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刘婕;巩瑜;荆成宝
目的 建立基于DHBV病毒正、负链缺口区设计引物、沉淀蛋白结合的DNA、酶切消化残留线性DNA的DHBVcccDNA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根据DHBV cccDNA和rcDNA结构的不同,将引物设计在DHBV DNA负链缺口的两侧.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钾蛋白质沉淀法分离肝组织中cccDNA和rcDNA.并对提取的DNA进行紫外定量,按照每2UPSAD消化500ng cccDNA,计算PSAD的用量,酶切消化残存的线性DNA.以pBR322/2DHBV Core重组质粒为PCR标准品,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建立检测DHBV cccDNA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和实际应用.结果 优化的PCR扩增产物电泳后可见239 bp的DNA片段,与目标片段长度相同.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4.085 7X+48.805,R2=-0.997 6.方法的灵敏度为103 copies/ml,线性范围可达103~108 copies/ml.方法特异性强,未检出DHV,HBV及E coli DNA.对已感染DHBV的鸭肝组织检测DHBV cccDNA,进行定量,含量从0.36~1733.08 copies/diploid genome.其中分布广的是10~99 copies/dioploid genome.DHBV cccDNA占总DHBV DNA的比例平均仅为3.86%,范围从0.01%~13.3s%.结论 根据DHBV cccDNA与rcDNA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差异,设计能够特异性扩增DHBV cccDNA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灵敏度高、特异度强,可广泛应用于DHBV和HBV抗病毒治疗策略的相关研究中.
作者:王亚文;惠凌云;张琳;冯艾;王威;马列婷;王全颖;杨广笑;刘正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染色体异常检测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组合探针检测14例CLL患者11,12,13及17号染色体异常情况,14例患者采用FC方案后,观察疗效并随访12~34个月.结果 采用FISH技术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4.2%;随访12~34个月,13(92.8%)例患者存活.结论 FISH在检测CLL染色体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可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CLL提供较为准确的分子细胞遗传学信息,指导临床与预后分析.
作者:黄俊;邓明凤;陈永玲;唐元艳;张利铭;黄知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考察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和微量清蛋白尿水平,探讨其在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湘雅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40岁以上的984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1 0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压、血糖、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和血肌酐水平;同时在三年里随访192例尿微量清蛋白正常的中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每年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2次.结果 高尿酸组尿和尿酸正常组微量清蛋白水平(ln(ACR))分别为3.67±4.02和2.88±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3,P<0.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人群血清尿酸是发生微量清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其它影响因素后,血尿酸每升高100 μmol/L,发生微量清蛋白尿的风险增加2.41倍(RR=4.82,95%CI为4.111~5.932,P=0.009).结论 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微量清蛋白尿发生关系密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衡湘军;廖元平;谭艳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外科相关疾病与血浆D-二聚体(D 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了口腔外科疾病患者444例,其中口腔外科间隙感染组(A组)30例、颌骨骨折组(B组)30例和颌面软组织损伤组(C组)31例、口腔良性肿瘤组(D组)113例、口腔恶性肿瘤组(E组)104例、恶性肿瘤术后组(F组)96例、恶性肿瘤术后转移组(G组)40例.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炎症外伤组为A组、B组和C组,肿瘤组为D组、E组、F组和G组.结果 血浆DD含量为:A组1.42±1.42 mg/L,B组2.30±2.83 mg/L,C组0.71±0.44 mg/L,D组0.56±0.67 mg/L,E组1.42±1.86 mg/L,F组0.72±0.67 mg/L,G组1.00±0.89 mg/L和正常对照组0.52±0.34mg/L.血浆FDP含量为:A组6.29±1.63 mg/L,B组7.16±3.41 mg/L,C组5.46±1.37 mg/L,D组5.34±1.47 mg/L,E组5.94±3.42 mg/L,F组5.18±1.36 mg/L,G组5.28±1.78 mg/L和正常对照组2.91±1.28 mg/L.A组、B组、C组、E组、F组和G组血浆D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8~ 2.182,P均<0.05),D组血浆D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组血浆FD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272~ 6.053,P均<0.05).肿瘤各组血浆DD水平E组和G组高于D组(t=4.454, 2.894,P均<0.05),E组高于F组(t=3.621,P<0.05),G组高于F组(t=2.082,P<0.05);血浆FDP水平E组高于F组(t=2.095,P<0.05),肿瘤其他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外伤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组内方差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D=10.245和FFDP=34.204,P<0.05).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组内方差分析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DD=10.568和FmP =17.487,P<0.05).结论 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颌骨骨折、颌面软组织损伤和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进行血浆DD和FDP的联合检测,可及时评估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的异常,同时为口腔颌面恶性肿瘤预后和疗效观察提供客观的参考数据.
