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庆;赵红莉;魏松全;安振梅;谢秦;李晓佳;贾卫国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和内皮素-1(ET-1)在肝硬化性心肌病(CCM)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免法分别检测肝纤维化大鼠心肌组织中的CGRP及ET-1分布情况。结果肝纤维化大鼠组(n=15)心脏组织中CGRP浓度(74.2130±10.3776pg/mg蛋白) 和ET-1浓度(1.4780±0.9235pg/mg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15,P<0.05);且肝纤维化程度越重,心肌组织中ET-1浓度增加越明显(P=0.004);而心脏组织中CGRP浓度并不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高(P=0.307)。结论心肌CGRP浓度升高可能系机体对ET-1及其他致病因子致心脏功能异常的一种保护/拮抗反应。在CCM的病理生理过程中,CGRP与ET-1这两种体液因素间的平衡紊乱可能具有重要的发病学意义。
作者:傅华;杨丽;刘小菁;胡宏德;强欧;黄明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皮肌炎皮损、肌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凋亡的表达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影响。方法对22个标本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角质形成细胞、肌细胞及淋巴细胞凋亡。10例用皮质激素者为A组,12例未用者为B组。结果 A组角质形成细胞、肌细胞及淋巴细胞有较多的凋亡,凋亡指数(AI)明显大于B组(P<0.05)。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时间在2周以内者,凋亡细胞较少。在观察中未发现凋亡与皮肤、肌肉病理损害程度有关。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能具有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肌细胞及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这可能是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治疗机理之一。激素使用时间的长短似与细胞凋亡程度有关。
作者:张谊之;王琳;Jiang Xian;蒋献;张敏;成娘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枇杷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IR ,MS,1HNMR,13CNMR)。从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Lindl〕的花中经乙醇提取分离三萜皂甙元类成分。结果共获得4个三萜皂甙元类成分,并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Ⅰ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Ⅱ熊果酸(ursolic acid),Ⅲ2α,3α,19α-三羟基熊果-5,12-二烯-28-酸(2α,3α,19α-trihydroxyurs-5,12-dien-28-acid),Ⅳ2β,3β,23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β,3β,23α-trihydroxyolean-12-en-28-acid)。结论化合物Ⅱ~Ⅳ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作者:成丽;刘燕;陈凌亚;罗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索机械应力刺激调节骨改建的机制,并探讨促进骨改建的适生理应力值。方法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样细胞施加一系列不同大小的流动剪切力,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衡量其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结果大鼠成骨样细胞受到流动剪切力后,细胞与流动方向一致的长轴被拉长,细胞沿流动方向排列。随着剪切力的增加,成骨样细胞的增殖指数(PI)不断增加,当剪切力为12dyn/cm2时,PI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剪切力的继续增加,PI值开始下降,当剪切力大于14dyn/cm2时,PI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结论机械应力对骨改建的调节作用与成骨细胞受到应力诱导产生的流动剪切力的刺激有关,低剪切力对细胞的增殖影响不大,中等大小的剪切力(12dyn/cm2)明显刺激细胞的增殖,高剪切力将抑制细胞的增殖。
作者:陈伟辉;乔鞠;罗颂椒;李声伟;田卫东;李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48岁。因发现左侧阴道壁肿块,排便困难半年入院。查体:肿块位于阴道左后侧壁,10cm×10cm×6cm大,边界不清、质软、囊性。压迫直肠,肿块边缘达盆底。宫颈暴露不清,子宫后位、正常大,双侧附件正常。术中发现肿块呈灰红色,10cm×10cm×6cm大,边界不清。肉眼见:灰红色组织,无明显包膜、囊性。部分区域呈粘液样改变,囊内有灰黄色液性内容物、切面呈多房性。镜检发现:肿瘤细胞呈梭形,有的区域细胞较为纤细,无核分裂相,细胞间有广泛粘液性变区域,瘤细胞在肿瘤中呈弥散均匀分布,有较为丰富的血管。病理诊断:阴道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伴囊性变。 讨论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多发生在会阴和盆腔软组织。它的组织学特点为瘤细胞呈梭形或星形,基本无核分裂相。瘤细胞在肿瘤中均匀分布,血管为大而厚壁的血管。该肿瘤虽为良性但边界不清,侵袭性强,若局部切除,短期内即易复发,预后较差。应作较为广泛地切除。 由于预后和手术范围的不同,在鉴别诊断上主要应与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鉴别。它与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主要鉴别点是该瘤位于真皮深部和皮下,界限清楚。组织学改变为肿瘤细胞呈梭形,肥胖梭形细胞或/和卵圆形上皮样细胞并有围绕血管的现象,肿瘤内的血管多数为小至中等大的薄壁血管,血管周围可有纤维化。间质为疏松的胶原纤维,可有粘液样变。常可见富于细胞区间有细胞稀疏区,并可见上皮样细胞排列成巢或索状。此瘤预后良好,切除后少有复发
