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马亚萍;肖延风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染色体异常检测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组合探针检测14例CLL患者11,12,13及17号染色体异常情况,14例患者采用FC方案后,观察疗效并随访12~34个月.结果 采用FISH技术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4.2%;随访12~34个月,13(92.8%)例患者存活.结论 FISH在检测CLL染色体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可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CLL提供较为准确的分子细胞遗传学信息,指导临床与预后分析.
作者:黄俊;邓明凤;陈永玲;唐元艳;张利铭;黄知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抗凝血沉淀试验在羊水栓塞早期确诊中的价值,为复苏与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血液沉淀试验,通过回顾分析,对2005年3月~2014年3月发生在蒲城县医院和其他医院的10例羊水栓塞病人(观测组)的静脉抗凝血,离心后取血浆上层及全血底层样本,分别做羊水成分检测,并对同期该院随机抽取的100例健康产妇(对照组)破膜后至产后2h内的抗凝血标本做同样检测.结果 观测组10例,6例(60%)血浆上层和全血底层均检测到脂肪球、毳毛、鳞状上皮细胞、胎粪、黏液和碎片,3例(30%)检出脱落上皮和鳞状上皮,1例(10%)检出脂肪球和毳毛,阳性检出率100%.对照组100例,仅1例(1%)标本有极少量脂肪球,其余均未见任何羊水成分,阳性检出率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X2=192,P<0.005).结论 外周静脉抗凝血离心沉淀试验对羊水成分的检出,快速、简单、经济.具有更早期确诊和警示栓塞发生的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流行性腮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在腮腺炎病毒感染情况下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3年5月西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共97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29例;年龄2~44岁;7岁以下年龄组21例,7~12岁年龄组35例,12岁以上年龄组41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患者及95例健康对照者(7岁以下年龄组38例,7~12岁年龄组31例,12岁以上年龄组26例)外周血CD3+,CD3+ CD4+和CD3+ CD8+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量的变化,计算CD3+ CD4+/CD3+ CD8+比值,并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7岁以下患者组CD3+,CD3+ CD4+,CD3+ CD8+ 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和CD3+ CD4+/CD3+ CD8+分别为2 272±1106个/μl,953±440个/μl,1 191±683个/μl和0.87±0.25;对照组分别为2 035±715个/μl,1 260±499个/μl,723±281个/μl和1.85±0.71.7~12岁患者组分别为1 642±768个/μl,674±343个/μl,885±454个/μl和0.81±0.30;对照组分别为1 627±633个/μl,903±371个/μl,674±269个/μl和1.36±0.29.12岁以上患者组分别为1 528±510个/μl,630±225个/μl,833±309个/μl和0.79±0.24,对照组分别为1 403±432个/μl,762±223个/μl,592±199个/μl和1.31±0.23.各年龄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与其对照组比较,CD3+ T细胞数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6~1.037,P>0.05);CD3+ CD4+ T细胞数量降低,CD3+ CD8+ T细胞数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9~3.876,P<0.05);CD3+ CD4+ /CD3 CD8比值明显低于其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4~8.758,P<0.001).结论 腮腺炎病毒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明显改变,可能引起患者抗病毒免疫功能的紊乱.
作者:钱宏波;周晓冬;刘会利;白妙;李燕平;刘红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超敏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检测,验证和评价LIAISON XL免疫分析仪的检测性能.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利用临床实验室自身条件,收集临床标本并采用LIAISON XL免疫分析仪检测FT3,FT4和TSH的天内精密度、天间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回收率、分析灵敏度、功能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并与LIAISON免疫分析仪检测FT3,FT4和TSH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IAISON XL免疫分析仪检测FT3,FT4和TSH的天内和天间不精密度XV%均<8%;携带污染率<1%;回收率为93%~107%;分析灵敏度分别为0.218 pmol/L(FT3),0.510 pmol/L(FT4)和0.0030 mIU/L(TSH);天间不精密度(CV%)为10%时的功能灵敏度分别为1.150 pmol/L(FT3),2.550 pmol/L(FT4)和0.030 mIU/L(TSH);FT3,FT4和TSH检测结果分别在1.726~32.68 pmol/L,5.521~107.5 pmol/L和0.007~96.50 mIU/L范围内分别符合二次、三次和一次方程的线性关系;LIAISON XL免疫分析仪检测FT3,FT4和TSH结果与LIAISON免疫分析仪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r2均>0.99.结论 LIAISON XL免疫分析仪的稳定性、准确性和灵敏度等方面均符合临床实验室要求,值得推广.
