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同均;龙琴;彭宇生;何玉琼
目的 探索自然咳出痰标本半定量培养12级法筛检大肠埃希茵的茵量指标.方法 每份痰标本均同时涂片和接种.涂片观察标本质量,以白细胞吞噬菌或白细胞浓集区域优势茵为拟分离菌;培养采用半定量12级法,选相对数量大于该菌口咽部平均携带数量的涂片对应菌做鉴定及药敏试验(当地健康人群口咽部G-杆菌的携带概率为33%,平均携带茵量小于0.1,故临床标本G-杆菌量以≥0.1为筛检指标).查阅2005年6月1日~2011年5月31日住院病人痰内筛检出大肠埃希菌者病历,统计分析首次培养的细菌数量、标本质量与出院时临床诊断的关系.结果 大肠埃希菌163株,其首次培养的相对数量0.1的临床诊断率为43.33%,≥0.2的临床诊断率为50.38%;首次培养的标本质量为A+B级的临床诊断率为55.56%,C级的临床诊断率为38.18%;前者高于后者17.38%,但x2=4.89,P<0.05.结论 按规定要求采集自然咳出痰标本,若其半定量12级法培养出涂片拟分离菌对应性大肠埃希菌的相对数量≥0.1时,应做药敏试验并报告医师.
作者:李俊如;杨肇立;周文;李键;杨锦云;任萍;陈旭;黄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国黑龙江大庆和新疆阿勒泰HBV感染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分布规律.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地HBV感染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大庆地区296例(男198例,女98例),年龄4~76岁;阿勒泰地区267例,其中汉族145例(男96例,女49例),年龄2~86岁,哈萨克族122例(男76例,女46例),年龄3~78岁.结果 大庆地区汉族乙肝病毒基因型C型比例占87.8%,B型占6.8%,D型占0.7%;阿勒泰地区汉族乙肝病毒基因型C型占53.1%,B型占37.2%,D型占4.1%;哈萨克族乙肝病毒基因型C型占37.7%,B型占21.3%,D型占35.2%;大庆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与阿勒泰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和民族特征,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规律研究,在流行病学上,是不同基因型致病性或毒力强弱情况、与抗病毒疗效关系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玉梅;徐志峰;刘然;汪峻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长正五聚蛋白(pentraxin-3,PTX3)、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肾病损害程度诊断价值分析探讨.方法 以2010年7月~2011年10月西安市北方医院住院和门诊的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正常清蛋白尿组(n=56)、微量清蛋白尿组(n=63)和临床清蛋白尿组(n=27)三组;同时以10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PTX3,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和HbA1c水平.结果 正常、微量和临床尿清蛋白三组,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PTX3,hsCRP和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随着UARE分级增加,PTX3,hsCRP和HbA1c水平也显著增高(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清PTX3与UAER显著正相关(r=0.712,P=0.012);hsCRP水平与UAER存在正相关(r=0.661,P=0.023);HbA1c水平与UAER也存在正相关(r=0.631,P=0.03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TX3水平与UAER的相关性强于血渍hsCRP和HbA1c.结论 炎症指标PTX3,hsCRP和HbA1c的联合检测有助于2型糖尿病肾病损害程度的监测.
作者:朱增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为制定中国女性婴儿血红蛋白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了中国40个单位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测定的3 771例女性婴儿血红蛋白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地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发现女性婴儿血红蛋白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F=8.54).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Y)=163.3+0.006 483 X1-0.935 0X3 +0.016 94X5±19.8.结论 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的地理因素,就可以用回归方程估算这个地区的血红蛋白参考值.依据血红蛋白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依赖关系把中国分为青藏区、西南区、西北区、东南区、华北区、东北区六个区.
