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兴午;王立红;袁长巍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cTnI)和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期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变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共扼双烯(CD)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期,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cTnI,经检测ACS患者8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0例、稳定心绞痛(SAP)患者30例,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 ACS不同病变程度组即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与对照组cTnI含量和LDL氧化修饰期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15.48,22.49,P<0.01;t=32.76,25.35,22.05,P<0.01).而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cTnI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9,P>0.05),LDL氧化修饰延滞时间在上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76,P<0.05).结论 ACS患者联合检测cTnI和LDL氧化修饰期的变化,可界定ACS病变程度.
作者:王维梅;再努拉·阿不都艾尼;王长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与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住院患者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使用VIDAS PCT Assay仪器 (法国梅里埃)定量测定125例老年住院患者和26例对照者的血清PCT水平,并采用激光散射速率法检测CRP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查明确感染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测终结果,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比较两组间血清PCT和CRP的检测结果.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PCT和CRP对于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者86例,以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病毒感染组患者39例.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水平(11.401±23.011 ng/m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患者的PCT水平(2.544±8.80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4,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RP水平(51.812±45.858 m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患者的CRP水平(21.843±26.165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05,P<0.01).诊断价值方面,PCT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和0.718(P<0.05).PCT>0.365 ng/ml的诊断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73.8%;CRP>10.20 mg/L的诊断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66.7%,说明PCT比CRP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结论血清PCT在判断老年患者细菌感染方面,诊断价值优于CRP.
作者:杨虹;莫小辉;高志琴;金月兰;张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肠道病毒71型分离培养的Hep-2细胞法,探索佳培养条件.方法 采用Hep-2细胞分别接种肠道病毒71型核酸检测阳性的咽拭子标本30份,观察标本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细胞病变.结果 分离肠道病毒71型22株,分离率为73.33%,肠道病毒71型接种细胞在35℃培养7天后出现拉网、圆缩、脱落等现象.降低培养温度(35℃)可提高病毒分离率.结论 初步建立了肠道病毒71型分离培养的Hep-2细胞法.
作者:于翔翔;高玉朋;李莉;张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HPV基因型分布状况,了解不同亚型HPV在女性中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对2012年6月~2013年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19个HPV基因型,包括低危型(HPV6,11和43)和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和CP8304亚型).结果 1 786例样本中检出HPV阳性者514例,检出率为28.8%,HPV阳性者中低危型占30.9%,高危型占39.7%,两型和两型以上混合感染占29.4%;1 786例样本中感染率高的为低危HPV6型(9.1%),其他型别分别为HPV16(5.5%),HPV11(3.9%),HPV52(3.8%),HPV58(2.7%),HPV66(2.4%),HPV53(2.0%),HPV68(1.8%),HPV51(1.6%),HPV39(1.4%),HPV33(1.2%),HPV31(1.0%),HPV-CP8304(1.0%),HPV18(0.7%),HPV43(0.7%),HPV59(0.5%),HPV56(0.11%),HPV35(0.10%)和HPV45(0.09%).结论 西安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HPV基因分布有区域特点,HPV检测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作者:李岳西;王华;苏宝凤;苍金荣;刘文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抗着丝粒蛋白B(CENPB)抗体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西安市风湿病研究所2009年10月~2012年10月186例抗CENPB抗体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186例抗CENPB抗体阳性患者中自身免疫疾病占150例(80.6%),非自身免疫疾病占36例(19.4%),经数理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86.4,P<0.01).同时,在186例抗CENPB抗体阳性患者中,抗核抗体(ANA)阳性者177例(95.2%);其中荧光模型着丝点型117例,斑点型54例,均质型36例,其余核型共12例.结论 抗CENPB抗体主要与自身免疫病相关,特别是局限型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雷诺氏症、类风湿关节炎(RA).在非自身免疫病患者中抗CENPB抗体主要与肺脏、肝脏疾病相关.抗CENPB抗体阳性时其对应的荧光核型以着丝点型多见,如果联合检测抗核抗体及抗核抗体谱,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病检出率.
作者:穆亚宏;刘小玲;任子荣;王蔼平;陈金华;罗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尿液直接涂片法、分离培养法和PCR法对真菌性尿路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疑似真菌性尿路感染患者标本分别采用尿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法、中段尿沙氏琼脂分离培养、鉴定、PCR法进行真菌检测.结果 在65例尿液标本中,直接涂片法阳性检出率为27.69%,分离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38.46%,PCR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1.54%.直接涂片法与P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分离培养法与PCR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三种尿液真菌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将尿液直接涂片法、分离培养法与PCR法相结合,可提高对真菌性尿路感染的诊断.