作者:王强;王东生;凡瞿明;汪光蓉;卢小岚;林芳;何兰;张国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针对氟达拉滨(Fludarabine)联合STI571诱导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依据实验设计每12h依次检测浓度为5,10,20,30和40 μmol/L的氟达拉滨以及与0.3μmol/L的STI571联合用药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总共4个时间段(12,24,36和48 h),并建立对照组.K562细胞增殖的变换通过MTT比色法进行判断,并比较氟达拉滨单用以及联合STI571使用的效果;药物的抑制率通过q=E(A+B)/[EA+1EB(1-EA)]公式计算,q>1.15两药具有协同作用,q<0.85两药具有拮抗作用[注:E(A+B)代表两药联合使用的抑制率,EA,EB是两药单用的抑制率].结果 随着氟达拉滨(Fludarabine)浓度逐渐升高,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也逐步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也随之升高.各时间段数据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56,18.57,15.9和19.56,P值均<0.01).当不同浓度氟达拉滨(Fludarabine)与STI571联用36h后,其q值分别为1.00,1.16和1.19,参照q值标准,说明两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氟达拉滨与STI571联用能明显增强其抑制K56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K562细胞的耐药性,对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苗玉迪;魏绪仓;刘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OA-1)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住院前列腺癌患者80例,经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Trizo-l法提取总RNA,逆转录cDNA,实时定量PCR检测EDN-1 mRNA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DN-1 mRNA在8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为(3.58±0.15)×10 6,而在癌旁组织中表达为(2.62±0.11)×10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7,P<0.01).在肿瘤大小上pT1.与pT4xEDN-1 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2,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看pN03与pNxxEDN-1 mRNA表达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6.31,P<0.01).病理学分级上G1-G2的EDN-1 mRNA表达量比G3 NA的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4,P<0.01).结论 EDN-1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与转移有关.
作者:古力娜尔·依明;努尔司曼古·热合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与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sICAM-1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过敏性紫癜组),2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尿Ⅳ型胶原(Ⅳ C)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肾功能、血沉和反应蛋白(CRP)水平.以sICAM 1作为应变量,以血沉、反应蛋白、尿Ⅳ C、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尿NAG、尿素、血肌酐和CK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HSP组的血清sICAM1水平(24.72±4.42 μg/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0.14±3.26 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58,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CAM 1与尿Ⅳ C、血沉、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呈正相关性.结论 sICAM 1参与HSP急性期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过程,可能作为预测HSP患儿心脏、肾脏早期损伤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玲;马亚萍;肖延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为尿路感染快速诊断和避免临床经验性治疗中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提供参考.方法 自2011年11月~2012年6月收集临床疑似尿路感染、进行尿培养的尿标本1 370份,通过UF-1000i尿细菌通道参数(B-FSC和1DFLH)和尿中有形成分的检测与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作比较分析,得到尿路感染诊断的佳临界值并对该数值进行诊断性能的评价.结果 ①G的B-FSC明显低于G(t=2.672,P=0.007),故细菌参数B FSC在区别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种类方面的诊断性能优于B-FLH.②分别以B FSC<35 ch,DFSC/DFLH< 0.4为临界值,判断革兰阴性菌的灵敏度为73.4%和91.8%,特异度为78.9%和93.1%,阳性预测值为95.7%和97.4%,阴性预测值为74.7%和91.9%.③所有人以细菌计数532.7个/μl,白细胞68.5个/μl为临界值以及联合应用细菌和白细胞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为77.5%,70.1%和92.2%;特异度为94.4%,83.3%和80.5%;阳性预测值为93.2%,80.7%和82.5%;阴性预测值为85.1%,75.6%和91.2%.④男性当细菌计数和白细胞临界值设为383.8个/μl和49.8个/μl及联合应用细菌和白细胞临界值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度为80.7%,72.7%和92.8%,特异度为96.2%,92.6%和83.3%;阳性预测值为88.6%,80%和84.7%;阴性预测值为82.0%,89.9%和92.4%;女性当细菌计数和白细胞临界值设为863.1个/μl和90.1个/μl及联合应用细菌和白细胞临界值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为83.3%,76.9%和93.3%;特异度为99.6%,84.4%和84.6%;阳性预测值为95.9%,76.3%和85.8%;阴性预测值为74.9%,89.2%和93.6%.结论 ①DFSC区分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种类优于DFLH.②DFSC/DFLH<0.4区分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优于DFSC<35ch.③诊断尿路感染,应以不同性别设置细菌计数和白细胞数的佳临界值.④细菌参数相对尿白细胞和细菌计数在尿路感染诊断中效果更优.