作者:王靖华;杨光华;吴玉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获得成都地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HVR-PCR基因型,比较HVR基因型与耐药谱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并初步探讨其在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的作用。方法从成都地区四家三甲医院收集到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114株。其中86株MRSA、10株MRSE(Mcr S.epidemidis)、5株MSSE(Mcs S.epidemidis)、8株MRSH(Mcr S. haemolyticus)和5株MSSH(Mcs S. haemolyticus),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其MIC值,改良的碱裂解法提取DNA,应用PCR技术,扩增mec基因高变区(HVR区),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型。结果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MRSA、MRSE和MRSH分别被分为4种、3种和2种基因型,其中有9株MRSE的PCR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与MRSA相同。MRSA主要为A、D型,分别占52.32%和39.53%;B、C型为耐药,而D型对多种药物敏感。MRSE的Ⅰ型为高度多重耐药株,而Ⅲ型对多种抗生素敏感。MRSH的a型比b型耐药。结论 HVR-PCR法对于由MRSA引起的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快速、简单、可靠的分型法,且有利于抗菌药物的选用。这种方法能够部分比较MRSA菌株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cr CNSt)的mec决定因子,从而探讨其起源。
作者:廖日方;范昕建;吕晓菊;冯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与喉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60例喉鳞癌和8例声带息肉标本中的p53、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60例喉鳞癌中p53、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分别为61.7%(37/60)和43.3%(26/60),并且其阳性表达率与喉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喉鳞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型无关(P>0.05)。8例声带息肉标本的p53、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本实验从蛋白水平上证实了喉鳞癌与p53、bcl-2基因的关系,提示此两种基因可能参与了喉鳞癌细胞凋亡的调节,对喉鳞癌的发生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世喜;梁传余;唐嗣泉;林映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肾小球系膜细胞的JNK/SAPK活性,并探讨其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6例正常人和7例MSPGN患者的肾组织,分别采用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JNK/SAPK活性,RT-PCR检测ICAM-1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ICAM-1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在自发培养条件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SPGN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JNK/SAPK明显增高(P<0.05)。在TNFα诱导下,两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JNK/SAPK活性均有增加,但MSPGN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TNFα诱导后,随着JNK/SAPK活性增强, ICAM-1 mRNA及其平均荧光强度也均增加(P<0.05)。经蛋白激酶抑制剂DMAP阻断后,随着JNK/SAPK活性下降,ICAM-1 mRNA及其平均荧光强度亦下降(P<0.01)。MSPGN的JNK/SAPK活性与ICAM-1 mRNA表达和ICAM-1平均荧光强度呈正相关关系(r=0.694,P<0.01)。结论 MSPGN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JNK/SAPK存在异常活化,这种异常活化可能介导了ICAM-1的过度表达。