作者:景娟;牛洁;陈鑫;刘亚东;孙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方法 分析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找到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结果 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存在布局不合理、安全设施不完善,师生频繁接触多重致病生物因子,学生防护意识差、缺乏生物安全认知,生物防护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结论 合理规划布局实验室,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消毒清洁,保护好师生的人身健康和安全.
作者:王秋桐;门剑龙;赵瑞;李红岩;李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健康成人静脉血中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 LC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建立血小板参数参考范围.方法 使用Sysmex公司生产的XE21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校准品及质控品,经过校准,并通过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随机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西安地区体检合格的健康成人(排除炎症和肿瘤患者,排除心血管、肝脏、肾脏及血液系统疾病,排除使用影响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1 896例(其中男性1 054例,女性842例,年龄在18~60岁),检测其静脉血中血小板参数PLT,MPV,P LCR,PDW和PCT,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对不同性别组之间各参数进行t检验,按x-+1.96s计算得到血小板五项相关参数的正常参考范围.结果 西安地区健康成人静脉血血小板参数PLT(×105/L),MPV(fl),P LCR(%),PCT(%),PDM (fl)男性分别为113.10~264.64,9.02~12.86,0.167~0.447,0.129~0.281和8.74~17.60,女性分别为120.23~281.73,8.96~13.12,0.160~0.498,0.139~0.299,8.54~17.98.PLT,MPV,P LCR和PCT,两性别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6.526,2.237,2.084,8.084,P<0.05),PDW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是0.884,P>0.05).结论 正常健康成人血小板参数常因地域、性别等不同有差异,因此有必要建立该地区的参考范围,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胡淑玲;党小军;崔化龙;张利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验证分子学方法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在强制性脊柱炎(A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12月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35例,分别采用SSP PCR方法检测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位点(HLA-B27)和进行影像学骨盆、骶髂关节的X线、CT或者MRI检查,比较SSP PCR方法和影像学方法诊断的一致性及差异性.结果 疑似患者用SSP PCR方法检测HLA-B27的阳性检出率为37.0%,而影像学方法的诊断异常率为23.7%,SSP-PCR方法的阳性率较影像学方法高出13.3%.经配对X2检验,X2=9.529,P=0.003,<0.01,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子学方法检测HLA-B27基因能够用于早期预测AS的发生.
