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强;刘焰
目的 金标法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方法比较.方法同时用金标法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50例儿童患者的鼻咽拭子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结果 350例中,直接免疫荧光法检出173例阳性,阳性率为49.4%;金标法检出121例阳性,阳性率为34.6%,两种检测方法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检验,kappa=0.702,基本一致.结论 直接免疫荧光法比金标法的灵敏度高,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作者:郭虹;金正江;胡兴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35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的实验室检测来评估细菌性阴道炎的阴道微生态.方法依照病例定义选择2012 年5月~10月凉州区中医院妇科门诊符合细菌性阴道炎的患者35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女性160例作为对照,采集两者的阴道分泌物通过革兰染色及显微镜检查观察阴道优势菌、阴道清洁度、阴道菌群密集度及多样性,并通过阴道分泌物6联检进行阴道分泌物功能检测.结果 350例细菌性阴道炎的阴道优势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32.6%(114/350);菌群抑制的比例为12.9%(45/350);而健康体检组以革兰阳性杆菌为主,占78.8%(126/160);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出现密集度Ⅲ级的比例较健康体检组高,菌群多样性有下降的倾向,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P<0.01).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有62.3%(218/350),pH值大于4.5;33.1%(116/350)的过氧化氢酶阳性;25.7%(90/350)的唾液酸酶阳性48.0%(168/350)白细胞酯酶阳性;与160例健康体检者相比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的功能异常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46.97.P<0.05).结论 通过对350例细菌性阴道炎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和阴道分泌物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综合检测,能为临床客观地、全面地评价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提供依据,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及评估感染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盛福德;汤勇;陈秀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 LDL-C)均相酶法检测试剂盒的性能.方法参照CLSI EP文件及其它文献,评估新型sd LDL-C均相酶法液态双试剂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和携带污染率,并以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DUGC)为参比方法,评价新型sd LDL-C均相酶法液态试剂盒的准确度.结果均相法各项精密度及特异度良好,灵敏度可达0.048 mmol/L,低值样本和高值样本的总精密度分别为8.69%和4.64%,测定结果与DUGC法相关性良好(Y=1.065 4X-1.8354),线性范围上限可达2.634 mmol/L,可以抵抗临床中常见的干扰现象,符合试剂说明书的参数和临床应用的要求.结论新型sd LDL-C均相酶法检测试剂盒各项性能良好,是一种可用于临床常规的快速简便sd LDL-C检测方法.
作者:林文涛;李江;孙菲;赵兴波;Yasuki Ito;Motoko Ohta;鄢盛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通过对迈瑞BS-3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总结,归纳出由于设备配套、运行环境配置、人员操作经验等原因导致的非技术性问题的分析思路与排除方法.
作者:任从棉;李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念珠菌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后菌落及菌体形态的变化特征.方法 将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用抗真菌药物诱导、置于不同环境下一定的时间、传代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以及从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进行培养、革兰染色和观察菌落与菌体形态.结果 念珠菌极易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变异后菌落可产生黏液、红色、橘色、黄色等色素; 即使同一株菌传代可同时得到大小不等、颜色和形态不同的菌落,同一菌落内可见形态不同的菌体.变异株经革兰染色可呈革兰阳性或阴性球菌状、杆菌状、类芽孢菌状及分枝菌状.这些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在适宜的实验室条件下或动物体内可恢复成典型的念珠菌.但这种返祖有不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又可恢复成类细菌样变异体.结论 临床常用唑类抗真菌药物、生长微环境改变、体内某些因素极易诱发念珠菌发生变异,变异后念珠菌无论菌落和菌体形态可发生类细菌样改变,失去念珠菌固有的菌落、菌体特征,容易造成实验室在诊断念珠菌感染时的误诊和漏诊.
作者:王华;苍金荣;任健康;归巧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华骨髓库HLA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方法和措施,以期为长效做好HLA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中华骨髓库HLA实验室建设要求,总结、分析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实验室HLA分型实验过程中血样管理、检测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结果 该实验室现行的HLA分型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基本能够满足中华骨髓库对HLA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的实际要求,能够确保实验数据的质量和安全.结论 HLA实验室切实建立一套符合本室工作流程的质量控制系统,并严格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是确保中华骨髓库实验标本和入库数据质量,推动中华骨髓库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作者:王凯;王艺芳;张伯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部位的骨髓穿刺术的不同操作要领和检查效果.方法 病例样本为2011年2月~2012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病房收治的需要做骨髓检查的患儿84例,分为两组,其中42例为上半年的就诊患儿,骨髓穿刺部位为传统的髂后上棘,采用12号骨穿针进行骨髓穿刺;另外42例为下半年的就诊患儿,骨髓穿刺部位改为小儿胸骨部位,采用7号针头5 ml或8号针头10 ml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胸骨骨髓穿刺;对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的力度、针头经过骨质的滞涩感、落空感、针体是否固定做相应的比较分析.结果 髂后上棘骨穿术针头的落空感明显高于胸骨穿刺术的针头落空感(χ2=55.33,P<0.05),胸骨穿刺术的进针力度明显小于髂后上棘穿刺术(χ2 =45.86,P<0.05),髂后上棘骨穿术和胸骨穿刺术都有针头经过骨质的滞涩感(χ2 =0.114,P>0.05),从两组患儿穿刺后制作的骨髓片的报告结果可以得出,两组患儿骨髓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05),两组患儿均达到针体固定的程度.结论 两组患儿骨髓检查效果无明显区别,但是小儿髂后上棘骨穿术操作时落空感特别明显是其主要的成功标志,而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胸骨骨穿术在体会落空感的同时,更应关注的是针头经过骨质的滞涩感和针体是否固定.
