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真菌性尿路感染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张玥;周萍;王晓琴

关键词:真菌性尿路感染, 直接涂片, 分离培养, 聚合酶链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尿液直接涂片法、分离培养法和PCR法对真菌性尿路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疑似真菌性尿路感染患者标本分别采用尿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法、中段尿沙氏琼脂分离培养、鉴定、PCR法进行真菌检测.结果 在65例尿液标本中,直接涂片法阳性检出率为27.69%,分离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38.46%,PCR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1.54%.直接涂片法与P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分离培养法与PCR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三种尿液真菌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将尿液直接涂片法、分离培养法与PCR法相结合,可提高对真菌性尿路感染的诊断.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12年西安地区幽门螺杆菌对几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2012年西安地区120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阳性患者标本中,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西安市中心医院将120例H.pylori阳性患者胃粘膜组织,接种于H.pylori选择性培养基,37℃微需氧环境培养3~5天,采用E-test法,筛选出耐药菌株.结果 120例标本H.pylori菌株培养阳性62例,H.pylori对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1.3%,6.5%,33.9%和25.8%.结论 2012年西安地区H.pylori对几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之前有所升高,对甲硝唑耐药率比较高,对阿莫西林较高度敏感,药敏实验有助于抗生素的选择.

    作者:姜小建;张玲霞;朱建伟;谢紫阳;马京玲;庄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华骨髓库HLA实验室质控工作探讨

    目的 探讨中华骨髓库HLA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方法和措施,以期为长效做好HLA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中华骨髓库HLA实验室建设要求,总结、分析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实验室HLA分型实验过程中血样管理、检测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结果 该实验室现行的HLA分型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基本能够满足中华骨髓库对HLA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的实际要求,能够确保实验数据的质量和安全.结论 HLA实验室切实建立一套符合本室工作流程的质量控制系统,并严格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是确保中华骨髓库实验标本和入库数据质量,推动中华骨髓库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作者:王凯;王艺芳;张伯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4例梅毒感染病例TP-ELISA阴性的报告

    4例血清标本同时做TP-ELISA,TPPA和RPR平行试验,结果显示4例标本TP-ELISA全为阴性,TPPA全部为阳性,RPR1:8,1:8,阴性,1:64,结合临床诊断,4例患者全部确诊为梅毒感染者.这一结果说明,部分梅毒感染者没有产生与TP-ELISA试剂结合的相应的抗体,可能与个体的特殊性有关,另外一种可能,ELISA试剂没有涵盖所有的梅毒感染者.

    作者:李韶深;焦春梅;刘春莉;韩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儿髂后上棘与胸骨穿刺骨髓检查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部位的骨髓穿刺术的不同操作要领和检查效果.方法 病例样本为2011年2月~2012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病房收治的需要做骨髓检查的患儿84例,分为两组,其中42例为上半年的就诊患儿,骨髓穿刺部位为传统的髂后上棘,采用12号骨穿针进行骨髓穿刺;另外42例为下半年的就诊患儿,骨髓穿刺部位改为小儿胸骨部位,采用7号针头5 ml或8号针头10 ml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胸骨骨髓穿刺;对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的力度、针头经过骨质的滞涩感、落空感、针体是否固定做相应的比较分析.结果 髂后上棘骨穿术针头的落空感明显高于胸骨穿刺术的针头落空感(χ2=55.33,P<0.05),胸骨穿刺术的进针力度明显小于髂后上棘穿刺术(χ2 =45.86,P<0.05),髂后上棘骨穿术和胸骨穿刺术都有针头经过骨质的滞涩感(χ2 =0.114,P>0.05),从两组患儿穿刺后制作的骨髓片的报告结果可以得出,两组患儿骨髓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05),两组患儿均达到针体固定的程度.结论 两组患儿骨髓检查效果无明显区别,但是小儿髂后上棘骨穿术操作时落空感特别明显是其主要的成功标志,而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胸骨骨穿术在体会落空感的同时,更应关注的是针头经过骨质的滞涩感和针体是否固定.

