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人群MNS血型低频抗原Vr,Mta,Ria,Cla,Nya,Or,Osa,SD和Mit基因座多态性调查研究

梁延连;苏宇清;吴凡;周丹;李大成;张印则

关键词:中国人群, MNS血型系统, 低频抗原, 基因多态性
摘要:目的 调查中国人群MNS血型低频抗原Vr,Mta,Rr,CP,Nva,Or,Osa,SD和Mit基因座碱基变异点,为MNS血型低频抗原的研究、临床输血与免疫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打下基础.方法 随机选取深圳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人群500人份提取血样DNA,应用自主设计的引物直接测序分析GYPA的A3,GYPB的B4碱基序列,分析中国人群MNS血型低频抗原Vr,Mta,Rr,CP,Nya,Or,Osa,SD和Mit基因座的突变位置.结果 从GYPA的A3,GYPB的B4中分析了MNS血型低频抗原Vr,Mta,Rr,CP,Nya,Or,Osa,SD和Mit基因突变位点,鉴定了相关抗原基因的变异点分别为:GYPA的A3中197,230,226,138,148和217;GYPB的B4中173和161.结论 MNS血型抗原Vr,Mta,Rr,CP,Nva,Or,Osa,SD和Mit虽为低频抗原,但在免疫条件下同样会引起输血反应与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使用基因检测的方法可以解决低频抗体血清的短缺,为临床输血与免疫性疾病诊断以及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打下基础.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珠海地区妇幼保健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基因型研究

    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妇幼保健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特点.方法 收集珠海地区两家妇幼保健院临床分离的316株大肠埃希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其表型,再用双纸片法确定,所有产酶菌株用PCR的方法扩增其TEM,CTX M和SHV基因.结果 316株大肠埃希菌检出138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占43.7%(138/316);13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PCR检测的结果为TEM型阳性的有72株,CTX M型阳性的有59株,SHV型阳性的有7株,检出率分别为52.2%(72/138),42.8%(59/138)和5.1%(7/138);同时携带TEM型和CTX M型的共23株,占16.6%(23/138).结论 珠海地区妇幼保健院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阳性率高,其基因型别主要以TEM型和CTX-M型为主,同一菌株可携带有两种型别的ESBLs.

    作者:杨小影;吴洪秋;李丽琴;宋惠萍;严长征;谢建红;肖奇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WT1基因和COX-2基因表达在急性白血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WT1基因(WT1 mRNA)和COX-2基因(COX 2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相关关系及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125例初诊A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 PCR)动态检测WT1mRNA和COX-2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初诊AL患者WT1 mRNA和COX-2 mRNA表达水平(中位数157.7和163.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中位数1.65和0.87) (P<0.01),且WT1 mRNA与COX-2mRNA表达水平呈相关性(r=0.509,P<0.05).初诊AL患者WT1 mRNA和COX-2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中位数3.65和4.37)(P<0.05);缓解组AL患者WT1 mRNA和COX-2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AL患者WT1 mRNA和COX-2 mRNA的表达水平(中位数167.9和178.5)与初诊组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T1 mRNA表达水平在AL各亚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567,P<0.01),M5WT1 mRNA表达水平低,M3表达高.结论 AL患者WT1基因与COX-2基因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WT1 mRNA和COX-2 mRNA,可作为AL患者疗效评价、监测微小残留病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为临床化疗方案个体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作者:邓宽国;杨文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干扰PDGFR-α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影响的探讨

    目的 通过干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α)探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其内在的联系.方法 以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质粒转染抑制PDGF-α的表达,观察细胞PDGF-α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0,12和24 h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HRPE细胞经转染后的PDGF-α表达水平(吸光度A=0.228)比对照组scr细胞(吸光度A=0.813)明显降低(t=9.314,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对照组scr细胞S期细胞数占总细胞数为45.5%±2.5%,G2/M期为17.1%±1.5%.而降PDGF-α表达的HRPE细胞S期为23.5%±2.1%,G2/M期为40.5±1.5%.两者相比细胞分裂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15.478,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降PDGF-α表达的HRPE细胞划痕愈合速度与对照组scr细胞相比明显减慢.结论 干扰PDGF-α的表达有助于改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程度.

