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钛合金粉浆涂塑冠桥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柴枫;梁星;巢永烈;廖运茂;韩晓莉

关键词:冠桥材料, 生物安全性, 毒理试验, 粉浆涂塑
摘要:目的评价钛合金粉浆涂塑冠桥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该材料分别对仓鼠、NIH纯系小鼠和豚鼠进行急性毒性、细胞毒性、致敏性、口腔粘膜刺激性、溶血及微核等项动物试验。结果钛合金粉浆涂塑冠桥材料的溶血率为2.21%,低于5%,说明其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而且,该材料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也未见任何急性毒性反应,对口腔粘膜无刺激性,无致敏性,微核试验未见潜在致突变性。结论钛合金粉浆涂塑冠桥材料用于临床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乙肝基因疫苗系列质粒的构建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一系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中、小蛋白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常规PCR法扩增S、前S2-S、前S1-前S2-S片断,利用重叠PCR法扩增出前S1-S片断后,分别插入Rc/CMV及pSG5UTPL/Flag载体质粒中,并在其ATG起始密码前加入KOZAK序列后转染SP2/0细胞,Western-Blot杂交检测所表达蛋白,并用核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所插入片断的核酸序列。结果插入片断的核苷酸序列与相应的大、中、小蛋白和前S1-S 蛋白的编码基因一致,Western-Blot杂交检测出了相应的目的蛋白。结论获得了8个能高效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中、小蛋白和前S1-S蛋白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作者:秦山;唐红;赵连三;刘丽;林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用SF-36量表评价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目的用SF-36量表分析慢性疾病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四川省某城乡用SF-36量表对438名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并按照ICD-9进行疾病分类,对不同系统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系统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在SF-36量表所测的不同领域均低于一般人群(≥40岁)。不同系统疾病患者在躯体活动功能、社会功能、活力和心理功能四个领域均有差别。影响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有精神疾患、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结论慢性病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不同系统疾病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SF-36量表适用于评价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在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中,生命质量应作为健康评价指标。

    作者:任晓晖;刘朝杰;李宁秀;邓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该医院近10年内有较细致随访资料的31例上皮性卵巢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表明,是否手术、化疗疗程数、肿瘤残留病灶大小、肿瘤组织学类型、转移部位以及分化程度均显著影响Ⅳ期卵巢癌的生存率(P<0.05)。②建立的COX模型发现,化疗疗程数达到8次和残留病灶≤2cm两因素能分别降低死亡风险概率0.28和0.72,而未行手术、远处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会增加死亡风险概率,其相对风险度分别是手术者、无远处淋巴结转移者及无肝脏转移者的14.25倍、11.44倍和1.85倍。该模型预测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8±6.5月。结论应尽早采用彻底的缩瘤手术和积极、适宜的化疗等综合性治疗措施,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

    作者:高谨;郑艾;彭芝兰;曹泽毅;陈文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载脂蛋白CⅢ基因Sst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的改变是否与apoCⅢ基因Sst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有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76例HTG患者及199例正常对照apoCⅢ基因SstⅠ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研究。血脂用酶法,血清apoAⅠ、AⅡ、B100、CⅡ、CⅢ及E用RID试剂盒测定。结果 HTG患者和正常对照组apoCⅢ基因均以S1等位基因为主,S2等位基因少见,其频率显著高于白种人(0.289 vs 0.06~0.16,P<0.05)。正常对照组和HTG组S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89和0.287,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apoCⅢ基因S2S2基因型者血脂、载脂蛋白水平与S1S1者无显著差异。结论未发现apoCⅢ基因Sst Ⅰ酶切位点的RFLP与中国人HTG有关联。

    作者:刘瑞;黄明慧;白怀;刘宇;刘秉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胃结核病7例临床分析

