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磷脂酶C-γ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阳泽彬;刘熔;许琳;孙洋;田刚

关键词:磷脂酶C-γ1, 乳腺癌, 表达,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 研究磷脂酶C-γ1(phospholipase C-γ1,PLC-γ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39例乳腺疾病患者,其中淋巴结转移的29例,淋巴结未转移的1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组织切片PLC-γ1表达情况.结果 PLC-γ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x2=89.37,P<0.001),PLC-γ1的表达同雌激素受体表达有很强的相关性(x2=5.83,P<0.01),并且乳腺癌组织高表达PLC-γ1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结论PLC-γ1是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键靶分子.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1年5月~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分别根据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为正常组(A组)和升高组(B组),根据血红蛋白浓度(HBG)分为正常组(C组)和降低组(D组).计算A/B组和C/D组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好转出院率,经统计学分析,了解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B组和D组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升高和HBG降低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作者:于保荣;王克迪;苏建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11年西安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2011年西安地区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1年1月~12月西安市华山中心医院门诊和病房2 64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其中男性1 257例,女性1 388例,采用颗粒凝集法定性检测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检测特异性IgM抗体阳性1 273例,总阳性率48.1%,男性感染率为41.2%,女性感染率为54.4%,二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学龄期儿童和成人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季节以秋冬季阳性率明显高于春夏两季.结论 肺炎支原体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发病人群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易发季节为秋冬季.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应进行MP抗体测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曹敏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澳大利亚室间质量评价限在我国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澳大利亚质量评价限在我国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组织全国常规化学室间质评,对所检测的项目包括钾、钠、氯、钙、磷、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酐、清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淀粉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铁、镁、酸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以澳大利亚质量评价限作为室间质量评价限.评价项目除了碱性磷酸酶、钙、铁和酸性磷酸酶以外,钾、钠、氯、磷、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酐、清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淀粉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镁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评价项目有80%以上实验室能通过评价限.结论 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评价项目有80%的实验室都能够达到澳大利亚室间质量的评价限,所以澳大利亚评价限适用于我国常规化学的室间质评.

    作者:何法霖;胡丽涛;王薇;钟堃;王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呼吸道感染及其治疗过程中咽部菌群密度的研究

    目的 以健康人咽部菌群为基础,研究呼吸道感染经广谱抗生素治疗后咽部菌群密度的变化.方法 采集180例健康人群与180例呼吸道感染未治疗的患者、呼吸道感染治疗后患者的咽拭子进行需氧培养、二氧化碳培养及厌氧培养,通过数据分析呼吸道感染未治疗患者和治疗后患者咽部菌群密度的分布和呼吸道菌群数量的变化.结果 呼吸道感染未治疗患者的需氧菌密度为4.875 2±0.971 3,与健康组需氧菌密度5.193 1±1.091 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厌氧菌的密度为5.147 6±0.903 8,与健康组厌氧菌密度5.0917±0.922 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道感染经5天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后患者的需氧菌密度为5.457 9±1.023 1,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厌氧菌密度为5.896 3±0.763 5,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呼吸道感染未治疗患者组咽部的主要细菌甲型链球菌、奈瑟菌、消化链球菌的密度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微球菌的密度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葡萄球菌、类杆菌、韦荣球菌、梭杆菌的密度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道咽部菌群密度在健康人群之间保持着一定菌群种类和数量的稳定,但在呼吸道感染时菌群可失调,并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会导致咽部菌群严重失调;呼吸道抗感染治疗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严重导致呼吸道菌群失调.

    作者:孙莉;张利侠;杨淑梅;苍金荣;苏宝凤;刘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09年~2011年汉中地区甲型流感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汉中地区2009年~2011年甲型流感流行情况,为甲型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汉中市中心医院及汉中市11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鼻咽拭子样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96份样本中甲型流感病毒阳性469份,阳性率为33.60%,其中甲型H1N1占92.32%、季节性H3N2型占5.97%、季节性H1N1型占0.64%、未分型占1.07%.男、女阳性率分别为32.30%(251/777),35.22%(218/619),阳性率差异无性别间统计学意义(x2=1.31,P>0.05).5个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0~4岁组20.97%,5~14岁组41.09%,15~24岁组40.32%,25~59岁组30.41%,≥60岁组23.64%,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69,P<0.05).结论 汉中地区甲型流感流行主要发生在冬季,其优势株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季节性H3N2流感、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在每年9月至次年3月呈散发的形式存在.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将是今后甲型流感的重点防控对象.

