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中BCRP 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

吴玉竹;骆海军;王鹏;刘跃

关键词:乳腺癌耐药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表达
摘要:目的 研究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4月~2011年6月新鲜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标本47例(实验组)、14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BCRP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BCRP mRNA在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为0.19±0.17,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为0.59±0.26,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要低于肺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4,P<0.001),BCRP mRNA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02),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及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1.53,P> 0.05).结论 BCRP mRNA的高表达可能是NSCLC发生原发性耐药的一个重要原因,检测BCRP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对协助临床选择化疗方案有一定意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四川攀枝花地区不同年龄组阴道炎患者念珠菌培养检测和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攀枝花地区不同年龄组阴道炎患者念珠菌状况和耐药趋势.方法 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来自妇科门诊阴道炎患者3 563例,将其划分为三个年龄组:<20岁,20~49岁和≥50岁进行统计,并对阴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分离培养、药敏实验.结果 阴道炎患者检出念珠菌409株,随着年度和四季改变其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8,P>0.05;χ2=1.28,P>0.05),各年龄组念珠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分析人群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84.6%,随着各组年龄增长,非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在增加.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无耐药菌株,对咪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制霉菌素等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抗真菌药物耐药性与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5),但随着各组年龄增加其耐药率有渐升趋势.结论 临床阴道炎患者念珠菌检出率随时间推移、季节变换没有明显差异;各年龄组间念珠菌检出率没有明显变化,非白色念珠菌检出率随组年龄增大而增加.由于各个年龄段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故建议临床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

    作者:喻茂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血清标志物与ApoE及MTHF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ApoE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孕中期血清标志物β-hCG,AFP和uE3水平在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中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87名唐氏综合征初筛高危孕中期孕妇设为高危组,100名初筛低危孕中期孕妇设为低危组,80名正常非孕女性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均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β-hCG和uE3水平;multi-MARS快速分型法检测各组ApoE基因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对不同组血清标志物水平及MTHFR和ApoE基因型、等位基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低危组和高危组β-hCG水平依次升高,高危组AFP和uE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均低于低危组(t=-6.74~8.71,P值均<0.01).②经logistic分析,ApoE ε3与uE3降低,AFP降低,β-hCG升高,及MTHFR677的C等位基因与AFP降低的交互作用是唐氏综合征高危的危险因素(OR=5.132~44.347,P值均<0.05).结论 MTHFR677与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会与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血清AFP,β-hCG和uE3含量异常变化存在关联.

    作者:刘薇;尹志农;程珍;王俊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PCR法检测食源性金葡菌肠毒素C基因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C基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C,SEC)PCR方法.方法 根据SEC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性PCR引物,建立扩增体系,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的靶基因片段.通过分析产SEC菌株和对照菌株PCR产物,评价方法的特异性;通过对产SEC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样本系列稀释后进行PCR检测,分析方法的敏感性;并运用该方法分析实验室既往检出的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EC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EC基因PCR快速检测方法,该法PCR扩增产物长度为490 bp,未见假阳性结果,特异度良好;灵敏度较高,反应体系中有32cfu的产SEC金黄色葡萄球菌即可检出;30株本地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EC基因携带率20%.结论 PCR法可以快速、敏感地检测SEC基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可以利用的有效工具.

    作者:周海涛;张勇;石晓路;李波;曾华书;陈润莉;侯红斌;赖植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酯溶性辅酶Q致突变性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辅酶Q致突变的可能性,探讨其是否具有遗传毒性.方法 NIH种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10.0 g/kg BW,5.00 g/kg BW和2.50 g/kg BW辅酶Q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通过微核试验观察小鼠经不同剂量的辅酶Q处理后,其骨髓细胞微核形成率的变化,探讨辅酶Q是否具有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形成的作用;雄性NIH种小鼠25只,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10.0 g/kg BW,5.00 g/kg BW和2.50 g/kg BW辅酶Q组,通过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观察小鼠经不同剂量的辅酶Q处理后,其精子畸形率的变化,探讨辅酶Q是否具有诱导小鼠精子畸形形成的作用;采用Ames试验,观察经5 000,1 000,200,40和8 g/皿的辅酶Q处理的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和TA102四株试验菌株回复突变情况,分析辅酶Q是否具有诱导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TA102四株试验菌株产生回复突变的作用.结果 2.5~10.0 g/kg BW辅酶Q处理的各剂量组小鼠的骨髓细胞微核形成率未出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2.5~10.0 g/kg BW 辅酶Q处理的各剂量组小鼠的精子畸形率未出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8~5 000 g/皿辅酶Q处理的各剂量组的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TA102四株试验菌株回复突变率均未出现明显升高,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该研究条件下未发现辅酶Q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致突变作用,也未发现其具有遗传毒性.