作者:付平;杨立川;黄颂敏;刘先蓉;王俭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对99mTc-Q3和201Tl的清除及存留特性,进一步揭示99mTc-Q3和201Tl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中的摄取、清除及存留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于麻醉下开胸,摘取心脏,建立离体兔心脏灌流模型。采用双核素法进行离体兔心脏灌注。结果心肌对201Tl的净摄取值大于99mTc-Q3,但其改变受血流灌注量影响也比99mTc-Q3更明显。高流量灌注组,注射示踪剂后4~25分钟内,201Tl的清除比99mTc-Q3清除更快;低流量灌注组,注射示踪剂后40分钟内201Tl清除比99mTc-Q3快。高流量灌流组中观察到的201Tl早期快速清除现象在低流量灌注组中未出现,而99mTc-Q3在两组中均未见早期快速清除。结论由于201Tl的清除比99mTc-Q3清除更快,其较高摄取的优势在药物注射后10分钟时已完全丧失,故99mTc-Q3仍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心肌灌注显像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范成中;谭天秩;李云春;匡安仁;梁正路;陈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内容摘要】目的探讨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NGF和BDNF的改变。结果 NGF、BDNF样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第3、5层的神经元。脑缺血1小时后,NGF、BDNF在皮质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NGF、BDNF与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损伤修复有关。
作者:曾兢;王廷华;张晓;米兰兰;高礼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该医院近10年内有较细致随访资料的31例上皮性卵巢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表明,是否手术、化疗疗程数、肿瘤残留病灶大小、肿瘤组织学类型、转移部位以及分化程度均显著影响Ⅳ期卵巢癌的生存率(P<0.05)。②建立的COX模型发现,化疗疗程数达到8次和残留病灶≤2cm两因素能分别降低死亡风险概率0.28和0.72,而未行手术、远处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会增加死亡风险概率,其相对风险度分别是手术者、无远处淋巴结转移者及无肝脏转移者的14.25倍、11.44倍和1.85倍。该模型预测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8±6.5月。结论应尽早采用彻底的缩瘤手术和积极、适宜的化疗等综合性治疗措施,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
作者:高谨;郑艾;彭芝兰;曹泽毅;陈文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构建一系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中、小蛋白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常规PCR法扩增S、前S2-S、前S1-前S2-S片断,利用重叠PCR法扩增出前S1-S片断后,分别插入Rc/CMV及pSG5UTPL/Flag载体质粒中,并在其ATG起始密码前加入KOZAK序列后转染SP2/0细胞,Western-Blot杂交检测所表达蛋白,并用核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所插入片断的核酸序列。结果插入片断的核苷酸序列与相应的大、中、小蛋白和前S1-S 蛋白的编码基因一致,Western-Blot杂交检测出了相应的目的蛋白。结论获得了8个能高效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中、小蛋白和前S1-S蛋白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作者:秦山;唐红;赵连三;刘丽;林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腺苷、白介素(IL)-1、茶碱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达A2a及A2b腺苷受体(A2aAR及A2bAR)mRNA的影响,探讨A2aAR及A2bAR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使用茶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1例正常人及哮喘患者PBMCs经Ficoll液分离,分对照组、腺苷组、腺苷+IL-1组及腺苷+茶碱4组,体外培养18小时,收集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图象分析半定量法检测A2aAR及A2bAR mRNA表达。结果正常人及哮喘患者各组PBMCs表达A2aAR mRNA无明显差异(P>0.05)。哮喘患者PBMCs A2bAR mRNA表达较正常人增加(P<0.01);腺苷、IL-1促进哮喘患者PBMCs表达A2bAR mRNA(P<0.05);茶碱对正常人及哮喘患者PBMCs表达A2bAR mRNA均有抑制作用(P<0.01)。腺苷及IL-1对哮喘患者PBMCs A2bAR mRNA表达的影响与血清TIgE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FEV1%呈负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者PBMCs表达A2bAR mRNA增加,腺苷及IL-1促进其表达,且与患者机体过敏状态及气道阻塞程度相关,茶碱能抑制A2bAR mRNA表达;腺苷、IL-1及茶碱对PBMCs表达A2aAR mRNA无明显影响。
作者:周贤梅;王曾礼;林耀广;朱元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嘌呤能P2Z受体介导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凋亡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方法在二价阳离子——1.0 mmol/L Mg2+、Zn2+、Ca2+、Sr2+、Co2+、Ba2+,不同浓度的EDTA 或EGTA,不同温度及在含150 mmol/L胆碱的介质中,将表达P2Z受体[P2Z(+)]的CLL 细胞分别同1.0 mmol/L 三磷酸腺苷(ATP)或0.1 mmol/L 苯甲酰苯甲酸ATP(BzATP)体外培养8小时,以DNA凝胶电泳、TdT法和流式细胞分析(FCA)检测上述条件下细胞凋亡的诱导或抑制效应。结果 Mg2+或Ca2+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促进ATP诱导P2Z(+)细胞凋亡,而EDTA 或EGTA却以相反的方式抑制P2Z(+)细胞凋亡的发生;1.0 mmol/L Zn2+可完全阻止ATP诱导P2Z(+)细胞凋亡所产生的DNA片段,但其它二价阳离子包括1.0 mmol/L Sr2+、Co2+、Ba2+却不影响ATP的诱导;胆碱作为磷脂酶D(PLD)的抑制剂,也可部分抑制P2Z(+)细胞凋亡产生的DNA片段;当温度低于10℃,可完全阻止ATP诱导P2Z(+)细胞凋亡产生DNA片段的发生。结论 P2Z受体介导CLL细胞凋亡可能与核酸内切酶,PLD的参与密切相关。