    作者:高洁;韩亦非;李姝霖;张久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目的 了解参加骨髓涂片室间质量评价的相关实验室对混合细胞性白血病(MAL)的诊断鉴别能力,普及和了解MAL基本理论、诊断技能和标准.方法 2011年采用同一份已确诊为MAL的骨髓涂片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其他检查结果,发放至两组参控实验室间进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 室间质评在一组实验室中收到39份回报结果,基本相符的占87%,误报或错报的占13%;另一组74份回报结果,基本符合率与前一组相近.两组回报结果显示,其基本符合率与常见类型血液病骨髓涂片的室间质评比较,基本符合率偏低、错报误报率偏高.结论 开展罕见类型血液病(例如MAL)骨髓涂片的室间质量评价,有助于普及相关血液病知识和发现相关血液病实验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寿爽;吕洁;王晓君;谭焕腾;李早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清降钙素原对老年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老年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患者的血清标本,行降钙素原检测,并与微生物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感染组PCT浓度为(4.48±13.09)ng/ml,高于非感染组(0.07±0.02)ng/ml(t=5.31,P<0.05).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PCT浓度分别为(9.97±21.65)ng/ml,(5.92±8.82)ng/ml,(14.13±21.41)ng/ml,三组间PC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4;t=-0.80,P=0.425;t=-2.14,P=0.064),若以血清PCT≥0.115 ng/ml为诊断感染的阳性临界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80%,93.80%.结论 血清PCT检测敏感度高于培养,对老年感染患者具有重要的早期、快速诊断价值.

    作者:何紫琪;李从荣;杨艳兵;李娟;余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达标组(A组)78例和未达标组(B组)54例,与正常对照组38例进行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HbA1c,TC,TG,LDL-C和HDL-C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15,7.65,9.36,9.11和10.25,P均<0.01);TC,TG和LDL-C水平随HbA1c水平升高而升高,HDL-C相反;HbA1c,TC,TG,LDL-C和HDL-C水平两组间比较: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25,2.025,2.133,2.321和-1.998,P均<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25,3.156,4.562,3.178和-2.625,P均<0.01);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31,2.117,2.734,2.4631和-2.005,P均<0.05);糖尿病组TC,TG,LDL-C和HDL-C与HbA1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29,0.35和-0.52 (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除严格控制血糖外,还应调整血脂水平,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燕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Verifynow抗血小板治疗监测系统与血栓弹力图实验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两种方法:Verifynow抗血小板功能检测系统与血栓弹力图实验.方法 ①随机选取2011年3月~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及门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48例(所有患者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60~90岁,其用药方案是首先给患者300mg的负荷量,继之以75mg/d维持量治疗.②选择在治疗的第三天服用氯吡格雷75mg/d后2h抽血取样.③采用Verifynow抗血小板监测系统检测氯吡格雷药物抑制率INHI(%),血栓弹力图实验检测氯吡格雷药物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两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 48例观察对象均进入结果分析,Verifynow的1NHI(%)主要集中在0%~20%之间,大于20%的有10例,占总数的20.8%,其结果的变异系数(CV)为0.74%;血栓弹力图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主要集中在10%~60%,小于10%的对象2例,占总数的4.17%,大于60%的对象6例,占总数的12.5%,其结果的变异系数(CV)为:0.54%;两者呈正相关(r相关系数 =0.480 6,P=0.000 54<0.01);回归方程:Y=0.267X+4.577[Verifynow的INHI(%)为因变量Y;血栓弹力图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自变量X].结论 口服氯吡格雷后,Verifynow抗血小板监测系统的INHI(%)与血栓弹力图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有较好的一致性,其操作更为简便、费用更为低廉,可以作为临床氯吡格雷药物抗血小板功能监测的新方法.

    作者:任军伟;陈建魁;丛玉隆;白洁;邓新立;李玉茹;傅淑宏;王伊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深圳宝安地区婴幼儿腹泻大便中轮状病毒检出率及临床意义

