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相关细胞因子和应激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郭鹏;刘世平;张文生;许昌泰;李陕区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 异丙酚, 血清, 细胞因子, 应激
摘要: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相关细胞因子和应激生化指标变化并讨论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6月经CT和/或MRI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男性5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9.8±13.5)岁,包括突出型56例,游离型17例和凸起型11例.患者用异丙酚连续硬膜外麻醉,根据不同类型进行手术处理,术后常规防感染及支持治疗.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1周和2周早晨空腹分别抽取静脉血用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栓素(TX)、内皮素(ET)、前列腺素E(PGE)和降钙素(calcitonin,CA),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维持平稳,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恢复状况均良好,2周后治愈有效率92.9%(78/84).患者手术后1天血清MDA,SOD,IL-6,TNF,TX,ET,PGE和CA均明显升高(t=2.401~3.128,P均<0.01),术后1周开始下降(t=1.698~3.128,P<0.05~0.01),2周后基本恢复正常(t=0.257~1.149,P均>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可以使体内相关细胞因子和应激生化指标发生改变,这一变化除手术创伤外,可能还与临床采用异丙酚麻醉药有关,这一生化代谢发生变化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核抗体滴度与IgG,C3,C4水平及抗ENA抗体结果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滴度与IgG,C3和C4的关系,以及不同滴度ANA与抗可提取的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抗体阳性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5月~2012年6月间的1 813例患者自身免疫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ANA和抗ENA抗体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而IgG,C3和C4则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按ANA检测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ANA滴度1∶100为第1组,ANA滴度1∶160为第2组,ANA滴度1∶320为第3组,ANA滴度1∶640为第4组,ANA滴度1∶1 280为第5组,ANA滴度1∶3 200为第6组,ANA>滴度1∶3 200为第7组,另在ANA滴度<1∶100中随机抽取120例为第8组(阴性组).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IgG,C3和C4的水平差异及各组抗ENA抗体的阳性率.结果 随着ANA滴度的上升,IgG明显升高(F=31.19,P<0.01),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6.66,P<0.05).当ANA滴度≥1∶320时,C3,C4水平明显降低(F=42.15,9.57,P<0.05),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12.21,3.58~9.69,P<0.05).随着ANA滴度的增高,抗ENA抗体阳性率逐渐升高(χ2=86.67,P<0.05),且各种抗ENA抗体的出现类型也有所不同,在1∶100≤ANA滴度≤1∶3 200组中抗SS-A抗体阳性率高,而在ANA滴度>1∶3 200组中抗U1RNP抗体阳性率高.结论 血清IgG,C3和C4的水平与ANA滴度有一定的联系,而且ANA滴度与抗ENA抗体的出现类型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该重视ANA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舒颖;张平安;魏新素;叶芳丽;周心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利用室间质评数据评估便携式血糖仪性能

    目的 利用室间质评(EQA)数据评估便携式血糖仪的检测性能.方法 114家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EQA活动的实验室,向其发放5个不同浓度批次的质评物进行便携式血糖监测仪的实验室间调查,同时收集室内质控(IQC)信息,计算出各实验室的西格玛度量值.结果 114家中获得六西格玛水平的实验室占少数,仅19%,而达到低水(三西格玛)的实验室不到一半,为45%.仪器分组分析中,Accu-chek组实验室的西格玛可接受水平比率大,为59.46%,Johnson & Johnson Lifescan组实验室的西格玛可接受水平比率低,为28.57%.结论 当前便携式血糖仪的检测性能并不理想.为了提高血糖结果的检测质量,实验室应该做好室内质控,改进检测结果的随机误差,做好比对工作,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系统误差.

    作者:杨雪;王治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不同方法对军团菌环境分离株的鉴定和分型

    目的 应用不同分型方法对环境分离的军团菌进行鉴定和分型,并进行结果比较.方法 采用脂肪酸分型法,16S rRNA和mip基因分型法,对澳门公共场所环境水体所分离的55株军团菌进行鉴定和分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脂肪酸分型将55株军团菌分为10个群共8个种,16S rRNA和mip分型结果相近,都将所有菌株分为6个群共6个种,树状图一致性较高.结论 三种方法均可在鉴定细菌的同时进行分型研究,大部分菌株结果相同,少数菌株存在差异,实际应用时好是多种方法同时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赵红波;熊丽娜;莫自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金标法与间接血凝法检测献血者弓形虫IgG抗体符合性评价

    目的 评价金标法与间接血凝法检测弓形虫IgG抗体的一致性.方法 2012年10月采自河北省血液中心流动采血车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共440份,其中男性206份,女性234份,年龄18~55岁.采用金标法与间接血凝法平行检测献血者血液样本弓形虫IgG抗体,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金标法与间接血凝法检测献血者血液样本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6%(28/440)和5.45%(24/440),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10,P>0.05),总符合率为97.7%(430/440).用Kappa指数评价,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金标法与间接血凝法检测弓形虫IgG抗体符合率高,且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可用于献血者现场筛查.

