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王佳;李响;王莉;沈宏;卢一平;杨宇如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及异鼠李素(Iso)对Cu2+介导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氧化修饰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血浆VLDL,用Cu2+进行体外氧化修饰,抗氧化组在温育前加入不同浓度的Que和Iso。分别检测脂蛋白中丙二醛(MDA)、维生素E(VitE)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Que和Iso可明显降低OX-VLDL中MDA含量,延缓OX-VLDL中VitE含量的减少;显著提高脂蛋白中SOD活性。结论 Que和Iso可显著抑制Cu2+诱导的VLDL的氧化修饰,且二者的作用相近,这与其抗自由基氧化活性密切相关。
作者:李蓉晖;邱明均;何涛;李家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激光焊接对烤瓷合金金瓷结合性能的影响。方法将10个激光焊接的CW-PA烤瓷合金试棒在焊缝熔区烤上瓷盘,做棒盘实验,测量金瓷结合强度,并做扫描电镜观察和X衍射能谱分析。另10个未焊接的CW-PA烤瓷合金试棒的棒盘实验作对照。结果焊接试件的金瓷结合强度为41.32±6.69 MPa, 接近未焊试件的金瓷结合强度(45.71±9.98 MPa,P>0.05)。金瓷界面微观形貌表明金瓷两相的紧密结合,熔区主要元素成份及比例基本没有改变。结论激光焊接不影响金瓷结合。
作者:黎红;陈悦;李勇;赵云凤;付强;杨体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用灯光为光源研究药物在自然光照射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自制的光量累积仪,用脉冲计数法对自然光进行累积计量,研究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在灯光及自然光照射下的含量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光源对该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并预测该药物在室内自然光照射下的贮存期。结果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在光照试验中的含量变化遵从零级动力学规律:C=C0-kEt;在无外包装条件下,室内自然光照射下的贮存期约为36天,与留样测得的结果35天基本一致。结论采用灯光照射实验可研究药物在自然光照射下的稳定性。
作者:林涛;李开兰;李成蓉;邱畅;詹先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咬合力减弱对大鼠磨牙牙周膜(PDL)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拔牙法建立咬合力减弱的动物模型,运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牙周膜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咬合力减弱后6小时,PDL内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49.7±11.1)很快下降(对照组87.8±19.1,P<0.05),并在第2天时达到低(23.7±8.6,对照组84.3±14.0),第3天时开始回升(43.1±10.3,对照组88.6±14.7),到第2周时回升到较高水平(56.3±9.8),但仍低于正常咬合力组(91.4±16.0,P<0.05),实验组在第3,4周时其表达水平同第 2 周相当。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近牙侧强于骨侧。结论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与咬合力密切相关。
作者:刘飞;赵云凤;李明哲;王华蓉;李甘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S期滞留细胞凋亡的分子基础。方法用Westernblot法测定L-2和Br1-3pr-1两细胞株细胞周期S期进程相关分子Rb、周期素A、E、CDK2、CDC2及与细胞凋亡直接相关分子Bcl-2和Bax的表达,并用组蛋白磷酸化法测定周期素A、E、CDK2和CDC2相关激酶的活性。结果经PALA处理后,发生S期细胞凋亡的L-2细胞与不发生S期细胞凋亡的Br1-3pr-1细胞比较,其周期素A的表达明显增加,Bcl-2的表达下降。但经PALA处理后,其他分子的表达和激酶活性在上述两种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周期素A可能是S期检查点基因的重要候选者,并可能通过调节Bcl-2的表达来控制S期周期素A S期滞留细胞凋亡滞留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尹海林;杨文;杨光武;刘学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可能机理。方法应用抗-HCV NS3单克隆抗体和地高辛标记的HCV全基因组cDNA探针,对19例伴单一 HCV感染的肝细胞癌石蜡组织切片进行了 HCAg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9.5%(17/19)和57.9%(11/19)。HCAg主要分布于癌细胞和癌旁肝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呈局灶或弥漫型分布,癌旁组织表达较癌巢显著,核型分布在癌旁组织中常见; HCV RNA仅见于癌或癌旁肝细胞的胞浆中,呈散在及局灶分布,弥漫型分布少见。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HCV感染可能导致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观点。HCAg在癌旁肝细胞和癌细胞胞核中的存在提示其可能对肝细胞核产生基因调节作用,这是否是 HCV感染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可能机理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阐明。