    作者:玛依拉·库尔班;玛依拉·依山;古力娜尔·依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红蛋白水平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化疗前血红蛋白(Hb)水平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新乐市社会保险职工医院收治的86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SOX化疗方案至少2个周期,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测定Hb值,比较化疗前不同年龄、性别、ECOG评分、肿瘤分化程度、不同位置肿瘤患者Hb值,并比较86例患者化疗前后的Hb值、有效和无效患者化疗前Hb值及贫血患者和非贫血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对患者随访观察,比较贫血患者和非贫血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化疗前不同年龄、性别、ECOG评分、肿瘤分化程度、不同位置肿瘤患者Hb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F值=0.568~0.904,P值均>o.05),发生内脏转移、腹腔转移患者Hb值分别高于无内脏转移、无腹腔转移患者[(116.9±19.5)g/L vs (107.2±18.7)g/L,(116.5±18.6)g/L vs (106.1±19.8)g/L;t=2.301,2.221,P=0.024,o.029];化疗前86例患者Hb值高于化疗后[(111.3±18.6)g/L vs (104.5±17.8)g/L,t=2.449,P=o.015];所有患者中化疗后有效36例,无效50例,有效患者化疗前Hb值高于无效患者[(115.8±18.7)g/L vs(106.3±17.4)g/L;t=2.421,P=0.018];化疗前58例患者贫血,28例患者不存在贫血,化疗前非贫血患者有效率高于贫血患者(57.1% vs 34.5%,Z=3.984,P=0.046),平均生存时间稍长于贫血患者[(463.6±156.4)天vs (397.1±149.8)天,t=1.902,P=0.061)].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Hb含量降低,伴有贫血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较差.

    作者:刘立峰;刘增儒;成志儒;王翠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结核杆菌五种实验室检测方法比较

    目的 探讨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五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在结核病患者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之间的差异.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南京市胸科医院就诊的结核病患者624例,其中肺结核534例,结核性胸膜炎60例,淋巴结结核12例,气管内膜结核12例,结核性脓胸6例.对照组50例为非结核感染病人.各组分别进行TB DNA荧光定量PCR法,T SPOT.TB,结核抗体检测法、结核杆菌培养法以及漂浮集菌法五种方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荧光定量PCR法的灵敏度为57.7%,特异度为98%;T SPOT.TB法的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89.9%;结核抗体检测的灵敏度为72.0%,特异度为60%;结核杆菌培养法的灵敏度为43.8%,特异度为100%;漂浮集菌法的灵敏度为52.4%,特异度为96%.五种检测方法中,荧光定量PCR法的灵敏度高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0,P=0.037);T SPOT.TB灵敏度高于荧光定量PCR法、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法和漂浮集菌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883,34.879,21.408,P均=0.000);结核抗体法灵敏度高于荧光定量PCR法、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法和漂浮集菌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29,P=0.030; F=17.807,P=0.000; F=8.521,P=0.003).结论 T SPOT.TB和结核抗体法对结核病检测的灵敏度较高,但这两种方法的检测阳性并不能够确诊所患为结核病.荧光定量PCR法、漂浮集菌法与结核杆菌培养法的检出特异度较好,但灵敏度并不高.因此,在临床诊断结核病时建议将荧光定量PCR法和T-SPOT.TB作为常规检测,同时进行分离培养法或漂浮集菌法检测,根据不同检测方法的特异度与灵敏度进行综合分析以确诊所患疾病是否为结核病.

    作者:段静;王艳;袁杭;毛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六西格玛理论与标准化操作过程规范工具的实验室应用

    目的 应用6σ理论与标准化操作过程规范工具两种质量管理方法评价临床化学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性能并设计质量控制方案.方法 选择2013年第一次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常规化学室间质评回报结果平均值作为不正确度偏倚,同时选取2013年1月~4月两水平室内质控的累积CV%平均值作为不精密度变异.通过σ水平值、Westgard标准化方法决定图与操作过程规范图评价钾(K)、钠(Na)、氯(Cl)等25种检测方法分析性能并设计佳质量控制方案,同时结合质量目标指数进行质量改进.结果 达到5σ或“优秀”性能的检测方法比例分别为72%(18/25)和84%(21/25),质量控制措施只需选择“N=2,13.5s或13.0s”;小于5σ或未达到“优秀”性能的检测方法的比例分别为28%(7/25)和16%(4/25),质量控制措施采取“N=4,12.5s,多规则”或大化质量控制,质量目标指数提示方法误差主要来源于不精密度变异.对方法性能欠佳的镁(Mg)、直接胆红素(DBil)、Na与Cl采取大化质量控制后,Mg与DBil性能改善显著,σ水平分别上升至4.2与5.3,控制规则也降为“N=4,12.5s”与“N=2,13.0s”,但Na与Cl仍然未达到分析质量要求.结论 结合两种质量管理方法对实验室检测方法质量控制设计、误差分析、性能评价与持续质量改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张杰良;莫和国;邓文成;徐灼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5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休抗体的评价

