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徐曦巍;宋文琪
目的 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BG)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联合检测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确诊为IFI的患者54例,疑诊10例和非真菌感染患者14例,同时收集健康成人血浆和血清各39份作为正常对照.分别采用比色法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BG值和血清GM,以G>100 ng/L为G试验阳性,以I值<1.0为GM试验阳性,计算G试验和GM试验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G试验的灵敏度98.1%,特异度42.8%,阳性预测值86.9%,阴性预测值85.7%;GM试验灵敏度77.8%,特异度92.9%,阳性预测值97.7%,阴性预测值52.0%;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8.1%,特异度98.9%,阳性预测值98.1%,阴性预测值98.9%.G试验和GM试验均与临床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43,P<0.001;χ2=23.859,P<0.001).G试验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GM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1,P=0.02),但GM试验特异度高于G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3,P=0.013),而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可同时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能明显减少试验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发生,更有效地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
作者:何成禄;何增品;徐从琼;李娅;李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不同分型方法对环境分离的军团菌进行鉴定和分型,并进行结果比较.方法 采用脂肪酸分型法,16S rRNA和mip基因分型法,对澳门公共场所环境水体所分离的55株军团菌进行鉴定和分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脂肪酸分型将55株军团菌分为10个群共8个种,16S rRNA和mip分型结果相近,都将所有菌株分为6个群共6个种,树状图一致性较高.结论 三种方法均可在鉴定细菌的同时进行分型研究,大部分菌株结果相同,少数菌株存在差异,实际应用时好是多种方法同时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赵红波;熊丽娜;莫自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成年男性健康体检人群血常规参数-血红蛋白(Hb)浓度与高血脂的关系.方法 随机调查了493例25岁以上成年男性健康体检人群Hb浓度和血清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情况.共分三组比较,285例40岁以上(含40岁),Hb≥150 g/L男性健康体检人群作为试验组;130例40岁以上(含40岁),Hb<150 g/L男性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1组;78例25~39岁,Hb≥150 g/L男性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2组.结果 试验组血清CHO,TG,LDL-C浓度(5.299,2.560,3.099)mmol/L显著升高,与对照1组(4.600,1.633,2.768)mmol/L和对照2组(4.644,1.782,2.715)mmol/L比较,经显著性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4.071~8.637,P值均<0.01).试验组血清CHO,TG异常检出率(0.596,0.747)与对照1组(0.285,0.338)和对照2组(0.321,0.436)比较均有明显升高,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18.76~63.31,P值均<0.01),试验组血清LDL-C异常检出率(0.456)与对照2组(0.438)和对照1组(0.48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0.291,P值>0.05).结论 40岁以上男性健康体检人群在做血常规分析时,如果发现Hb≥150 g/L,应及时进行血脂全套检查,了解自己的血脂状况,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防止高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阴斌霞;高文香;高宁;徐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抵抗素自被发现10年来一直备受关注,作为一种新的脂肪分泌因子,不仅与肥胖、2型糖尿病具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炎症区域家族(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s,FIZZ)成员.近年来,大量有关抵抗素与多种临床疾病关系的研究报道出现,但结论并不一致,甚至仍存在争议.该文综合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抵抗素与肥胖症、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炎症过程及肿瘤的关系做一阐述.
作者:沈永明;管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男性不育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286例男性不育患者,抽取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检出异常核型69例,异常检出率为24.13%.其中,52例为Klinefelter综合征,占异常核型的75.36%;9例为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占异常核型的13.04%;8例为Y染色体异常,占异常核型的11.59%.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临床上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非常必要.
