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秀杉;姜伟
目的 了解不同临床分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科2012年1月~7月住院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0例,所有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相应分为Child A,Child B和Child C三级.健康对照组为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7例健康成人,检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组和健康体检者组的D-二聚体,PT,APTT,Fbg和TT并比较分析,同时观察这些指标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和腹腔积液的关系.结果 9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PT,APTT和TT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Fbg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肝脏损害程度的增加,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Child C级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PT,APTT和TT数值显著高于Child A和Child B级患者,Fbg则显著低于Child A和Child B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腹腔积液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PT,APTT和TT显著高于无腹腔积液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及常规凝血功能的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有无纤溶亢进和高凝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临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腹腔积液可能是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增高的重要因素.
作者:胡晓;程超;冯立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动杆菌2006年~2012年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分离率与耐药变化趋势,了解多重耐药、泛耐药不动杆菌在儿科疾病的感染状况.方法 选取2006年~2012年门诊及住院患儿送检标本细菌培养所分离的376株不动杆菌,分析其在儿科疾病中的检出、分布特点及耐药变迁.结果 所分离的不动杆菌以鲍曼氏/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体及鲍曼不动杆菌多共329株,洛菲不动杆菌16株,溶血不动杆菌9株,其它不动杆菌22株;2006年~2008年呼吸内科为不动杆菌菌株主要检出病区,2009年~2011年ICU病区为不动杆菌菌株主要检出病区,其次为血液及外科病区.所检出的不动杆菌对所选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长明显,多重耐药、泛耐药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尤以2009年~2010年增长为显著.结论 不动杆菌在儿科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检出率呈逐年增长且增长较快,尤以重症监护及血液病区检出增多明显,多重耐药、泛耐药不动杆菌的检出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感染后的耐药监测及感染控制也已迫在眉睫.
作者:周颖;徐曦巍;宋文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α、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和IL-6的含量,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IL-6水平(24.2±7.9 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1±8.1 pg/ml)(t=1.932,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IMT(1.20±0.34)mm高于对照组(1.03±0.20)mm(t=2.314,P<0.05);在急性脑梗死组中,血清IL-6水平与颈动脉IMT水平(r=0.412,P<0.01)和hs-CRP水平(r=0.389,P<0.05)呈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6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结论 血清IL-6水平与炎性反应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急性脑梗死强的危险预测因素.
作者:郁超;陈彤;张克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血清尿酸与先兆子痫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渭南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妊娠37~40周109例单胎先兆子痫患者;同时选取同孕周正常血压单胎孕妇97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RDW,Hb及血清尿酸等指标.结果 ①先兆子痫患者RDW及血清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t=2.55,P=0.029;t=1.425,P=0.031).②以RDW基线水平14.7%为标准,高RDW(≥14.7%)先兆子痫组剖宫产率、胎盘早剥率及低体重胎儿率与低RDW(<14.7%)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7.58,P=0.006;χ2=6.64,P=0.011;χ2=6.84,P=0.009),血清尿酸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4.17,P=0.058).③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高RDW水平为先兆子痫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OR=1.81;P=0.017).结论 高RDW水平与先兆子痫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郭进京;李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特异性的保守小分子核糖核酸,它们通过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调控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多种肿瘤患者的血循环呈现异常的miRNA表达谱,这些表达变化的miRNAs可作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该文就近年来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循环miRN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管晓翠;张春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标本送检频率对痰培养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2010~2011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呼吸科采用入院日单次送检,老干部科采用连续三日送检,对不同送检频率的痰培养阳性率利用软件SPSS11.5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 2010年呼吸科单次和老干部科三次累计阳性率分别为34.4%和62.6%(P<0.01),2011年分别为36.4%和70.1%(P<0.01);老干部科第一次和第二次送检2010年的单次阳性率分别为31.4%和66.7%(P<0.01),累计阳性率分别为31.4%和49.0%(P<0.01),2011年的单次阳性率分别为35.2%和81.5%(P<0.01),累计阳性率分别为35.2%和58.3%(P<0.01);老干部科第二次和第三次送检2010年的单次阳性率分别为66.7%和88.6%(P<0.01),累计阳性率分别为49.0%和62.6%(P<0.05),2011年的单次阳性率分别为81.5%和93.5%(P<0.01),累计阳性率分别为58.3%和70.1%(P<0.01).结论 连续多次送检可显著提高痰培养阳性率.
