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平;焦瑞宝;唐吉斌;周东升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中YAP蛋白的表达及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7年1月西京医院泌尿外科100例前列腺癌患者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0例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实验组)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对照组)中YA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有74例为阳性,占74%,而在100例癌旁组织中有42例为阳性,占42 %.两组比较,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18,P<0.005);前列腺癌中YAP的表达阳性率与PSA浓度、TNM分期及Gleason评分有明显关系(P<0.05);而与前列腺癌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YAP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其阳性表达率在侵袭性前列腺癌组织中高.YAP蛋白高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侵袭转移相关,YAP蛋白可成为诊断、治疗前列腺癌的新靶位.
作者:安蓉;王丽娟;史圣甲;段英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武汉地区中老年健康人群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5种组分的气相色谱(GC)法参考值范围.方法 GC法检测400例中老年健康人群(男性197例,女性203例)血浆PUFA组分水平,包括亚油酸(LA,C18:2 n-6)、花生四烯酸(AA,C20:4 n-6)、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 n-3)、α-亚麻酸(α-ALA,C18:3 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 n-3).结果 ①中老年健康人群血浆LA,AA,EPA,α-ALA和DHA水平分别是544.07±146.29,114.56±36.16,1.74(0.00,5.00),7.08(3.83,10.91)和41.98±17.15 μg/ml.女性DHA,LA和AA水平较男性高;ω-6族脂肪酸总含量及LA,AA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②5种PUFA的P2.5~P97.5参考区间分别为:257.34~830.80,43.79~185.49,0.00~19.61,0.26~19.35和11.62~78.48 μg/ml.结论 初步建立了武汉地区中老年健康人群多不饱和脂肪酸5种组分的参考值范围.
作者:周燕;黄梅芳;肖建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VCS技术检测单核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1 000例患者静脉血标本(年龄18~80岁,男、女各500例),用以VCS技术为方法学原理的仪器检测单核细胞,手工涂片进行显微镜计数单核细胞并观察细胞形态,并将仪器检测结果与手工显微镜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显示,仪器法为10.1%±4.0%,手工法为7.2%±4.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3,P<0.05).对仪器检测单核细胞比例增高(9%~30%)的346份标本,运用手工法进行异常血细胞检测,其结果为:原始细胞82例、异常淋巴细胞60例、核左移 (胞浆颗粒减少)80例.结论 VCS技术检测单核细胞结果不准确,对VCS技术检测单核细胞增高的标本,要认真涂片复检,以防异常血细胞漏检.
作者:王永锋;李建华;刘玉军;杨超;郭青青;康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相关因子IL-17A,IL-6与TNF-α在慢性HBV感染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3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组)、10例肝癌(HCC组)患者和13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NC)组]血清中IL-17A,IL-6与TNF-α水平,并比较3种细胞因子水平在LC Child-pugh分级中的作用;分析3种细胞因子水平相互间的相关性.结果 CHB组和LC组血清IL-17A,IL-6与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HCC组血清IL-17A,IL-6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与LC 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3种细胞因子水平相互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3种细胞因子水平可能在CHB,LC患者病情的进展以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3种细胞因子均可作为LC程度的判断指标.
作者:黄书明;吴玉兰;陈琳;汪美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检测人血清中抗白色念珠菌H3K4甲基转移酶N末端肽段(N-terminal region of histone 3 lysine 4 methyltransferase,Set1-208p)IgG 类抗体的ELISA方法,评估其在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IC患者(105例)、定植患者(37例)、细菌感染患者(25例)、其他真菌感染患者(1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200例)血清,用Set1-208p作为包被抗原,血清1∶500稀释,以羊抗人IgG-HRP为二抗,测定人血清中相应的抗Set1-208p抗体水平,确定cut-off值并考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以重组Set1-208p抗原建立的ELISA 法精密度良好,批内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5.5%,批间CV为10.4%.重组抗原对血清中相应抗体的阻断率为91.8%,根据ROC曲线,选择吸光度(absorbance,A)值0.40作为cut off值,对IC的诊断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90%,且与细菌感染及其他真菌感染病人(如曲霉)无非特异交叉反应.此外,IC患者中抗Set1-208p抗体阳性率(76.1%,80/105)显著高于念珠菌定植者抗Set1-208p抗体阳性率(32.4%,12/37)(χ2=22.9,P<0.01).结论 建立了检测抗白念珠菌抗Set1-208p抗体的ELISA法,在IC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孔倩倩;马春芳;蔡迁;廖红;韩丹丹;史利宁;李芳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β-半乳糖苷酶快速鉴定肠杆菌的意义.方法 肠杆菌中的某些菌属具有β-半乳糖苷酶,可水解对硝基酚-β-D-半乳糖苷,生成对硝基酚(PNP)游离而呈现黄色,采用酶标仪在405nm波长下比色,依据光密度值确定细菌的菌量.结果 β-半乳糖苷酶(β-GAL)检测适反应条件:pH值4.5,底物浓度2 g/L,反应时间2 h.低检出限300 CFU/ml.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均检测到阳性结果.而福氏志贺菌、伤寒沙门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克雷伯氏菌以及绿脓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念珠菌属均检测到阴性结果.准确性和特异性均达到100%.结论 该研究方法可推广到环境和水质细菌检测,实用性较强.