作者:雷学忠;赵连三;刘聪;刘丽;周思亮;王锦蓉;Wang Jinrong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胃结核病临床上罕见,我院自1990~2000年10年间共收治7例。由于胃结核缺乏特征性,临床上不易作出准确诊断,故术前易误诊。但可结合临床表现采取多种检查方法如钡餐、血沉、内镜及直视下活检,早期确定胃结核的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7例胃结核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中,男2例,女5例。年龄16~53岁,40岁以下者5例,占72%。患者病程2月至20年,一年以内者4例,占57%。多数患者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幽门梗阻症状,个别患者明显消瘦。7例患者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胸片、钡餐)、胃镜检查见附表。
作者:赵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骺板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揭示TGF-β软骨内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鸡胚股骨无血清培养、酶组化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纤维粘连蛋白(FN)等方法,观察TGF-β在不同作用时间和剂量时对骺板肥大区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 TGF-β可使肥大区软骨细胞表达Ⅰ型胶原和FN,使ALP表达增加,并存在着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 TGF-β可以诱导鸡胚股骨骺板肥大区软骨细胞向成骨样细胞分化,与TGF-β的作用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王凡;张本斯;羊惠君;李爱冬;李瑞祥;周德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癌细胞血管侵润转移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例直肠腺癌患者的癌周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以及5例正常人的直肠组织和淋巴细胞间的细胞粘附分子(ICAM-1)和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还采用地高辛-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用原位杂交技术对8例直肠腺癌患者的癌周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以及5例正常人的直肠组织和淋巴结ICAM-1基因的NFκB结合位点进行检测。结果直肠腺癌患者癌周的淋巴结和癌周直肠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都有ICAM-1和NFκBp65的表达,而在正常人的血管内皮细胞则无ICAM-1和NFκBp65的表达;直肠腺癌患者癌周淋巴结和癌周直肠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内ICAM-1的启动子中存在有NFκB 结合位点。结论 ICAM-1的转录取决于可诱导的NFκB 蛋白质复合物与ICAM-1的NFκB部位结合。因此,调节和控制NFκB因子的活化能够防止癌细胞的血管转移。
作者:陈尧;李瑞祥;王若菡;刘执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粘结剂的粘接力与机械嵌合力在金属全冠固位中的作用。方法选用临床上常用的磷酸锌水门汀、羧酸锌水门汀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对金属全冠进行粘接,而后测定金属全冠的垂直向脱位力,并将全冠粘接转化为平面粘接,测算出全冠固位力中粘接力的大小以及全冠作为一种套接形式所产生的机械嵌合力。结果①上述3种粘接剂对金属全冠(金属烤瓷合金冠)的固位力大小依次为玻璃离子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羧酸锌水门汀;②其机械嵌合力与粘接力所占固位力比例分别是:磷酸锌水门汀62.6%和37.4%,玻璃离子水门汀48.3%和51.7%,羧酸锌水门汀20.1%和79.9%。结论不同粘接剂对金属全冠的固位力大小不同,其产生的机械嵌合力和粘接力所占固位力比例亦有明显差别,磷酸锌水门汀和玻璃离子水门汀是以机械嵌合力占主要地位,羧酸锌水门汀则是以粘接力为主。
作者:陈新民;孙俊;王劲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获得成都地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HVR-PCR基因型,比较HVR基因型与耐药谱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并初步探讨其在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的作用。方法从成都地区四家三甲医院收集到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114株。其中86株MRSA、10株MRSE(Mcr S.epidemidis)、5株MSSE(Mcs S.epidemidis)、8株MRSH(Mcr S. haemolyticus)和5株MSSH(Mcs S. haemolyticus),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其MIC值,改良的碱裂解法提取DNA,应用PCR技术,扩增mec基因高变区(HVR区),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型。结果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MRSA、MRSE和MRSH分别被分为4种、3种和2种基因型,其中有9株MRSE的PCR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与MRSA相同。MRSA主要为A、D型,分别占52.32%和39.53%;B、C型为耐药,而D型对多种药物敏感。MRSE的Ⅰ型为高度多重耐药株,而Ⅲ型对多种抗生素敏感。MRSH的a型比b型耐药。结论 HVR-PCR法对于由MRSA引起的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快速、简单、可靠的分型法,且有利于抗菌药物的选用。这种方法能够部分比较MRSA菌株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cr CNSt)的mec决定因子,从而探讨其起源。