作者:卢丽萍;黄菁;王玉珏;张晓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妇幼保健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特点.方法 收集珠海地区两家妇幼保健院临床分离的316株大肠埃希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其表型,再用双纸片法确定,所有产酶菌株用PCR的方法扩增其TEM,CTX M和SHV基因.结果 316株大肠埃希菌检出138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占43.7%(138/316);13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PCR检测的结果为TEM型阳性的有72株,CTX M型阳性的有59株,SHV型阳性的有7株,检出率分别为52.2%(72/138),42.8%(59/138)和5.1%(7/138);同时携带TEM型和CTX M型的共23株,占16.6%(23/138).结论 珠海地区妇幼保健院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阳性率高,其基因型别主要以TEM型和CTX-M型为主,同一菌株可携带有两种型别的ESBLs.
作者:杨小影;吴洪秋;李丽琴;宋惠萍;严长征;谢建红;肖奇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清miR-21,miR-210和miR-424的表达水平,为microRNA在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RT-PCR方法检测62例窒息新生儿血清microRNA的表达水平.根据出生时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45例,重度窒息组17例和30例健康孕妇脐血,以U6snRNA为内参,检测miR-21,miR-210和miR-424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3种microRNA在所有组中均可检测到,与对照组比较,miR 21和miR 210在窒息患儿血清中表达水平上调4.57±0.41和4.18±0.32倍(t=3.02,2.72,P<0.05),且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t=2.23,2.25,P<0.05).miR 424表达水平无差异(1.34±0.19,t=0.29,P>0.05).结论 miR 21和miR-210在窒息患儿血清中表达上调,与病情严重性正相关,检测其在血清中的表达量对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吕晓莉;李辉;康华;宫艳艳;任健康;张勤;归巧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用六西格玛(6σ)管理方法评估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性能,用以指导质量改进.方法 选取2013年同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EQA)计划和室内质量控制室间比对计划的实验室,共327家,包含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由EQA结果和室内质控,分别获得各实验室的偏倚(bias)和变异系数(Cv),并依据2013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糖化血红蛋白室间质评给出的允许总误差(TEa)标准,按照公式σ=(TEa-bias)/CV计算σ值,评价各实验室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性能;分别对实验室检测系统的偏倚和不精密度进行评价,计算满足标准的比例.结果 能达到3σ水平(3σ)的实验室为65.1%(213/327),达到6σ水平的实验室占26.9%(88/327).按分析系统分组后,不同组别可接受σ水平比率不同,范围在33.3%~86.7%.各系统满足偏倚标准的比例为75.0%~100%,满足不精密度标准的比例在40.0%~100%之间.结论 大部分实验室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质量水平可靠,有小部分实验室的检测质量特别是精密度还有改进余地;6σ质量管理是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一项有效管理工具,有助于实验室不断提高临床检测水平.
作者:曾洁;张传宝;赵海建;闫颖;张天娇;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白介素33(IL-33)水平,为临床诊治变应性鼻炎探讨新途径.方法 收集2013年5月~10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31例成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分类依据2009年武夷山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同期155例健康体检个体为对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和对照个体的血清IL-33水平.结果 13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为28.11±1.6 ng/ml,155例健康对照个体的血清IL-33水平为15.2±4.2 ng/ml,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个体(t=12.08,P<0.01).在患者组,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33水平为27.2±9.1 ng/ml,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33水平为31.11±7.3 ng/ml,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05).结论 IL-33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抑制血清IL-33水平或许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靶点.