    作者:辛连芳;宋任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PCR法检测食源性金葡菌肠毒素C基因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C基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C,SEC)PCR方法.方法 根据SEC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性PCR引物,建立扩增体系,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的靶基因片段.通过分析产SEC菌株和对照菌株PCR产物,评价方法的特异性;通过对产SEC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样本系列稀释后进行PCR检测,分析方法的敏感性;并运用该方法分析实验室既往检出的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EC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EC基因PCR快速检测方法,该法PCR扩增产物长度为490 bp,未见假阳性结果,特异度良好;灵敏度较高,反应体系中有32cfu的产SEC金黄色葡萄球菌即可检出;30株本地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EC基因携带率20%.结论 PCR法可以快速、敏感地检测SEC基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可以利用的有效工具.

    作者:周海涛;张勇;石晓路;李波;曾华书;陈润莉;侯红斌;赖植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武汉地区中老年人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5种组分气相色谱法参考值范围的建立

    目的 建立武汉地区中老年健康人群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5种组分的气相色谱(GC)法参考值范围.方法 GC法检测400例中老年健康人群(男性197例,女性203例)血浆PUFA组分水平,包括亚油酸(LA,C18:2 n-6)、花生四烯酸(AA,C20:4 n-6)、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 n-3)、α-亚麻酸(α-ALA,C18:3 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 n-3).结果 ①中老年健康人群血浆LA,AA,EPA,α-ALA和DHA水平分别是544.07±146.29,114.56±36.16,1.74(0.00,5.00),7.08(3.83,10.91)和41.98±17.15 μg/ml.女性DHA,LA和AA水平较男性高;ω-6族脂肪酸总含量及LA,AA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②5种PUFA的P2.5~P97.5参考区间分别为:257.34~830.80,43.79~185.49,0.00~19.61,0.26~19.35和11.62~78.48 μg/ml.结论 初步建立了武汉地区中老年健康人群多不饱和脂肪酸5种组分的参考值范围.

    作者:周燕;黄梅芳;肖建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ROC曲线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应用

    目的 评价糖尿病高风险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的价值,并探讨糖基化生物学变异对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1年10月筛选出的205例糖尿病高风险人群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三酰甘油(TG),依据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血糖调节受损组(IGR)和糖尿病组(DM);利用ROC曲线分析HbA1c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佳切点,并评价诊断效果.对依据该研究HbA1c佳诊断切点漏诊和误诊糖尿病病例行毛细血管血糖(CBG)监测,获得平均血糖水平,分析糖基化个体差异对HbA1c作为诊断标准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高风险人群检出率为35.6%;HbA1c诊断糖尿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95%CI:0.856~0.926),与空腹血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8,P>0.05),在佳诊断切点6.0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和87.9%;HbA1c诊断糖尿病前期的AUC为0.567(95%CI:0.492~0.641),低于以空腹血糖单独诊断糖尿病前期的AUC(0.772,95%CI:0.712~0.831)(Z=3.56,P<0.05);Bland-Altman分析表明,依据该研究HbA1c佳诊断切点漏诊患者的HbA1c实测值和理论值存在临床不可接受的偏差,糖基化的个体差异不可忽视.结论 HbA1c诊断糖尿病的佳诊断切点为6.05%,诊断效果与空腹血糖相当,但诊断糖尿病前期的能力弱;个体间糖基化差异可能是影响诊断效果的重要原因.

    作者:曾宪飞;谈昀;叶维莉;李军民;王小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痰培养阳性率和标本送检频率的关系探讨

    目的 研究标本送检频率对痰培养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2010~2011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呼吸科采用入院日单次送检,老干部科采用连续三日送检,对不同送检频率的痰培养阳性率利用软件SPSS11.5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 2010年呼吸科单次和老干部科三次累计阳性率分别为34.4%和62.6%(P<0.01),2011年分别为36.4%和70.1%(P<0.01);老干部科第一次和第二次送检2010年的单次阳性率分别为31.4%和66.7%(P<0.01),累计阳性率分别为31.4%和49.0%(P<0.01),2011年的单次阳性率分别为35.2%和81.5%(P<0.01),累计阳性率分别为35.2%和58.3%(P<0.01);老干部科第二次和第三次送检2010年的单次阳性率分别为66.7%和88.6%(P<0.01),累计阳性率分别为49.0%和62.6%(P<0.05),2011年的单次阳性率分别为81.5%和93.5%(P<0.01),累计阳性率分别为58.3%和70.1%(P<0.01).结论 连续多次送检可显著提高痰培养阳性率.