作者:刘芳;周玉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室间质评(EQA)数据评估便携式血糖仪的检测性能.方法 114家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EQA活动的实验室,向其发放5个不同浓度批次的质评物进行便携式血糖监测仪的实验室间调查,同时收集室内质控(IQC)信息,计算出各实验室的西格玛度量值.结果 114家中获得六西格玛水平的实验室占少数,仅19%,而达到低水(三西格玛)的实验室不到一半,为45%.仪器分组分析中,Accu-chek组实验室的西格玛可接受水平比率大,为59.46%,Johnson & Johnson Lifescan组实验室的西格玛可接受水平比率低,为28.57%.结论 当前便携式血糖仪的检测性能并不理想.为了提高血糖结果的检测质量,实验室应该做好室内质控,改进检测结果的随机误差,做好比对工作,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系统误差.
作者:杨雪;王治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及其相关因子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3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慢性期19例,进展期16例(包括加速期5例,急变期11例)]和17例非恶性血液病组为对照组的骨髓标本中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及其相关因子1(XAF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XIAPmRNA表达水平在进展期组患者骨髓中高于慢性期组(t=4.438,P<0.01)和非恶性血液病组(t=10.93,P<0.01),而XAF1mRNA表达水平则低于慢性期(t=2.61,P<0.05)和非恶性血液病组(t=10.013,P<0.05);XIAPmRNA的表达水平在化疗后获得骨髓缓解的CML患者骨髓中显著低于化疗前(t=4.109,P<0.01),而XAF1mRNA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化疗前(t=5.995,P<0.01).结论 XIAP及XAF1的联合检测及动态观察可作为CML临床辅助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周君纯;郑丽;吴兆勇;刘家华;李建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BG)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联合检测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确诊为IFI的患者54例,疑诊10例和非真菌感染患者14例,同时收集健康成人血浆和血清各39份作为正常对照.分别采用比色法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BG值和血清GM,以G>100 ng/L为G试验阳性,以I值<1.0为GM试验阳性,计算G试验和GM试验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G试验的灵敏度98.1%,特异度42.8%,阳性预测值86.9%,阴性预测值85.7%;GM试验灵敏度77.8%,特异度92.9%,阳性预测值97.7%,阴性预测值52.0%;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8.1%,特异度98.9%,阳性预测值98.1%,阴性预测值98.9%.G试验和GM试验均与临床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43,P<0.001;χ2=23.859,P<0.001).G试验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GM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1,P=0.02),但GM试验特异度高于G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3,P=0.013),而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可同时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能明显减少试验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发生,更有效地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
作者:何成禄;何增品;徐从琼;李娅;李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β-半乳糖苷酶快速鉴定肠杆菌的意义.方法 肠杆菌中的某些菌属具有β-半乳糖苷酶,可水解对硝基酚-β-D-半乳糖苷,生成对硝基酚(PNP)游离而呈现黄色,采用酶标仪在405nm波长下比色,依据光密度值确定细菌的菌量.结果 β-半乳糖苷酶(β-GAL)检测适反应条件:pH值4.5,底物浓度2 g/L,反应时间2 h.低检出限300 CFU/ml.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均检测到阳性结果.而福氏志贺菌、伤寒沙门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克雷伯氏菌以及绿脓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念珠菌属均检测到阴性结果.准确性和特异性均达到100%.结论 该研究方法可推广到环境和水质细菌检测,实用性较强.
作者:王维梅;王长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可因吸入外界环境中的CO或内源性产生.内源性CO在体内的产生,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形成,呼出CO水平受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影响.内源性CO可作为机体氧化和炎症状态的标志物.某些疾病时内源性CO生成量增加,于是干扰CO正常信号通路,增加机体毒性危害.