作者:陈剑雄;李延武;李卓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嗜水气单胞菌致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治疗效果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0年~2013年的15例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病人,其中5例痰标本,4例粪标本,6例分泌物标本.对感染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药敏分析并依据药敏进行治疗.结果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有5例肺炎型,4例急性肠胃炎型,6例皮肤感染型.且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全部耐药,对多数第三、四代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率只有40%,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高度敏感,均为100%,对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为90%,氯霉素和四环素为70%.结论 嗜水气单胞菌引起非肠道感染增多,且耐药率较高,特别是免疫力低下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病死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任超杰;扈会整;汪建军;吴斌艳;任伟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iRNA-25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定量PCR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miRNA-25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miRNA-25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miRNA-25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Ct值分别为28.35±1.78和31.60±3.28,其在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2-△△Ct)为2.743,该结果表明miRNA-25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t=6.756,P<0.05).此外,miRNA-2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x2=13.436,P<0.001);miRNA-25在TNM分期Ⅲ~Ⅳ期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I~Ⅱ期(x2=12.245,P<0.001),而其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病理类型、大小、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x2=0.012~2.143,P>0.05);生存曲线显示,miRNA-25相对高表达组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组明显缩短(P<0.001).结论 miRNA-25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肺癌诊断、预后判断标志及治疗的新的靶标.
作者:魏益群;李静;孙钢;杨淑梅;王水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患者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013年62例临床确诊大动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的含量.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配对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动脉炎患者胸腹主动脉型、广泛型、肺动脉型和头臂动脉型的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含量(94.4±26.3,114.9±49.8,122.7±51.7,107.0±41.5) ng/ml与正常对照组(52.1±14.1 ng/ml)相比均明显增高(t分别为2.92,3.01,3.09,3.36,P值均<0.01);治疗后大动脉炎患者广泛型、胸腹主动脉型、头臂动脉型和肺动脉型人类软骨糖蛋白-39的含量(60.7±15.9,59.4±15.7,62.8±16.3和66.0±17.1 ng/ml)均明显下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1,2.84,2.97,8.23,P值均<0.01).结论 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与大动脉炎密切相关,对其疾病的诊断、发生、发展、转归以及疗效的观察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吉翔;张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基于DHBV病毒正、负链缺口区设计引物、沉淀蛋白结合的DNA、酶切消化残留线性DNA的DHBVcccDNA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根据DHBV cccDNA和rcDNA结构的不同,将引物设计在DHBV DNA负链缺口的两侧.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钾蛋白质沉淀法分离肝组织中cccDNA和rcDNA.并对提取的DNA进行紫外定量,按照每2UPSAD消化500ng cccDNA,计算PSAD的用量,酶切消化残存的线性DNA.以pBR322/2DHBV Core重组质粒为PCR标准品,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建立检测DHBV cccDNA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和实际应用.结果 优化的PCR扩增产物电泳后可见239 bp的DNA片段,与目标片段长度相同.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4.085 7X+48.805,R2=-0.997 6.方法的灵敏度为103 copies/ml,线性范围可达103~108 copies/ml.方法特异性强,未检出DHV,HBV及E coli DNA.对已感染DHBV的鸭肝组织检测DHBV cccDNA,进行定量,含量从0.36~1733.08 copies/diploid genome.其中分布广的是10~99 copies/dioploid genome.DHBV cccDNA占总DHBV DNA的比例平均仅为3.86%,范围从0.01%~13.3s%.结论 根据DHBV cccDNA与rcDNA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差异,设计能够特异性扩增DHBV cccDNA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灵敏度高、特异度强,可广泛应用于DHBV和HBV抗病毒治疗策略的相关研究中.