    作者:刘芳;周玉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转归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价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09年6月~2012年1月334例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福建省人民医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采用2007年颁布的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依据入院时RDW水平分为≤12.3,12.3~13.8,13.8~15.0和≥15.0四组,比较其临床特征、住院治疗经过和主要心脏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DW对住院转归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果 在RDW较高的组别患者的年龄较大(F=3.14,P=0.026).随着RDW的升高,心力衰竭(χ2=55.4,P<0.001)、恶性心律失常(χ2=14.4,P=0.002)及住院病死率(χ2=8.35,P=0.039)明显增加;住院期间RDW持续升高的患者,住院病死率进一步增加(χ2=5.31,P=0.021).住院期间RDW中位数、入院时RDW预测住院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和0.673,以住院期间RDW中位数对住院死亡的预测效率高(95%CI:0.644~0.871,P<0.05).当住院期间RDW中位数为13.8%时,其预测住院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分别为73.5%和65.4%.结论 RDW持续升高提示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且住院期间RDW中位数对住院转归具有中等预测价值.

    作者:黄丽华;林飞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消化系统肿瘤血循环微小核糖核酸研究进展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特异性的保守小分子核糖核酸,它们通过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调控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多种肿瘤患者的血循环呈现异常的miRNA表达谱,这些表达变化的miRNAs可作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该文就近年来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循环miRN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管晓翠;张春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细胞分析生物学变异的研究

    目的 研究血细胞分析项目(血细胞计数及分类等18项参数)的个体内和个体间生物学变异,为制定质量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募集两组健康成年志愿者,一组(20人)参加短期实验,在当天3个不同时间点及每天固定时间(共5天)分别抽取每位志愿者空腹静脉血2 ml;另一组(41人)参加长期实验,每间隔一个月(共6次)自每位志愿者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标准化的分析前处理流程,使用规范校准的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计算天内、天间和长期的个体内和个体间生物学变异.结果 红细胞分析参数RBC,Hb,HCT,MCV,MCH,MCHC等的个体内变异为0.2%~2.8%,个体间变异为0.1%~8.9%,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个体内变异为4.0%~20.7%,个体间变异为7.3%~55.1%,血小板计数的个体内变异为3.2%~6.4%,个体间变异为20.5%~22.9%.结论 研究得出的血细胞分析项目的 生物学变异数据与国外数据较为接近,但多数检测项目的 数据小于国外数据.在保证分析前和分析中检测质量的前提下,得到的研究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制定血细胞分析项目质量指标的依据之一.

    作者:吴际;彭明婷;申子瑜;周文宾;谢波;成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酯溶性辅酶Q致突变性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辅酶Q致突变的可能性,探讨其是否具有遗传毒性.方法 NIH种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10.0 g/kg BW,5.00 g/kg BW和2.50 g/kg BW辅酶Q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通过微核试验观察小鼠经不同剂量的辅酶Q处理后,其骨髓细胞微核形成率的变化,探讨辅酶Q是否具有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形成的作用;雄性NIH种小鼠25只,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10.0 g/kg BW,5.00 g/kg BW和2.50 g/kg BW辅酶Q组,通过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观察小鼠经不同剂量的辅酶Q处理后,其精子畸形率的变化,探讨辅酶Q是否具有诱导小鼠精子畸形形成的作用;采用Ames试验,观察经5 000,1 000,200,40和8 g/皿的辅酶Q处理的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和TA102四株试验菌株回复突变情况,分析辅酶Q是否具有诱导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TA102四株试验菌株产生回复突变的作用.结果 2.5~10.0 g/kg BW辅酶Q处理的各剂量组小鼠的骨髓细胞微核形成率未出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2.5~10.0 g/kg BW 辅酶Q处理的各剂量组小鼠的精子畸形率未出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8~5 000 g/皿辅酶Q处理的各剂量组的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TA102四株试验菌株回复突变率均未出现明显升高,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该研究条件下未发现辅酶Q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致突变作用,也未发现其具有遗传毒性.