    作者:王玲;肖延风;刘红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清PCT和CRP对老年感染性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与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住院患者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使用VIDAS PCT Assay仪器 (法国梅里埃)定量测定125例老年住院患者和26例对照者的血清PCT水平,并采用激光散射速率法检测CRP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查明确感染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测终结果,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比较两组间血清PCT和CRP的检测结果.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PCT和CRP对于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者86例,以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病毒感染组患者39例.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水平(11.401±23.011 ng/m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患者的PCT水平(2.544±8.80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4,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RP水平(51.812±45.858 m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患者的CRP水平(21.843±26.165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05,P<0.01).诊断价值方面,PCT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和0.718(P<0.05).PCT>0.365 ng/ml的诊断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73.8%;CRP>10.20 mg/L的诊断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66.7%,说明PCT比CRP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结论血清PCT在判断老年患者细菌感染方面,诊断价值优于CRP.

    作者:杨虹;莫小辉;高志琴;金月兰;张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迈瑞BS320生化分析仪非技术性问题处理小结

    通过对迈瑞BS-3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总结,归纳出由于设备配套、运行环境配置、人员操作经验等原因导致的非技术性问题的分析思路与排除方法.

    作者:任从棉;李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同一医院内血清葡萄糖在两台不同检测系统上可比性验证

    目的 对同一医院内血清葡萄糖在两台生化分析仪上检测可比性进行验证.方法 极差检验可比性方法包括:选择比对的分析物,选择比对的仪器,确定可比性检验接近的分析物浓度,计算用于比对样本选择的期望的浓度,选择可比性的样本,设定可比性检验的临界差值,患者结果可比性检验可接受标准,确定检测重复的次数.结果 两台生化分析仪(仪器A和B)在两个浓度水平质控制物(质控物1和2)的不精密度(CV%)分别为:1.17%,0.92%;1.47%,1.44%.质控物1合成的CV为1.76%,质控物2合成的CV为1.46%.患者样本范围计算为控制物均值的20%,即为4.33~6.49 mmol/L和10.48~15.72 mmol/L.对于比对试验选择在分析仪器A上样本初的值为5.54 mmol/L (样本1)和13.25 mmol/L(样本2).临界差值可接受标准定为1.90%.根据极差检验的临界差值(%)以及上述的信息可选择两个不同水平的患者样本,且每一样本只作三次检测来检验两台仪器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两台检测系统对于两个浓度水平的患者样本的极差值分别为1.83%和1.30%,因为极差值小于临界差值,对于两样本方法的可比性对于给定的已知的差值是可接受的.结论 极差检验方法为评估在一个医疗机构内检测同一患者样本的不同系统的可比性提供了指南,比传统的方法比对试验简单、易实施.

    作者:赵海建;王萌;张传宝;王薇;闫颖;张天娇;王治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评估血清NT-proBN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三电极法分别测定70例COPD患者、3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7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和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NT-proBNP及PaO2、PaCO2水平并进行分析;同时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标准,将70例COPD患者分为急性发作期COPD(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组(n=55)和稳定期COPD组(n=15),比较两组间患者的血清NT-proBNP及PaO2,PaCO2水平变化;评估血清NT-proBNP水平对COPD患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的临床价值.结果 COPD、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OPD组:277.40(127.25~775.43)pmol/L;慢性支气管炎组203.10(174.40~439.40)pmol/L;上呼吸道感染组:52.30(25.39~138.50)pmol/L;对照组:26.10(16.30~51.98)pmol/L,P均<0.01],COPD、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P<0.01);且AECOPD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372.20(206.15~838.05)pmol/L]显著高于稳定期COPD患者[101.30(43.72~100.60)pmol/L,P<0.05].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显示,上述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0.275,P=0.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r=0.210,P=0.011).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COPD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有效标志物.

