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谢国强;任超杰;罗婷
目的 探讨血脂和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监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50例健康者血清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B、清蛋白、球蛋白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全血中糖化血红蛋白使用高压液相方法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酰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糖控制较好组高于血糖控制欠佳组;清蛋白、清球比、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在糖尿病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血脂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情况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赵丽华;何谦;徐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β2-MG检测对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2月临床确诊消化系统肿瘤患者137例,同期临床确诊消化系统良性疾病者150例及体检健康者200例,比较三组β2-MG检测异常率及血清浓度等.结果 该研究中消化道肿瘤组患者血清β2-MG浓度(2.37±0.44 mg/L)显著增高,与消化道良性疾病组(1.57±0.83 mg/L)和体检健康组(1.80±0.51 m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65,t2=5.854,P<0.05).且消化道肿瘤组检测异常率为37.23%(51/137),与消化道良性疾病组10.7%(16/150)、体检健康组3.5%(7/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2=23.85,χ22=19.36,P<0.05).消化道良性疾病组与体检健康组,血清β2-MG检测异常率(t3=1.584,P<0.05)和浓度(χ32=5.23,P<0.05)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β2-MG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呈高表达,血清β2-MG检测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涛;王小华;刘俊;郭瑞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及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杂交技术检测AGT基因rs3889728,rs2478523,rs1926722,rs7539020和rs2493132的基因型.结果 T2DM组rs2478523的CT基因型频率(0.382 vs 0.505)显著低于对照组(Z=5.664,P=0.017),而TT型频率(0.435 vs 0.307)显著高于对照组(Z=6.389,P=0.012).余4个SNP的基因型和5个SNP的等位基因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1~3.041,P值均>0.05).根据连锁不平衡水平,由rs3889728,rs1926722和rs7539020构建的单倍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AGT基因的rs2478523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T2DM的遗传易感因素.
作者:张阳东;楚瑞雪;时磊;翁代慧;张萌;原正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与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住院患者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使用VIDAS PCT Assay仪器 (法国梅里埃)定量测定125例老年住院患者和26例对照者的血清PCT水平,并采用激光散射速率法检测CRP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检查明确感染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测终结果,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比较两组间血清PCT和CRP的检测结果.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PCT和CRP对于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者86例,以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病毒感染组患者39例.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水平(11.401±23.011 ng/m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患者的PCT水平(2.544±8.80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4,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RP水平(51.812±45.858 m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患者的CRP水平(21.843±26.165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05,P<0.01).诊断价值方面,PCT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和0.718(P<0.05).PCT>0.365 ng/ml的诊断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73.8%;CRP>10.20 mg/L的诊断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66.7%,说明PCT比CRP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结论血清PCT在判断老年患者细菌感染方面,诊断价值优于CRP.
作者:杨虹;莫小辉;高志琴;金月兰;张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后穹窿穿刺液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法在盆腔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64例确诊为盆腔结核患者及56例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后穹隆穿刺液,分离其中单个核细胞采用TB-ELISPOT法检测其结核多肽抗原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反应,同时对后穹窿穿刺液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B-DNA.根据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后穹窿穿刺液TB-ELISPOT法及PCR法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2.8%,64.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P<0.01);两种方法检测特异度分别为92.8%,85.7%,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P>0.05).结论 采用后穹窿穿刺液检验,并使用TB-ELISPOT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灵敏度高、特异度好,对于盆腔结核的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富强;刘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膜转运蛋白NorA的转运机制以及抑制剂对其转运机制的影响.方法 将NorA重组表达在大肠埃希菌中,采用微孔板法测定表达菌株对于数种奎诺酮类抗生素的小抑菌浓度;后通过对比NorA过量表达菌株与对照组在诺氟沙星和/或NorA抑制剂胡麻碱存在时的生长情况,对其转运功能以及抑制剂对转运功能的阻碍进行研究;后将在大肠埃希菌中过量表达的NorA采用去污剂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NorA表达菌株对于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小抑菌浓度明显降低,但对司氟沙星的敏感度不变.NorA抑制剂胡麻碱的存在可显著阻断NorA的转运功能.NorA在大肠埃希菌中被成功表达纯化,产量可达到0.5~1 mg/L培养物,且纯度可达90%.这为治疗由于NorA过量表达导致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治疗提供了借鉴意义,同时为今后对NorA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 NorA的表达可导致细菌对奎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但其抑制剂胡麻碱可阻断NorA的转运功能.
