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荧光原位杂交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及预后中的应用

黄俊;邓明凤;陈永玲;唐元艳;张利铭;黄知平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荧光原位杂交,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异常
摘要: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染色体异常检测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组合探针检测14例CLL患者11,12,13及17号染色体异常情况,14例患者采用FC方案后,观察疗效并随访12~34个月.结果 采用FISH技术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4.2%;随访12~34个月,13(92.8%)例患者存活.结论 FISH在检测CLL染色体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可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CLL提供较为准确的分子细胞遗传学信息,指导临床与预后分析.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老年高尿酸血症人群发生微量清蛋白尿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考察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和微量清蛋白尿水平,探讨其在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湘雅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40岁以上的984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1 0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压、血糖、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和血肌酐水平;同时在三年里随访192例尿微量清蛋白正常的中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每年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2次.结果 高尿酸组尿和尿酸正常组微量清蛋白水平(ln(ACR))分别为3.67±4.02和2.88±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3,P<0.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人群血清尿酸是发生微量清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其它影响因素后,血尿酸每升高100 μmol/L,发生微量清蛋白尿的风险增加2.41倍(RR=4.82,95%CI为4.111~5.932,P=0.009).结论 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微量清蛋白尿发生关系密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衡湘军;廖元平;谭艳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JAK2 V617F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JAK2 V617F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20例MPN患者体内JAK2 V617F含量.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x2检验分析JAK2 V617F基因突变与MPN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MPN患者JAK2 V617F检测阳性者92例,占76.7%,阴性者28例,占23.3%.正常对照组35例均为阴性.MPN患者JAK2 V617F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02,P<0.01).结论 JAK2 V617F是诊断MPN常用辅助检查,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晓波;蔺京;白涛涛;杨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徐州地区抗-HCV阳性献血者HCV基因检测分析

    目的 通过对献血员抗HCV阳性标本的HCV RNA基因测序及荧光定量检测,分析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及分布情况.方法 留取徐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CV阳性标本100份样本(2011年9月~2012年1月),进行HCV RNA基因扩增测序,通过PCR扩增有代表性的基因片段5NTR区,C区,NS5B区,再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HCVR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PCR).结果 100份标本中,HCV RNA阳性92例,90例HCV RNA分出亚型,亚型1b,2a,2b,3a,3b和6a比率依次为67.78%,26.67%,1.11%,1.11%,1.11%和2.22%.HCV RNA含量分布在102~108 copies/ml范围内.结论 徐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CV RNA基因以1b和2a为主要亚型,分型率高于其他亚型;HCV RNA基因分型在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HCV RNA基因(亚)型与云南地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b(X2=41.67,P<0.01),3a(X2=12.97,P<0.01),3b(X2=45.64,P<0.01).

    作者:胡金萍;张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计数板对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检测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精子计数板对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对2013年2月10日~4月30日,48份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分别用三块计数板进行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检测,并对结果进行F检验;对这三块计数板用Filmetrics F20激光间隙测量仪进行多位点深度检测,根据平均浓度判断是否合格.结果 用A型(金属板)、B型(玻璃板)和C型(Macro板)计数板测得的平均精子浓度分别为:(50.3±27.1)×106/ml,(76.5±30.5)×106/ml,(65.5±24.2)×106/ml,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0,P<0.05);三块计数板所测得的平均精子活力无差异;A型、B型计数板平均深度分别是7.74 μm,13.01 μm,均不合格,C型10.01 μm判为合格.结论 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配套用的精子计数板严格按照《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的要求进行验收和定期复检,可确保精子分析质量.建立精子计数的室内质量控制可监测计数板的深度变化.

    作者:范久波;孙莉;刘海菊;刘开琴;李智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评估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性能

    目的 用六西格玛(6σ)管理方法评估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性能,用以指导质量改进.方法 选取2013年同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EQA)计划和室内质量控制室间比对计划的实验室,共327家,包含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由EQA结果和室内质控,分别获得各实验室的偏倚(bias)和变异系数(Cv),并依据2013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糖化血红蛋白室间质评给出的允许总误差(TEa)标准,按照公式σ=(TEa-bias)/CV计算σ值,评价各实验室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性能;分别对实验室检测系统的偏倚和不精密度进行评价,计算满足标准的比例.结果 能达到3σ水平(3σ)的实验室为65.1%(213/327),达到6σ水平的实验室占26.9%(88/327).按分析系统分组后,不同组别可接受σ水平比率不同,范围在33.3%~86.7%.各系统满足偏倚标准的比例为75.0%~100%,满足不精密度标准的比例在40.0%~100%之间.结论 大部分实验室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质量水平可靠,有小部分实验室的检测质量特别是精密度还有改进余地;6σ质量管理是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一项有效管理工具,有助于实验室不断提高临床检测水平.