    胃结核病临床上罕见,我院自1990~2000年10年间共收治7例。由于胃结核缺乏特征性,临床上不易作出准确诊断,故术前易误诊。但可结合临床表现采取多种检查方法如钡餐、血沉、内镜及直视下活检,早期确定胃结核的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7例胃结核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中,男2例,女5例。年龄16~53岁,40岁以下者5例,占72%。患者病程2月至20年,一年以内者4例,占57%。多数患者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幽门梗阻症状,个别患者明显消瘦。7例患者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胸片、钡餐)、胃镜检查见附表。

    作者:赵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TGFβ1和ET-1的表达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肝脏贮备功能和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生物学方法即TGFβ1对水貂肺上皮细胞生长抑制的方法及放免法分别检测72例肝硬化患者及24例正常人血清TGFβ1及血浆ET-1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TGFβ1(11.77±1.32 ng/ml)及血浆ET-1(78.37±17.54 pg/m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T-1水平与肝功能及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相关分析显示ET-1水平越高则肝脏贮备功能越差(r=0.94),食道静脉曲张程度越重(r=0.87);TGFβ1含量与肝脏贮备功能及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无关(r=0.11及0.03)。结论 TGFβ1和ET-1可能是参与肝硬化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神经肽。ET-1可作为反映肝硬化程度、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杨丽;刘小菁;傅华;强欧;黄明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水胺硫磷对人皮肤表皮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型高效有机磷农药水胺硫磷对人皮肤表皮细胞膜的影响。方法以体外浸泡式培养的人皮肤表皮细胞为生物材料,以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为指标,检测在不同染毒浓度条件下漏入培养基中的LDH活性,并同时检测培养基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培养基中LDH活性降低,与阳性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显著(P<0.05或P<0.01)。各组培养基中的AL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胺硫磷对人皮肤表皮细胞无直接刺激损害,但对人皮肤表皮细胞中的LDH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提示水胺硫磷和其它大部分已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一样,可经完整的皮肤进入机体,在未发生皮肤损害时就可造成机体中毒,因此劳动防护十分重要。

    作者:杨远和;周梅;张恒;毛玉民;郭美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甲状腺单发结节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总结该医院16年来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该院1982~1998年诊治的1670例甲状腺单发结节。结果甲状腺癌330例(隐匿癌6例),良性疾患1340例;术前检查包括B超、核素扫描、针吸活检等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组恶性热结节6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13例;随访653例患侧腺叶切除患者,3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结论甲状腺单发结节恶性率较高(19.8%),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患侧腺叶切除为佳。

    作者:龚日祥;徐惠珍;肖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的闭经危险

    目的研究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的闭经危险。方法前瞻性对比研究51例接受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生育期女性患者与22例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生育期女性患者的闭经发生率及其规律。结果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组闭经率19.6%,比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的闭经率明显增高(P=0.025);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组中,年龄大于30岁组比30岁及30岁以下组闭经率高(P=0.0018)。结论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生育期女性患者闭经率升高。年龄愈大,闭经的危险愈高。

    作者:刘钢;陈永涛;王玲;左川;谢其冰;王忠明;林懋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特点和在诱骨条件下的成骨特性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rMSCs)的生长特点和在诱导条件下的成骨特性。方法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培养,保留贴壁细胞传代,观察、测试在培养液中添加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Dex)10-8mol/L、β-甘油磷酸钠(β-GP)10mmol/L, 抗坏血酸(AA)50μg/ml条件下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变化和成骨分化。结果形态学观察表明,rMSCs贴壁细胞呈集落生长,有成纤维细胞样外观。利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增殖的结果表明,传代次数增加,rMSCs的增殖活性升高。成骨诱导剂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而且对多次传代细胞促增殖作用明显。成骨诱导剂促进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在诱导3周时即出现明显的钙化结节。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非诱导条件下MSCs的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会随传代而升高。传3代rMSCs的ALP的表达较弱,诱导一周后ALP的表达明显升高,超过未加诱导剂的传一代大鼠成骨细胞(OB)的ALP表达。结论本实验表明所培养的rMSCs仍处于低分化水平,具有骨祖细胞的特性。