作者:王玲;肖延风;刘红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例外周血涂片中出现裸巨核细胞的病例,由于比较罕见,现报道如下.患儿,男,10个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23天,体温高39.1℃,肝脾肿大,当时WBC 34.08×109/L,Hb 124 g/L,PLT 47×109/L,白细胞分类:N 0.12,L 0.29,异型淋巴细胞0.59.院外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随来我院检查,呼吸22次/分,血压80/50 mmHg,精神、反应尚可,无皮疹,双侧颈部各触及数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好,无触痛,界清,咽红,扁桃体不大.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作者:巩文玉;张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与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住院患者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使用VIDAS PCT Assay仪器 (法国梅里埃)定量测定125例老年住院患者和26例对照者的血清PCT水平,并采用激光散射速率法检测CRP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查明确感染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测终结果,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比较两组间血清PCT和CRP的检测结果.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PCT和CRP对于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者86例,以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病毒感染组患者39例.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水平(11.401±23.011 ng/m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患者的PCT水平(2.544±8.80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4,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RP水平(51.812±45.858 m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患者的CRP水平(21.843±26.165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05,P<0.01).诊断价值方面,PCT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和0.718(P<0.05).PCT>0.365 ng/ml的诊断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73.8%;CRP>10.20 mg/L的诊断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66.7%,说明PCT比CRP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结论血清PCT在判断老年患者细菌感染方面,诊断价值优于CRP.
作者:杨虹;莫小辉;高志琴;金月兰;张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次黄嘌呤核苷5'-一磷酸脱氢酶(IMPDH)是鸟嘌呤核苷酸更新合成时的限速酶,直接测定此酶活性作为麦考酚酸(MPA)的一种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更好地估计个体对免疫抑制剂的反应.该文的目的是提供近关于方法学的文献以及在器官移植领域应用IMPDH监测的概况.
作者:王继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使用荧光定量PCR法对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快速检测,同时用细菌培养及涂片法为对照组,比较三种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为临床气性坏疽的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测定结果.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广州军区总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武警医院、空军医院等临床上严重创伤患者的伤口脓液或分泌物558例,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细菌培养及涂片法进行检测,分别比较三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31例,细菌培养则检出30例,涂片法检出65例.以细菌培养法为金标准,与荧光定量PCR法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为0.983);与涂片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appa值为0.489).结论 涂片法与细菌培养法比较,假阳性率高,特异度差.荧光定量PCR检测法与细菌培养法结果一致,但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时间较培养法缩短20 h,检测结果快速准确,较培养法具有明显优势,适用于临床气性坏疽的快速诊断.
作者:石玉玲;李薇;廖扬;陈丽丹;陈建芸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该文就精液检测的现状进行评述,提出精液病理学检测的目的、范围和精液脱落细胞学内容以及生精细胞凋亡检测的临床意义,对取代睾丸活检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对病毒性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和流行性腮腺炎感染,导致睾丸损伤及生精细胞凋亡引起不育症进行分析.对精液中检出包涵体和类型进行报道,介绍急性睾丸炎病理组织变性与精液中检出含铁血黄素结晶形态特征.
