的异常率分别为6.5%和45.9%,Cys-C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SCr (P<0.05).结论 在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时,Cys-C均能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尤其更能敏感提示早期的肾功能损害,其结果优于血清肌酐.因此,Cys-C的检测对慢性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鑫;王开宇;兰小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用于胎儿常见非整倍体的快速产前诊断

    目的 探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 技术用于快速诊断胎儿非整倍染色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符合产前遗传学诊断指征的孕妇126例,行羊膜腔穿刺获取羊水细胞,采用荧光标记的DNA探针对羊水细胞间期核DNA进行杂交,荧光显微镜观察、计数杂交信号类型,同时对每例标本行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在126例羊水细胞样本中,FISH检出21-三体综合征胎儿4例、18-三体综合征1例、Turner综合征1例、46,XX核型67例、46,XY核型53例.FISH检测结果与羊水细胞核型分析的符合率为100%.结论 FISH结果判读直观,信号明晰,是快速、准确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重要手段.

    作者:桂俊豪;刘鸿春;王瑞;周瑾;袁兰;杨柳;黄国香;邹红云;余伍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临床常见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革兰阳性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与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是革兰阳性球菌的菌株,按全国临床检验规程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利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革兰阳性球菌445株,葡萄球菌占主导地位,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133株(29.9%);肠球菌呈多重耐药状态,并且出现屎肠球菌的万古霉素耐药菌株;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均显示出强大的抗菌活性.结论 细菌耐药性严重,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也已经出现,临床医生和药师应重视耐药监控,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流行.

    作者:蔡璇;施菁玲;李从荣;孙端阳;李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襄阳市婴幼儿腹泻病原学调查分析

    目的 明确儿童腹泻的病原,了解各种病原在地区、季节和年龄上的分布,以及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 对襄阳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09年1月~12月就诊的1 022例门诊和住院腹泻患儿进行粪便常规、病毒学、培养及药敏的检验,分析腹泻患儿的病原分布规律、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感染性腹泻占83.2%,轮状病毒(RV)感染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细菌.非感染性腹泻占16.8%.轮状病毒秋冬季感染率高,容易重复感染和合并乳糖不耐受,细菌感染以志贺氏杆菌多见.非感染性腹泻以糖原性腹泻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为主.耐药分析: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等对氨苄西林、磺胺、头孢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襄阳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集中于11和12月份,以6个月~2岁婴幼儿为主,其次是细菌性腹泻,集中于夏秋季(5~10月份),2岁以上儿童常见,5岁以上为多,细菌多元耐药明显.

    作者:杨富强;康俊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