作者:彭黎明;张芹;江虹;Christopher J Bradely;James S Wiley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特异性抗原和不同输注途径诱导免疫耐受的强度及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采用供体特异性全血、供体特异性脾细胞和骨髓细胞(DSBM),通过外周、门静脉和胸腺三种不同途径输注以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和维持。结果供体特异性抗原诱导免疫耐受以DSBM及通过胸腺接种途径效果佳。结论供者特异性抗原能诱导受体免疫耐受并促进移植物存活,可望成为较理想的临床免疫耐受诱导方法。
作者:石明;王佳;李响;王莉;沈宏;卢一平;杨宇如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型高效有机磷农药水胺硫磷对人皮肤表皮细胞膜的影响。方法以体外浸泡式培养的人皮肤表皮细胞为生物材料,以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为指标,检测在不同染毒浓度条件下漏入培养基中的LDH活性,并同时检测培养基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培养基中LDH活性降低,与阳性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显著(P<0.05或P<0.01)。各组培养基中的AL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胺硫磷对人皮肤表皮细胞无直接刺激损害,但对人皮肤表皮细胞中的LDH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提示水胺硫磷和其它大部分已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一样,可经完整的皮肤进入机体,在未发生皮肤损害时就可造成机体中毒,因此劳动防护十分重要。
作者:杨远和;周梅;张恒;毛玉民;郭美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胎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IGF-Ⅰ和IGF-Ⅱ)的变化,探讨IGFs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的关系。方法 21只SD孕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实验组(IUGR)12只。实验组于第14天行双侧子宫动、静脉钳夹20分钟以建立胎鼠IUGR模型。对照组仅行开腹和关腹术。比较两组胎鼠血清IGFs的浓度及体重、身长和肝、肺、脑及胎盘的重量。结果实验组血清IGF-Ⅰ、Ⅱ浓度分别为117.92±26.58ng/ml和233.19±33.3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34.43±70.65ng/ml和397.74±23.69ng/ml)(P均<0.01),其体重、身长及肝、肺、脑、胎盘组织的重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胎鼠血IGF-Ⅰ和IGF-Ⅱ水平的降低是IUGR发生的内在因素之一,IGFs在胎儿生长发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白波;姚裕家;李炜如;曾懿;杨凡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由基致衰老的小鼠模型DNA氧化损伤的情况。方法通过给2月龄小鼠吸入一定量的O3,建立O3衰老小鼠模型;然后以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O3衰老小鼠模型、自然衰老小鼠和正常青年小鼠(阴性对照组)的脾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O3衰老小鼠模型的脾淋巴细胞DNA受到较显著的氧化损伤(P<0.05);其损伤程度与自然衰老小鼠相近(P>0.05)。结论 O3衰老动物模型与自然衰老近似,在衰老的研究和抗衰老药物的药理实验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幸浩洋;胡新珉;刘鸿莲;Li Yigui;李宜贵;陈友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骺板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揭示TGF-β软骨内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鸡胚股骨无血清培养、酶组化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纤维粘连蛋白(FN)等方法,观察TGF-β在不同作用时间和剂量时对骺板肥大区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 TGF-β可使肥大区软骨细胞表达Ⅰ型胶原和FN,使ALP表达增加,并存在着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 TGF-β可以诱导鸡胚股骨骺板肥大区软骨细胞向成骨样细胞分化,与TGF-β的作用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王凡;张本斯;羊惠君;李爱冬;李瑞祥;周德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量电解质NaCl 、Na2SO4与饮用水电化学杀菌过程中副产物三氯甲烷生成量的关系。方法取滤后水(三层滤料快滤池之后、投放液氯前)分别以石墨、Ti(基)- Ti(以金属钛基表面涂钌氧化物作为阳极、纯钛金属作为阴极,以下简称为钛电极)为电极,配制不同SO42-和Cl-离子浓度的实验水样,在电流密度为5mA/cm2下电解不同时间后,取样分析,测定CHCl3生成量。结果加入微量电解质Na2SO4对CHCl3的产生量无显著影响;加入微量电解质NaCl,CHCl3量随〔Cl-〕的增大而增大。采用钛电极电解10分钟后CHCl3生成量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而石墨电极电解产生的CHCl3量比钛电极少。结论应采用石墨为电极进行饮用水电解消毒。
作者:贾成瑶;张飙;陈蓉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