作者:葛淼;谷琳琳;刘清;刘磊;王坤鑫;贾茗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近入院骨折患者手术前血浆D-二聚体指标的检测对提示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性评估.方法 收集2011年9月~2012年4月新近入院骨折患者1 268例,将其设为观察组,按照骨折创伤程度将其分成三组,A组:肢体单处闭合性骨折(654例);B组:肢体单处开放性骨折(316例);C组:肢体2处或2处以上骨折伴血管损伤或脏器损伤或下肢大骨折创伤(298例),以同期10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指标,同时收集观察组中进一步做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的骨折患者339例,发现深静脉血栓(DVT)组12例,无DVT组327例,所有数据均用SPSS Statistic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D-D指标水平(2.68±2.53)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27士0.22)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35,P<0.01),其中骨折A组D-D(0.31±0.17)mg/L无明显变化(t=1.564,P>0.05),骨折B组D-D(0.89±0.36)mg/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8,P<0.05),而骨折C组D-D(6.64±2.33)mg/L明显升高(t=9.336,P<0.01);不同骨折组间比较:D-D指标差异也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18.047,P<0.01);与未并发DVT骨折组D-D(3.23±2.45)mg/L相比,并发DVT骨折组D-D(8.92±5.61)mg/L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92,P<0.01).结论 骨折创伤较严重的患者较易并发DVT,其手术前血浆D-D指标的检测对提示并发DVT有很好的评估与预防指导作用.
作者:孙永锋;高全成;刘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伤时血清总胆红素与血脂及胱抑素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78例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胱抑素C(Cys C).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ys C明显升高(t=5.685 3,P<0.05),异常检出率高(88.20%).TC,HDL-C和LDL-C的t值分别为7.937 7,5.334 7和5.851 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的t值=0.721 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检出率低(29.77%).肝硬化患者组间TBiL水平与TC水平相关性良好(q=2.77,P<0.01),TBiL水平与CysC水平比较(q=4.03,P<0.01).结论 Cys C是反映肝脏功能变化的一个较灵敏的指标,能及早发现肝脏的损伤.而综合TBiL与TC的联合检测则能更准确反映肝脏功能的受损程度.
作者:罗年秀;彭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ELISA技术的智能化信息监控,实现ELISA技术的高效与准确.方法 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对检测流程的节点监控,以及实验室信息系统与全自动酶免仪之间的双向通讯,实现ELISA技术的智能化信息监控.结果 ELISA技术的智能化信息监控实现了从样本的前处理、仪器加样、仪器的孵育与洗涤、酶标仪读数、结果的读取、结果的审核、样本的后管理等环节的ELISA技术全流程信息监控.结论 ELISA技术的智能化信息监控既保证了检测的准确、高效、规范,同时减轻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作者:向波;陈涛;肖洪广;林卫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HBV-DNA含量与母婴宫内传播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脐血血清中HBV-DNA含量以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 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为18.5%(17/92),高于脐带血HBsAg的阳性率5.4% (5/92)(P<0.01);血清H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41.2% (14/34),高于HBeAg阴性孕妇组的阳性率5.2% (3/58)(P<0.01);且胎儿宫内感染率随母亲血清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HBV-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率呈正相关(x2=9.439,R=0.46,P<0.01).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是监测乙型肝炎发生宫内传播的较敏感指标;孕妇血清HBV-DNA高含量是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唐芳玫;宁日平;李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估计陕西省2011年男男性行为者、吸毒者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三类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情况.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对陕西省2011年4~7月内15个哨点所监测到的800例男男性行为者、2 400例吸毒者和2 800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HIV-1抗体筛查和确证,再应用BED HIV-1捕获酶联免疫测定法(BED HIV-1 capture enzyme immunoassay,BED-CEIA)检测出其中的新发感染样品,从而估算其HIV-1新发感染率.结果 陕西省2011年男男性行为者、吸毒者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HIV-1新发感染率分别为4.42%(2.19%~6.66%),0和0.39%(0.05%~0.73%).结论 陕西省男男性行为者HIV-1新发感染率较高,吸毒者和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HIV-1新发感染率相对比较低.