    目的 主要了解宝安地区婴幼儿腹泻大便中人美轮状病毒(HRV)感染情况,分析其发病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门诊和住院部送检的腹泻婴幼儿大便标本共2179例(<7个月254例,7~12个月886例,1~3岁692例,3~5岁215例,5~10岁132例),其中男性1 265例,女性914例.采用胶体金法对所收集的大便标本进行HRV抗原检测,并对各组结果进行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在2179例腹泻婴幼儿标本中,人类A群轮状病毒感染总阳性率为30.98%(675/2 179);其中男性32.33%(409/1 265),女性29.10%(266/914),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9,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半岁~1岁之间的婴幼儿感染率高(45.4%),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与6个月以下组、1~3岁组、3~5岁组和5~10岁组感染率(12.2%,29.6%,9.1%和11.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3,P<0.01),1岁~3岁组的婴幼儿感染率(29.6%)高于除了半岁~1岁组外的其他年龄组(x2=17.5,P<0.05),除了半岁~3岁外的其他年龄组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7,P>0.05);感染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是第四季度HRV感染率(43.8%)明显高于第一、二、三季度感染率(18.3%,10.7%和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2,P<0.01),第一季度HRV感染率(18.3%)高于第二、三季度HR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6,P<0.05).结论 每年的第四季度是人类A群轮状病毒曝发流行季节,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7个月~1岁大小的婴幼儿.加强腹泻婴幼儿大便中人类轮状病毒常规检测,对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爱胜;陈荣贵;郭强忠;王春燕;施俊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方法 检测西安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2011年5月208例(男102例,女106例)已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30岁~80岁)血清中TSH,FT3和FT4水平.对照组为100例门诊体检非糖尿病患者(30岁~80岁).采集空腹静脉血并以电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其甲状腺功能.结果 100例门诊体检非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异常发生率11%,20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异常者80例,发生率为38.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临床甲亢、亚临床甲亢、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分别为4.3%(9/208),10.6%(22/208),6.3%(13/208)和17.3%(36/208);甲状腺功能减退者(23.5%)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者(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以亚甲减多见(17.3%);且女性(26.0%)明显高于男性(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中甲减或亚甲减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异常发生率较高尤以甲减或亚甲减较为常见且女性多于男性,同时受患者年龄和糖尿病病程的影响.因此,应常规筛查甲状腺功能,定期随访促甲状腺素以提高亚临床甲减的检出率.

    作者:王禺;李秀娥;王双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ith抗体和抗Rib-P抗体对SLE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评价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ith抗体和抗Rib-P抗体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蛋白芯片技术对85例SLE患者、129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dsDNA抗体、抗Smith抗体和抗Rib-P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SLE患者组血清中的抗dsDNA抗体、抗Smith抗体和抗Rib-P抗体的阳性率(50.59%,32.94%和37.65%)及其联合检测的阳性率(78.82%)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0.75%,2.33%,2.33%和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00.269,52.36,62.481和155.51,P均<0.01).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SLE患者抗dsDNA抗体的敏感度50.59%,特异度99.22%;抗Smith抗体敏感度32.94%,特异度97.67%;抗Rib-P抗体的敏感度37.65%,特异度97.67%;三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度78.82%,特异度94.57%.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ith抗体和抗Rib-P抗体的单项检测.结论 抗dsDNA抗体、抗Smith抗体、抗Rib-P抗体作为SLE重要的抗体,具有很高的特异度,在一张蛋白芯片上同时检测可互相补充,提高了SLE的诊断敏感度和诊断效率,减少了漏诊和误诊,对SLE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艳丽;任健康;李亚娥;胡淑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影响内置小倒管培养基灭菌的因素

    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影响内置小倒管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因素.①透气性,即物品不能太多,不要堆积成死角;②严格控制灭菌时间和温度;③灭菌后的培养基应尽量立即使用,特殊情况下避光和/或在4℃~12℃冰箱密闭保存等.并提出定期对灭菌效果进行检验,以保障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准确性.

    作者:黄启红;李光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厦门地区成年健康人群癌胚抗原参考范围调查

    目的 初步建立厦门地区健康人群血清癌胚抗原(CEA)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用罗氏Elecsys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CEA测定原装配套试剂盒(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37 742例成年健康人群的新鲜血清进行测定,其中男性23 234例,女性14 508例,测定结果按CLSI C28-A3(《临床实验室参考范围的定义和确认》第3版)进行统计处理,按年龄间隔10年和性别分组,比较各组间及与推荐参考范围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男性CEA总体参考范围为<4.42 ng/ml,男性≤30岁,≤40岁,≤50岁,>50岁CEA参考范围分别为<3.84 ng/ml,<3.96 ng/ml,<4.77 ng/ml和<5.45 ng/ml,≤30岁组与≤40岁组无明显差异(P=0.430 1),其余各年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女性CEA总体参考范围为<3.89 ng/ml,女性≤30岁,≤40岁,≤50岁,>50岁CEA参考范围分别为<2.32 ng/ml,<2.45 ng/ml,<2.82ng/ml,<4.15 ng/ml,各年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厦门地区成年健康人群CEA的95%医学参考范围存在年龄及性别差异,CEA参考范围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故不宜通用,调查确定参考范围与推荐参考范围有差异.