作者:王维梅;王长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目前使用的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构成株Z10与汉坦病毒西安分离株XAAa10091712的相互关系,为西安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比对疫苗构成株Z10和西安分离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以及疫苗注射后产生抗体对西安分离株中和作用研究两者相互关系.结果 基因组序列比对显示两毒株S,M和L片段核苷酸相似性为89.5%,87.8%和87.8%,核蛋白、糖蛋白和RNA聚合酶相似性分别为98.4%,93.2%和96.3%;疫苗接种后产生针对N蛋白IgG类抗体在免疫前、基础免疫后、加强后分别为25.50%,62.54%和89.06%;针对N蛋白IgG抗体阳性标本中中和抗体阳性率为20.0%.结论 疫苗株与西安分离株基因组序列相似性均在90%以下,糖蛋白氨基酸序列差异为6.8%;疫苗接种后针对西安分离株产生中和抗体阳性率较低.
作者:马超锋;吴瑞;余鹏博;杜全丽;李劲松;李恒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胱抑素C(Cys-C)和尿β2-M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老河口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A,B,C三组:A组为正常蛋白尿组32例(UAER<20 μg/min),B组为微量蛋白尿组31例(20 μg/min≤UAER≤200 μg/min),C组为大量蛋白尿组31例(UAER>200 μg/min);同时选择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群体30例作为对照,测定各组的CTGF,Cys-C和β2-MG,应用Pearson's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分析对各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CTGF,Cys-C和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患者的CTGF,Cys-C和β2-MG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81,0.34,0.41,P<0.05);CTGF,Cys-C和β2-MG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 糖尿病患者CTGF,Cys-C和β2-MG水平的升高与其早期肾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应用可以提高DN早期肾损伤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冯文忠;安云;张仁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产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类型.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痰液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71株,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及肉汤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运用改良Hodge实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分析其耐药基因.结果 71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株,耐药率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65.8%).有70株检出碳青霉烯酶,69株检出携带OXA-23基因,未能检测出OXA-24,KPC,SHV和IMP基因,PCR产物纯化后测序表明与鲍曼不动杆菌(AY795964.1)blaOXA-23基因序列100%同源.结论 blaOXA-23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基因,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高.
作者:尹秀杉;姜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及其相关因子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3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慢性期19例,进展期16例(包括加速期5例,急变期11例)]和17例非恶性血液病组为对照组的骨髓标本中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及其相关因子1(XAF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XIAPmRNA表达水平在进展期组患者骨髓中高于慢性期组(t=4.438,P<0.01)和非恶性血液病组(t=10.93,P<0.01),而XAF1mRNA表达水平则低于慢性期(t=2.61,P<0.05)和非恶性血液病组(t=10.013,P<0.05);XIAPmRNA的表达水平在化疗后获得骨髓缓解的CML患者骨髓中显著低于化疗前(t=4.109,P<0.01),而XAF1mRNA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化疗前(t=5.995,P<0.01).结论 XIAP及XAF1的联合检测及动态观察可作为CML临床辅助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周君纯;郑丽;吴兆勇;刘家华;李建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2008年~2012年参加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y,NCCL)的血气酸碱分析室间质量评价(EQA)成绩,探讨稳定和提高血气分析质量的方法.方法 对2008年~2012年的15次EQA成绩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T和偏倚表示.结果 5年共完成15次75份225个测试结果,pH,PCO2,PO2三项的PT成绩每年每次均为100%.75个质评样本偏倚pH在-0.224~0.264之间;PCO2在-5.94~2.33之间;PO2在-17.14~16.39之间.pH,PCO2结果稳定,偏倚较小;PO2偏倚分布较宽,经改进,由2008年的第1次大值-15.54,下降到2012年的第3次大偏倚值-3.93.结论 通过参加NCCL的EQA,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过改进,加强了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并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更多还原.