作者:任强;邢爱华;常文辉;邹扬帆;付钰淋;张梦妍;李华;庄贵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脑型利钠肽(BN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22例病程两周内的ACI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血清BNP水平测定,根据BNP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BNP<300 pg/ml);B组(BNP300~900pg/ml);C组(BNP>900 pg/ml).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袁(N1HSS)及Barthel Index(BI)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三个月后进行评分,并将BNP水平与NIHSS及B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血清BNP水平与入院时及治疗三个月后的NIHS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B1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两周内的血清BNP水平可以用于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
作者:李卫东;师社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中α-L-岩藻糖苷酶(AFU)、胆固醇(Tch)在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生化比色法检测临床上36例胸腔积液中AFU,Tch活性的变化.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AFU及Tch分别为(172.55±90.38) μmol/(L·h)和(1.66±0.91)mmol/L;良性胸腔积液AFU及Tch分别为(102.01±56.52)μmol/(L·h)和(0.71±0.61)mmol/L.恶性胸腔积液组AFU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534);恶性胸腔积液组Tch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199).以AFU 119.5 μmol/(L·h),Tch 1.1 mmol/L为界值测定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23%,75.02%和气72.12%,86.19%.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为78.62%和90.02%.结论 胸腔积液中AFU和Tch的活性测定有助于恶性胸腔积液和非结核良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李峰;魏群;陈恳;张莉娜;朱郁飞;许可银;张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中的阳性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61例PBC(PBC组)、5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和52例其他肝病(对照组)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采用ELISA检测血清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包括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抗SLA抗体,抗LC1抗体和抗LKM-1抗体.结果 AMA,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抗LC1抗体、抗SLA抗体和抗LKM-1抗体在PB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1.8%(56/61),86.9%(53/61),36.1%(22/61),24.6%(15/61),1.6%(1/61),0%(0/61)和1.6%(1/61);在AIH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8.0%(9/50),6.0%(3/50),8.0%(4/50),14.0%(7/50),0%(0/50),6.0%(3/50)和4.0%(2/50);在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8%(3/52),1.9%(1/52),5.8%(3/52),11.5%(6/52),0%(0/52),0%(0/52)和0%(0/52).AMA,AMA-M2和抗GP210抗体在PBC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AIH组(x2值分别为101.1,100.8和11.2,P值均<0.01).而抗SLA抗体在AIH组的阳性率高于PBC组(x2=9.5,P<0.01).结论 抗LC1抗体、抗SLA抗体和抗LKM-1抗体在PBC和AIH中阳性率较低,筛查这3种抗体的临床意义可能不大.临床筛查抗GP210抗体和AMA对PBC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秀娥;王禺;赵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对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80例(男20例,女60例)RA患者为2008年5月~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5.8±13)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5±7)月.RA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CR) 1987年制订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分类标准,所有患者治疗前一年以上未曾使用过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任何治疗,观察期间给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二种药物联合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留取患者血清.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CTP水平,同时测定患者血沉(ESR)和类风湿因子(RF),并记录RA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结果 治疗前后血清中ICTP,RF差异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2.97和14.43,P<0.01),ESR,DAS28差异显著(t值分别为2.01和1.99,P<0.05),且发现ICTP水平与RA患者DAS28均呈明显相关(r=0.39,P=0.02),与ESR,RF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ICTP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而且能较好地评价疗效.
作者:李峰;刘小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血清IgA抗β2-GPI水平,探讨IgA抗β2-GPI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将2011年1月~11月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免疫中心就诊的102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按发生自然流产的时间分为早期流产组(孕周<12w)57例,晚期流产组(孕周≥12w)45例,另将36例已生育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gA抗β2-GPI水平.结果 早期流产组IgA抗β2-GPI阳性21例,阳性率36.8%;晚期流产组IgA抗β2-GPI阳性16例,阳性率35.6%,对照组IgA抗β2-GPI阳性3例,阳性率8.3%.与对照组比较,早期流产组、晚期流产组IgA抗β2-GPI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流产组与晚期流产组IgA抗β2-GPI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抗β2-GPI抗体可能与反复自然流产有关,IgA抗β2-GPI抗体可作为RSA免疫因素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董雪梅;柳肃芬;赵翠生;林晓娟;杜晓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性质,以指导临床正确处理输血不良反应.方法 对2008年6月~2011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十字会医院46 561例临床输血病例,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为准进行统计.结果 统计显示,输血不良反应41例,占总例数的0.09%.输血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为主.输血不良反应随着年度用血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4例,18例,8例,1例.由悬浮红细胞和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27例,14例.按症状体征分过敏反应38例,发热反应3例.结论 发生的输血反应中,非溶血性过敏和发热反应是主要类型.