    作者:李志;杨颖;张静;陈秀绢;黄俊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检验医学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和存在问题分析

    目的 了解检验医学危急值制度在检验科的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回顾性对策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12月份铜陵市人民医院门诊、急诊检验医学危急值3 903例,利用Microsoft Excel2003软件统计检验医学危急值构成比、发生率和分布频率.结果 检验医学危急值出现数多的是PLT,占危急总数的19.1%,其次分别是PO2(17.06%),K+(13.17%),WBC(12.94%).住院危急值发生频率3.46%,明显高于普通门诊(0.38%)和门诊急诊(0.78%).检验医学危急值年发生频率高的是血气分析项目PO2(26.12%),pH(9.88%)和PCO2(3.22).结论 检验和临床医护人员须严格执行检验医学危急值制度,根据各科情况不断完善危急值,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作者:吴志平;焦瑞宝;唐吉斌;周东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抵抗素与临床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抵抗素自被发现10年来一直备受关注,作为一种新的脂肪分泌因子,不仅与肥胖、2型糖尿病具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炎症区域家族(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s,FIZZ)成员.近年来,大量有关抵抗素与多种临床疾病关系的研究报道出现,但结论并不一致,甚至仍存在争议.该文综合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抵抗素与肥胖症、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炎症过程及肿瘤的关系做一阐述.

    作者:沈永明;管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抗核抗体滴度与IgG,C3,C4水平及抗ENA抗体结果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滴度与IgG,C3和C4的关系,以及不同滴度ANA与抗可提取的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抗体阳性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5月~2012年6月间的1 813例患者自身免疫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ANA和抗ENA抗体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而IgG,C3和C4则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按ANA检测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ANA滴度1∶100为第1组,ANA滴度1∶160为第2组,ANA滴度1∶320为第3组,ANA滴度1∶640为第4组,ANA滴度1∶1 280为第5组,ANA滴度1∶3 200为第6组,ANA>滴度1∶3 200为第7组,另在ANA滴度<1∶100中随机抽取120例为第8组(阴性组).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IgG,C3和C4的水平差异及各组抗ENA抗体的阳性率.结果 随着ANA滴度的上升,IgG明显升高(F=31.19,P<0.01),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6.66,P<0.05).当ANA滴度≥1∶320时,C3,C4水平明显降低(F=42.15,9.57,P<0.05),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12.21,3.58~9.69,P<0.05).随着ANA滴度的增高,抗ENA抗体阳性率逐渐升高(χ2=86.67,P<0.05),且各种抗ENA抗体的出现类型也有所不同,在1∶100≤ANA滴度≤1∶3 200组中抗SS-A抗体阳性率高,而在ANA滴度>1∶3 200组中抗U1RNP抗体阳性率高.结论 血清IgG,C3和C4的水平与ANA滴度有一定的联系,而且ANA滴度与抗ENA抗体的出现类型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该重视ANA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舒颖;张平安;魏新素;叶芳丽;周心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及血清尿酸与先兆子痫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评价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血清尿酸与先兆子痫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渭南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妊娠37~40周109例单胎先兆子痫患者;同时选取同孕周正常血压单胎孕妇97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RDW,Hb及血清尿酸等指标.结果 ①先兆子痫患者RDW及血清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t=2.55,P=0.029;t=1.425,P=0.031).②以RDW基线水平14.7%为标准,高RDW(≥14.7%)先兆子痫组剖宫产率、胎盘早剥率及低体重胎儿率与低RDW(<14.7%)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7.58,P=0.006;χ2=6.64,P=0.011;χ2=6.84,P=0.009),血清尿酸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4.17,P=0.058).③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高RDW水平为先兆子痫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OR=1.81;P=0.017).结论 高RDW水平与先兆子痫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郭进京;李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武汉地区中老年人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5种组分气相色谱法参考值范围的建立

