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咬合力减弱对大鼠磨牙牙周膜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刘飞;赵云凤;李明哲;王华蓉;李甘地

关键词:牙周膜, Ⅰ型胶原, 原位杂交
摘要:目的了解咬合力减弱对大鼠磨牙牙周膜(PDL)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拔牙法建立咬合力减弱的动物模型,运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牙周膜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咬合力减弱后6小时,PDL内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49.7±11.1)很快下降(对照组87.8±19.1,P<0.05),并在第2天时达到低(23.7±8.6,对照组84.3±14.0),第3天时开始回升(43.1±10.3,对照组88.6±14.7),到第2周时回升到较高水平(56.3±9.8),但仍低于正常咬合力组(91.4±16.0,P<0.05),实验组在第3,4周时其表达水平同第 2 周相当。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近牙侧强于骨侧。结论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与咬合力密切相关。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供者特异性抗原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特异性抗原和不同输注途径诱导免疫耐受的强度及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采用供体特异性全血、供体特异性脾细胞和骨髓细胞(DSBM),通过外周、门静脉和胸腺三种不同途径输注以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和维持。结果供体特异性抗原诱导免疫耐受以DSBM及通过胸腺接种途径效果佳。结论供者特异性抗原能诱导受体免疫耐受并促进移植物存活,可望成为较理想的临床免疫耐受诱导方法。

    作者:石明;王佳;李响;王莉;沈宏;卢一平;杨宇如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槲皮素、异鼠李素对Cu2+介导极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影响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及异鼠李素(Iso)对Cu2+介导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氧化修饰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血浆VLDL,用Cu2+进行体外氧化修饰,抗氧化组在温育前加入不同浓度的Que和Iso。分别检测脂蛋白中丙二醛(MDA)、维生素E(VitE)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Que和Iso可明显降低OX-VLDL中MDA含量,延缓OX-VLDL中VitE含量的减少;显著提高脂蛋白中SOD活性。结论 Que和Iso可显著抑制Cu2+诱导的VLDL的氧化修饰,且二者的作用相近,这与其抗自由基氧化活性密切相关。

    作者:李蓉晖;邱明均;何涛;李家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甲状腺单发结节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总结该医院16年来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该院1982~1998年诊治的1670例甲状腺单发结节。结果甲状腺癌330例(隐匿癌6例),良性疾患1340例;术前检查包括B超、核素扫描、针吸活检等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组恶性热结节6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13例;随访653例患侧腺叶切除患者,3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结论甲状腺单发结节恶性率较高(19.8%),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患侧腺叶切除为佳。

    作者:龚日祥;徐惠珍;肖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四川省居民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找出影响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增进人群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SF-36量表评价2249名四川居民的生命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命质量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以及被调查对象的个人特征和慢性病情况。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对每一种影响因素分别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时,是否患慢性病、年龄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收入、家庭人口数及家庭代数、城乡分布、医疗费用负担形式等11种因素与生命质量的各领域或大多数领域均有关系。但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在排除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发现,对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疾病、经济收入、城乡分布、年龄和文化程度,婚姻对个别领域有影响。结论注意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是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关键;分城乡和年龄制定SF-36的人群正常参考值很有必要,是否分性别制定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宁秀;刘朝杰;任晓晖;李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皮肌炎皮损和受累肌肉中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皮肌炎皮损、肌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凋亡的表达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影响。方法对22个标本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角质形成细胞、肌细胞及淋巴细胞凋亡。10例用皮质激素者为A组,12例未用者为B组。结果 A组角质形成细胞、肌细胞及淋巴细胞有较多的凋亡,凋亡指数(AI)明显大于B组(P<0.05)。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时间在2周以内者,凋亡细胞较少。在观察中未发现凋亡与皮肤、肌肉病理损害程度有关。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能具有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肌细胞及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这可能是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治疗机理之一。激素使用时间的长短似与细胞凋亡程度有关。

    作者:张谊之;王琳;Jiang Xian;蒋献;张敏;成娘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