    作者:唐海霞;王苏梦;宋佳希;汪俊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后穹窿穿刺液ELISPOT法在盆腔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后穹窿穿刺液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法在盆腔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64例确诊为盆腔结核患者及56例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后穹隆穿刺液,分离其中单个核细胞采用TB-ELISPOT法检测其结核多肽抗原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反应,同时对后穹窿穿刺液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B-DNA.根据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后穹窿穿刺液TB-ELISPOT法及PCR法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2.8%,64.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P<0.01);两种方法检测特异度分别为92.8%,85.7%,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P>0.05).结论 采用后穹窿穿刺液检验,并使用TB-ELISPOT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灵敏度高、特异度好,对于盆腔结核的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富强;刘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型均相酶法检测sd LDL-C试剂盒的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 LDL-C)均相酶法检测试剂盒的性能.方法参照CLSI EP文件及其它文献,评估新型sd LDL-C均相酶法液态双试剂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和携带污染率,并以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DUGC)为参比方法,评价新型sd LDL-C均相酶法液态试剂盒的准确度.结果均相法各项精密度及特异度良好,灵敏度可达0.048 mmol/L,低值样本和高值样本的总精密度分别为8.69%和4.64%,测定结果与DUGC法相关性良好(Y=1.065 4X-1.8354),线性范围上限可达2.634 mmol/L,可以抵抗临床中常见的干扰现象,符合试剂说明书的参数和临床应用的要求.结论新型sd LDL-C均相酶法检测试剂盒各项性能良好,是一种可用于临床常规的快速简便sd LDL-C检测方法.

    作者:林文涛;李江;孙菲;赵兴波;Yasuki Ito;Motoko Ohta;鄢盛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IDA患者血清铁调素、铁幼素、膜铁转运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2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目的 研究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Hep)、铁幼素(hemojuvelin,HJV)、膜铁转运蛋白(ferroportin,FPN)和转铁蛋白受体2 (trasferrin-receptor2,TFR2)表达特点,并探讨他们在IDA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测定28例IDA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epcidin,HJV,FPN和TFR2浓度,并进行相关分析.同时还检测了血清铁蛋白(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结果 ①IDA组血清铁调素水平为2.04±1.27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1.68 ng/ml(t=2.203 6,P<0.05).②IDA组的血清HJV水平为0.65±0.51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99±0.46 ng/ml(t=2.352 9,P<0.05).③IDA组血清TFR2水平为8.15±3.09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2±1.42 ng/ml(t=2.061 7,P<0.05).④IDA组的血清FPN水平为2.69±1.71 ng/ml略高于对照组的2.11±0.58 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SF与EPO呈负相关(r=-0.4958,t=2.911 0,P<0.01),与HJV和Hepcidin均呈正相关(r=0.5015,t=2.9560,P<0.01;r=0.515 7,t=3.069 1,P<0.01).⑥Hepcidin与HJV呈正相关(r=0.398 3,t= 2.214 1,P<0.05).结论 IDA患者高表达TFR2,低表达Hep和HJV.Hep和HJV在IDA的发病中有一定的意义,TFR2对IDA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联合Hep,HJV和TFR2对IDA与慢性病贫血等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FPN在IDA中的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陆晔;程旭;王金湖;潘湘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三种方法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的比较研究

    目的 使用荧光定量PCR法对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快速检测,同时用细菌培养及涂片法为对照组,比较三种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为临床气性坏疽的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测定结果.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广州军区总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武警医院、空军医院等临床上严重创伤患者的伤口脓液或分泌物558例,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细菌培养及涂片法进行检测,分别比较三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31例,细菌培养则检出30例,涂片法检出65例.以细菌培养法为金标准,与荧光定量PCR法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为0.983);与涂片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appa值为0.489).结论 涂片法与细菌培养法比较,假阳性率高,特异度差.荧光定量PCR检测法与细菌培养法结果一致,但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时间较培养法缩短20 h,检测结果快速准确,较培养法具有明显优势,适用于临床气性坏疽的快速诊断.