作者:黄丽英;朱旭;覃海燕;王聪;翟秀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男性不育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286例男性不育患者,抽取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检出异常核型69例,异常检出率为24.13%.其中,52例为Klinefelter综合征,占异常核型的75.36%;9例为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占异常核型的13.04%;8例为Y染色体异常,占异常核型的11.59%.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临床上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非常必要.
作者:张美华;盖凌;张爱东;杨丹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相关细胞因子和应激生化指标变化并讨论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6月经CT和/或MRI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男性5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9.8±13.5)岁,包括突出型56例,游离型17例和凸起型11例.患者用异丙酚连续硬膜外麻醉,根据不同类型进行手术处理,术后常规防感染及支持治疗.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1周和2周早晨空腹分别抽取静脉血用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栓素(TX)、内皮素(ET)、前列腺素E(PGE)和降钙素(calcitonin,CA),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维持平稳,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恢复状况均良好,2周后治愈有效率92.9%(78/84).患者手术后1天血清MDA,SOD,IL-6,TNF,TX,ET,PGE和CA均明显升高(t=2.401~3.128,P均<0.01),术后1周开始下降(t=1.698~3.128,P<0.05~0.01),2周后基本恢复正常(t=0.257~1.149,P均>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可以使体内相关细胞因子和应激生化指标发生改变,这一变化除手术创伤外,可能还与临床采用异丙酚麻醉药有关,这一生化代谢发生变化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鹏;刘世平;张文生;许昌泰;李陕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抵抗素自被发现10年来一直备受关注,作为一种新的脂肪分泌因子,不仅与肥胖、2型糖尿病具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炎症区域家族(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s,FIZZ)成员.近年来,大量有关抵抗素与多种临床疾病关系的研究报道出现,但结论并不一致,甚至仍存在争议.该文综合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抵抗素与肥胖症、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炎症过程及肿瘤的关系做一阐述.
作者:沈永明;管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不同分型方法对环境分离的军团菌进行鉴定和分型,并进行结果比较.方法 采用脂肪酸分型法,16S rRNA和mip基因分型法,对澳门公共场所环境水体所分离的55株军团菌进行鉴定和分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脂肪酸分型将55株军团菌分为10个群共8个种,16S rRNA和mip分型结果相近,都将所有菌株分为6个群共6个种,树状图一致性较高.结论 三种方法均可在鉴定细菌的同时进行分型研究,大部分菌株结果相同,少数菌株存在差异,实际应用时好是多种方法同时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赵红波;熊丽娜;莫自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B7-H1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1C阳性树突状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09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利川市人民医院的40例SLE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CD11C阳性树突状细胞上B7-H1分子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水平与SLE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0例SLE患者B7-H1分子的阳性表达率为(55.43±8.6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7.28±9.32)%,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SLE患者中有浆膜炎、肾脏病变、免疫异常、口腔溃疡、抗Sm-D1及抗核小体抗体阳性者,B7-H1的表达要高于相应的无症状者及抗体阴性者(P<0.05).表达B7-H1的CD11C阳性树突状细胞比率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C反应蛋白(CRP)、三酰甘油正相关(P<0.05,r>0.00),与ALT、间接胆红素、血清清蛋白负相关(P<0.05,r<0.00).结论 B7-H1在SLE患者外周血CD11C阳性树突状细胞上高表达,且与病情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B7-H1可能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作者:龙雪梅;郭远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患者混合血浆制备D-二聚体质控物,评价其均匀性和稳定性,并试应用于室内质控.方法 依据ISO Guide35及CNAS-GL03的要求,对3个批号自制质控物的均匀性、稳定性进行评价.将质控物试应用于室内质控,同时检测商品质控物作为比较.结果 均匀性评价结果显示样品间均匀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评价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质控物D-二聚体浓度随时间(目前的检测时间为26周)延长无明显趋势变化(P>0.05),质控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不确定度范围分别为0.007~0.019 mg/L和0.012~0.038 mg/L.室内质控结果显示自制两批号质控物与商品质控物的CV分别为3.8%,4.4%和4.6%,3.7%.结论 自制质控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能够用于D-二聚体检测的室内质控.