作者:张文;韩想利;宋斌;刘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抗原抗体表达及乙肝病毒载量与T细胞亚群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5月~10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乙肝患者70例(实验组)、正常对照40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微粒子酶免分析法获取HBV抗原抗体结果、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按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分为HBeAg阳性乙肝组与HBeAg阴性乙肝组.按HBV-DNA载量分为三组(<104,104~106,107~108) IU/ml.结果 ①HBeAg阳性乙肝与HBeAg阴性乙肝T细胞亚群检测值(%)分别为CD3+:69.81±1.1,68.76±3.03;CD4+:32.84±2.55,35.32±3.45;CD8+:31.66±1.67,29.68±2.58,与正常人T细胞亚群结果(CD3+:75.17±1.31;CD4+:42.29±2.13;CD8+:24.73±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3.637~7.468,P<0.001).两检测组间T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但CD4+与CD8+比值后者高于前者.②HBV-DNA定量结果小于104 IU/ml时,只有CD3+(69.59%±3.73%)与正常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3.574,P=0.000 8).当病毒量大于104 IU/ml而小于106 IU/ml时,CD3+(71.89%±2.21%)与正常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2.665,P=0.010 1),CD8+(31.29%±2.03%)与正常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7.183,P<0.000 1).当病毒量大于107 IU/ml而小于108 IU/ml时,CD3+,CD4+,CD8+(66.71%±1.99%,33.79%±2.22%,32.84%±1.52%)与正常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5.514~9.567,P<0.000 1);且该组与上一组CD4+(38.38%±3.20%)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2.297,P=0.025).结论 临床上乙肝患者HBV抗原抗体的不同表达,其T细胞亚群、DNA含量与正常人组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它们的协同检测可以监控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适时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为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胥萍;陈慧;吴敏娟;吴建鸿;杭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has-miR-203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的敏感性的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K562细胞,利用LipofectamineTM 2000将miR-203模拟物转染至K56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MTT法检测使用miR-203,As2O3以及两者联合使用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并计算IC50;后用金正均Q值法评价用药效果.结果 miR-203转染至K562细胞,联合As2O3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抑制效果较各单独使用组作用明显增强.As2O3浓度为0.05,0.1,0.2和0.4 μmol/L时的抑制率分别为24.0%±5.0%,33.1%±1.5%,39.4%±3.4%和47.1%±5.5%.micRNA-203浓度为5,10,20和40 μmol/L时的抑制率分别为27.0%±6.7%,38.8%±3.2%,44.6%±3.0%和59.6%±3.7%.不同浓度梯度的As2O3联合20 μmol/L的micRNA-203抑制率分别为46.9%±3.2%,48.9%±3.9%,50.2%±5.5%和56.1%±1.9%.结论 当一定浓度的miR-203与不同浓度梯度的As2O3联合之后,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表现为相加作用,提高了K562细胞对As2O3的敏感性,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作者:吕钰冰;何金花;黎毓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 LDL-C)均相酶法检测试剂盒的性能.方法参照CLSI EP文件及其它文献,评估新型sd LDL-C均相酶法液态双试剂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和携带污染率,并以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DUGC)为参比方法,评价新型sd LDL-C均相酶法液态试剂盒的准确度.结果均相法各项精密度及特异度良好,灵敏度可达0.048 mmol/L,低值样本和高值样本的总精密度分别为8.69%和4.64%,测定结果与DUGC法相关性良好(Y=1.065 4X-1.8354),线性范围上限可达2.634 mmol/L,可以抵抗临床中常见的干扰现象,符合试剂说明书的参数和临床应用的要求.结论新型sd LDL-C均相酶法检测试剂盒各项性能良好,是一种可用于临床常规的快速简便sd LDL-C检测方法.
