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中;谭天秩;李云春;匡安仁;梁正路;陈跃
目的探讨皮肌炎皮损、肌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凋亡的表达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影响。方法对22个标本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角质形成细胞、肌细胞及淋巴细胞凋亡。10例用皮质激素者为A组,12例未用者为B组。结果 A组角质形成细胞、肌细胞及淋巴细胞有较多的凋亡,凋亡指数(AI)明显大于B组(P<0.05)。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时间在2周以内者,凋亡细胞较少。在观察中未发现凋亡与皮肤、肌肉病理损害程度有关。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能具有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肌细胞及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这可能是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治疗机理之一。激素使用时间的长短似与细胞凋亡程度有关。
作者:张谊之;王琳;Jiang Xian;蒋献;张敏;成娘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AG490对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杀伤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实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NK细胞杀伤活性及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AG490能抑制IL-2及PHA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的作用,并抑制NK细胞杀伤活性。结论 AG490作为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
作者:王蓉;张平;魏大鹏;赵宗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索机械应力刺激调节骨改建的机制,并探讨促进骨改建的适生理应力值。方法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样细胞施加一系列不同大小的流动剪切力,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衡量其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结果大鼠成骨样细胞受到流动剪切力后,细胞与流动方向一致的长轴被拉长,细胞沿流动方向排列。随着剪切力的增加,成骨样细胞的增殖指数(PI)不断增加,当剪切力为12dyn/cm2时,PI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剪切力的继续增加,PI值开始下降,当剪切力大于14dyn/cm2时,PI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结论机械应力对骨改建的调节作用与成骨细胞受到应力诱导产生的流动剪切力的刺激有关,低剪切力对细胞的增殖影响不大,中等大小的剪切力(12dyn/cm2)明显刺激细胞的增殖,高剪切力将抑制细胞的增殖。
作者:陈伟辉;乔鞠;罗颂椒;李声伟;田卫东;李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型高效有机磷农药水胺硫磷对人皮肤表皮细胞膜的影响。方法以体外浸泡式培养的人皮肤表皮细胞为生物材料,以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为指标,检测在不同染毒浓度条件下漏入培养基中的LDH活性,并同时检测培养基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培养基中LDH活性降低,与阳性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显著(P<0.05或P<0.01)。各组培养基中的AL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胺硫磷对人皮肤表皮细胞无直接刺激损害,但对人皮肤表皮细胞中的LDH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提示水胺硫磷和其它大部分已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一样,可经完整的皮肤进入机体,在未发生皮肤损害时就可造成机体中毒,因此劳动防护十分重要。
作者:杨远和;周梅;张恒;毛玉民;郭美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和内皮素-1(ET-1)在肝硬化性心肌病(CCM)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免法分别检测肝纤维化大鼠心肌组织中的CGRP及ET-1分布情况。结果肝纤维化大鼠组(n=15)心脏组织中CGRP浓度(74.2130±10.3776pg/mg蛋白) 和ET-1浓度(1.4780±0.9235pg/mg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15,P<0.05);且肝纤维化程度越重,心肌组织中ET-1浓度增加越明显(P=0.004);而心脏组织中CGRP浓度并不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高(P=0.307)。结论心肌CGRP浓度升高可能系机体对ET-1及其他致病因子致心脏功能异常的一种保护/拮抗反应。在CCM的病理生理过程中,CGRP与ET-1这两种体液因素间的平衡紊乱可能具有重要的发病学意义。
作者:傅华;杨丽;刘小菁;胡宏德;强欧;黄明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特异性抗原和不同输注途径诱导免疫耐受的强度及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采用供体特异性全血、供体特异性脾细胞和骨髓细胞(DSBM),通过外周、门静脉和胸腺三种不同途径输注以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和维持。结果供体特异性抗原诱导免疫耐受以DSBM及通过胸腺接种途径效果佳。结论供者特异性抗原能诱导受体免疫耐受并促进移植物存活,可望成为较理想的临床免疫耐受诱导方法。
作者:石明;王佳;李响;王莉;沈宏;卢一平;杨宇如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钛合金粉浆涂塑冠桥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该材料分别对仓鼠、NIH纯系小鼠和豚鼠进行急性毒性、细胞毒性、致敏性、口腔粘膜刺激性、溶血及微核等项动物试验。结果钛合金粉浆涂塑冠桥材料的溶血率为2.21%,低于5%,说明其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而且,该材料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也未见任何急性毒性反应,对口腔粘膜无刺激性,无致敏性,微核试验未见潜在致突变性。结论钛合金粉浆涂塑冠桥材料用于临床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