作者:谢波;彭明婷;周文宾;吴际;成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糖尿病高风险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的价值,并探讨糖基化生物学变异对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1年10月筛选出的205例糖尿病高风险人群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三酰甘油(TG),依据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血糖调节受损组(IGR)和糖尿病组(DM);利用ROC曲线分析HbA1c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佳切点,并评价诊断效果.对依据该研究HbA1c佳诊断切点漏诊和误诊糖尿病病例行毛细血管血糖(CBG)监测,获得平均血糖水平,分析糖基化个体差异对HbA1c作为诊断标准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高风险人群检出率为35.6%;HbA1c诊断糖尿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95%CI:0.856~0.926),与空腹血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8,P>0.05),在佳诊断切点6.0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和87.9%;HbA1c诊断糖尿病前期的AUC为0.567(95%CI:0.492~0.641),低于以空腹血糖单独诊断糖尿病前期的AUC(0.772,95%CI:0.712~0.831)(Z=3.56,P<0.05);Bland-Altman分析表明,依据该研究HbA1c佳诊断切点漏诊患者的HbA1c实测值和理论值存在临床不可接受的偏差,糖基化的个体差异不可忽视.结论 HbA1c诊断糖尿病的佳诊断切点为6.05%,诊断效果与空腹血糖相当,但诊断糖尿病前期的能力弱;个体间糖基化差异可能是影响诊断效果的重要原因.
作者:曾宪飞;谈昀;叶维莉;李军民;王小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动杆菌2006年~2012年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分离率与耐药变化趋势,了解多重耐药、泛耐药不动杆菌在儿科疾病的感染状况.方法 选取2006年~2012年门诊及住院患儿送检标本细菌培养所分离的376株不动杆菌,分析其在儿科疾病中的检出、分布特点及耐药变迁.结果 所分离的不动杆菌以鲍曼氏/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体及鲍曼不动杆菌多共329株,洛菲不动杆菌16株,溶血不动杆菌9株,其它不动杆菌22株;2006年~2008年呼吸内科为不动杆菌菌株主要检出病区,2009年~2011年ICU病区为不动杆菌菌株主要检出病区,其次为血液及外科病区.所检出的不动杆菌对所选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长明显,多重耐药、泛耐药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尤以2009年~2010年增长为显著.结论 不动杆菌在儿科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长且增长较快,尤以重症监护及血液病区检出增多明显,多重耐药、泛耐药不动杆菌的检出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感染后的耐药监测及感染控制也已迫在眉睫.
作者:周颖;徐曦巍;宋文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滴度与IgG,C3和C4的关系,以及不同滴度ANA与抗可提取的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抗体阳性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5月~2012年6月间的1 813例患者自身免疫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ANA和抗ENA抗体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而IgG,C3和C4则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按ANA检测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ANA滴度1∶100为第1组,ANA滴度1∶160为第2组,ANA滴度1∶320为第3组,ANA滴度1∶640为第4组,ANA滴度1∶1 280为第5组,ANA滴度1∶3 200为第6组,ANA>滴度1∶3 200为第7组,另在ANA滴度<1∶100中随机抽取120例为第8组(阴性组).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IgG,C3和C4的水平差异及各组抗ENA抗体的阳性率.结果 随着ANA滴度的上升,IgG明显升高(F=31.19,P<0.01),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6.66,P<0.05).当ANA滴度≥1∶320时,C3,C4水平明显降低(F=42.15,9.57,P<0.05),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12.21,3.58~9.69,P<0.05).随着ANA滴度的增高,抗ENA抗体阳性率逐渐升高(χ2=86.67,P<0.05),且各种抗ENA抗体的出现类型也有所不同,在1∶100≤ANA滴度≤1∶3 200组中抗SS-A抗体阳性率高,而在ANA滴度>1∶3 200组中抗U1RNP抗体阳性率高.结论 血清IgG,C3和C4的水平与ANA滴度有一定的联系,而且ANA滴度与抗ENA抗体的出现类型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该重视ANA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舒颖;张平安;魏新素;叶芳丽;周心房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