作者:张美华;盖凌;张爱东;杨丹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糖尿病高风险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的价值,并探讨糖基化生物学变异对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1年10月筛选出的205例糖尿病高风险人群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三酰甘油(TG),依据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血糖调节受损组(IGR)和糖尿病组(DM);利用ROC曲线分析HbA1c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佳切点,并评价诊断效果.对依据该研究HbA1c佳诊断切点漏诊和误诊糖尿病病例行毛细血管血糖(CBG)监测,获得平均血糖水平,分析糖基化个体差异对HbA1c作为诊断标准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高风险人群检出率为35.6%;HbA1c诊断糖尿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95%CI:0.856~0.926),与空腹血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8,P>0.05),在佳诊断切点6.0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和87.9%;HbA1c诊断糖尿病前期的AUC为0.567(95%CI:0.492~0.641),低于以空腹血糖单独诊断糖尿病前期的AUC(0.772,95%CI:0.712~0.831)(Z=3.56,P<0.05);Bland-Altman分析表明,依据该研究HbA1c佳诊断切点漏诊患者的HbA1c实测值和理论值存在临床不可接受的偏差,糖基化的个体差异不可忽视.结论 HbA1c诊断糖尿病的佳诊断切点为6.05%,诊断效果与空腹血糖相当,但诊断糖尿病前期的能力弱;个体间糖基化差异可能是影响诊断效果的重要原因.
作者:曾宪飞;谈昀;叶维莉;李军民;王小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血清尿酸与先兆子痫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渭南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妊娠37~40周109例单胎先兆子痫患者;同时选取同孕周正常血压单胎孕妇97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RDW,Hb及血清尿酸等指标.结果 ①先兆子痫患者RDW及血清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t=2.55,P=0.029;t=1.425,P=0.031).②以RDW基线水平14.7%为标准,高RDW(≥14.7%)先兆子痫组剖宫产率、胎盘早剥率及低体重胎儿率与低RDW(<14.7%)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7.58,P=0.006;χ2=6.64,P=0.011;χ2=6.84,P=0.009),血清尿酸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4.17,P=0.058).③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高RDW水平为先兆子痫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OR=1.81;P=0.017).结论 高RDW水平与先兆子痫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郭进京;李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Cobised尿沉渣分析仪与Urisys2400尿液分析仪联合自动化检测(以下简称自动化系统)与人工显微镜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建立合理的尿液人工镜检筛选规则.方法 ①两位检验师显微镜检查技术评价:通过两者对240份随机门诊患者尿液标本双盲法检测的结果,评价一致性.②尿常规检测:使用简单随机化(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1年5~12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住院3 702例患者(因本实验是仪器性能试验,要尽量涵盖临床各种患者尿液标本,所以不分年龄段,不分病种)尿液标本,每份标本充分混匀后分为2组各10 ml.一组进行自动化系统检测;另一组滴入KOVA尿液专用计数板,由两位检验师进行标准显微镜检查,以两者均值作为结果.后,随机选取200例患者尿液标本验证规则.③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得出McNemar检验的P值和Kappa检验的κ值,评价两个检验师人工镜检一致率.采用SPSS 13.0软件做ROC曲线统计Cobised尿沉渣分析仪、Urisys2400尿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的Cutoff值.结果 ①两位检验师的镜检一致性检验McNemar检验的P值为0.36,Kappa检验的κ值为0.74,表明两位检验师的镜检结果一致性较强;②建立筛选规则的性能:灵敏度99.76%,特异度93.26%,漏诊率0.23%和误诊率6.74%.结论 实验制定的镜检筛选规则,能够有效地筛选出真正需要人工镜检确认的异常样本或尿液中存在对尿干化学或流式细胞术有干扰因素的样本,使尿常规检测流程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和准确化,大大提高检验科工作效率和检验质量.
作者:任军伟;陈建魁;丛玉隆;白洁;付淑红;王伊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β-半乳糖苷酶快速鉴定肠杆菌的意义.方法 肠杆菌中的某些菌属具有β-半乳糖苷酶,可水解对硝基酚-β-D-半乳糖苷,生成对硝基酚(PNP)游离而呈现黄色,采用酶标仪在405nm波长下比色,依据光密度值确定细菌的菌量.结果 β-半乳糖苷酶(β-GAL)检测适反应条件:pH值4.5,底物浓度2 g/L,反应时间2 h.低检出限300 CFU/ml.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均检测到阳性结果.而福氏志贺菌、伤寒沙门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克雷伯氏菌以及绿脓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念珠菌属均检测到阴性结果.准确性和特异性均达到100%.结论 该研究方法可推广到环境和水质细菌检测,实用性较强.