    作者:石玉玲;李薇;廖扬;陈丽丹;陈建芸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金标法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比较

    目的 金标法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方法比较.方法同时用金标法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50例儿童患者的鼻咽拭子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结果 350例中,直接免疫荧光法检出173例阳性,阳性率为49.4%;金标法检出121例阳性,阳性率为34.6%,两种检测方法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检验,kappa=0.702,基本一致.结论 直接免疫荧光法比金标法的灵敏度高,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作者:郭虹;金正江;胡兴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应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在许多肿瘤中过表达或发生突变,通过信号转导对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点之一.近年来,尤其是肺癌患者中开展该基因突变的检测已逐渐受到重视.掌握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EGFR基因突变检测常用方法以及EGFR基因突变检测常用的样本及其处理,可为其今后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更广的前景.

    作者:周瑞芳;卢仁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乙肝患者外周血HBV抗原抗体表达及病毒载量与T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抗原抗体表达及乙肝病毒载量与T细胞亚群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5月~10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乙肝患者70例(实验组)、正常对照40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微粒子酶免分析法获取HBV抗原抗体结果、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按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分为HBeAg阳性乙肝组与HBeAg阴性乙肝组.按HBV-DNA载量分为三组(<104,104~106,107~108) IU/ml.结果 ①HBeAg阳性乙肝与HBeAg阴性乙肝T细胞亚群检测值(%)分别为CD3+:69.81±1.1,68.76±3.03;CD4+:32.84±2.55,35.32±3.45;CD8+:31.66±1.67,29.68±2.58,与正常人T细胞亚群结果(CD3+:75.17±1.31;CD4+:42.29±2.13;CD8+:24.73±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3.637~7.468,P<0.001).两检测组间T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但CD4+与CD8+比值后者高于前者.②HBV-DNA定量结果小于104 IU/ml时,只有CD3+(69.59%±3.73%)与正常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3.574,P=0.000 8).当病毒量大于104 IU/ml而小于106 IU/ml时,CD3+(71.89%±2.21%)与正常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2.665,P=0.010 1),CD8+(31.29%±2.03%)与正常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7.183,P<0.000 1).当病毒量大于107 IU/ml而小于108 IU/ml时,CD3+,CD4+,CD8+(66.71%±1.99%,33.79%±2.22%,32.84%±1.52%)与正常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5.514~9.567,P<0.000 1);且该组与上一组CD4+(38.38%±3.20%)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2.297,P=0.025).结论 临床上乙肝患者HBV抗原抗体的不同表达,其T细胞亚群、DNA含量与正常人组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它们的协同检测可以监控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适时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为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胥萍;陈慧;吴敏娟;吴建鸿;杭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NGAL在慢性肾炎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检测并分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与慢性肾炎肾功能指标的关联性,评价其在肾炎患者慢性肾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留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80例慢性肾炎住院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和尿液标本,两周后再留取一份,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样本中NGAL的浓度;常规生化检测血清样本中肌酐(creatinine,Cr)、尿素(BUN)、胱抑素-C(Cystatin-C,CysC)以及24h尿蛋白定量(24-Upro)的水平.结果 血清中NGAL在慢性肾炎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水平分别为444.4±399.1 ng/ml和63.6±35.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7,P<0.001);尿中NGAL在慢性肾炎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水平分别为374.4±326.3 ng/ml和42.6±17.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2,P<0.001).血清NGAL与尿NGAL,Cr,BUN和24-Upro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35,0.372,0.338和0.382,P<0.05).慢性肾炎患者按血清NGAL浓度分为三组,即<200 ng/ml为A组,200~500 ng/ml为B组,>500 ng/ml为C组,其中,C组患者尿NGAL水平以及血清中Cr,Cys-C,BUN和24-Upro的水平前后均显著升高(t=2.238~2.519,P<0.05),A组患者仅尿NGAL水平前后显著升高(P<0.05),B组患者血Cr和24-Upro水平前后显著升高(t=2.015-2.476,P<0.05).结论 NGAL的水平在慢性肾炎患者血清和尿液中的水平都升高,可作为慢性肾炎肾功能减退的早期指标.