作者:王亚文;惠凌云;张琳;冯艾;王威;马列婷;王全颖;杨广笑;刘正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安徽省六安市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年龄特征及基因型分布状况,并就HPV疫苗对宫颈癌的影响进行预估.方法 用Luminex流式芯片技术对1 257例20~74岁的妇科就诊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检测,同时留取标本作病理学检验.使用SPSS 19.0软件对组间HPV检出率及多重感染率的差异性进行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HPV感染的年龄分布、基因分型进行分析,根据HPV基因型的感染状况预估注射HPV疫苗对HPV感染率以及宫颈癌的影响.结果 ①1 257例就诊者中HPV感染者406例,阳性率为32.30%.在感染者中单一感染179例(44.09%),多重感染227例(55.91%).②35~39岁、40~44岁以及60~64岁是HPV感染的高峰年龄段,其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42.20%,45.82%和41.67%.③406例HPV感染者样本共检测出731株HPV病毒,分为25个基因型,感染率高的5个基因型依次为:HPV16 (15.87%),HPV52 (14.36%),HPV58(11.76%),HPV31(9.30%)和HPV18 (9.03%).④各组HPV阳性率及多重感染率依次为:正常组8.24%和3.13%;炎症组11.50%和3.90%;CIN Ⅰ组50.87%和22.17%;CINⅡ组92.20%和74.47%;CINⅢ组100%和80.95%;宫颈癌组96.36%和43.64%.⑤假设为安徽六安地区女性接种可100%预防HPV16,18,52和58的疫苗,可减少29.67%的HPV感染率和56.36%的宫颈癌发病率.结论 安徽六安市女性HPV感染的高峰年龄段为35~44岁和60~64岁,HPV感染率高的5个基因型依次为HPV16,52,58,31和18.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HP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研发出能有效预防HPV16,18,52和58的疫苗对于减少HPV的感染率和宫颈癌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华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与IL-6水平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关系,寻找糖尿病前期人群逆转干预效果评价指标.方法 根据2010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疗标准,选择2013年5月~10月来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或体检的糖尿病前期患者58例,其中IFG 22例、IGT 13例、IFG伴IGT者23例,血糖正常人群组30例,用ELISA法分别检测该两群人血清APN,IL-6水平.结果 糖尿病前期组与正常人群组血清APN与IL-6均值分别为9.60±4.00 ng/ml,12.70±6.70 ng/ml,190.08±70.1 pg/ml,129.45±27.67 pg/m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前期不同状态组APN与IL-6组间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糖尿病前期组与正常人群组血清APN与IL-6水平不同,较正常人群组APN有下降趋势,IL-6有增高趋势,血清APN与IL-6水平可作为糖尿病期人群筛查和逆转干预效果评价指标.
作者:权志博;周雪宁;马艳侠;王丽;赵莉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gal-3)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5例为患者组,同期健康体检中心无脑卒中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al-3,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 对照组血清gal-3水平为5.18±1.56 μg/L,患者组为14.57±3.3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7,P<0.01);不同梗死体积gal-3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86,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体积与血清gal-3水平正相关(r3=0.927,P<0.01);不同神经缺损程度gal-3水平随神经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53,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神经缺损程度与血清gal-3水平正相关(r3=0.872,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gal-3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相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作者:金艳;张春和;杨震;王敬敬;刘景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精子计数板对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对2013年2月10日~4月30日,48份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分别用三块计数板进行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检测,并对结果进行F检验;对这三块计数板用Filmetrics F20激光间隙测量仪进行多位点深度检测,根据平均浓度判断是否合格.结果 用A型(金属板)、B型(玻璃板)和C型(Macro板)计数板测得的平均精子浓度分别为:(50.3±27.1)×106/ml,(76.5±30.5)×106/ml,(65.5±24.2)×106/ml,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0,P<0.05);三块计数板所测得的平均精子活力无差异;A型、B型计数板平均深度分别是7.74 μm,13.01 μm,均不合格,C型10.01 μm判为合格.结论 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配套用的精子计数板严格按照《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的要求进行验收和定期复检,可确保精子分析质量.建立精子计数的室内质量控制可监测计数板的深度变化.
作者:范久波;孙莉;刘海菊;刘开琴;李智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