    目的 分析5种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探讨各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记法(WB)、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5种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1月安康市中心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2 789例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并将其阳性率进行比较;用WB试验作为确认试验从而得出其他4种方法的特异度、敏感度和总符合率.结果 2 789例标本ELISA法阳性检出率5.56%,TPPA法阳性检出率5.27%,CLIA法阳性检出率为5.77%,经x2检验分析与W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1.45,P值均>0.05).Trust法阳性检出率3.87%与W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P<0.05).以WB方法为确认试验,CLIA阳性符合率为98.6%,ELISA阳性符合率为96.5%,TPPA阳性符合率为99.3%;Trust阳性符合率61.3%.CLIA阴性符合率为99.2%,ELISA阴性符合率为99.5%,TPPA阴性符合率为99.8%,Trust阴性符合率99.1%.结论 CLIA,ELISA,TPPA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高.CLIA,ELISA适用于日常工作中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大样本批量操作.TPPA适用于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确认.Trust试验主要用于梅毒患者的筛查和指导用药以及治疗后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静;刘婕;巩瑜;荆成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肝细胞癌组织中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iwi样蛋白1和T-box转录因子2的表达分析

    目的 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PSCA)、piwi样蛋白1(piwi-like 1,PIWIL1)和T-box转录因子2 (T-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TBX2)的表达在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0~2003年HCC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所制备的石蜡切片各64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石蜡切片中PSCA,PIWIL1和TBX2蛋白的表达,分析三者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在64例HCC的癌旁正常组织中,PSCA,PIWIL1和TBX2的表达率分别为17% (11/64),0%(0/64)和9%(6/64),而HCC中三者的表达率分别为73% (47/64),19%(12/64)和75% (48/64),PSCA,PIWIL1和TBX2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x2=40.859,13.241,56.505,P均<0.05);PSCA,PIWIL1和TBX2的表达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x2=0.651~3.864,P值均>0.05),但是均与临床分期有关(x2=12.923~39.511,P值均<0.05);PSCA的表达率随着HCC的病理分级而升高(x2=18.047,P=0.000),而PI-WIL1和TBX2的表达则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x2=3.356~5.688,P值均>0.05);除了PIWIL1以外(x2=3.156,P=0.078),PSCA和TBX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x2=6.409~8.466,P值均<0.05);PSCA和PIWIL1的免疫染色定位于肝细胞的胞浆中,而TBX2则定位于肝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结论 PSCA,PIWIL1和TBX2在HCC中的表达研究为HCC发生发展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资料,PSCA和TBX2可能会成为治疗肝细胞癌的分子靶点.

    作者:李玲;刘文康;解娟;施瑞洁;白小渭;李博;任健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大动脉炎患者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患者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013年62例临床确诊大动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的含量.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配对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动脉炎患者胸腹主动脉型、广泛型、肺动脉型和头臂动脉型的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含量(94.4±26.3,114.9±49.8,122.7±51.7,107.0±41.5) ng/ml与正常对照组(52.1±14.1 ng/ml)相比均明显增高(t分别为2.92,3.01,3.09,3.36,P值均<0.01);治疗后大动脉炎患者广泛型、胸腹主动脉型、头臂动脉型和肺动脉型人类软骨糖蛋白-39的含量(60.7±15.9,59.4±15.7,62.8±16.3和66.0±17.1 ng/ml)均明显下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1,2.84,2.97,8.23,P值均<0.01).结论 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与大动脉炎密切相关,对其疾病的诊断、发生、发展、转归以及疗效的观察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吉翔;张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 849例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结果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孕24~28周孕妇口服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结果,应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国际妊娠并发糖尿病研究组织(IADPSG)推荐的妊娠糖尿病(GDM)诊断标准对筛查结果的诊断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自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产科门诊就诊的1 849例孕24~28周产前检查妇女,口服75 g葡萄糖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别于空腹、服用葡萄糖后1h和2h采集静脉血,观察空腹、PG1h,PG2h 3点葡萄糖水平,根据ADA和IADPSG两种诊断标准计算诊断率.不同标准间的诊断率比较采用卡方配对检验.结果 当空腹血糖介于4.01~5.09 mmol/L和5.1~6.09 mmol/L时,两种标准的GDM诊断率分别为12.8% vs 9.1%,48.2% vs 100%,其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54.90~137.28,P值均<0.05),采用IADPSG标准,GDM诊断率高达18.7%,较ADA标准诊断率6.49%升高了188%,如将IADPSG标准的血糖异常个数改为2个,阳性例数为156例,GDM诊断率为8.44%,与ADA标准诊断率6.49%的差距明显缩小.不同年龄组GDM诊断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12.9~256.8,P值均<0.05),并且随年龄的增加,GDM诊断阳性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更为敏感的IADPSG诊断标准使得GDM的诊断率显著增高,其主要原因是诊断标准中超过血糖阈值的个数从2点变成1点所致.选择适当的诊断标准对GDM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应尽快制定国内诊断标准,加强对GDM的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张小平;余海珍;付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迈瑞BS-800生化分析仪血清指数参考区间的确立及性能评价