    目的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方法检测记录28例PCOS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MI),放免法测定血雌(E)、孕(P)、雄激素(T)、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T4)、晨8时及下午4时皮质醇、空腹胰岛素及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糖负荷后各时点胰岛素含量,用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计算LH/FSH比值,3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胰/糖比(I/G),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血糖水平,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28人中有16人(57.1%)同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其中一人有糖尿病。高胰岛素与非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BMI,血E、P、T,FSH、LH、PRL、T3、T4、晨8时及下午4时皮质醇等无差异。但高胰岛素血症组的LH/FSH比值为2.4±1.5,明显高于非高胰岛素血症组(1.2±0.6,P=0.0125)。其空腹胰岛素,OGTT糖负荷后各时点胰岛素,3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I/G,AUC及IRI亦均高于非高胰岛素血症组。而空腹及各时点的血糖水平与非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无差异。此外,高胰岛素血症组病人的空腹胰岛素水平、I/G与ISI呈负相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及IRI呈正相关。结论 PCOS伴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其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许良智;谭世桥;杨式之;岳利民;张金虎;邱东生;孔雅玲;韩代文;胡蓉;邓力;李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AG490对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AG490对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杀伤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实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NK细胞杀伤活性及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AG490能抑制IL-2及PHA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的作用,并抑制NK细胞杀伤活性。结论 AG490作为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

    作者:王蓉;张平;魏大鹏;赵宗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99mTc-Q3与201Tl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中的清除及存留特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对99mTc-Q3和201Tl的清除及存留特性,进一步揭示99mTc-Q3和201Tl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中的摄取、清除及存留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于麻醉下开胸,摘取心脏,建立离体兔心脏灌流模型。采用双核素法进行离体兔心脏灌注。结果心肌对201Tl的净摄取值大于99mTc-Q3,但其改变受血流灌注量影响也比99mTc-Q3更明显。高流量灌注组,注射示踪剂后4~25分钟内,201Tl的清除比99mTc-Q3清除更快;低流量灌注组,注射示踪剂后40分钟内201Tl清除比99mTc-Q3快。高流量灌流组中观察到的201Tl早期快速清除现象在低流量灌注组中未出现,而99mTc-Q3在两组中均未见早期快速清除。结论由于201Tl的清除比99mTc-Q3清除更快,其较高摄取的优势在药物注射后10分钟时已完全丧失,故99mTc-Q3仍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心肌灌注显像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范成中;谭天秩;李云春;匡安仁;梁正路;陈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周期素A过表达诱导S期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S期滞留细胞凋亡的分子基础。方法用Westernblot法测定L-2和Br1-3pr-1两细胞株细胞周期S期进程相关分子Rb、周期素A、E、CDK2、CDC2及与细胞凋亡直接相关分子Bcl-2和Bax的表达,并用组蛋白磷酸化法测定周期素A、E、CDK2和CDC2相关激酶的活性。结果经PALA处理后,发生S期细胞凋亡的L-2细胞与不发生S期细胞凋亡的Br1-3pr-1细胞比较,其周期素A的表达明显增加,Bcl-2的表达下降。但经PALA处理后,其他分子的表达和激酶活性在上述两种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周期素A可能是S期检查点基因的重要候选者,并可能通过调节Bcl-2的表达来控制S期周期素A S期滞留细胞凋亡滞留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尹海林;杨文;杨光武;刘学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咬合力减弱对大鼠磨牙牙周膜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了解咬合力减弱对大鼠磨牙牙周膜(PDL)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拔牙法建立咬合力减弱的动物模型,运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牙周膜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咬合力减弱后6小时,PDL内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49.7±11.1)很快下降(对照组87.8±19.1,P<0.05),并在第2天时达到低(23.7±8.6,对照组84.3±14.0),第3天时开始回升(43.1±10.3,对照组88.6±14.7),到第2周时回升到较高水平(56.3±9.8),但仍低于正常咬合力组(91.4±16.0,P<0.05),实验组在第3,4周时其表达水平同第 2 周相当。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近牙侧强于骨侧。结论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与咬合力密切相关。