    作者:曾洁;张传宝;赵海建;闫颖;张天娇;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与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sICAM-1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过敏性紫癜组),2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尿Ⅳ型胶原(Ⅳ C)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肾功能、血沉和反应蛋白(CRP)水平.以sICAM 1作为应变量,以血沉、反应蛋白、尿Ⅳ C、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尿NAG、尿素、血肌酐和CK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HSP组的血清sICAM1水平(24.72±4.42 μg/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0.14±3.26 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58,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CAM 1与尿Ⅳ C、血沉、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呈正相关性.结论 sICAM 1参与HSP急性期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过程,可能作为预测HSP患儿心脏、肾脏早期损伤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玲;马亚萍;肖延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36例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方法对136例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136例急性白血病中,9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主要表达抗髓过氧化物酶MPO(95.87%),CD68 (89.69%),CD13 (86.59%)和CD33 (82.47%);其次为HLA-DR(61.85%)和CD34 (57.73%).16.49%的AML患者伴淋系抗原表达,常见为CD7 (9.27%),CD19 (6.18%)及CD2 (3.09%).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28例,主要表达CD19(100%),HLA DR(96.42%),CD22(75%),CD34(71.42%)及CD10 (67.85%).T细胞系ALL 11例,主要表达CD7(100%),CD3(81.81%)及CD5 (72.72%).17.94%ALL患者表达髓系相关抗原,主要是CD13(15.38%)及CD33(10.71%).结论 免疫表型检测能提高急性白血病诊断率,并对亚型鉴别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秀蕊;杨娣娣;王九菊;李艳春;赵园;张丽洁;魏绪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安徽省六安市女性HP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HPV疫苗影响预估

    目的 研究分析安徽省六安市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年龄特征及基因型分布状况,并就HPV疫苗对宫颈癌的影响进行预估.方法 用Luminex流式芯片技术对1 257例20~74岁的妇科就诊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检测,同时留取标本作病理学检验.使用SPSS 19.0软件对组间HPV检出率及多重感染率的差异性进行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HPV感染的年龄分布、基因分型进行分析,根据HPV基因型的感染状况预估注射HPV疫苗对HPV感染率以及宫颈癌的影响.结果 ①1 257例就诊者中HPV感染者406例,阳性率为32.30%.在感染者中单一感染179例(44.09%),多重感染227例(55.91%).②35~39岁、40~44岁以及60~64岁是HPV感染的高峰年龄段,其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42.20%,45.82%和41.67%.③406例HPV感染者样本共检测出731株HPV病毒,分为25个基因型,感染率高的5个基因型依次为:HPV16 (15.87%),HPV52 (14.36%),HPV58(11.76%),HPV31(9.30%)和HPV18 (9.03%).④各组HPV阳性率及多重感染率依次为:正常组8.24%和3.13%;炎症组11.50%和3.90%;CIN Ⅰ组50.87%和22.17%;CINⅡ组92.20%和74.47%;CINⅢ组100%和80.95%;宫颈癌组96.36%和43.64%.⑤假设为安徽六安地区女性接种可100%预防HPV16,18,52和58的疫苗,可减少29.67%的HPV感染率和56.36%的宫颈癌发病率.结论 安徽六安市女性HPV感染的高峰年龄段为35~44岁和60~64岁,HPV感染率高的5个基因型依次为HPV16,52,58,31和18.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HP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研发出能有效预防HPV16,18,52和58的疫苗对于减少HPV的感染率和宫颈癌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华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含量与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heart disease,CAD)的关系,以期研究冠心病辅助监测新的血液指标.方法 选取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内分泌代谢疾病者50例作为对照组,100例CAD患者作为病例组,依据临床诊断将病例组100例患者分成三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分别检测其血浆LP PLA2含量、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和尿酸(U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血浆中LP PLA2含量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在LP PLA2含量及TC,TG,HDL C和LDL C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3.43, 4.05,3.76,P均<0.05),而两组之间在GLU,UA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0.55,P均>0.05);冠心病中三组分别与对照组TC,TG,HDL C和LDL C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3.21,3.49~3.85,3.05~3.89,2.81~3.37,P均<0.05),在GLU,UA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1.68,0.85~1.39,P均>0.05);冠心病UAP组、SAP组及AMI组之间在LP PLA2含量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3.98~5.31,P<0.01),冠心病三组之间LDL C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0.81~1.31,P>0.05);在SAP组与UAP组、SAP组与AMI组之间的TC,MTG,HDL C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2.02,2.85,P均<0.05),但在UAP组与AM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P>0.05);冠心病患者LP PLA2含量与GLU,LDL C和UA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5,0.35,0.01,P均>0.05),而与TC,TG和HDL C水平显著相关(r=0.42,0.41, 0.37,P均<0.01),且LP PLA2含量与TC,TG水平呈正相关性,而与HDL C存在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组血浆LP PLA2含量与CA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血浆LP PLA2含量有助于区分CAD的病变程度.