作者:张玥;周萍;王晓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阴道分泌物湿片检查和阴道炎化学试剂盒检查在诊断阴道炎的差异,探讨两者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中铁四局集团中心医院2011年5月~2012年10月门诊1 526例阴道分泌物标本同时进行湿片检查和阴道炎化学试剂盒检测.结果 湿片检查检出滴虫、真菌、同时检出滴虫和真菌、细菌性阴道炎分别为37,223,2和457例,检出率分别为2.4%,14.6%,0.13%和29.9%;阴道炎化学试剂盒检查检出滴虫、真菌、同时检出滴虫和真菌、细菌性阴道炎分别为42,231,0和605例,检出率分别为为2.8%,15.1%,0和39.6%.阴道炎化学试剂盒检查对滴虫和真菌的检出率比湿片检查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在细菌性阴道炎(BV)的检出率方面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阴道炎化学试剂盒检查无法同时检出滴虫和真菌;阴道分泌物湿片检查联合生化检测能互补不足,提高阴道炎的诊断率和准确度.
作者:严家来;梅振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血红素结合蛋白(hemopexin,Hp)又称结合珠蛋白、触珠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和游离血红素(原卟啉Ⅸ,heme)有特异结合能力.当广泛溶血时,循环中游离的血红蛋白可降解为珠蛋白和血红素两部分.血红素不溶于水,可与Hp结合成复合物而运输到肝.研究表明,在许多与氧化应激、炎症相关的疾病中,例如糖尿病、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血红素结合蛋白表达均发生改变.
作者:时岩;史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部位的骨髓穿刺术的不同操作要领和检查效果.方法 病例样本为2011年2月~2012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病房收治的需要做骨髓检查的患儿84例,分为两组,其中42例为上半年的就诊患儿,骨髓穿刺部位为传统的髂后上棘,采用12号骨穿针进行骨髓穿刺;另外42例为下半年的就诊患儿,骨髓穿刺部位改为小儿胸骨部位,采用7号针头5 ml或8号针头10 ml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胸骨骨髓穿刺;对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的力度、针头经过骨质的滞涩感、落空感、针体是否固定做相应的比较分析.结果 髂后上棘骨穿术针头的落空感明显高于胸骨穿刺术的针头落空感(χ2=55.33,P<0.05),胸骨穿刺术的进针力度明显小于髂后上棘穿刺术(χ2 =45.86,P<0.05),髂后上棘骨穿术和胸骨穿刺术都有针头经过骨质的滞涩感(χ2 =0.114,P>0.05),从两组患儿穿刺后制作的骨髓片的报告结果可以得出,两组患儿骨髓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05),两组患儿均达到针体固定的程度.结论 两组患儿骨髓检查效果无明显区别,但是小儿髂后上棘骨穿术操作时落空感特别明显是其主要的成功标志,而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胸骨骨穿术在体会落空感的同时,更应关注的是针头经过骨质的滞涩感和针体是否固定.
作者:王玲;肖延风;刘红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除传统的抗人球蛋白实验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也是常见的用于检测ABO血型抗体的方法,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对提高检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树法;赵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通过对迈瑞BS-3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总结,归纳出由于设备配套、运行环境配置、人员操作经验等原因导致的非技术性问题的分析思路与排除方法.
作者:任从棉;李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例外周血涂片中出现裸巨核细胞的病例,由于比较罕见,现报道如下.患儿,男,10个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23天,体温高39.1℃,肝脾肿大,当时WBC 34.08×109/L,Hb 124 g/L,PLT 47×109/L,白细胞分类:N 0.12,L 0.29,异型淋巴细胞0.59.院外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随来我院检查,呼吸22次/分,血压80/50 mmHg,精神、反应尚可,无皮疹,双侧颈部各触及数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好,无触痛,界清,咽红,扁桃体不大.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作者:巩文玉;张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ELISA法检测EB病毒抗体血清样本优化,并探讨其在体检初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经典EBV-CA-IgA,EBV-EA-D-IgA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阳性分布特点,将体检血清每两人等量混合稀释为一个标本后,按原操作说明书操作.结果 合并血清方法(改良方法)和经典方法(标准方法)进行平行试验,EBV-CA-IgA,EBV-EA-D-IgA的Kappa值分别为0.94和0.99,表示两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改良方法的批内、批间精密度较好(CV在2.3%~6.98%之间),不同患者血型间的交叉干扰和类风湿因子干扰以及非特异性抗原(HbsAg,HbeAg)的干扰,偏差均小于10%.EBV-CA-IgA和EBV-EA-D-IgA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6%和98.0%,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 优化方法简便、实用、可减少成本和检测工作负担,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谢松业;徐艳玲;葛永新;吉梅;陆元善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VCS参数在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已经通过叶酸、VitB12检查和骨髓涂片确诊的MA患者49例,并分为MA1组(叶酸缺乏组,19例)和MA2组(VitB12缺乏组,30例),以120例健康体检者(男性60例,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其血常规分析结果正常,并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器质性疾病.通过LH750血液分析仪(Beckman Coulter)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体积(volume,V)、电导(conductivity,C)和光散射(light scattering,S)参数,用Stata/SE9.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A1组和MA2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ean neutrophil volume,MNV)、平均电导率(mean neutrophil conductivity,MNC)和平均散射率(mean neutrophil scatter,MNS)以及淋巴细胞平均体积(mean lymphocyte volume,MLV)、平均电导率(mean lymphocyte conductivity,MLC)和平均散射率(mean lymphocyte scatter,MLS)均高于对照组,其中MA1组和MA2组的MNV,MLV和MLS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t=-19.29~-7.62,P值均<0.01).MA患者中性粒细胞MNV值与血清VitB12水平呈负相关(r=-0.686,P=0.003),而其余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VCS参数与血清叶酸和VitB12水平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M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VCS参数发生了改变,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张丽霞;高丽;陆琳;张杰;刘健;潘世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在许多肿瘤中过表达或发生突变,通过信号转导对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点之一.近年来,尤其是肺癌患者中开展该基因突变的检测已逐渐受到重视.掌握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EGFR基因突变检测常用方法以及EGFR基因突变检测常用的样本及其处理,可为其今后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更广的前景.