作者:柴枫;梁星;巢永烈;廖运茂;韩晓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尿毒症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尿毒症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3000U,每周两次皮下注射,疗程12周。治疗组患者同时静脉给予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1200mg,每周两次,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结果 r-HuEPO治疗后两组患者HB,RBC和HCT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GSH治疗组Hb ,RBC和H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上升明显(P<0.05),治疗组Hb,RBC和HCT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显著提高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GSH可能是治疗尿毒症贫血的有效药物。
作者:夏妮娅;屈燧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S期滞留细胞凋亡的分子基础。方法用Westernblot法测定L-2和Br1-3pr-1两细胞株细胞周期S期进程相关分子Rb、周期素A、E、CDK2、CDC2及与细胞凋亡直接相关分子Bcl-2和Bax的表达,并用组蛋白磷酸化法测定周期素A、E、CDK2和CDC2相关激酶的活性。结果经PALA处理后,发生S期细胞凋亡的L-2细胞与不发生S期细胞凋亡的Br1-3pr-1细胞比较,其周期素A的表达明显增加,Bcl-2的表达下降。但经PALA处理后,其他分子的表达和激酶活性在上述两种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周期素A可能是S期检查点基因的重要候选者,并可能通过调节Bcl-2的表达来控制S期周期素A S期滞留细胞凋亡滞留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尹海林;杨文;杨光武;刘学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莱姆病血清学诊断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研制提供靶抗原。方法采用377型DNA自动测序仪对莱姆病螺旋体重组质粒pBX1的插入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然后将重组质粒pBX1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①重组质粒pBX1插入片段大小为477bp,其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p83基因全序列相应区段相比较仅有一个碱基的变异,②成功绘制了该插入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谱;③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后获得了29kd的融合蛋白;④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能与莱姆病多价抗血清呈强阳性印迹反应。结论该研究成功地对莱姆病螺旋体83kd抗原蛋白特异性区段进行了基因重组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莱姆病血清学诊断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勇恩;鲍朗;胡昌华;李学敏;陈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该医院近10年内有较细致随访资料的31例上皮性卵巢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表明,是否手术、化疗疗程数、肿瘤残留病灶大小、肿瘤组织学类型、转移部位以及分化程度均显著影响Ⅳ期卵巢癌的生存率(P<0.05)。②建立的COX模型发现,化疗疗程数达到8次和残留病灶≤2cm两因素能分别降低死亡风险概率0.28和0.72,而未行手术、远处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会增加死亡风险概率,其相对风险度分别是手术者、无远处淋巴结转移者及无肝脏转移者的14.25倍、11.44倍和1.85倍。该模型预测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8±6.5月。结论应尽早采用彻底的缩瘤手术和积极、适宜的化疗等综合性治疗措施,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
作者:高谨;郑艾;彭芝兰;曹泽毅;陈文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胎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IGF-Ⅰ和IGF-Ⅱ)的变化,探讨IGFs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的关系。方法 21只SD孕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实验组(IUGR)12只。实验组于第14天行双侧子宫动、静脉钳夹20分钟以建立胎鼠IUGR模型。对照组仅行开腹和关腹术。比较两组胎鼠血清IGFs的浓度及体重、身长和肝、肺、脑及胎盘的重量。结果实验组血清IGF-Ⅰ、Ⅱ浓度分别为117.92±26.58ng/ml和233.19±33.3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34.43±70.65ng/ml和397.74±23.69ng/ml)(P均<0.01),其体重、身长及肝、肺、脑、胎盘组织的重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胎鼠血IGF-Ⅰ和IGF-Ⅱ水平的降低是IUGR发生的内在因素之一,IGFs在胎儿生长发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白波;姚裕家;李炜如;曾懿;杨凡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构建一系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中、小蛋白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常规PCR法扩增S、前S2-S、前S1-前S2-S片断,利用重叠PCR法扩增出前S1-S片断后,分别插入Rc/CMV及pSG5UTPL/Flag载体质粒中,并在其ATG起始密码前加入KOZAK序列后转染SP2/0细胞,Western-Blot杂交检测所表达蛋白,并用核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所插入片断的核酸序列。结果插入片断的核苷酸序列与相应的大、中、小蛋白和前S1-S 蛋白的编码基因一致,Western-Blot杂交检测出了相应的目的蛋白。结论获得了8个能高效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中、小蛋白和前S1-S蛋白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作者:秦山;唐红;赵连三;刘丽;林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内容摘要】目的探讨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NGF和BDNF的改变。结果 NGF、BDNF样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第3、5层的神经元。脑缺血1小时后,NGF、BDNF在皮质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NGF、BDNF与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损伤修复有关。