    作者:韩君;陈锐;陈槐卿;田卫;邓力;唐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氨力农及抑肽酶对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氨力农及抑肽酶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全身炎症应答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瓣膜置换手术的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8)、抑肽酶组(B组,n=8)和氨力农加抑肽酶组 (C组,n=8)。A组患者不使用抑肽酶;B组患者于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300万单位;C组患者开胸前按1mg/kg静脉注射氨力农,然后以8μg/(kg*min)静脉泵入直到停机,并在转流前将抑肽酶300万单位加入预充液。分别于术前、停机、停机后1小时及术后1天抽取患者外周血,用IL-6 和 IL-8 ELISA试剂盒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6 和 IL-8 。结果体外循环术前,三组患者血浆中的IL-6和IL-8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体外循环术后,三组患者血浆中IL-6和IL-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1天虽仍高于术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机后1小时的IL-6水平,B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停机后的IL-8水平也低于A组同期水平,C组在此时间点和停机后1小时亦低于B组和 A组,但这些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氨力农和抑肽酶均有抗炎症的效应,但是仅在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或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氨力农,均难以完全抑制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促炎性细胞因子IL-6 和IL-8的释放。

    作者:萧锡俊;庄翔;殷得福;陈永祥;曹舸;黄旭中;田子朴;石应康;罗朝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周期素A过表达诱导S期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S期滞留细胞凋亡的分子基础。方法用Westernblot法测定L-2和Br1-3pr-1两细胞株细胞周期S期进程相关分子Rb、周期素A、E、CDK2、CDC2及与细胞凋亡直接相关分子Bcl-2和Bax的表达,并用组蛋白磷酸化法测定周期素A、E、CDK2和CDC2相关激酶的活性。结果经PALA处理后,发生S期细胞凋亡的L-2细胞与不发生S期细胞凋亡的Br1-3pr-1细胞比较,其周期素A的表达明显增加,Bcl-2的表达下降。但经PALA处理后,其他分子的表达和激酶活性在上述两种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周期素A可能是S期检查点基因的重要候选者,并可能通过调节Bcl-2的表达来控制S期周期素A S期滞留细胞凋亡滞留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尹海林;杨文;杨光武;刘学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p53、bcl-2基因在喉鳞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与喉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60例喉鳞癌和8例声带息肉标本中的p53、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60例喉鳞癌中p53、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分别为61.7%(37/60)和43.3%(26/60),并且其阳性表达率与喉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喉鳞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型无关(P>0.05)。8例声带息肉标本的p53、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本实验从蛋白水平上证实了喉鳞癌与p53、bcl-2基因的关系,提示此两种基因可能参与了喉鳞癌细胞凋亡的调节,对喉鳞癌的发生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世喜;梁传余;唐嗣泉;林映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99mTc-Q3与201Tl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中的清除及存留特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对99mTc-Q3和201Tl的清除及存留特性,进一步揭示99mTc-Q3和201Tl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中的摄取、清除及存留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于麻醉下开胸,摘取心脏,建立离体兔心脏灌流模型。采用双核素法进行离体兔心脏灌注。结果心肌对201Tl的净摄取值大于99mTc-Q3,但其改变受血流灌注量影响也比99mTc-Q3更明显。高流量灌注组,注射示踪剂后4~25分钟内,201Tl的清除比99mTc-Q3清除更快;低流量灌注组,注射示踪剂后40分钟内201Tl清除比99mTc-Q3快。高流量灌流组中观察到的201Tl早期快速清除现象在低流量灌注组中未出现,而99mTc-Q3在两组中均未见早期快速清除。结论由于201Tl的清除比99mTc-Q3清除更快,其较高摄取的优势在药物注射后10分钟时已完全丧失,故99mTc-Q3仍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心肌灌注显像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范成中;谭天秩;李云春;匡安仁;梁正路;陈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改变