作者:林文涛;李江;孙菲;赵兴波;Yasuki Ito;Motoko Ohta;鄢盛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为临床区别地防治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结合调查问卷方式和血清学检查方法,以2011年3月~2012年9月上海浦东新区机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1 429个病例.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家族史、吸烟、饮酒、钠盐摄入量等生活习性;血清学检查包括血脂4项和肝肾功能部分指标.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性别之间、遗传性因素和生活习性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在生活习性的体重指数、饮酒史、吸烟史、钠盐摄入量四个方面男性组较女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4.47~7.81,P值均<0.05).而在性格类型上,女性患者A型性格(0.714)比例比男性高(0.6543),(T/χ2=5.31,P=0.002).②血清学指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女性组血脂4项(TC,LDL-C,HDL-C,TG)高于男性组,(T/χ2=3.39~5.51,P值均<0.05),而男性组肝肾功能指标(ALT,Cr,UA,Cys-C)高于女性组(T/χ2=3.45~5.31,P值均<0.05).结论 遗传因素和生活习性对发病的影响在男、女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性.发病危险因素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高血压预防,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施惠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标本前处理因素对临床全血标本血铅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使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技术测定全血标本血铅浓度,比较标本浓度、保存时间、标本管类型、反复冻融次数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价可能对血铅定量检测结果的标本前处理因素.结果 ①相同的保存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标本显示出不同的稳定性;②大于三次的反复冻融将导致血铅测定结果偏高;③2~8℃保存130天未见血铅测定结果出现升高或降低.④应用两种厂家肝素抗凝管采集的标本进行血铅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使用同一抗凝剂的不同厂家的抗凝管不影响检测结果.结论 影响血铅检测结果特别是冻融后检测结果的因素较多,检测前需要考虑标本浓度水平,保存温度,冻融次数等多种情况,严格控制这些因素能够保证血铅检测结果稳定再现.
作者:甘春玉;石华;李文胜;方晶晶;王永文;张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CA199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9月T2DM患者228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研究对象血中CA199和HbA1c水平,并且根据HbA1c水平将T2DM患者分为血糖控制组(HbA1c<7.0%)和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7.0%),将T2DM患者CA199水平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T2DM患者中CA19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1),血糖控制不佳组的CA199阳性率(20.5%)明显高于血糖控制组(4.8%),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3,P<0.01).CA199水平与HbA1c呈正相关(r=0.583,P<0.01).结论 T2DM患者血清CA199水平和HbA1c存在相关性,高血糖对CA199水平的表达可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于正清;李礼;胡娟玉;钱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使用荧光定量PCR法对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快速检测,同时用细菌培养及涂片法为对照组,比较三种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为临床气性坏疽的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测定结果.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广州军区总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武警医院、空军医院等临床上严重创伤患者的伤口脓液或分泌物558例,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细菌培养及涂片法进行检测,分别比较三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31例,细菌培养则检出30例,涂片法检出65例.以细菌培养法为金标准,与荧光定量PCR法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为0.983);与涂片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appa值为0.489).结论 涂片法与细菌培养法比较,假阳性率高,特异度差.荧光定量PCR检测法与细菌培养法结果一致,但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时间较培养法缩短20 h,检测结果快速准确,较培养法具有明显优势,适用于临床气性坏疽的快速诊断.