    作者:阿尔孜古丽·吐尔逊;努尔比亚·阿布都热西提;田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红蛋白水平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化疗前血红蛋白(Hb)水平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新乐市社会保险职工医院收治的86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SOX化疗方案至少2个周期,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测定Hb值,比较化疗前不同年龄、性别、ECOG评分、肿瘤分化程度、不同位置肿瘤患者Hb值,并比较86例患者化疗前后的Hb值、有效和无效患者化疗前Hb值及贫血患者和非贫血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对患者随访观察,比较贫血患者和非贫血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化疗前不同年龄、性别、ECOG评分、肿瘤分化程度、不同位置肿瘤患者Hb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F值=0.568~0.904,P值均>o.05),发生内脏转移、腹腔转移患者Hb值分别高于无内脏转移、无腹腔转移患者[(116.9±19.5)g/L vs (107.2±18.7)g/L,(116.5±18.6)g/L vs (106.1±19.8)g/L;t=2.301,2.221,P=0.024,o.029];化疗前86例患者Hb值高于化疗后[(111.3±18.6)g/L vs (104.5±17.8)g/L,t=2.449,P=o.015];所有患者中化疗后有效36例,无效50例,有效患者化疗前Hb值高于无效患者[(115.8±18.7)g/L vs(106.3±17.4)g/L;t=2.421,P=0.018];化疗前58例患者贫血,28例患者不存在贫血,化疗前非贫血患者有效率高于贫血患者(57.1% vs 34.5%,Z=3.984,P=0.046),平均生存时间稍长于贫血患者[(463.6±156.4)天vs (397.1±149.8)天,t=1.902,P=0.061)].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Hb含量降低,伴有贫血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较差.

    作者:刘立峰;刘增儒;成志儒;王翠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1月284例骨科手术患者(其中男性147例,女性137例,年龄7~80岁,体重15~80kg之间,其中15~30kg 2例,30~45 kg38例,45~60 kg53例,60~80 kg191例)应用自动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输血,将处理后的血液输给患者.手术过程中记录患者的出血量、回收血量、回输血量以及异体输血量等相关数据,术后及时评价患者的输血效果及凝血功能.结果 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血液回输顺利,无不良反应,观察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平均住院时间缩短1~2天.结论 回收式自体输血,是一种科学、安全、有效的方法,不但节约血液资源和减少异体输血并发症,而且能有效保护血液资源.