    作者:陶青松;黄建军;左学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为临床区别地防治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结合调查问卷方式和血清学检查方法,以2011年3月~2012年9月上海浦东新区机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1 429个病例.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家族史、吸烟、饮酒、钠盐摄入量等生活习性;血清学检查包括血脂4项和肝肾功能部分指标.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性别之间、遗传性因素和生活习性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在生活习性的体重指数、饮酒史、吸烟史、钠盐摄入量四个方面男性组较女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4.47~7.81,P值均<0.05).而在性格类型上,女性患者A型性格(0.714)比例比男性高(0.6543),(T/χ2=5.31,P=0.002).②血清学指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女性组血脂4项(TC,LDL-C,HDL-C,TG)高于男性组,(T/χ2=3.39~5.51,P值均<0.05),而男性组肝肾功能指标(ALT,Cr,UA,Cys-C)高于女性组(T/χ2=3.45~5.31,P值均<0.05).结论 遗传因素和生活习性对发病的影响在男、女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性.发病危险因素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高血压预防,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施惠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药耐药膜蛋白NorA在大肠埃希菌中过量表达及转运功能研究

    目的 研究膜转运蛋白NorA的转运机制以及抑制剂对其转运机制的影响.方法 将NorA重组表达在大肠埃希菌中,采用微孔板法测定表达菌株对于数种奎诺酮类抗生素的小抑菌浓度;后通过对比NorA过量表达菌株与对照组在诺氟沙星和/或NorA抑制剂胡麻碱存在时的生长情况,对其转运功能以及抑制剂对转运功能的阻碍进行研究;后将在大肠埃希菌中过量表达的NorA采用去污剂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NorA表达菌株对于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小抑菌浓度明显降低,但对司氟沙星的敏感度不变.NorA抑制剂胡麻碱的存在可显著阻断NorA的转运功能.NorA在大肠埃希菌中被成功表达纯化,产量可达到0.5~1 mg/L培养物,且纯度可达90%.这为治疗由于NorA过量表达导致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治疗提供了借鉴意义,同时为今后对NorA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 NorA的表达可导致细菌对奎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但其抑制剂胡麻碱可阻断NorA的转运功能.

    作者:张文;韩想利;宋斌;刘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FUS-200尿液分析系统常见故障以及改进建议

    该文对FUS-200尿液分析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找出处理方法,排除故障,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一些日常操作流程和操作界面的改进意见,以供各位同行和厂家参考.

    作者:曾林林;陈伟才;李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和尿液miR-30a-5p水平增加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血清全基因组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谱,验证其中表达上调的miR-30a-5p,探讨其作为NS分子诊断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0~2011年期间33例住院NS患儿未经治疗前血清和尿液样本,同时以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作对照.用高通量的TaqMan低密度芯片技术分别检测NS患儿和健康儿童的混合血清全基因组miRNA的表达量,再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在患儿血清中表达上调的miR-30a-5p进行验证,同时测定miR-30a-5p在尿液中的含量.结果 低密度芯片结果显示,30种miRNA在患儿血清中的表达量是健康儿童的2倍以上,其中miR-30a-5p为正常对照的104倍.qRT-PCR检测证实,miR-30a-5p在患儿血清中的含量4.34±0.08,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2(Z=5.916,P<0.000 1),在患儿尿液中的水平也明显升高(3.44±0.05 vs 1.00±0.04)(Z=3.312,P=0.001).用于诊断NS的血清miR-30a-5p 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60(95% CI,0.915~1.000),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98.3%.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或尿液中的miR-30a-5p含量与患儿年龄、性别、肾功能及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NS患儿血清miRNA表达谱与健康儿童有明显差异,miR-30a-5p在患儿血清及尿液中水平显著升高,与NS密切相关,是NS潜在的分子诊断指标.

    作者:时永辉;罗阳;王成;陈熹;曾科;张辰宇;夏正坤;蔡晓懿;汪俊军;张春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