作者:石玉玲;李薇;廖扬;陈丽丹;陈建芸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华骨髓库HLA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方法和措施,以期为长效做好HLA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中华骨髓库HLA实验室建设要求,总结、分析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实验室HLA分型实验过程中血样管理、检测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结果 该实验室现行的HLA分型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基本能够满足中华骨髓库对HLA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的实际要求,能够确保实验数据的质量和安全.结论 HLA实验室切实建立一套符合本室工作流程的质量控制系统,并严格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是确保中华骨髓库实验标本和入库数据质量,推动中华骨髓库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作者:王凯;王艺芳;张伯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制幽门螺杆菌(HP)粪便抗原(HPSA)纳米金侧流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板.方法 利用枸橼酸钠作为还原剂制备纳米金,标记兔抗HP多价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法的纳米金侧流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板;采用该检测板和英国Atlas公司试纸条分别对HP阳性病例组(123例)、健康体检HP阳性对照I组(109例)、健康体检HP阴性对照II组(129例)进行双盲法HPSA检测,并以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制备的直径40 nm纳米金大吸收波长(λmax)为525 nm,标记抗体的0.05 mol/L硼酸盐缓冲液适pH为7.6,抗体标记佳用量为18 μg/ml(小标记量为15 μg/ml);检测板与试纸条的检测结果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37,P均<0.05);以14C-UBT结果为金标准,检测板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98.3%,99.2%和98.6%,试纸条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97.4%,98.4%和97.8%.结论 以纳米金标记多抗的双抗体夹心法侧流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板,检测HPSA诊断HP感染,方法简便、价格便宜、重复性好、无创伤,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陈达伟;江晓肖;戴玉柱;陈少明;王国政;孙长贵;成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HPV基因型分布状况,了解不同亚型HPV在女性中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对2012年6月~2013年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19个HPV基因型,包括低危型(HPV6,11和43)和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和CP8304亚型).结果 1 786例样本中检出HPV阳性者514例,检出率为28.8%,HPV阳性者中低危型占30.9%,高危型占39.7%,两型和两型以上混合感染占29.4%;1 786例样本中感染率高的为低危HPV6型(9.1%),其他型别分别为HPV16(5.5%),HPV11(3.9%),HPV52(3.8%),HPV58(2.7%),HPV66(2.4%),HPV53(2.0%),HPV68(1.8%),HPV51(1.6%),HPV39(1.4%),HPV33(1.2%),HPV31(1.0%),HPV-CP8304(1.0%),HPV18(0.7%),HPV43(0.7%),HPV59(0.5%),HPV56(0.11%),HPV35(0.10%)和HPV45(0.09%).结论 西安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HPV基因分布有区域特点,HPV检测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作者:李岳西;王华;苏宝凤;苍金荣;刘文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尿液直接涂片法、分离培养法和PCR法对真菌性尿路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疑似真菌性尿路感染患者标本分别采用尿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法、中段尿沙氏琼脂分离培养、鉴定、PCR法进行真菌检测.结果 在65例尿液标本中,直接涂片法阳性检出率为27.69%,分离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38.46%,PCR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1.54%.直接涂片法与P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分离培养法与PCR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三种尿液真菌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将尿液直接涂片法、分离培养法与PCR法相结合,可提高对真菌性尿路感染的诊断.
作者:张玥;周萍;王晓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4例血清标本同时做TP-ELISA,TPPA和RPR平行试验,结果显示4例标本TP-ELISA全为阴性,TPPA全部为阳性,RPR1:8,1:8,阴性,1:64,结合临床诊断,4例患者全部确诊为梅毒感染者.这一结果说明,部分梅毒感染者没有产生与TP-ELISA试剂结合的相应的抗体,可能与个体的特殊性有关,另外一种可能,ELISA试剂没有涵盖所有的梅毒感染者.
作者:李韶深;焦春梅;刘春莉;韩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通过对迈瑞BS-3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总结,归纳出由于设备配套、运行环境配置、人员操作经验等原因导致的非技术性问题的分析思路与排除方法.
作者:任从棉;李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该文就精液检测的现状进行评述,提出精液病理学检测的目的、范围和精液脱落细胞学内容以及生精细胞凋亡检测的临床意义,对取代睾丸活检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对病毒性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和流行性腮腺炎感染,导致睾丸损伤及生精细胞凋亡引起不育症进行分析.对精液中检出包涵体和类型进行报道,介绍急性睾丸炎病理组织变性与精液中检出含铁血黄素结晶形态特征.
作者:曹兴午;王立红;袁长巍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