    作者:姚锁良;董昭强;刘玮;孙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生儿窒息患者血清microRNA表达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清miR-21,miR-210和miR-424的表达水平,为microRNA在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RT-PCR方法检测62例窒息新生儿血清microRNA的表达水平.根据出生时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45例,重度窒息组17例和30例健康孕妇脐血,以U6snRNA为内参,检测miR-21,miR-210和miR-424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3种microRNA在所有组中均可检测到,与对照组比较,miR 21和miR 210在窒息患儿血清中表达水平上调4.57±0.41和4.18±0.32倍(t=3.02,2.72,P<0.05),且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t=2.23,2.25,P<0.05).miR 424表达水平无差异(1.34±0.19,t=0.29,P>0.05).结论 miR 21和miR-210在窒息患儿血清中表达上调,与病情严重性正相关,检测其在血清中的表达量对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吕晓莉;李辉;康华;宫艳艳;任健康;张勤;归巧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外周静脉抗凝血沉淀试验在羊水栓塞早期确诊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抗凝血沉淀试验在羊水栓塞早期确诊中的价值,为复苏与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血液沉淀试验,通过回顾分析,对2005年3月~2014年3月发生在蒲城县医院和其他医院的10例羊水栓塞病人(观测组)的静脉抗凝血,离心后取血浆上层及全血底层样本,分别做羊水成分检测,并对同期该院随机抽取的100例健康产妇(对照组)破膜后至产后2h内的抗凝血标本做同样检测.结果 观测组10例,6例(60%)血浆上层和全血底层均检测到脂肪球、毳毛、鳞状上皮细胞、胎粪、黏液和碎片,3例(30%)检出脱落上皮和鳞状上皮,1例(10%)检出脂肪球和毳毛,阳性检出率100%.对照组100例,仅1例(1%)标本有极少量脂肪球,其余均未见任何羊水成分,阳性检出率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X2=192,P<0.005).结论 外周静脉抗凝血离心沉淀试验对羊水成分的检出,快速、简单、经济.具有更早期确诊和警示栓塞发生的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SSP-PCR方法检测HLA-B27基因在A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验证分子学方法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在强制性脊柱炎(A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12月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35例,分别采用SSP PCR方法检测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位点(HLA-B27)和进行影像学骨盆、骶髂关节的X线、CT或者MRI检查,比较SSP PCR方法和影像学方法诊断的一致性及差异性.结果 疑似患者用SSP PCR方法检测HLA-B27的阳性检出率为37.0%,而影像学方法的诊断异常率为23.7%,SSP-PCR方法的阳性率较影像学方法高出13.3%.经配对X2检验,X2=9.529,P=0.003,<0.01,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子学方法检测HLA-B27基因能够用于早期预测AS的发生.

    作者:郭华;王涛;张海祥;赵院利;张小艳;刘杨;刘宗智;胡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嗜水气单胞菌致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治疗效果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0年~2013年的15例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病人,其中5例痰标本,4例粪标本,6例分泌物标本.对感染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药敏分析并依据药敏进行治疗.结果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有5例肺炎型,4例急性肠胃炎型,6例皮肤感染型.且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全部耐药,对多数第三、四代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率只有40%,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高度敏感,均为100%,对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为90%,氯霉素和四环素为70%.结论 嗜水气单胞菌引起非肠道感染增多,且耐药率较高,特别是免疫力低下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病死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任超杰;扈会整;汪建军;吴斌艳;任伟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检测IFN-γ和IL-4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的表达在急性胰腺炎(AP)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11月~2013年6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32例轻型胰腺炎(MAP组)与18例重症胰腺炎(SAP组)患者住院第1,4,7天和15例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IFN γ和IL 4表达水平.结果 MAP组中住院第1,4,7天IFN γ的检测结果(ng/L)分别为31.47±4.35,36.92±4.12,49.09±4.97,IL 4的表达水平(ng/L)为54.72±5.52,45.26±4.89,39.79±3.85.SAP组中住院第1,4,7天IFN γ表达水平(ng/L)为23.97±5.39,26.29±3.47,33.64±4.47;IL-4的表达水平(ng/L)为70.45±5.05,65.99±4.58,56.23±4.23;正常对照组IFN γ和IL 4的检测结果(ng/L)分别为49.26±20.67,35.15±16.3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AP组(除外第7天)和SAP组患者外周血IFN-γ表达降低,IL 4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53~4.288,P<0.05);相同时间点,SAP组各检测值与M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8~11.416,P<0.05).结论 AP的病情进展与患者血清IFN-γ水平降低或者IL 4水平增高有关,检测细胞因子IFN-γ和IL 4有助于判断AP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作者:徐静;岳雁鸿;孙治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2~2013年31 752例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送检标本的培养,用美国BD Phoenix100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实验采用KB法,结果判定依据CLSI 2010制定的相关标准.结果 31 752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1 640例,其中手术切口感染946例.946株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290株,分离率为30.7%;革兰阴性菌656株,分离率为69.3%.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离率分别为20.3%,6.2%;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离率分别为24.0%,22.6%和10.3%.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利福平、克林霉素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3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9.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30.0%.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好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16.8%,18.7%和21.5%.结论 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应根据病原学和耐药实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薛彩霞;杨喆;赵俊桃;曹佳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ARCHITECT HIV Ag/Ab combo筛查HIV弱反应性结果的追踪