作者:曹兴午;王立红;袁长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实时荧光定量RT-PCR(FQ-PCR)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中基因肿瘤超甲基化基因1(HIC1)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差异在宫颈癌临床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10~2012年常熟地区综合医院临床妇科专业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疾病组织,按病理学分宫颈癌、宫颈原位癌两组,每组20例;收集20例正常宫颈组织设为对照组.提取其总RNA,FQ-PCR相对定量法检测每组中HIC1-mRNA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方差分析F检验,t检验分析三组间HIC1 mRNA表达量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宫颈癌、宫颈原位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HIC1 mRNA相对定量结果(2-△△CT)分别为1.0,0.45和0.15.F检验三组间表达量均呈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F=4.16,P<0.05),t检验显示HIC1-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宫颈原位癌组织(t=1.74,P<0.05);宫颈原位癌中HIC1-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宫颈组织(t=2.14,P<0.05);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正常组织(t=3.69,P<0.01).结论 FQ-PCR相对定量法可以敏感且特异地检测出HIC1-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宫颈癌不同分期中HIC1 mRNA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HIC1基因的低水平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作者:赵一琳;崔映红;黄少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ELISA法检测EB病毒抗体血清样本优化,并探讨其在体检初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经典EBV-CA-IgA,EBV-EA-D-IgA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阳性分布特点,将体检血清每两人等量混合稀释为一个标本后,按原操作说明书操作.结果 合并血清方法(改良方法)和经典方法(标准方法)进行平行试验,EBV-CA-IgA,EBV-EA-D-IgA的Kappa值分别为0.94和0.99,表示两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改良方法的批内、批间精密度较好(CV在2.3%~6.98%之间),不同患者血型间的交叉干扰和类风湿因子干扰以及非特异性抗原(HbsAg,HbeAg)的干扰,偏差均小于10%.EBV-CA-IgA和EBV-EA-D-IgA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6%和98.0%,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 优化方法简便、实用、可减少成本和检测工作负担,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谢松业;徐艳玲;葛永新;吉梅;陆元善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不同生物群的耐药性差异,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用无菌拭子采集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皮肤性病科和妇产科门诊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严格按照脲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进行Uu培养及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对Uu培养阳性标本用两种荧光定量PCR 技术进行生物群鉴别;比较Uu不同生物群耐药性的差异;统计分析Uu不同生物群与不同性别患者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性.结果 1 389份标本中416例Uu培养阳性,阳性率为29.95%,其中,Parvo生物群279例(占67.07%,279/416),T960生物群137例(占32.93%,137/416).两个生物群对12种抗菌药物(除阿奇霉素外)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P>0.05);Uu Parvo生物群与男性、女性临床症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P>0.05).女性患者的Parvo生物群检出率显著高于T960生物群(P<0.05),但二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而感染T960群的男性的症状阳性率明显高于Parvo生物群(χ2=5.72,P<0.05).结论 Uu生物分群与临床用药关系不大.女性患者检出的Uu以Parvo生物群为主,男性患者Uu不同群的检出率无差异,但T960生物群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阳性率更高.
作者:丁进亚;黄前川;徐娟;杨斌;徐鸣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抗体(HCV-FP Ab)的阳性率在吸毒人群中HCV感染患者中的分布特点,为吸毒人群中HCV感染患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在美沙酮门诊治疗的288例HCV感染者及50例HCV阴性者血清中HCV-FP Ab;结合吸毒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和行为特征,统计分析HCV-FP Ab的分布情况及与HCV感染的关系.结果 288例感染HCV的吸毒者HCV-FP Ab阳性率为32.3%.通过比较及多因素分析,发现HCV-FP Ab阳性率与性别、吸毒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CV-FP Ab阳性率与年龄、吸毒时间具有一定关联.结论吸毒人群HCV感染患者中HCV-FP Ab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和吸毒程度加深呈上升趋势.
作者:蒋伟勇;曾福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cTnI)和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期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变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共扼双烯(CD)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期,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cTnI,经检测ACS患者8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0例、稳定心绞痛(SAP)患者30例,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 ACS不同病变程度组即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与对照组cTnI含量和LDL氧化修饰期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15.48,22.49,P<0.01;t=32.76,25.35,22.05,P<0.01).而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cTnI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9,P>0.05),LDL氧化修饰延滞时间在上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76,P<0.05).结论 ACS患者联合检测cTnI和LDL氧化修饰期的变化,可界定ACS病变程度.
作者:王维梅;再努拉·阿不都艾尼;王长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可溶性CD36(sCD36)对预测2型糖尿病发生血管病变患者血浆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2年5月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组(A组)45例,无血管病变组(B组)47例,另选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C组).分别采用ELISA、免疫荧光法和酶化学法测定三组患者血浆sCD36、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统计分析四种指标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2型糖尿病非血管病变患者和健康人群的临床变化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组sCD36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3.25±0.3,1.55±0.31,t=11.23,P<0.05);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组sCD36也显著高于非血管病变组(3.25±0.3,2.37±0.68,t=3.44,P<0.05).sCD36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sCD36与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332~0.447,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sCD36水平有助于脂质代谢障碍和血管病变的监测.
作者:鲁礴;吕玉梅;杨玉梅;曾君才;范金涛;张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4例血清标本同时做TP-ELISA,TPPA和RPR平行试验,结果显示4例标本TP-ELISA全为阴性,TPPA全部为阳性,RPR1:8,1:8,阴性,1:64,结合临床诊断,4例患者全部确诊为梅毒感染者.这一结果说明,部分梅毒感染者没有产生与TP-ELISA试剂结合的相应的抗体,可能与个体的特殊性有关,另外一种可能,ELISA试剂没有涵盖所有的梅毒感染者.
作者:李韶深;焦春梅;刘春莉;韩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标本前处理因素对临床全血标本血铅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使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技术测定全血标本血铅浓度,比较标本浓度、保存时间、标本管类型、反复冻融次数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价可能对血铅定量检测结果的标本前处理因素.结果 ①相同的保存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标本显示出不同的稳定性;②大于三次的反复冻融将导致血铅测定结果偏高;③2~8℃保存130天未见血铅测定结果出现升高或降低.④应用两种厂家肝素抗凝管采集的标本进行血铅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使用同一抗凝剂的不同厂家的抗凝管不影响检测结果.结论 影响血铅检测结果特别是冻融后检测结果的因素较多,检测前需要考虑标本浓度水平,保存温度,冻融次数等多种情况,严格控制这些因素能够保证血铅检测结果稳定再现.
作者:甘春玉;石华;李文胜;方晶晶;王永文;张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