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输血反应统计与分析

姚锁良;王露;蒋文艳;刘桂娥;丁虹

关键词:输血反应, 过敏反应, 发热反应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性质,以指导临床正确处理输血不良反应.方法 对2008年6月~2011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十字会医院46 561例临床输血病例,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为准进行统计.结果 统计显示,输血不良反应41例,占总例数的0.09%.输血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为主.输血不良反应随着年度用血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4例,18例,8例,1例.由悬浮红细胞和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27例,14例.按症状体征分过敏反应38例,发热反应3例.结论 发生的输血反应中,非溶血性过敏和发热反应是主要类型.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加速自动化进程提高粪便检验的质量水平

    粪便常规检查由于自动化水平低,加上受到标本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误差大.加速其自动化进程,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正确收集好标本,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能有效保证粪便常规检验质量.

    作者:朱自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清脑型利钠肽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脑型利钠肽(BN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22例病程两周内的ACI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血清BNP水平测定,根据BNP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BNP<300 pg/ml);B组(BNP300~900pg/ml);C组(BNP>900 pg/ml).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袁(N1HSS)及Barthel Index(BI)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三个月后进行评分,并将BNP水平与NIHSS及B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血清BNP水平与入院时及治疗三个月后的NIHS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B1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两周内的血清BNP水平可以用于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

    作者:李卫东;师社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中作用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对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80例(男20例,女60例)RA患者为2008年5月~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5.8±13)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5±7)月.RA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CR) 1987年制订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分类标准,所有患者治疗前一年以上未曾使用过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任何治疗,观察期间给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二种药物联合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留取患者血清.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CTP水平,同时测定患者血沉(ESR)和类风湿因子(RF),并记录RA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结果 治疗前后血清中ICTP,RF差异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2.97和14.43,P<0.01),ESR,DAS28差异显著(t值分别为2.01和1.99,P<0.05),且发现ICTP水平与RA患者DAS28均呈明显相关(r=0.39,P=0.02),与ESR,RF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ICTP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而且能较好地评价疗效.

    作者:李峰;刘小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北海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建立北海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参考值.方法 对北海市中心血站2011年12 817名无偿献血者的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北海市无偿献血者ALT 95%参考值为<58.2 U/L,男性<71.68 U/L,女性<54.74 U/L.结论 北海市无偿献血者ALT参考值高于GB18467-2001标准的参考值,如使用北海市无偿献血者ALT参考值,可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减少血液报废.

    作者:孙家志;黄聪;陈辉莲;谭瑞琼;卞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BNP,hs-CRP和cTnⅠ水平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BNP,hs-CRP和cTnⅠ联合检测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02月~2011年06月期间ICU病房呼吸困难患者140例(分为两组:心源性84例,肺源性56例),两组患者均符合ICU入住标准,均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其中Ⅱ级49例、Ⅲ级60例、Ⅳ级31例.排除气胸、肺源性心肌病、宫壁瘤等.采用免疫荧光法、微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对血BNP,cTnⅠ和hs-CRP水平进行检测,通过血气分析、心脏B超、X线胸片、心电监护和心功能分级等资料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并与健康对照组50例比较分析.结果 血BNP,hs-CRP和cTnⅠ水平在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中均高于对照组(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三项水平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且心功能越差,其浓度越高(P<0.01),且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测定血BNP,hs-CRP和cTnⅠ水平用于早期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可以作为诊断或排除呼吸困难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机理和恶化程度,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谈昀;曾宪飞;李军民;王小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DCA循环管理在基层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

    该文介绍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办法,把提高基层医院痰培养的质量作为PDCA循环的目标,从影响痰培养质量的因素出发,制定对策,重点抓操作前质量控制、重视直接涂片、操作中质量控制、药敏试验的标准化以及报告的规范化,经过认真实施,使微生物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痰培养的数量和阳性率提高了.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应用广泛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作者:肖新利;何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肝脏Kupffer细胞摄取清除腺病毒载体的机制

    腺病毒载体因其具有广泛趋向性、高效率表达目的基因等优点而成为表达和传递治疗基因的主要候选者.但是,由于它可以快速的经循环系统到达网状内皮系统(特别是Kupffer细胞)被摄取和清除,只有少数碎片能到达靶器官,因此这也成为了腺病毒作为载体应用于基因治疗的主要障碍.该文综述了Kupffer细胞摄取、清除腺病毒这一过程可能存在的机制,为实现腺病毒裁体转基因持久表达提供临床参考.