作者:周瑞芳;卢仁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次黄嘌呤核苷5'-一磷酸脱氢酶(IMPDH)是鸟嘌呤核苷酸更新合成时的限速酶,直接测定此酶活性作为麦考酚酸(MPA)的一种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更好地估计个体对免疫抑制剂的反应.该文的目的是提供近关于方法学的文献以及在器官移植领域应用IMPDH监测的概况.
作者:王继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21例脑挫裂伤组患者早期(伤后12 h内)血清来源于陕西咸阳215医院脑挫裂伤患者,男性70例,女性51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8.7岁,并脑挫裂伤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轻型颅脑损伤73例,重型颅脑损伤48例.90例正常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标本来自于健康体检人群,其中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6.4岁,均排除肺部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NSE浓度,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血清NSE水平在颅脑损伤患者与健康人群间的差异.结果 48例重型颅脑损伤组的NSE浓度为26.5±12.3 ng/L,73例轻型颅脑损伤组的NSE浓度为18.7±9.1 ng/L,90例健康对照组的NSE浓度为10.3±3.2 ng/L.对照组与轻、重型颅脑损伤组比较t值分别为2.986和3.152,P均<0.01;轻、重型两组比较t=2.076,P<0.05.121例脑挫裂伤患者早期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脑挫裂伤诊断及评估伤情程度的辅助指标.
作者:王欣;谢国强;任超杰;罗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4例血清标本同时做TP-ELISA,TPPA和RPR平行试验,结果显示4例标本TP-ELISA全为阴性,TPPA全部为阳性,RPR1:8,1:8,阴性,1:64,结合临床诊断,4例患者全部确诊为梅毒感染者.这一结果说明,部分梅毒感染者没有产生与TP-ELISA试剂结合的相应的抗体,可能与个体的特殊性有关,另外一种可能,ELISA试剂没有涵盖所有的梅毒感染者.
作者:李韶深;焦春梅;刘春莉;韩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UF-1000i尿流式分析仪(简称UF-1000i)、Mejer-600Ⅱ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简称干化学法)及手工镜检法联合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差异性.方法 随机收集安康市中心医院2012年5月~10月门诊和住院患者新鲜尿液标本1 523例,运用UF-1000i、干化学法及镜检法同时检测尿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管型(CAS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F-1000i检测白细胞、红细胞和管型的阳性率分别为22.13%,24.69%和7.35%;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红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20.35%和21.41%;镜检法检测出白细胞、红细胞和管型的阳性率分别为27.31%,15.56%和1.71%.3种方法检测白细胞、红细胞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32,39.87,P值均<0.05),UF-1000i分析仪与镜检法检测管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4,P<0.05).结论 将3种检测方法联合起来,取长补短,以提高检测准确性,从而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尿液分析的检测质量,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诊疗依据.
作者:沈锋;张博;王聪;杨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同一医院内血清葡萄糖在两台生化分析仪上检测可比性进行验证.方法 极差检验可比性方法包括:选择比对的分析物,选择比对的仪器,确定可比性检验接近的分析物浓度,计算用于比对样本选择的期望的浓度,选择可比性的样本,设定可比性检验的临界差值,患者结果可比性检验可接受标准,确定检测重复的次数.结果 两台生化分析仪(仪器A和B)在两个浓度水平质控制物(质控物1和2)的不精密度(CV%)分别为:1.17%,0.92%;1.47%,1.44%.质控物1合成的CV为1.76%,质控物2合成的CV为1.46%.患者样本范围计算为控制物均值的20%,即为4.33~6.49 mmol/L和10.48~15.72 mmol/L.对于比对试验选择在分析仪器A上样本初的值为5.54 mmol/L (样本1)和13.25 mmol/L(样本2).临界差值可接受标准定为1.90%.根据极差检验的临界差值(%)以及上述的信息可选择两个不同水平的患者样本,且每一样本只作三次检测来检验两台仪器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两台检测系统对于两个浓度水平的患者样本的极差值分别为1.83%和1.30%,因为极差值小于临界差值,对于两样本方法的可比性对于给定的已知的差值是可接受的.结论 极差检验方法为评估在一个医疗机构内检测同一患者样本的不同系统的可比性提供了指南,比传统的方法比对试验简单、易实施.
作者:赵海建;王萌;张传宝;王薇;闫颖;张天娇;王治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