作者:曾兢;王廷华;张晓;米兰兰;高礼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肝脏贮备功能和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生物学方法即TGFβ1对水貂肺上皮细胞生长抑制的方法及放免法分别检测72例肝硬化患者及24例正常人血清TGFβ1及血浆ET-1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TGFβ1(11.77±1.32 ng/ml)及血浆ET-1(78.37±17.54 pg/m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T-1水平与肝功能及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相关分析显示ET-1水平越高则肝脏贮备功能越差(r=0.94),食道静脉曲张程度越重(r=0.87);TGFβ1含量与肝脏贮备功能及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无关(r=0.11及0.03)。结论 TGFβ1和ET-1可能是参与肝硬化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神经肽。ET-1可作为反映肝硬化程度、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杨丽;刘小菁;傅华;强欧;黄明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不孕症诊治过程对妇女的性生活、心理及其婚姻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3~9月确诊为输卵管性不孕并准备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进行有关性生活、心理及婚姻的调查。结果基础体温(BBT)检查使46.2%的不孕症夫妇性交频率下降,但对性生活的满意度无明显影响。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和腹腔镜检查诊断为输卵管性不孕时,92.3%~93.2%的妇女有不同程度的悲伤和震惊。精液检查结果正常,使78.9%的不孕妇女内疚。输卵管复通手术后2年仍不怀孕,将有56.6%的妇女可能做试管婴儿,38.9%的婚姻关系不稳定,10.5%的夫妇将离婚。结论 BBT检查对不孕症夫妇的性交频率有影响,HSG、腹腔镜检查结果异常和精液检查结果正常使大多数不孕妇女有不同程度的悲伤情绪。
作者:谭世桥;段秀蓉;唐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由基致衰老的小鼠模型DNA氧化损伤的情况。方法通过给2月龄小鼠吸入一定量的O3,建立O3衰老小鼠模型;然后以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O3衰老小鼠模型、自然衰老小鼠和正常青年小鼠(阴性对照组)的脾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O3衰老小鼠模型的脾淋巴细胞DNA受到较显著的氧化损伤(P<0.05);其损伤程度与自然衰老小鼠相近(P>0.05)。结论 O3衰老动物模型与自然衰老近似,在衰老的研究和抗衰老药物的药理实验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幸浩洋;胡新珉;刘鸿莲;Li Yigui;李宜贵;陈友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瘦素(lept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成骨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及功能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Lept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观察不同浓度Leptin 条件下骨钙素浓度的变化,并用细胞总蛋白较正。结果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大多呈长梭型,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骨钙素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培养液中加入β-甘油磷酸及L-抗坏血酸后钙茜素红染色阳性。在加入不同浓度Leptin后第1、2、3天,人成骨细胞增殖无显著变化。Leptin可刺激骨钙素分泌,呈浓度依赖性(P<0.05),但无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Lept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可刺激人成骨细胞功能。
作者:李双庆;赵红莉;魏松全;安振梅;谢秦;李晓佳;贾卫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卵巢甲状腺肿(struma ovarii),是卵巢畸胎瘤的特殊类型,也是一种很少见的卵巢良性肿瘤,国内外报道不多。据Zakhem等[1]报道,该肿瘤占卵巢畸胎瘤的2.7%,恶变率为5%~37%。我院1980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11例,占同期561例卵巢畸胎瘤的1.96%。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兹结合文献,对本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例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的年龄为27~54岁,平均39岁,其中40岁以下者5例。该11例患者均已婚育。
作者:刘辉;彭芝兰;胡寒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氨力农及抑肽酶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全身炎症应答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瓣膜置换手术的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8)、抑肽酶组(B组,n=8)和氨力农加抑肽酶组 (C组,n=8)。A组患者不使用抑肽酶;B组患者于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300万单位;C组患者开胸前按1mg/kg静脉注射氨力农,然后以8μg/(kg*min)静脉泵入直到停机,并在转流前将抑肽酶300万单位加入预充液。分别于术前、停机、停机后1小时及术后1天抽取患者外周血,用IL-6 和 IL-8 ELISA试剂盒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6 和 IL-8 。结果体外循环术前,三组患者血浆中的IL-6和IL-8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体外循环术后,三组患者血浆中IL-6和IL-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1天虽仍高于术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机后1小时的IL-6水平,B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停机后的IL-8水平也低于A组同期水平,C组在此时间点和停机后1小时亦低于B组和 A组,但这些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氨力农和抑肽酶均有抗炎症的效应,但是仅在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或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氨力农,均难以完全抑制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促炎性细胞因子IL-6 和IL-8的释放。
作者:萧锡俊;庄翔;殷得福;陈永祥;曹舸;黄旭中;田子朴;石应康;罗朝志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