    作者:刘飞;赵云凤;李明哲;王华蓉;李甘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激光焊接对金瓷结合的影响

    目的研究激光焊接对烤瓷合金金瓷结合性能的影响。方法将10个激光焊接的CW-PA烤瓷合金试棒在焊缝熔区烤上瓷盘,做棒盘实验,测量金瓷结合强度,并做扫描电镜观察和X衍射能谱分析。另10个未焊接的CW-PA烤瓷合金试棒的棒盘实验作对照。结果焊接试件的金瓷结合强度为41.32±6.69 MPa, 接近未焊试件的金瓷结合强度(45.71±9.98 MPa,P>0.05)。金瓷界面微观形貌表明金瓷两相的紧密结合,熔区主要元素成份及比例基本没有改变。结论激光焊接不影响金瓷结合。

    作者:黎红;陈悦;李勇;赵云凤;付强;杨体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格列齐特对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格列齐特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四氧嘧啶造成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于造模后4周开始用格列齐特灌胃8周。比较给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造模后的大鼠给予格列齐特后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格列齐特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液流变学。

    作者:姜成丽;李咏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在光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用灯光为光源研究药物在自然光照射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自制的光量累积仪,用脉冲计数法对自然光进行累积计量,研究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在灯光及自然光照射下的含量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光源对该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并预测该药物在室内自然光照射下的贮存期。结果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在光照试验中的含量变化遵从零级动力学规律:C=C0-kEt;在无外包装条件下,室内自然光照射下的贮存期约为36天,与留样测得的结果35天基本一致。结论采用灯光照射实验可研究药物在自然光照射下的稳定性。

    作者:林涛;李开兰;李成蓉;邱畅;詹先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毒素诱导小鼠β-防御素-4基因表达及其信号传递

    目的探讨用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毒素(LPS)对小鼠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分别给予C3H/HeJ和C3H/HeN小鼠腹腔注射LPS (4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取气管、肺、肾等组织,提取总RNA。用RT-PCR检测各组织β-防御素-3和/或β-防御素-4 mRNA的表达,并对扩增出的cDNA 片段进行测序;同步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该两系小鼠肺脏I-κBα磷酸化情况(p-I-κBα)和I-κBα的含量。结果①经LPS处理24小时后的C3H/HeN小鼠,其肺脏表达β-防御素-4 mRNA 而C3H/HeJ小鼠未见表达;②与未给予LPS处理小鼠比较,经LPS处理4小时后,C3H/HeN小鼠肺组织p-I-κBα含量明显增高;LPS处理后8小时,p-I-κBα以及I-κBα含量均呈减少趋势;至第24小时,p-I-κBα和I-κBα含量均明显减少。而C3H/HeJ小鼠肺组织p-I-κBα及I-κBα含量均未见相应变化。结论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毒素能诱导C3H/HeN小鼠肺β-防御素-4的表达;其诱导表达作用与Toll受体蛋白-4介导的NF-κB活化级联信号传递通路有关。

    作者:蔡绍晖;杜军;陈新年;黄宁;王伯瑶;长谷川高明;王莉;马秀杨;北市清幸;长濑文彦;Takaiki Hasegawa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饮用水电化学法杀菌时其副产物三氯甲烷生成量与电解质的关系

    目的探讨微量电解质NaCl 、Na2SO4与饮用水电化学杀菌过程中副产物三氯甲烷生成量的关系。方法取滤后水(三层滤料快滤池之后、投放液氯前)分别以石墨、Ti(基)- Ti(以金属钛基表面涂钌氧化物作为阳极、纯钛金属作为阴极,以下简称为钛电极)为电极,配制不同SO42-和Cl-离子浓度的实验水样,在电流密度为5mA/cm2下电解不同时间后,取样分析,测定CHCl3生成量。结果加入微量电解质Na2SO4对CHCl3的产生量无显著影响;加入微量电解质NaCl,CHCl3量随〔Cl-〕的增大而增大。采用钛电极电解10分钟后CHCl3生成量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而石墨电极电解产生的CHCl3量比钛电极少。结论应采用石墨为电极进行饮用水电解消毒。