    目的 制定迈瑞BS-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指数的参考区间及评估血清指数的可靠性.方法 取正常健康体检标本985例,采用迈瑞BS-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脂血指数(L)、溶血指数(H)、黄疸指数(Ⅰ),制定血清指数的参考区间及线性范围.参考CLSI方法学评价方案,对血清指数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进行实验和统计分析.用能力对比(PT)实验评价方法的正确度.结果 迈瑞BS-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L,H,I的参考区间分别为<9.29,<17.37,<1.67;L,H,I的线性分别为1~230,2.17~1 200,0.099~40;三项指数批内、批间、天间及总不精密度均小于6%;L与FTU浊度、H与Hb(mg/dl)、Ⅰ与TBIL(mg/dl)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全部>0.975),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经校正后);能力对比(PT)试验结果显示Ⅰ测定TBIL准确度良好.结论 迈瑞B&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血清指数线性宽,重复性好,通过制定参考区间,对血清混浊、溶血、黄疸程度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考.

    作者:成景松;余永辉;邱昌凤;梁志国;李志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氟达拉滨联合STI571诱导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针对氟达拉滨(Fludarabine)联合STI571诱导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依据实验设计每12h依次检测浓度为5,10,20,30和40 μmol/L的氟达拉滨以及与0.3μmol/L的STI571联合用药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总共4个时间段(12,24,36和48 h),并建立对照组.K562细胞增殖的变换通过MTT比色法进行判断,并比较氟达拉滨单用以及联合STI571使用的效果;药物的抑制率通过q=E(A+B)/[EA+1EB(1-EA)]公式计算,q>1.15两药具有协同作用,q<0.85两药具有拮抗作用[注:E(A+B)代表两药联合使用的抑制率,EA,EB是两药单用的抑制率].结果 随着氟达拉滨(Fludarabine)浓度逐渐升高,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也逐步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也随之升高.各时间段数据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56,18.57,15.9和19.56,P值均<0.01).当不同浓度氟达拉滨(Fludarabine)与STI571联用36h后,其q值分别为1.00,1.16和1.19,参照q值标准,说明两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氟达拉滨与STI571联用能明显增强其抑制K56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K562细胞的耐药性,对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苗玉迪;魏绪仓;刘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西安地区2009~2012年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2009~2012年西安地区流感样病例(ILI)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型别特点.方法 统计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西安地区哨点医院2009~2012年报告ILI数据及西安市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2009~2012年西安地区共报告ILI 77 763例,男女比例1.2∶1,15岁以下学生人群及幼托儿童病例数为50 211例.1年中以12月份报告病例数多.2009年流感病毒新H1N1占77%;2010年B型占61%;2011年B型和新H1N1分别占44%和41%;2012年B型和H3分别占56%和40%.结论 西安地区2009~2012年流感病毒感染人群以15岁以下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每年发病高峰为12月或1月.流感病毒毒株每年也不尽相同,2009年以新H1N1为主,2010年以B型为主,2011~2012年均为B型流感病毒和其他毒株共同构成优势流行毒株.

    作者:候文郁;李焱;黄银娟;杜全丽;陈海龙;李一为;马超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荧光原位杂交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及预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染色体异常检测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组合探针检测14例CLL患者11,12,13及17号染色体异常情况,14例患者采用FC方案后,观察疗效并随访12~34个月.结果 采用FISH技术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4.2%;随访12~34个月,13(92.8%)例患者存活.结论 FISH在检测CLL染色体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可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CLL提供较为准确的分子细胞遗传学信息,指导临床与预后分析.