作者:廖日方;范昕建;吕晓菊;冯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用SF-36量表分析慢性疾病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四川省某城乡用SF-36量表对438名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并按照ICD-9进行疾病分类,对不同系统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系统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在SF-36量表所测的不同领域均低于一般人群(≥40岁)。不同系统疾病患者在躯体活动功能、社会功能、活力和心理功能四个领域均有差别。影响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有精神疾患、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结论慢性病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不同系统疾病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SF-36量表适用于评价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在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中,生命质量应作为健康评价指标。
作者:任晓晖;刘朝杰;李宁秀;邓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量电解质NaCl 、Na2SO4与饮用水电化学杀菌过程中副产物三氯甲烷生成量的关系。方法取滤后水(三层滤料快滤池之后、投放液氯前)分别以石墨、Ti(基)- Ti(以金属钛基表面涂钌氧化物作为阳极、纯钛金属作为阴极,以下简称为钛电极)为电极,配制不同SO42-和Cl-离子浓度的实验水样,在电流密度为5mA/cm2下电解不同时间后,取样分析,测定CHCl3生成量。结果加入微量电解质Na2SO4对CHCl3的产生量无显著影响;加入微量电解质NaCl,CHCl3量随〔Cl-〕的增大而增大。采用钛电极电解10分钟后CHCl3生成量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而石墨电极电解产生的CHCl3量比钛电极少。结论应采用石墨为电极进行饮用水电解消毒。
作者:贾成瑶;张飙;陈蓉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的改变是否与apoCⅢ基因Sst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有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76例HTG患者及199例正常对照apoCⅢ基因SstⅠ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研究。血脂用酶法,血清apoAⅠ、AⅡ、B100、CⅡ、CⅢ及E用RID试剂盒测定。结果 HTG患者和正常对照组apoCⅢ基因均以S1等位基因为主,S2等位基因少见,其频率显著高于白种人(0.289 vs 0.06~0.16,P<0.05)。正常对照组和HTG组S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89和0.287,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apoCⅢ基因S2S2基因型者血脂、载脂蛋白水平与S1S1者无显著差异。结论未发现apoCⅢ基因Sst Ⅰ酶切位点的RFLP与中国人HTG有关联。
作者:刘瑞;黄明慧;白怀;刘宇;刘秉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由基致衰老的小鼠模型DNA氧化损伤的情况。方法通过给2月龄小鼠吸入一定量的O3,建立O3衰老小鼠模型;然后以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O3衰老小鼠模型、自然衰老小鼠和正常青年小鼠(阴性对照组)的脾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O3衰老小鼠模型的脾淋巴细胞DNA受到较显著的氧化损伤(P<0.05);其损伤程度与自然衰老小鼠相近(P>0.05)。结论 O3衰老动物模型与自然衰老近似,在衰老的研究和抗衰老药物的药理实验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幸浩洋;胡新珉;刘鸿莲;Li Yigui;李宜贵;陈友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胃动力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半流质核素胃排空试验对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胃动力学进行研究,包括病程、血糖水平、HbAlc、血浆胰岛素、胃动素、胃泌素、胰升糖素、镁离子浓度及BMI等。结果 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胃排空延迟者占62.02%。而胃动力异常与病程、FPG、2h PPG、胰岛素、胃动素、HbAlc及体重指数均有密切关系。结论糖尿病胃动力异常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进行胃排空试验,可对本症早期诊断。
作者:韩刚;李秀钧;田浩明;童南伟;尹萍;欧阳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尿毒症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尿毒症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3000U,每周两次皮下注射,疗程12周。治疗组患者同时静脉给予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1200mg,每周两次,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结果 r-HuEPO治疗后两组患者HB,RBC和HCT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GSH治疗组Hb ,RBC和H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上升明显(P<0.05),治疗组Hb,RBC和HCT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显著提高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GSH可能是治疗尿毒症贫血的有效药物。