    作者:张爱爱;辛晓敏;金英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在脑出血昏迷病人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脑出血昏迷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sponse protein,hs-CRP)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脑出血昏迷病人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脑出血清醒病人62例为对照组,共122例.病例选择须在入院时无感染发生,发病24 h内入院,住院时间在3周以上者.122例病人分别在入院当天、3~5天、7~9天、21天后行hs-CRP、体温、血常规、胸部CT、痰细菌培养等检查.检查结果处理,组间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昏迷组60例7~9天hs-CRP浓度全部增高,且发生肺部感染;清醒组62例7~9天中4例hs-CRP增高,且发生肺部感染.昏迷组在7~9天hs-CRP浓度明显高于清醒组(38.02±12.6 mg/Lvs 0.75±0.58 mg/L),经统计学t检验,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昏迷组在7~9天肺部感染例数明显高于清醒组,经x2检验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两组发生肺部感染的64例病人hs-CRP全部增高.结论 脑出血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率远高于清醒病人,昏迷病人hs-CRP增高与肺部感染有关.hs-CRP是诊断脑出血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

    作者:白利芬;赵开胜;刘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008~2010年延安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延安地区2008~2010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及分布情况,为避免梅毒经血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tar全自动加样系统,AW1自动洗板机,th-340酶标仪,对2008~2010年在延安地区无偿献血者50 047例进行梅毒抗体筛查与复检.结果 2008年阳性率1.26%,2009年阳性率1.37%,2010年阳性率1.49%(x2=3.39,P>0.05);男性阳性率1.29%,女性阳性率1.52%(x2=2.43,P>0.05),年龄分布以18岁~20岁年龄段阳性检出率低(0.71%),其他年龄段阳性检出率在1.15%~1.75%之间.结论 2008~2010年延安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感染无显著差异,年龄分布以18岁~20岁年龄段阳性检出率低.

    作者:孙小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解脲支原体感染妇女治疗后复诊间隔时间选择

    目的 为研究FQ PCR技术在妇女UU感染疗效监测中的应用,确定合适的治疗后复诊间隔时间.方法 FQPCR方法用于定量检测2002年~2010年间生殖中心647例不育症妇女宫颈分泌物中UU DNA,并对UU DNA阳性患者治疗1~3个疗程转阴率与治疗后复诊间隔时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治疗后9~15天复查转阴率(386/421,91.69%)高于治疗后≤8天(26/32,81.25%)(x2=3.94,P=0.047)和治疗后≥16天(164/194,84.54%)(x2=7.18,P=0.007 4)复诊者.转阴率与复诊间隔时间正相关(r=0.347,P=7.9E-0.5).结论 适复诊间隔时间为两个疗程后(9~15天).

    作者:欧阳耀灵;皮洁;彭长华;卢亚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全国各区域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差异性分析

    目的 分析全国各区域不同年龄段及性别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的差异性,揭示各区域不同性别及年龄间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通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的19篇“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关系”的学术研究论文中不同区域血红蛋白正常估值(对全国100多单位及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测定的大样本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方法研究,发现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可根据地理因素推断出不同区域血红蛋白正常估值)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比较不同区域,各年龄段不同性别血红蛋白正常估算值的差异性.结果 儿童期以前各区域男女间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无显著差异(P>0.05),儿童期以后男女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个地区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不能互用.结论 全国各区域不同年龄段男女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有差异且不可通用.

    作者:朱建民;孙杨;胡亚红;杨江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环保脱蜡液替代二甲苯在肝肾标本病理制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环保脱蜡液替代二甲苯作透明脱蜡剂在肝肾标本病理制片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取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肝、肾穿刺标本,经固定、水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步骤制成病理切片,其中二甲苯均用环保脱蜡液替代,进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染色结果,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用环保脱蜡液替代二甲苯作透明脱蜡剂,切片过程顺利,组织无变脆、变硬现象;染色后,背景清晰、颜色鲜明,易于观察.结论 环保脱蜡液可替代二甲苯在肝肾标本病理制片中发挥作用,值得在病理诊断科室及基础研究科室推广.

    作者:马锡慧;石炳毅;韩永;肖漓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国黑龙江大庆与新疆阿勒泰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黑龙江大庆和新疆阿勒泰HBV感染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分布规律.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地HBV感染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大庆地区296例(男198例,女98例),年龄4~76岁;阿勒泰地区267例,其中汉族145例(男96例,女49例),年龄2~86岁,哈萨克族122例(男76例,女46例),年龄3~78岁.结果 大庆地区汉族乙肝病毒基因型C型比例占87.8%,B型占6.8%,D型占0.7%;阿勒泰地区汉族乙肝病毒基因型C型占53.1%,B型占37.2%,D型占4.1%;哈萨克族乙肝病毒基因型C型占37.7%,B型占21.3%,D型占35.2%;大庆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与阿勒泰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和民族特征,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规律研究,在流行病学上,是不同基因型致病性或毒力强弱情况、与抗病毒疗效关系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玉梅;徐志峰;刘然;汪峻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少弱精症患者睾丸组织中hTERT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少弱精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4年1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男科就诊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23例患者,根据发病原因进行实验分组.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患者睾丸组织中hTERT蛋白水平.结果 各组患者睾丸组织hTERT蛋白阳性分别为:少弱精子症组和精子成熟受限组阳性表达均为5例;阻塞性无精子症组6例;2例唯支持细胞综合症组患者睾丸组织中未检测到hTERT蛋白表达;2例实验对照均检测到hTERT蛋白.结论 睾丸组织的hTERT是反映精子形成的高敏感和高特异标记物.hTERT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与端粒酶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端粒酶活性的缺乏可能是生殖细胞发育停滞的原因乏一.