    作者:陈朝霞;邱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

    目的 检测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肺功能将COPD组患者分为轻(25例,FEV1% Pre≥80%)、中(32例,50%≤FEV1% Pre< 80%)、重(28例,30%≤FEV1% Pre<50%)、极重(25例,FEV1% Pre< 30%)四级,分别测定各级COPD患者血浆AT-Ⅲ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AT-Ⅲ与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Pre)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血浆AT-Ⅲ活性(74.98±14.75)明显低于对照组(89.52±14.06),t=4.485,各级COPD组之间血浆AT-Ⅲ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AT-Ⅲ活性与FEV1% Pre呈正相关(r=0.435,P<0.01).结论 COPD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血浆AT-Ⅲ活性随COPD疾病严重程度进展而下降.所以监测AT-Ⅲ活性对防治COPD高凝状态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德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HCV核心抗原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 cAg)醇免检测试剂用于血液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同时用抗HCV抗体和HCV cAg酶免检测试剂平行筛查血液,对HCV抗体阴性样本用Chiron Procleixa TMA系统检测HCV RNA.结果 1 762份无偿献血者样本中,抗HCV阳性12份(0.68%),HCV cAg阳性10份(0.57%),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抗HCV及HCV cAg同时阳性4份(0.23%).1 750份抗HCV阴性样本中,其中HCV cAg阳性样本6份,HCV RNA全为阴性.结论 在血液筛查中增加HCV cAg检测,对降低HCV的输血传播危险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健;刘宜仲;杨珊;李雪丽;曾劲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临床三种常规大便隐血检测方法的评价及其应用

    目的 对转铁蛋白(TD/血红蛋白(Hb)联合免疫法(联合免疫法)、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法(单克隆抗体法)和匹拉米洞法进行方法学比较并探讨三种大便隐血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灵敏度与干扰性试验对三种大便常规检测实验方法学进行比较,并用三种试验方法同时对186例大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法和匹拉米洞法血红蛋白(Hb)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2,0.2和2 μg/ml,联合免疫法转铁蛋白低检测浓度为0.04 μg/ml.匹拉米洞法能与人以及其他动物Hb反应,而单克隆抗体法和联合免疫法只能与人的Hb反应.一定浓度的VitC可造成匹拉米洞法假阴性结果,而对另外两种试验方法的检测结果无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组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0.2%,74.5%和94.1%;下消化道出血组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0%,96.3%和74.1%;正常对照组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5%,2.8%和10.2%.匹拉米洞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4.1%和74.1%.结论 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法与匹拉米洞法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检测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袁乐永;李艳;徐万洲;陈进;吴泽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天津市暗娼人群梅毒和乙型肝炎感染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天津市暗娼人群梅毒和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从而有效控制其传播流行.方法 以2006年~2010年被天津市公安局收容教育的暗娼1 774倒为调查组,以同期1 858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进行梅毒和乙型肝炎检测.结果 调查组中梅毒感染者117例,感染率6.60%,HBsAg阳性81例,阳性率4.57%,两项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梅毒x2分别为120.53,15.56,均P<0.005).结论 天津市暗娼人群中梅毒、乙型肝炎感染状况较为严重,加强重点监控十分必要.

    作者:朱竑;孟刚;龙文婧;蔡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广西南宁市婚检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现况分析

    目的 调查广西南宁市开展免费婚检以来自愿接受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的现况.方法 用血红蛋白电泳法联合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同时进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对所有受检对象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同时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反向斑点杂交法(RDB)对部分筛查结果异常者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结果 在7 896例受检者中,共筛查出1 432例异常,占18.14%.有166例接受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占筛查异常者的11.59%;经基因诊断,排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9例,占17.47%,确诊137例,占82.53%;其中,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94例,占68.61%;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42例,占30.66%;a复合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例,占0.73%.结论 广西南宁市免费婚检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检出率较高,接受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比率较低,需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婚育指导,对优生优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升俊;肖永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现状

    碳青霉烯类药物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现出的稳定性使其一直作为产酶株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但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大量使用,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不断出现,成为一个棘手的临床问题.耐药性的产生往往是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导致实验室检测可能存在假阳性.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等可以用于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应该合理、正确的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性出现,加强医院院内感染的控制,减低耐药性传播的几率.

    作者:郑瑞;王玉明;段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