    作者:贾成瑶;张飙;陈蓉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特点和在诱骨条件下的成骨特性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rMSCs)的生长特点和在诱导条件下的成骨特性。方法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培养,保留贴壁细胞传代,观察、测试在培养液中添加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Dex)10-8mol/L、β-甘油磷酸钠(β-GP)10mmol/L, 抗坏血酸(AA)50μg/ml条件下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变化和成骨分化。结果形态学观察表明,rMSCs贴壁细胞呈集落生长,有成纤维细胞样外观。利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增殖的结果表明,传代次数增加,rMSCs的增殖活性升高。成骨诱导剂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而且对多次传代细胞促增殖作用明显。成骨诱导剂促进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在诱导3周时即出现明显的钙化结节。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非诱导条件下MSCs的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会随传代而升高。传3代rMSCs的ALP的表达较弱,诱导一周后ALP的表达明显升高,超过未加诱导剂的传一代大鼠成骨细胞(OB)的ALP表达。结论本实验表明所培养的rMSCs仍处于低分化水平,具有骨祖细胞的特性。

    作者:韩君;陈锐;陈槐卿;田卫;邓力;唐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Lept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瘦素(lept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成骨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及功能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Lept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观察不同浓度Leptin 条件下骨钙素浓度的变化,并用细胞总蛋白较正。结果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大多呈长梭型,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骨钙素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培养液中加入β-甘油磷酸及L-抗坏血酸后钙茜素红染色阳性。在加入不同浓度Leptin后第1、2、3天,人成骨细胞增殖无显著变化。Leptin可刺激骨钙素分泌,呈浓度依赖性(P<0.05),但无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Leptin对人成骨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可刺激人成骨细胞功能。

    作者:李双庆;赵红莉;魏松全;安振梅;谢秦;李晓佳;贾卫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卵巢甲状腺肿11例报告

    卵巢甲状腺肿(struma ovarii),是卵巢畸胎瘤的特殊类型,也是一种很少见的卵巢良性肿瘤,国内外报道不多。据Zakhem等[1]报道,该肿瘤占卵巢畸胎瘤的2.7%,恶变率为5%~37%。我院1980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11例,占同期561例卵巢畸胎瘤的1.96%。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兹结合文献,对本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例卵巢甲状腺肿患者的年龄为27~54岁,平均39岁,其中40岁以下者5例。该11例患者均已婚育。

    作者:刘辉;彭芝兰;胡寒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乙肝基因疫苗系列质粒的构建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一系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中、小蛋白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常规PCR法扩增S、前S2-S、前S1-前S2-S片断,利用重叠PCR法扩增出前S1-S片断后,分别插入Rc/CMV及pSG5UTPL/Flag载体质粒中,并在其ATG起始密码前加入KOZAK序列后转染SP2/0细胞,Western-Blot杂交检测所表达蛋白,并用核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所插入片断的核酸序列。结果插入片断的核苷酸序列与相应的大、中、小蛋白和前S1-S 蛋白的编码基因一致,Western-Blot杂交检测出了相应的目的蛋白。结论获得了8个能高效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中、小蛋白和前S1-S蛋白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作者:秦山;唐红;赵连三;刘丽;林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水胺硫磷对人皮肤表皮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型高效有机磷农药水胺硫磷对人皮肤表皮细胞膜的影响。方法以体外浸泡式培养的人皮肤表皮细胞为生物材料,以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为指标,检测在不同染毒浓度条件下漏入培养基中的LDH活性,并同时检测培养基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培养基中LDH活性降低,与阳性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显著(P<0.05或P<0.01)。各组培养基中的AL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胺硫磷对人皮肤表皮细胞无直接刺激损害,但对人皮肤表皮细胞中的LDH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提示水胺硫磷和其它大部分已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一样,可经完整的皮肤进入机体,在未发生皮肤损害时就可造成机体中毒,因此劳动防护十分重要。

    作者:杨远和;周梅;张恒;毛玉民;郭美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