作者:郭华;王涛;张海祥;赵院利;张小艳;刘杨;刘宗智;胡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针对氟达拉滨(Fludarabine)联合STI571诱导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依据实验设计每12h依次检测浓度为5,10,20,30和40 μmol/L的氟达拉滨以及与0.3μmol/L的STI571联合用药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总共4个时间段(12,24,36和48 h),并建立对照组.K562细胞增殖的变换通过MTT比色法进行判断,并比较氟达拉滨单用以及联合STI571使用的效果;药物的抑制率通过q=E(A+B)/[EA+1EB(1-EA)]公式计算,q>1.15两药具有协同作用,q<0.85两药具有拮抗作用[注:E(A+B)代表两药联合使用的抑制率,EA,EB是两药单用的抑制率].结果 随着氟达拉滨(Fludarabine)浓度逐渐升高,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也逐步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也随之升高.各时间段数据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56,18.57,15.9和19.56,P值均<0.01).当不同浓度氟达拉滨(Fludarabine)与STI571联用36h后,其q值分别为1.00,1.16和1.19,参照q值标准,说明两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氟达拉滨与STI571联用能明显增强其抑制K56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K562细胞的耐药性,对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苗玉迪;魏绪仓;刘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的表达在急性胰腺炎(AP)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11月~2013年6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32例轻型胰腺炎(MAP组)与18例重症胰腺炎(SAP组)患者住院第1,4,7天和15例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IFN γ和IL 4表达水平.结果 MAP组中住院第1,4,7天IFN γ的检测结果(ng/L)分别为31.47±4.35,36.92±4.12,49.09±4.97,IL 4的表达水平(ng/L)为54.72±5.52,45.26±4.89,39.79±3.85.SAP组中住院第1,4,7天IFN γ表达水平(ng/L)为23.97±5.39,26.29±3.47,33.64±4.47;IL-4的表达水平(ng/L)为70.45±5.05,65.99±4.58,56.23±4.23;正常对照组IFN γ和IL 4的检测结果(ng/L)分别为49.26±20.67,35.15±16.3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AP组(除外第7天)和SAP组患者外周血IFN-γ表达降低,IL 4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53~4.288,P<0.05);相同时间点,SAP组各检测值与M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8~11.416,P<0.05).结论 AP的病情进展与患者血清IFN-γ水平降低或者IL 4水平增高有关,检测细胞因子IFN-γ和IL 4有助于判断AP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作者:徐静;岳雁鸿;孙治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制定迈瑞BS-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指数的参考区间及评估血清指数的可靠性.方法 取正常健康体检标本985例,采用迈瑞BS-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脂血指数(L)、溶血指数(H)、黄疸指数(Ⅰ),制定血清指数的参考区间及线性范围.参考CLSI方法学评价方案,对血清指数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进行实验和统计分析.用能力对比(PT)实验评价方法的正确度.结果 迈瑞BS-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L,H,I的参考区间分别为<9.29,<17.37,<1.67;L,H,I的线性分别为1~230,2.17~1 200,0.099~40;三项指数批内、批间、天间及总不精密度均小于6%;L与FTU浊度、H与Hb(mg/dl)、Ⅰ与TBIL(mg/dl)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全部>0.975),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经校正后);能力对比(PT)试验结果显示Ⅰ测定TBIL准确度良好.结论 迈瑞B&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血清指数线性宽,重复性好,通过制定参考区间,对血清混浊、溶血、黄疸程度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考.
作者:成景松;余永辉;邱昌凤;梁志国;李志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方法对136例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136例急性白血病中,9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主要表达抗髓过氧化物酶MPO(95.87%),CD68 (89.69%),CD13 (86.59%)和CD33 (82.47%);其次为HLA-DR(61.85%)和CD34 (57.73%).16.49%的AML患者伴淋系抗原表达,常见为CD7 (9.27%),CD19 (6.18%)及CD2 (3.09%).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28例,主要表达CD19(100%),HLA DR(96.42%),CD22(75%),CD34(71.42%)及CD10 (67.85%).T细胞系ALL 11例,主要表达CD7(100%),CD3(81.81%)及CD5 (72.72%).17.94%ALL患者表达髓系相关抗原,主要是CD13(15.38%)及CD33(10.71%).结论 免疫表型检测能提高急性白血病诊断率,并对亚型鉴别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秀蕊;杨娣娣;王九菊;李艳春;赵园;张丽洁;魏绪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技术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抗体联检的弱反应性结果的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技术检测的22例HIV弱反应性标本,分别用第三、第四代HIV试剂,采用ELISA对HIV抗体进行重复检测,并与疾控中心确证试验中的免疫印迹法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技术初筛的22份弱反应性的标本,用ELISA第三代和第四代试剂复检,结果均为阴性;确证实验室检测,ELISA复核1例为有反应性,蛋白印迹结果为17份样本有一条带或多条带HIV抗原阳性(占77.3%).