作者:王维梅;王长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昌平区医院2011~2012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构成比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用Whonet5.6软件对2011~2012年6 331份血培养标本中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331份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33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及真菌分别占63.4%(213/336),35.7%(120/336)和0.9%(3/336).G-菌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G+球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人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美洛培南对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00%敏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对阳性菌100%敏感,其它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耐药率不断增强,应重视血培养标本检测及致病菌耐药性分析,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耐药趋势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何秀娟;李全亭;王力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改良ELISA法对梅毒ELISA检测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和改良ELISA法,平行对照检测213例梅毒阴性样本,23例因梅毒钩状效应产生假阴性的样本,20例阴性对照和20例阳性对照.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213例阴性样本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620).改良ELISA对阴性对照,1∶128及以上稀释的假阴性样本和ELISA法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改良ELISA法对阳性对照,1∶64及以下稀释的假阴性样本和ELISA法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ELISA法能有效地防止钩状效应的发生,改良ELISA法的敏感度也优于ELISA法.
作者:胡惠萍;袁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检测人血清中抗白色念珠菌H3K4甲基转移酶N末端肽段(N-terminal region of histone 3 lysine 4 methyltransferase,Set1-208p)IgG 类抗体的ELISA方法,评估其在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IC患者(105例)、定植患者(37例)、细菌感染患者(25例)、其他真菌感染患者(1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200例)血清,用Set1-208p作为包被抗原,血清1∶500稀释,以羊抗人IgG-HRP为二抗,测定人血清中相应的抗Set1-208p抗体水平,确定cut-off值并考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以重组Set1-208p抗原建立的ELISA 法精密度良好,批内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5.5%,批间CV为10.4%.重组抗原对血清中相应抗体的阻断率为91.8%,根据ROC曲线,选择吸光度(absorbance,A)值0.40作为cut off值,对IC的诊断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90%,且与细菌感染及其他真菌感染病人(如曲霉)无非特异交叉反应.此外,IC患者中抗Set1-208p抗体阳性率(76.1%,80/105)显著高于念珠菌定植者抗Set1-208p抗体阳性率(32.4%,12/37)(χ2=22.9,P<0.01).结论 建立了检测抗白念珠菌抗Set1-208p抗体的ELISA法,在IC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孔倩倩;马春芳;蔡迁;廖红;韩丹丹;史利宁;李芳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胱抑素C(Cys-C)和尿β2-M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老河口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A,B,C三组:A组为正常蛋白尿组32例(UAER<20 μg/min),B组为微量蛋白尿组31例(20 μg/min≤UAER≤200 μg/min),C组为大量蛋白尿组31例(UAER>200 μg/min);同时选择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群体30例作为对照,测定各组的CTGF,Cys-C和β2-MG,应用Pearson's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分析对各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CTGF,Cys-C和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患者的CTGF,Cys-C和β2-MG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81,0.34,0.41,P<0.05);CTGF,Cys-C和β2-MG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 糖尿病患者CTGF,Cys-C和β2-MG水平的升高与其早期肾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应用可以提高DN早期肾损伤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冯文忠;安云;张仁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用干血斑(dried blood spot,DBS)取代静脉血作为检测HCV RNA的样品来源的可行性.方法 评价该方法的检测限、批间和批内变异.用HCV RNA阴性的血液将第二代HCV RNA国际标准(WHO,HPA UK)稀释后浓度分别为1 000,500,250和150 IU/ml的样品检测.批间变异是通过反复检查单个1 000 IU/ml DBS对照超过20次PCR反应.批内变异则是通过一次PCR反应,在20个反应孔检测1 000 IU/ml对照DBS.从单个已知血液样品HCV阳性的标本制备成DBS后在不同温度和时间进行评估检测HCV RNA的影响,如室温下,4℃,-20℃和-80℃.另外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如1,2,4,6,9和12个月.结果 DBS样品检测HCV RNA的检测限为250IU/ml.1 000 IU/ml 样本的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2.5%和2.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8%.在不同温度保存超一年的DBS样品中HCV RNA是稳定的.结论 笔者建立了一种灵敏和稳定的采用DBS检测HCV RNA的方法.用干血斑作为一种样品有利于对高危人群HCV RNA的检测.