    目的 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技术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抗体联检的弱反应性结果的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技术检测的22例HIV弱反应性标本,分别用第三、第四代HIV试剂,采用ELISA对HIV抗体进行重复检测,并与疾控中心确证试验中的免疫印迹法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技术初筛的22份弱反应性的标本,用ELISA第三代和第四代试剂复检,结果均为阴性;确证实验室检测,ELISA复核1例为有反应性,蛋白印迹结果为17份样本有一条带或多条带HIV抗原阳性(占77.3%).结论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技术在对HIV抗原抗体联检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对艾滋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晓康;王香玲;李妙羡;邢爱华;张妮;付钰琳;孟昊;邹杨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西安地区2009~2012年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2009~2012年西安地区流感样病例(ILI)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型别特点.方法 统计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西安地区哨点医院2009~2012年报告ILI数据及西安市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2009~2012年西安地区共报告ILI 77 763例,男女比例1.2∶1,15岁以下学生人群及幼托儿童病例数为50 211例.1年中以12月份报告病例数多.2009年流感病毒新H1N1占77%;2010年B型占61%;2011年B型和新H1N1分别占44%和41%;2012年B型和H3分别占56%和40%.结论 西安地区2009~2012年流感病毒感染人群以15岁以下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每年发病高峰为12月或1月.流感病毒毒株每年也不尽相同,2009年以新H1N1为主,2010年以B型为主,2011~2012年均为B型流感病毒和其他毒株共同构成优势流行毒株.

    作者:候文郁;李焱;黄银娟;杜全丽;陈海龙;李一为;马超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UF-1000i伞自动尿液分析仪筛查尿路感染和区分细菌种类的评价

    目的 为尿路感染快速诊断和避免临床经验性治疗中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提供参考.方法 自2011年11月~2012年6月收集临床疑似尿路感染、进行尿培养的尿标本1 370份,通过UF-1000i尿细菌通道参数(B-FSC和1DFLH)和尿中有形成分的检测与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作比较分析,得到尿路感染诊断的佳临界值并对该数值进行诊断性能的评价.结果 ①G的B-FSC明显低于G(t=2.672,P=0.007),故细菌参数B FSC在区别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种类方面的诊断性能优于B-FLH.②分别以B FSC<35 ch,DFSC/DFLH< 0.4为临界值,判断革兰阴性菌的灵敏度为73.4%和91.8%,特异度为78.9%和93.1%,阳性预测值为95.7%和97.4%,阴性预测值为74.7%和91.9%.③所有人以细菌计数532.7个/μl,白细胞68.5个/μl为临界值以及联合应用细菌和白细胞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为77.5%,70.1%和92.2%;特异度为94.4%,83.3%和80.5%;阳性预测值为93.2%,80.7%和82.5%;阴性预测值为85.1%,75.6%和91.2%.④男性当细菌计数和白细胞临界值设为383.8个/μl和49.8个/μl及联合应用细菌和白细胞临界值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度为80.7%,72.7%和92.8%,特异度为96.2%,92.6%和83.3%;阳性预测值为88.6%,80%和84.7%;阴性预测值为82.0%,89.9%和92.4%;女性当细菌计数和白细胞临界值设为863.1个/μl和90.1个/μl及联合应用细菌和白细胞临界值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为83.3%,76.9%和93.3%;特异度为99.6%,84.4%和84.6%;阳性预测值为95.9%,76.3%和85.8%;阴性预测值为74.9%,89.2%和93.6%.结论 ①DFSC区分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种类优于DFLH.②DFSC/DFLH<0.4区分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优于DFSC<35ch.③诊断尿路感染,应以不同性别设置细菌计数和白细胞数的佳临界值.④细菌参数相对尿白细胞和细菌计数在尿路感染诊断中效果更优.

    作者:卢丽萍;黄菁;王玉珏;张晓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