    目的 建立武汉地区中老年健康人群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5种组分的气相色谱(GC)法参考值范围.方法 GC法检测400例中老年健康人群(男性197例,女性203例)血浆PUFA组分水平,包括亚油酸(LA,C18:2 n-6)、花生四烯酸(AA,C20:4 n-6)、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 n-3)、α-亚麻酸(α-ALA,C18:3 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 n-3).结果 ①中老年健康人群血浆LA,AA,EPA,α-ALA和DHA水平分别是544.07±146.29,114.56±36.16,1.74(0.00,5.00),7.08(3.83,10.91)和41.98±17.15 μg/ml.女性DHA,LA和AA水平较男性高;ω-6族脂肪酸总含量及LA,AA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②5种PUFA的P2.5~P97.5参考区间分别为:257.34~830.80,43.79~185.49,0.00~19.61,0.26~19.35和11.62~78.48 μg/ml.结论 初步建立了武汉地区中老年健康人群多不饱和脂肪酸5种组分的参考值范围.

    作者:周燕;黄梅芳;肖建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LDL-C非配套试剂检测室内质控血清靶值确定初探

    目的 探讨非配套试剂检测LDL-C室内质控血清靶值的确定方法.方法 笔者参照CLSI的EP9-A2文件,用贝克曼-库尔特生化分析仪配套LDL-C试剂为比较方法(X)、非配套试剂(四川迈克)为实验方法(Y)检测患者血清和3个水平待定值的质控血清.以CLIA'88的1/2EA为判断标准对Y和X检测患者血清结果进行临床可接受性分析:若临床可接受,Y常规检测质控血清均值(n=20)为暂定靶值;3个月后取10份患者血清进行比对,若满意(PT≥80%),Y检测LDL-C的质控血清累积在控均值确定为靶值.结果 X,Y两组患者血清结果(mmol/L)分别为3.26±1.37,3.19±1.32,P>0.05(P=0.812);相关性分析r=0.994,Y=0.962X+0.053,医学决定水平2.58,4.10和4.91 mmol/L处SE分别为0.046,0.104和0.135,均小于1/2EA,Y结果临床可接受,3个水平质控血清暂定靶值为1.61,2.46,3.37;3个月后患者血清比对结果满意(PT=100%),3个水平室内质控血清靶值为1.60,2.51和3.44.结论 同一项目使用不同试剂检测时,应在患者血清比对结果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上确定非配套试剂检测室内质控血清靶值.

    作者:梁敏文;邸玉玮;郑有为;董晖;戴耀宗;李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Sysmex XE-2100检测恶性肿瘤并发贫血患者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及对白细胞结果的准确性评估

    目的 探讨Sysmex XE-2100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白细胞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血液、呼吸、消化、妇产、外科等系统恶性肿瘤并发贫血患者外周血共440例,采用Sysmex XE-2100全血细胞分析仪(未开NRBC模式)进行血液细胞分类计数检测,其中全血细胞分析仪报警NRBC并经过人工涂片镜检分类证实125例,分别采用全血细胞分析仪方法(NRBC模式)及人工涂片镜检分类方法和仪器计数白细胞相结合计数白细胞.结果 不同系统恶性肿瘤并发贫血患者NRBC百分比不同,妇科肿瘤NRBC百分比为38.5%,泌尿系统肿瘤NRBC百分比为37.5%,血液系统肿瘤NRBC百分比为36.9%.全血细胞分析仪(NRBC模式)检测白细胞的中位数为3.56×109/L,与人工镜检分类计数检测白细胞3.56×109/L比较t=-1.852,P=0.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ysmex XE-2100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检测NRBC的功能,对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恶性肿瘤贫血患者白细胞的准确计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戟;罗丹;马红雨;赵瑞敏;刘晓莉;王照峰;李莹;朱美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β-半乳糖苷酶快速鉴定肠杆菌的意义