    【内容摘要】目的探讨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NGF和BDNF的改变。结果 NGF、BDNF样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第3、5层的神经元。脑缺血1小时后,NGF、BDNF在皮质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NGF、BDNF与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损伤修复有关。

    作者:曾兢;王廷华;张晓;米兰兰;高礼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莱姆病螺旋体重组质粒pBX1的DNA序列分析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目的为莱姆病血清学诊断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研制提供靶抗原。方法采用377型DNA自动测序仪对莱姆病螺旋体重组质粒pBX1的插入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然后将重组质粒pBX1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①重组质粒pBX1插入片段大小为477bp,其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p83基因全序列相应区段相比较仅有一个碱基的变异,②成功绘制了该插入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谱;③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后获得了29kd的融合蛋白;④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能与莱姆病多价抗血清呈强阳性印迹反应。结论该研究成功地对莱姆病螺旋体83kd抗原蛋白特异性区段进行了基因重组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莱姆病血清学诊断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勇恩;鲍朗;胡昌华;李学敏;陈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咬合力减弱对大鼠磨牙牙周膜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了解咬合力减弱对大鼠磨牙牙周膜(PDL)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拔牙法建立咬合力减弱的动物模型,运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牙周膜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咬合力减弱后6小时,PDL内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49.7±11.1)很快下降(对照组87.8±19.1,P<0.05),并在第2天时达到低(23.7±8.6,对照组84.3±14.0),第3天时开始回升(43.1±10.3,对照组88.6±14.7),到第2周时回升到较高水平(56.3±9.8),但仍低于正常咬合力组(91.4±16.0,P<0.05),实验组在第3,4周时其表达水平同第 2 周相当。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近牙侧强于骨侧。结论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与咬合力密切相关。

    作者:刘飞;赵云凤;李明哲;王华蓉;李甘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

    目的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方法检测记录28例PCOS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MI),放免法测定血雌(E)、孕(P)、雄激素(T)、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T4)、晨8时及下午4时皮质醇、空腹胰岛素及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糖负荷后各时点胰岛素含量,用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计算LH/FSH比值,3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胰/糖比(I/G),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血糖水平,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28人中有16人(57.1%)同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其中一人有糖尿病。高胰岛素与非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BMI,血E、P、T,FSH、LH、PRL、T3、T4、晨8时及下午4时皮质醇等无差异。但高胰岛素血症组的LH/FSH比值为2.4±1.5,明显高于非高胰岛素血症组(1.2±0.6,P=0.0125)。其空腹胰岛素,OGTT糖负荷后各时点胰岛素,3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I/G,AUC及IRI亦均高于非高胰岛素血症组。而空腹及各时点的血糖水平与非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无差异。此外,高胰岛素血症组病人的空腹胰岛素水平、I/G与ISI呈负相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及IRI呈正相关。结论 PCOS伴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其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许良智;谭世桥;杨式之;岳利民;张金虎;邱东生;孔雅玲;韩代文;胡蓉;邓力;李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AG490对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AG490对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杀伤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实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NK细胞杀伤活性及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AG490能抑制IL-2及PHA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的作用,并抑制NK细胞杀伤活性。结论 AG490作为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

    作者:王蓉;张平;魏大鹏;赵宗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O3衰老小鼠模型的DNA损伤研究

    目的探讨自由基致衰老的小鼠模型DNA氧化损伤的情况。方法通过给2月龄小鼠吸入一定量的O3,建立O3衰老小鼠模型;然后以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O3衰老小鼠模型、自然衰老小鼠和正常青年小鼠(阴性对照组)的脾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O3衰老小鼠模型的脾淋巴细胞DNA受到较显著的氧化损伤(P<0.05);其损伤程度与自然衰老小鼠相近(P>0.05)。结论 O3衰老动物模型与自然衰老近似,在衰老的研究和抗衰老药物的药理实验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幸浩洋;胡新珉;刘鸿莲;Li Yigui;李宜贵;陈友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