作者:蒋云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酶校准品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应用,探讨血清酶测定标准化的新途径.方法 以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乳酸脱氢酶(LDH)为例,参加实验的设备分别测定酶校准品和三个水平血清样本各一次,记录检验结果;用校准品定标后再测定血清样本一次,记录检验结果;计算校准品测定结果总体均值与标示值间的偏倚和校准前后血清样本测定结果精密度的变化.结果 GGT和LDH的相对偏倚分别为14.7%和12.3%;在应用校准品后,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V%)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GGT由5%~8%下降至3%~4%,LDH由6%~9%下降至3%~5%.结论 该实验室血清GGT和LDH的测定结果有较好的向国际标准溯源性;使用酶校准品可改善各设备间测定结果的一致性.
作者:张莹;周铁成;童开;岳乔红;郝晓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滴度与IgG,C3和C4的关系,以及不同滴度ANA与抗可提取的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抗体阳性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5月~2012年6月间的1 813例患者自身免疫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ANA和抗ENA抗体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而IgG,C3和C4则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按ANA检测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ANA滴度1∶100为第1组,ANA滴度1∶160为第2组,ANA滴度1∶320为第3组,ANA滴度1∶640为第4组,ANA滴度1∶1 280为第5组,ANA滴度1∶3 200为第6组,ANA>滴度1∶3 200为第7组,另在ANA滴度<1∶100中随机抽取120例为第8组(阴性组).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IgG,C3和C4的水平差异及各组抗ENA抗体的阳性率.结果 随着ANA滴度的上升,IgG明显升高(F=31.19,P<0.01),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6.66,P<0.05).当ANA滴度≥1∶320时,C3,C4水平明显降低(F=42.15,9.57,P<0.05),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12.21,3.58~9.69,P<0.05).随着ANA滴度的增高,抗ENA抗体阳性率逐渐升高(χ2=86.67,P<0.05),且各种抗ENA抗体的出现类型也有所不同,在1∶100≤ANA滴度≤1∶3 200组中抗SS-A抗体阳性率高,而在ANA滴度>1∶3 200组中抗U1RNP抗体阳性率高.结论 血清IgG,C3和C4的水平与ANA滴度有一定的联系,而且ANA滴度与抗ENA抗体的出现类型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该重视ANA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舒颖;张平安;魏新素;叶芳丽;周心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C基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C,SEC)PCR方法.方法 根据SEC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性PCR引物,建立扩增体系,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的靶基因片段.通过分析产SEC菌株和对照菌株PCR产物,评价方法的特异性;通过对产SEC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样本系列稀释后进行PCR检测,分析方法的敏感性;并运用该方法分析实验室既往检出的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EC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SEC基因PCR快速检测方法,该法PCR扩增产物长度为490 bp,未见假阳性结果,特异度良好;灵敏度较高,反应体系中有32cfu的产SEC金黄色葡萄球菌即可检出;30株本地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EC基因携带率20%.结论 PCR法可以快速、敏感地检测SEC基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可以利用的有效工具.
作者:周海涛;张勇;石晓路;李波;曾华书;陈润莉;侯红斌;赖植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用干血斑(dried blood spot,DBS)取代静脉血作为检测HCV RNA的样品来源的可行性.方法 评价该方法的检测限、批间和批内变异.用HCV RNA阴性的血液将第二代HCV RNA国际标准(WHO,HPA UK)稀释后浓度分别为1 000,500,250和150 IU/ml的样品检测.批间变异是通过反复检查单个1 000 IU/ml DBS对照超过20次PCR反应.批内变异则是通过一次PCR反应,在20个反应孔检测1 000 IU/ml对照DBS.从单个已知血液样品HCV阳性的标本制备成DBS后在不同温度和时间进行评估检测HCV RNA的影响,如室温下,4℃,-20℃和-80℃.另外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如1,2,4,6,9和12个月.结果 DBS样品检测HCV RNA的检测限为250IU/ml.1 000 IU/ml 样本的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2.5%和2.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8%.在不同温度保存超一年的DBS样品中HCV RNA是稳定的.结论 笔者建立了一种灵敏和稳定的采用DBS检测HCV RNA的方法.用干血斑作为一种样品有利于对高危人群HCV RNA的检测.