    目的 探讨β-半乳糖苷酶快速鉴定肠杆菌的意义.方法 肠杆菌中的某些菌属具有β-半乳糖苷酶,可水解对硝基酚-β-D-半乳糖苷,生成对硝基酚(PNP)游离而呈现黄色,采用酶标仪在405nm波长下比色,依据光密度值确定细菌的菌量.结果 β-半乳糖苷酶(β-GAL)检测适反应条件:pH值4.5,底物浓度2 g/L,反应时间2 h.低检出限300 CFU/ml.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均检测到阳性结果.而福氏志贺菌、伤寒沙门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克雷伯氏菌以及绿脓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念珠菌属均检测到阴性结果.准确性和特异性均达到100%.结论 该研究方法可推广到环境和水质细菌检测,实用性较强.

    作者:王维梅;王长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白色念珠菌H3K4甲基转移酶N端肽段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建立

    目的 建立检测人血清中抗白色念珠菌H3K4甲基转移酶N末端肽段(N-terminal region of histone 3 lysine 4 methyltransferase,Set1-208p)IgG 类抗体的ELISA方法,评估其在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IC患者(105例)、定植患者(37例)、细菌感染患者(25例)、其他真菌感染患者(1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200例)血清,用Set1-208p作为包被抗原,血清1∶500稀释,以羊抗人IgG-HRP为二抗,测定人血清中相应的抗Set1-208p抗体水平,确定cut-off值并考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以重组Set1-208p抗原建立的ELISA 法精密度良好,批内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5.5%,批间CV为10.4%.重组抗原对血清中相应抗体的阻断率为91.8%,根据ROC曲线,选择吸光度(absorbance,A)值0.40作为cut off值,对IC的诊断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90%,且与细菌感染及其他真菌感染病人(如曲霉)无非特异交叉反应.此外,IC患者中抗Set1-208p抗体阳性率(76.1%,80/105)显著高于念珠菌定植者抗Set1-208p抗体阳性率(32.4%,12/37)(χ2=22.9,P<0.01).结论 建立了检测抗白念珠菌抗Set1-208p抗体的ELISA法,在IC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孔倩倩;马春芳;蔡迁;廖红;韩丹丹;史利宁;李芳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转归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价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09年6月~2012年1月334例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福建省人民医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采用2007年颁布的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依据入院时RDW水平分为≤12.3,12.3~13.8,13.8~15.0和≥15.0四组,比较其临床特征、住院治疗经过和主要心脏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DW对住院转归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果 在RDW较高的组别患者的年龄较大(F=3.14,P=0.026).随着RDW的升高,心力衰竭(χ2=55.4,P<0.001)、恶性心律失常(χ2=14.4,P=0.002)及住院病死率(χ2=8.35,P=0.039)明显增加;住院期间RDW持续升高的患者,住院病死率进一步增加(χ2=5.31,P=0.021).住院期间RDW中位数、入院时RDW预测住院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和0.673,以住院期间RDW中位数对住院死亡的预测效率高(95%CI:0.644~0.871,P<0.05).当住院期间RDW中位数为13.8%时,其预测住院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分别为73.5%和65.4%.结论 RDW持续升高提示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且住院期间RDW中位数对住院转归具有中等预测价值.

    作者:黄丽华;林飞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临床分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科2012年1月~7月住院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0例,所有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相应分为Child A,Child B和Child C三级.健康对照组为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7例健康成人,检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组和健康体检者组的D-二聚体,PT,APTT,Fbg和TT并比较分析,同时观察这些指标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和腹腔积液的关系.结果 9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PT,APTT和TT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Fbg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肝脏损害程度的增加,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Child C级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PT,APTT和TT数值显著高于Child A和Child B级患者,Fbg则显著低于Child A和Child B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腹腔积液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PT,APTT和TT显著高于无腹腔积液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及常规凝血功能的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有无纤溶亢进和高凝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临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腹腔积液可能是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增高的重要因素.