    作者:李志;杨颖;张静;陈秀绢;黄俊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TGF,胱抑素C和尿β2-M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胱抑素C(Cys-C)和尿β2-M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老河口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A,B,C三组:A组为正常蛋白尿组32例(UAER<20 μg/min),B组为微量蛋白尿组31例(20 μg/min≤UAER≤200 μg/min),C组为大量蛋白尿组31例(UAER>200 μg/min);同时选择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群体30例作为对照,测定各组的CTGF,Cys-C和β2-MG,应用Pearson's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分析对各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CTGF,Cys-C和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患者的CTGF,Cys-C和β2-MG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81,0.34,0.41,P<0.05);CTGF,Cys-C和β2-MG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 糖尿病患者CTGF,Cys-C和β2-MG水平的升高与其早期肾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应用可以提高DN早期肾损伤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冯文忠;安云;张仁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相关细胞因子和应激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相关细胞因子和应激生化指标变化并讨论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6月经CT和/或MRI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男性5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9.8±13.5)岁,包括突出型56例,游离型17例和凸起型11例.患者用异丙酚连续硬膜外麻醉,根据不同类型进行手术处理,术后常规防感染及支持治疗.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1周和2周早晨空腹分别抽取静脉血用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栓素(TX)、内皮素(ET)、前列腺素E(PGE)和降钙素(calcitonin,CA),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维持平稳,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恢复状况均良好,2周后治愈有效率92.9%(78/84).患者手术后1天血清MDA,SOD,IL-6,TNF,TX,ET,PGE和CA均明显升高(t=2.401~3.128,P均<0.01),术后1周开始下降(t=1.698~3.128,P<0.05~0.01),2周后基本恢复正常(t=0.257~1.149,P均>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可以使体内相关细胞因子和应激生化指标发生改变,这一变化除手术创伤外,可能还与临床采用异丙酚麻醉药有关,这一生化代谢发生变化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鹏;刘世平;张文生;许昌泰;李陕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四种型号便携式血糖仪的准确度验证

    目的 验证北京协和医院(PUMCH)在用及备用四种型号249台便携式血糖仪的精密度及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分别在罗氏卓越型、罗氏活力型、拜耳拜安康/1816、强生稳豪倍优四种型号血糖仪中随机抽取2台,连续测定高、中、低3个血糖水平的肝素锂抗凝全血各20次,计算批内不精密度;每种型号选择1台血糖仪分别使用两个批号试纸,交替检测同一份肝素锂抗凝全血共20次,计算批号间总不精密度.将249台血糖仪分14组,并选取32份不同浓度肝素锂抗凝全血分别在每组血糖仪上检测.同步分离血浆在Beckman AU5400上检测葡萄糖浓度,绘制散点图并拟合回归方程,判断医学决定水平处偏差或平均百分偏差是否符合该院判定标准.现场采集30名志愿者末梢血及静脉血对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方法检测的强生公司2台血糖仪追加新鲜血比对试验.结果四种型号8台血糖仪高、中水平批内变异分别在1.29%~6.18%和1.18%~3.10%之间,低水平(血糖浓度小于5.5 mmol/L)批内标准差在0.05~0.15 mmol/L之间;批号间变异在0.24%~3.28%之间,批号间平均偏差分别在0.03~0.39 mmol/L之间.血糖仪与Beckman AU5400比对结果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52 6X+0.094 6,Y=1.052 8X+0.077,Y=0.945 9X+0.056 4,Y=0.973X-0.071 8,r分别为0.994 0,0.993 8,0.990 8和0.979 1,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结果偏差均小于0.63 mmol/L或15%;平均百分偏差分别为-4.1%~2.3%,-1.4%~6.0%,-3.5%~-2.3%,-5.6%~-0.8%.强生公司2台血糖仪追加新鲜末梢全血比对试验结果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766X+1.166 9,Y=0.838 3X+0.796 4,r分别为0.875 0,0.885 0,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结果偏差均小于0.63 mmol/L或15%;平均百分偏差分别为-2.49%,-1.22%.结论 罗氏卓越型有1台血糖仪比对结果不能通过,其余全部通过.我院及时停用不合格血糖仪,并且根据各品牌血糖仪检测方法不同,对相应科室的使用进行了分类化管理.

    作者:解宏杰;邱玲;国秀芝;侯立安;李鹏昌;王凯;程歆琦;刘荔;李春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7D-二聚体质控物的研制及初步评价

    目的 利用患者混合血浆制备D-二聚体质控物,评价其均匀性和稳定性,并试应用于室内质控.方法 依据ISO Guide35及CNAS-GL03的要求,对3个批号自制质控物的均匀性、稳定性进行评价.将质控物试应用于室内质控,同时检测商品质控物作为比较.结果 均匀性评价结果显示样品间均匀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评价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质控物D-二聚体浓度随时间(目前的检测时间为26周)延长无明显趋势变化(P>0.05),质控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不确定度范围分别为0.007~0.019 mg/L和0.012~0.038 mg/L.室内质控结果显示自制两批号质控物与商品质控物的CV分别为3.8%,4.4%和4.6%,3.7%.结论 自制质控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能够用于D-二聚体检测的室内质控.