作者:黄国清;唐恒锋;舒少为;蔡长争;蔡芬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浆内皮素(ET-1)对糖尿病及其并发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50例糖尿病患者和48例糖耐量正常者空腹血浆ET-1和HbA1c水平,以糖耐量正常者检测结果为对照组.结果 糖尿病组HbA1c水平(7.642±1.302)%与对照组(5.477±0.5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703,P<0.01).糖尿病组空腹血浆ET-1水平(88.452±14.22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43.492±10.383)pg/ml(t=17.806,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糖代谢紊乱和血管内皮损伤,通过HbA1c和空腹血浆ET-1的测定可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病程监测,并对并发高血压的患者早期发现、早期防治.
作者:张志平;张凯悦;徐焰;卢宝弼;郝晓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相关细胞因子和应激生化指标变化并讨论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6月经CT和/或MRI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男性5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9.8±13.5)岁,包括突出型56例,游离型17例和凸起型11例.患者用异丙酚连续硬膜外麻醉,根据不同类型进行手术处理,术后常规防感染及支持治疗.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1周和2周早晨空腹分别抽取静脉血用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栓素(TX)、内皮素(ET)、前列腺素E(PGE)和降钙素(calcitonin,CA),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维持平稳,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恢复状况均良好,2周后治愈有效率92.9%(78/84).患者手术后1天血清MDA,SOD,IL-6,TNF,TX,ET,PGE和CA均明显升高(t=2.401~3.128,P均<0.01),术后1周开始下降(t=1.698~3.128,P<0.05~0.01),2周后基本恢复正常(t=0.257~1.149,P均>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可以使体内相关细胞因子和应激生化指标发生改变,这一变化除手术创伤外,可能还与临床采用异丙酚麻醉药有关,这一生化代谢发生变化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鹏;刘世平;张文生;许昌泰;李陕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特异性的保守小分子核糖核酸,它们通过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调控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多种肿瘤患者的血循环呈现异常的miRNA表达谱,这些表达变化的miRNAs可作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该文就近年来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循环miRNA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管晓翠;张春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09年6月~2012年1月334例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福建省人民医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采用2007年颁布的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依据入院时RDW水平分为≤12.3,12.3~13.8,13.8~15.0和≥15.0四组,比较其临床特征、住院治疗经过和主要心脏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DW对住院转归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果 在RDW较高的组别患者的年龄较大(F=3.14,P=0.026).随着RDW的升高,心力衰竭(χ2=55.4,P<0.001)、恶性心律失常(χ2=14.4,P=0.002)及住院病死率(χ2=8.35,P=0.039)明显增加;住院期间RDW持续升高的患者,住院病死率进一步增加(χ2=5.31,P=0.021).住院期间RDW中位数、入院时RDW预测住院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和0.673,以住院期间RDW中位数对住院死亡的预测效率高(95%CI:0.644~0.871,P<0.05).当住院期间RDW中位数为13.8%时,其预测住院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分别为73.5%和65.4%.结论 RDW持续升高提示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且住院期间RDW中位数对住院转归具有中等预测价值.
作者:黄丽华;林飞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近年来,肺灌洗作为解决肺部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一种先进技术,正应用于尘肺、肺泡蛋白沉积症等疾病的治疗[1],另外,肺灌洗后的灌洗液某些成分的检测也能作为新生儿慢性肺部疾病(CLD)的重要辅助诊断[2].为了进一步更好地应用肺灌洗技术,特针对肺灌洗液(BALF)成分的检查与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袁华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不同临床分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科2012年1月~7月住院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0例,所有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相应分为Child A,Child B和Child C三级.健康对照组为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7例健康成人,检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组和健康体检者组的D-二聚体,PT,APTT,Fbg和TT并比较分析,同时观察这些指标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和腹腔积液的关系.结果 9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PT,APTT和TT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Fbg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肝脏损害程度的增加,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Child C级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PT,APTT和TT数值显著高于Child A和Child B级患者,Fbg则显著低于Child A和Child B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腹腔积液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PT,APTT和TT显著高于无腹腔积液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及常规凝血功能的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有无纤溶亢进和高凝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临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腹腔积液可能是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增高的重要因素.
作者:胡晓;程超;冯立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