    作者:胡晓;程超;冯立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应用国际糖化血红蛋白诊断标准对中国长沙地区成年人糖代谢异常筛查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国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标准是否适用于长沙地区人群糖尿病(DM)的诊断和筛查.方法 2012年1~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员,排除已明确诊断的DM患者,共3 258例.测定3 258例体检标本的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分析比较目前国内包玉倩等[6]建议的HbA1c标准和WHO专家推荐的HbA1c标准对长沙地区成年人群DM的诊断效能,并通过绘制ROC曲线找出适合长沙地区人群DM诊断和筛查的HbA1c切点.结果 HbA1c的国内建议标准、WHO推荐标准在长沙地区人群DM的诊断和筛查中,均与空腹血糖诊断标准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13.34和90.94,P均<0.05).应用ROC曲线得到的HbA1c诊断DM的长沙地区佳切点为6.3%,其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93.6%,曲线下面积为0.950.HbA1c筛查糖代谢异常的长沙地区佳切点为6.0%,其灵敏度为80.3%,特异度为71.5%,曲线下面积为0.837.结论 目前国内建议和WHO推荐的HbA1c诊断与筛查DM的标准均不适合于长沙地区成年人群DM的诊断和筛查,不同地方有必要建立适合于当地人群的HbA1c诊断与筛查标准.

    作者:莫喜明;刘茵茵;李影;唐爱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肺灌洗液的检查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肺灌洗作为解决肺部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一种先进技术,正应用于尘肺、肺泡蛋白沉积症等疾病的治疗[1],另外,肺灌洗后的灌洗液某些成分的检测也能作为新生儿慢性肺部疾病(CLD)的重要辅助诊断[2].为了进一步更好地应用肺灌洗技术,特针对肺灌洗液(BALF)成分的检查与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袁华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TGF,胱抑素C和尿β2-M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胱抑素C(Cys-C)和尿β2-M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老河口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A,B,C三组:A组为正常蛋白尿组32例(UAER<20 μg/min),B组为微量蛋白尿组31例(20 μg/min≤UAER≤200 μg/min),C组为大量蛋白尿组31例(UAER>200 μg/min);同时选择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群体30例作为对照,测定各组的CTGF,Cys-C和β2-MG,应用Pearson's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分析对各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CTGF,Cys-C和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患者的CTGF,Cys-C和β2-MG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81,0.34,0.41,P<0.05);CTGF,Cys-C和β2-MG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 糖尿病患者CTGF,Cys-C和β2-MG水平的升高与其早期肾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应用可以提高DN早期肾损伤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冯文忠;安云;张仁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内皮素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浆内皮素(ET-1)对糖尿病及其并发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50例糖尿病患者和48例糖耐量正常者空腹血浆ET-1和HbA1c水平,以糖耐量正常者检测结果为对照组.结果 糖尿病组HbA1c水平(7.642±1.302)%与对照组(5.477±0.5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703,P<0.01).糖尿病组空腹血浆ET-1水平(88.452±14.22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43.492±10.383)pg/ml(t=17.806,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糖代谢紊乱和血管内皮损伤,通过HbA1c和空腹血浆ET-1的测定可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病程监测,并对并发高血压的患者早期发现、早期防治.

    作者:张志平;张凯悦;徐焰;卢宝弼;郝晓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86例男性不育患者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 研究男性不育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286例男性不育患者,抽取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检出异常核型69例,异常检出率为24.13%.其中,52例为Klinefelter综合征,占异常核型的75.36%;9例为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占异常核型的13.04%;8例为Y染色体异常,占异常核型的11.59%.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临床上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非常必要.

    作者:张美华;盖凌;张爱东;杨丹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