作者:黄国清;唐恒锋;舒少为;蔡长争;蔡芬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金标法与间接血凝法检测弓形虫IgG抗体的一致性.方法 2012年10月采自河北省血液中心流动采血车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共440份,其中男性206份,女性234份,年龄18~55岁.采用金标法与间接血凝法平行检测献血者血液样本弓形虫IgG抗体,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金标法与间接血凝法检测献血者血液样本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6%(28/440)和5.45%(24/440),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10,P>0.05),总符合率为97.7%(430/440).用Kappa指数评价,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金标法与间接血凝法检测弓形虫IgG抗体符合率高,且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可用于献血者现场筛查.
作者:辛连芳;宋任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目前使用的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构成株Z10与汉坦病毒西安分离株XAAa10091712的相互关系,为西安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比对疫苗构成株Z10和西安分离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以及疫苗注射后产生抗体对西安分离株中和作用研究两者相互关系.结果 基因组序列比对显示两毒株S,M和L片段核苷酸相似性为89.5%,87.8%和87.8%,核蛋白、糖蛋白和RNA聚合酶相似性分别为98.4%,93.2%和96.3%;疫苗接种后产生针对N蛋白IgG类抗体在免疫前、基础免疫后、加强后分别为25.50%,62.54%和89.06%;针对N蛋白IgG抗体阳性标本中中和抗体阳性率为20.0%.结论 疫苗株与西安分离株基因组序列相似性均在90%以下,糖蛋白氨基酸序列差异为6.8%;疫苗接种后针对西安分离株产生中和抗体阳性率较低.
作者:马超锋;吴瑞;余鹏博;杜全丽;李劲松;李恒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产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类型.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痰液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71株,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及肉汤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运用改良Hodge实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分析其耐药基因.结果 71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株,耐药率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65.8%).有70株检出碳青霉烯酶,69株检出携带OXA-23基因,未能检测出OXA-24,KPC,SHV和IMP基因,PCR产物纯化后测序表明与鲍曼不动杆菌(AY795964.1)blaOXA-23基因序列100%同源.结论 blaOXA-23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基因,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高.
作者:尹秀杉;姜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非配套试剂检测LDL-C室内质控血清靶值的确定方法.方法 笔者参照CLSI的EP9-A2文件,用贝克曼-库尔特生化分析仪配套LDL-C试剂为比较方法(X)、非配套试剂(四川迈克)为实验方法(Y)检测患者血清和3个水平待定值的质控血清.以CLIA'88的1/2EA为判断标准对Y和X检测患者血清结果进行临床可接受性分析:若临床可接受,Y常规检测质控血清均值(n=20)为暂定靶值;3个月后取10份患者血清进行比对,若满意(PT≥80%),Y检测LDL-C的质控血清累积在控均值确定为靶值.结果 X,Y两组患者血清结果(mmol/L)分别为3.26±1.37,3.19±1.32,P>0.05(P=0.812);相关性分析r=0.994,Y=0.962X+0.053,医学决定水平2.58,4.10和4.91 mmol/L处SE分别为0.046,0.104和0.135,均小于1/2EA,Y结果临床可接受,3个水平质控血清暂定靶值为1.61,2.46,3.37;3个月后患者血清比对结果满意(PT=100%),3个水平室内质控血清靶值为1.60,2.51和3.44.结论 同一项目使用不同试剂检测时,应在患者血清比对结果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上确定非配套试剂检测室内质控血清靶值.
作者:梁敏文;邸玉玮;郑有为;董晖;戴耀宗;李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男性不育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286例男性不育患者,抽取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检出异常核型69例,异常检出率为24.13%.其中,52例为Klinefelter综合征,占异常核型的75.36%;9例为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占异常核型的13.04%;8例为Y染色体异常,占异常核型的11.59%.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临床上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非常必要.
作者:张美华;盖凌;张爱东;杨丹彤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