作者:姚锁良;王露;蒋文艳;刘桂娥;丁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建立不同治疗剂量的免疫抑制剂SD大鼠模型,按公式将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 (Cyclosporin A,CsA)、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和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的首剂治疗剂量换算成大鼠的治疗剂量,分别用25mg/kg/天,0.8mg/kg/天和2mg/kg/天胃饲作为药物干预组,生理盐水胃饲作为对照组,每组8只,胃饲8周.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生长发育及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前各组大鼠体重无差异.建模8周后,环孢素A组大鼠明显消瘦、纳差、易激惹、毛发稀疏.对照组、环孢素A (CsA)组、他克莫司组(FK506)和雷帕霉素组(Rapa)大鼠体重分别为339.62±11.97 g,296.50±22.69 g,335.30±17.51 g及342.56±15.29 g;体重增长值分别为158.75±15.68,112.24±20.16,154.78±-11.32 g及160.91±13.51 g.环孢素A(CsA)组大鼠体重增长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FK506)组及雷帕霉素(Rapa)组大鼠体重增长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A(CsA)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较明显;他克莫司(FK506)及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
作者:陈林强;何绿茵;徐邦牢;仉智;林华欣;李淼沅;陈业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及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三种检测方法在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HCV抗原采用双抗体夹心法;HCV-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HCV抗体采用酶联免疫技术(间接法),对44例HCV抗体阳性标本进行HCV抗原和HCV-RNA检测.结果 在HCV抗体阳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43.2%,HCV-RNA阳性检出率为82.5%;在HCV-RNA阳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45.5%.结论 三种丙肝标志物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V-RNA是判断丙肝感染可靠的方法而HCV抗原诊断丙肝,仍有54.5%的漏检率,其应用于临床还有距离.所以在没有条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V-RNA的医院,在用HCV抗原对HCV抗体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来判断HCV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时,应结合肝功能指标及临床表现以明确诊断.
作者:李妙羡;王香玲;吴晓康;卢洁;王小利;尹佳峰;孟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安康市临床输血管理现状,规范输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方法 2011年9月按照统一的检查表和评分标准对安康市27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工作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阅资料、抽查输血病历等方式对每个单位进行量化打分.综合评分标准: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之间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结果 27家医疗机构中,被评为良好的14家,占51.85%,合格的5家,占18.52%,不合格8家,占29.63%.结论 大多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符合要求,少数医院主要是部分中医院和妇幼院的输血基础设施配置不足,输血环节管理及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缺陷和不安全隐患,亟待完善和规范.
作者:王会英;李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T2DM)血清内脂素(Visfatin)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70例早期T2DM患者,高分辨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分为IMT增厚组(36例)、IMT非增厚组(34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三组均检测常规临床指标,采用ELISA法测空腹血清Visfatin.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Visfatin与早期T2DM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 T2DM患者Visfatin明显高于对照组(14.32±0.76 μg/L vs 6.34±0.91 μg/L,11.54±0.83μg/L vs 6.34±0.91μg/L,t1=2.41,t2=1.841;P1=0.009,P2=0.029),IMT增厚组Visfatin高于IMT非增厚组(14.32±0.76μg/L vs 11.54±0.83 μg/L,t3=0.901,P3=0.031);简单相关分析显示Visfatin与BMI,IMT,LDL-C,WHR,ln(FINS),ln(HOMA-IR),ln (FBG)呈正相关(r=0.201~0.331,P=0.007~0.047),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Visfatin仅与HOMA-IR(t=4.123,P=0.0071),IMT(t=3.573,P=0.0084)呈独立相关.结论 血清Visfatin与T2DM发病密切相关,可能参与早期T2DM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时晔;王甜;张艾莉;马庆;苗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粪便常规检查由于自动化水平低,加上受到标本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误差大.加速其自动化进程,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正确收集好标本,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能有效保证粪便常规检验质量.
作者:朱自力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