    作者:谢波;彭明婷;周文宾;吴际;成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obised尿沉渣分析仪与Urisys2400尿液分析仪人工显微镜复查筛选规则的建立

    目的 通过Cobised尿沉渣分析仪与Urisys2400尿液分析仪联合自动化检测(以下简称自动化系统)与人工显微镜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建立合理的尿液人工镜检筛选规则.方法 ①两位检验师显微镜检查技术评价:通过两者对240份随机门诊患者尿液标本双盲法检测的结果,评价一致性.②尿常规检测:使用简单随机化(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1年5~12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住院3 702例患者(因本实验是仪器性能试验,要尽量涵盖临床各种患者尿液标本,所以不分年龄段,不分病种)尿液标本,每份标本充分混匀后分为2组各10 ml.一组进行自动化系统检测;另一组滴入KOVA尿液专用计数板,由两位检验师进行标准显微镜检查,以两者均值作为结果.后,随机选取200例患者尿液标本验证规则.③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得出McNemar检验的P值和Kappa检验的κ值,评价两个检验师人工镜检一致率.采用SPSS 13.0软件做ROC曲线统计Cobised尿沉渣分析仪、Urisys2400尿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的Cutoff值.结果 ①两位检验师的镜检一致性检验McNemar检验的P值为0.36,Kappa检验的κ值为0.74,表明两位检验师的镜检结果一致性较强;②建立筛选规则的性能:灵敏度99.76%,特异度93.26%,漏诊率0.23%和误诊率6.74%.结论 实验制定的镜检筛选规则,能够有效地筛选出真正需要人工镜检确认的异常样本或尿液中存在对尿干化学或流式细胞术有干扰因素的样本,使尿常规检测流程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和准确化,大大提高检验科工作效率和检验质量.

    作者:任军伟;陈建魁;丛玉隆;白洁;付淑红;王伊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评价

    目的 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进行评价.方法 依据2010 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诊断标准收集2012年1月~4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RA患者58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67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体检健康且排除自身抗体阳性的健康体检者67例.用CLIA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的抗CCP抗体;评估CLIA法检测抗CCP抗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与ELISA法的相关性.结果 CLIA法对RA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41%和97.0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0%和89.04%;CLIA与ELISA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7,P>0.05).结论 CLIA自动化仪器检测,其操作的智能化程度高,快速简便,且易于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杨曙梅;丛辉;王建新;王惠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YAP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中YAP蛋白的表达及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07年1月西京医院泌尿外科100例前列腺癌患者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0例前列腺癌患者癌组织(实验组)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对照组)中YA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有74例为阳性,占74%,而在100例癌旁组织中有42例为阳性,占42 %.两组比较,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18,P<0.005);前列腺癌中YAP的表达阳性率与PSA浓度、TNM分期及Gleason评分有明显关系(P<0.05);而与前列腺癌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YAP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其阳性表达率在侵袭性前列腺癌组织中高.YAP蛋白高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侵袭转移相关,YAP蛋白可成为诊断、治疗前列腺癌的新靶位.

    作者:安蓉;王丽娟;史圣甲;段英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成年男性健康体检人群血红蛋白与高血脂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成年男性健康体检人群血常规参数-血红蛋白(Hb)浓度与高血脂的关系.方法 随机调查了493例25岁以上成年男性健康体检人群Hb浓度和血清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情况.共分三组比较,285例40岁以上(含40岁),Hb≥150 g/L男性健康体检人群作为试验组;130例40岁以上(含40岁),Hb<150 g/L男性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1组;78例25~39岁,Hb≥150 g/L男性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2组.结果 试验组血清CHO,TG,LDL-C浓度(5.299,2.560,3.099)mmol/L显著升高,与对照1组(4.600,1.633,2.768)mmol/L和对照2组(4.644,1.782,2.715)mmol/L比较,经显著性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4.071~8.637,P值均<0.01).试验组血清CHO,TG异常检出率(0.596,0.747)与对照1组(0.285,0.338)和对照2组(0.321,0.436)比较均有明显升高,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18.76~63.31,P值均<0.01),试验组血清LDL-C异常检出率(0.456)与对照2组(0.438)和对照1组(0.48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0.291,P值>0.05).结论 40岁以上男性健康体检人群在做血常规分析时,如果发现Hb≥150 g/L,应及时进行血脂全套检查,了解自己的血脂状况,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防止高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阴斌霞;高文香;高宁;徐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