    作者:陕文生;杜晓钟;郑雷;蒲巍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临床输血反应统计与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性质,以指导临床正确处理输血不良反应.方法 对2008年6月~2011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十字会医院46 561例临床输血病例,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为准进行统计.结果 统计显示,输血不良反应41例,占总例数的0.09%.输血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为主.输血不良反应随着年度用血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4例,18例,8例,1例.由悬浮红细胞和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27例,14例.按症状体征分过敏反应38例,发热反应3例.结论 发生的输血反应中,非溶血性过敏和发热反应是主要类型.

    作者:姚锁良;王露;蒋文艳;刘桂娥;丁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早期2型糖尿病血清内脂素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T2DM)血清内脂素(Visfatin)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70例早期T2DM患者,高分辨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分为IMT增厚组(36例)、IMT非增厚组(34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三组均检测常规临床指标,采用ELISA法测空腹血清Visfatin.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Visfatin与早期T2DM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 T2DM患者Visfatin明显高于对照组(14.32±0.76 μg/L vs 6.34±0.91 μg/L,11.54±0.83μg/L vs 6.34±0.91μg/L,t1=2.41,t2=1.841;P1=0.009,P2=0.029),IMT增厚组Visfatin高于IMT非增厚组(14.32±0.76μg/L vs 11.54±0.83 μg/L,t3=0.901,P3=0.031);简单相关分析显示Visfatin与BMI,IMT,LDL-C,WHR,ln(FINS),ln(HOMA-IR),ln (FBG)呈正相关(r=0.201~0.331,P=0.007~0.047),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Visfatin仅与HOMA-IR(t=4.123,P=0.0071),IMT(t=3.573,P=0.0084)呈独立相关.结论 血清Visfatin与T2DM发病密切相关,可能参与早期T2DM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时晔;王甜;张艾莉;马庆;苗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深圳地区满族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

    目的 调查移民城市深圳地区满族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直接计数法统计深圳地区满族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情况,并与汉族人群ABO血型分布情况相比较.结果 调查发现在深圳地区无偿自愿献血人群中发现有0.29%(168/57 601)的献血人是满族献血人,ABO血型分布以0型常见,ABO血型分布依序为O> B> A> AB,与以往资料比较x2<3.8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移民城市深圳地区满族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仍保持其自身的遗传特征.

    作者:曾健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孕妇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与C肽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与C肽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分析77例妊娠糖尿病( GDM)孕妇、和66例糖耐量正常(NGT)孕妇的胰岛素抵抗状况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采用相关C肽水平值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公式Homa-islet(CP-DM)=0.27×空腹C肽/(空腹血糖-3.5),Homa-IR (CP)=1.5+空腹血糖×空腹C肽/2800来评价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状况.结果 GDM组的C肽水平值和Homa-IR(CP)结果明显高于NGT组结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T组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let (CP)略低于G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患者同正常糖耐量孕妇相比C肽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升高,但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无统计学差异;C肽水平目前还无法完全评价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状况.

    作者:吴正林;何涛君;侯学荣;钟小强;陈晓燕;陆学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意义

    目的 研究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T2DM患者,其中60例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另择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血气动脉血检测两组的血乳酸(Lac),透射比浊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酶法检测肌酐(Cr)、尿素氮(BUN)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乳酸水平比未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374,P<0.01);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与未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的患者,以及对照组的Cr,BUN和Hcy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的患者(B组)Hcy值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648,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君莲;帕提古丽·吾甫尔;綦迎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FDP和D-D的性能验证

    目的 验证由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试剂盒及其校准品、质控品及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仪组成的检测系统检测FDP,D-D的分析性能.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系列文件(EP5-A2,EP15-A2,EP6-A2,EP7-A2,C28-A2)和其他相关文献的实验方案,对用日本积水医疗株式会社生产的FDP和D-D试剂盒应用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仪上检测FDP和D-D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干扰试验和参考范围等性能进行验证,并与试剂说明书提供的质量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F-DP的不精密度(CV)低水平为4.6%,高水平为2.69%;D-D的批内不精密度(CV)低水平为4.82%,高水平为3.5%.检测限:F-DP的检测限为0.75 mg/L,D-D的检测限为0.35 mg/L,均小于说明书提供的检测限,符合要求.F-DP的线性方程为:Y=0.997X+0.3(P<0.05),检测范围为:0.75~176.00 mg/L,D-D的线性方程为:Y=1.01X-0.2(P<0.05,检测范围为:0.35~92.00 mg/L).准确度:方法学比较:FDP:Y=0.997 X+ 1.20 mg/L,r=0.998;D-D:Y=1.02X+1.02 mg/L,r=0.990;F-DP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7.4%,比例系统误差为2.6%;D-D的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0.4%,比例系统误差为0.4%.干扰试验:当样品中的结合胆红素≤0.2 g/L、血红蛋白≤3.0 g/L时没有观察到对检测结果的干扰,乳糜≥300,对F-DP的检测结果有正干扰.参考范围区间:20个个体的F-DP,D-D的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结果均在厂商的生物参考区间范围内.结论 日本积水医疗株式会社生产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试剂盒应用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仪上,主要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作者:谭同均;龙琴;彭宇生;何玉琼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