    作者:黄俊;邓明凤;陈永玲;唐元艳;张利铭;黄知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清β2-MG,Cys-C及U-mALB在高血压肾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及尿微量清蛋白(U-mALB)在高血压肾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将19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糖尿病组,或分为正常尿蛋白高血压组、微量尿蛋白高血压组、大量尿蛋白高血压组,另取同期查体健康人群62例为对照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β2-MG,Cys-C和U-mALB.结果 血清Cys-C,β2-MG及U-mALB水平(mg/L)在对照组分别为0.82±0.11,0.89±0.09和18.7±2.51,在单纯高血压患者中分别为1.69±0.26,2.43±0.18和65.5±5.37,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分别为2.44±0.23,3.19±0.25和98.2±7.72,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糖尿病组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Cys-C和β2-MG在正常蛋白尿高血压组患者中分别为0.85±0.09和0.83±0.14,在微量蛋白尿高血压组患者中分别为2.38±0.24和2.67±0.36,在大量尿蛋白组高血压组患者中分别为5.29±0.86和5.62±0.92,微量蛋白尿高血压组和大量蛋白尿组高血压组分别高于对照组及正常蛋白尿高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2-MG,Cys-C检测可用于高血压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作者:彭俊华;张全华;赵勇;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疆乌苏地区常见病原菌的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乌苏地区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3年间临床分离的1 961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病原菌的来源以伤口分泌物、尿液和痰液为主,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7.07%,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各占40.74%和2.1s%.主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肠球菌等.大多数病原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高(敏感率>70%),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和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耐药率>70%),还发现了部分泛耐药菌.肠杆菌属对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低于非发酵菌属,酶抑制剂能明显降低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肠杆菌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细菌的耐药状况形势严峻,临床医师应结合病原菌耐药监测结果,合理、有效、正确的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尚丽霞;史颖;王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介素-33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白介素33(IL-33)水平,为临床诊治变应性鼻炎探讨新途径.方法 收集2013年5月~10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31例成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分类依据2009年武夷山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同期155例健康体检个体为对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和对照个体的血清IL-33水平.结果 13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为28.11±1.6 ng/ml,155例健康对照个体的血清IL-33水平为15.2±4.2 ng/ml,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个体(t=12.08,P<0.01).在患者组,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33水平为27.2±9.1 ng/ml,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33水平为31.11±7.3 ng/ml,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05).结论 IL-33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抑制血清IL-33水平或许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靶点.

    作者:陈剑雄;李延武;李卓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与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sICAM-1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过敏性紫癜组),2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尿Ⅳ型胶原(Ⅳ C)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肾功能、血沉和反应蛋白(CRP)水平.以sICAM 1作为应变量,以血沉、反应蛋白、尿Ⅳ C、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尿NAG、尿素、血肌酐和CK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HSP组的血清sICAM1水平(24.72±4.42 μg/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0.14±3.26 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58,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CAM 1与尿Ⅳ C、血沉、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呈正相关性.结论 sICAM 1参与HSP急性期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过程,可能作为预测HSP患儿心脏、肾脏早期损伤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玲;马亚萍;肖延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外周静脉抗凝血沉淀试验在羊水栓塞早期确诊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抗凝血沉淀试验在羊水栓塞早期确诊中的价值,为复苏与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血液沉淀试验,通过回顾分析,对2005年3月~2014年3月发生在蒲城县医院和其他医院的10例羊水栓塞病人(观测组)的静脉抗凝血,离心后取血浆上层及全血底层样本,分别做羊水成分检测,并对同期该院随机抽取的100例健康产妇(对照组)破膜后至产后2h内的抗凝血标本做同样检测.结果 观测组10例,6例(60%)血浆上层和全血底层均检测到脂肪球、毳毛、鳞状上皮细胞、胎粪、黏液和碎片,3例(30%)检出脱落上皮和鳞状上皮,1例(10%)检出脂肪球和毳毛,阳性检出率100%.对照组100例,仅1例(1%)标本有极少量脂肪球,其余均未见任何羊水成分,阳性检出率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X2=192,P<0.005).结论 外周静脉抗凝血离心沉淀试验对羊水成分的检出,快速、简单、经济.具有更早期确诊和警示栓塞发生的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SSP-PCR方法检测HLA-B27基因在A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验证分子学方法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在强制性脊柱炎(A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12月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35例,分别采用SSP PCR方法检测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位点(HLA-B27)和进行影像学骨盆、骶髂关节的X线、CT或者MRI检查,比较SSP PCR方法和影像学方法诊断的一致性及差异性.结果 疑似患者用SSP PCR方法检测HLA-B27的阳性检出率为37.0%,而影像学方法的诊断异常率为23.7%,SSP-PCR方法的阳性率较影像学方法高出13.3%.经配对X2检验,X2=9.529,P=0.003,<0.01,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子学方法检测HLA-B27基因能够用于早期预测AS的发生.

    作者:郭华;王涛;张海祥;赵院利;张小艳;刘杨;刘宗智;胡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