作者:夏妮娅;屈燧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莱姆病血清学诊断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研制提供靶抗原。方法采用377型DNA自动测序仪对莱姆病螺旋体重组质粒pBX1的插入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然后将重组质粒pBX1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①重组质粒pBX1插入片段大小为477bp,其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p83基因全序列相应区段相比较仅有一个碱基的变异,②成功绘制了该插入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谱;③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后获得了29kd的融合蛋白;④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能与莱姆病多价抗血清呈强阳性印迹反应。结论该研究成功地对莱姆病螺旋体83kd抗原蛋白特异性区段进行了基因重组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莱姆病血清学诊断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勇恩;鲍朗;胡昌华;李学敏;陈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腺苷、白介素(IL)-1、茶碱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达A2a及A2b腺苷受体(A2aAR及A2bAR)mRNA的影响,探讨A2aAR及A2bAR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使用茶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1例正常人及哮喘患者PBMCs经Ficoll液分离,分对照组、腺苷组、腺苷+IL-1组及腺苷+茶碱4组,体外培养18小时,收集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图象分析半定量法检测A2aAR及A2bAR mRNA表达。结果正常人及哮喘患者各组PBMCs表达A2aAR mRNA无明显差异(P>0.05)。哮喘患者PBMCs A2bAR mRNA表达较正常人增加(P<0.01);腺苷、IL-1促进哮喘患者PBMCs表达A2bAR mRNA(P<0.05);茶碱对正常人及哮喘患者PBMCs表达A2bAR mRNA均有抑制作用(P<0.01)。腺苷及IL-1对哮喘患者PBMCs A2bAR mRNA表达的影响与血清TIgE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FEV1%呈负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者PBMCs表达A2bAR mRNA增加,腺苷及IL-1促进其表达,且与患者机体过敏状态及气道阻塞程度相关,茶碱能抑制A2bAR mRNA表达;腺苷、IL-1及茶碱对PBMCs表达A2aAR mRNA无明显影响。
作者:周贤梅;王曾礼;林耀广;朱元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氨力农及抑肽酶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全身炎症应答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瓣膜置换手术的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8)、抑肽酶组(B组,n=8)和氨力农加抑肽酶组 (C组,n=8)。A组患者不使用抑肽酶;B组患者于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300万单位;C组患者开胸前按1mg/kg静脉注射氨力农,然后以8μg/(kg*min)静脉泵入直到停机,并在转流前将抑肽酶300万单位加入预充液。分别于术前、停机、停机后1小时及术后1天抽取患者外周血,用IL-6 和 IL-8 ELISA试剂盒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6 和 IL-8 。结果体外循环术前,三组患者血浆中的IL-6和IL-8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体外循环术后,三组患者血浆中IL-6和IL-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1天虽仍高于术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机后1小时的IL-6水平,B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停机后的IL-8水平也低于A组同期水平,C组在此时间点和停机后1小时亦低于B组和 A组,但这些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氨力农和抑肽酶均有抗炎症的效应,但是仅在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或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氨力农,均难以完全抑制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促炎性细胞因子IL-6 和IL-8的释放。
作者:萧锡俊;庄翔;殷得福;陈永祥;曹舸;黄旭中;田子朴;石应康;罗朝志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