结论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技术在对HIV抗原抗体联检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对艾滋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晓康;王香玲;李妙羡;邢爱华;张妮;付钰琳;孟昊;邹杨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gal-3)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5例为患者组,同期健康体检中心无脑卒中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al-3,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 对照组血清gal-3水平为5.18±1.56 μg/L,患者组为14.57±3.3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7,P<0.01);不同梗死体积gal-3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86,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体积与血清gal-3水平正相关(r3=0.927,P<0.01);不同神经缺损程度gal-3水平随神经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53,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神经缺损程度与血清gal-3水平正相关(r3=0.872,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gal-3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相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作者:金艳;张春和;杨震;王敬敬;刘景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精子计数板对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对2013年2月10日~4月30日,48份门诊和住院患者标本分别用三块计数板进行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检测,并对结果进行F检验;对这三块计数板用Filmetrics F20激光间隙测量仪进行多位点深度检测,根据平均浓度判断是否合格.结果 用A型(金属板)、B型(玻璃板)和C型(Macro板)计数板测得的平均精子浓度分别为:(50.3±27.1)×106/ml,(76.5±30.5)×106/ml,(65.5±24.2)×106/ml,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0,P<0.05);三块计数板所测得的平均精子活力无差异;A型、B型计数板平均深度分别是7.74 μm,13.01 μm,均不合格,C型10.01 μm判为合格.结论 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配套用的精子计数板严格按照《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的要求进行验收和定期复检,可确保精子分析质量.建立精子计数的室内质量控制可监测计数板的深度变化.
作者:范久波;孙莉;刘海菊;刘开琴;李智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大量输血是指在24h内输血量大于或等于患者血容量[1~4];或24 h内输血量≥10 U的红细胞悬液[3,5];也可指在严重创伤或紧急状况下,患者3h内失血量大于或等于50%血容量或失血速度为150 ml/min[1].我们调研获得大量输血定义为:大量输血是指在24 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大于或等于18 U(成人);或者24 h内每公斤体重输注红细胞悬液大于或等于0.3 U[3].
作者:李爱爱;孙杨;杨江存;党倩丽;徐永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患者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013年62例临床确诊大动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的含量.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配对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动脉炎患者胸腹主动脉型、广泛型、肺动脉型和头臂动脉型的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含量(94.4±26.3,114.9±49.8,122.7±51.7,107.0±41.5) ng/ml与正常对照组(52.1±14.1 ng/ml)相比均明显增高(t分别为2.92,3.01,3.09,3.36,P值均<0.01);治疗后大动脉炎患者广泛型、胸腹主动脉型、头臂动脉型和肺动脉型人类软骨糖蛋白-39的含量(60.7±15.9,59.4±15.7,62.8±16.3和66.0±17.1 ng/ml)均明显下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1,2.84,2.97,8.23,P值均<0.01).结论 血清人类软骨糖蛋白-39与大动脉炎密切相关,对其疾病的诊断、发生、发展、转归以及疗效的观察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吉翔;张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白假丝酵母菌耐吡咯类药物的ERG11的变异情况.方法 将93例诊断为真菌性阴道炎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真菌培养,筛选白假丝酵母菌菌株,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药敏试验,用加热裂解法提取菌株DNA,扩增ERG11基因,扩增后的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SC5314)比较分析.结果 93例均培养出假丝酵母菌,包括60株白假丝酵母菌,19株热带假丝酵母菌,9株克柔假丝酵母菌和5株光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耐药率分别为13.33%,20.00%和51.67%;对白假丝酵母菌的ERG11基因测序发现存在25个碱基突变位点,其中13个同义突变,12个错义突变,其中有6个是新变异:V36F,V51L,T123I,E194K,Y257H和K344N.结论 耐吡咯类药物白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有多个错义突变位点,其中某些位点突变导致的氨基酸变异可能与其耐药性产生有关.
作者:徐韫健;谭皓妍;李倩珺;岑志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是外周皮肤和黏膜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体.HSV和VZV的外周感染具有潜伏、发病、反复复发以及传播的复杂性.HSV和VZV外周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对制订疾病治疗方案和控制感染至关重要.既往的细胞学检查、抗原检测由于其低灵敏度或特异度,已经逐渐被淘汰.HSV和VZV特异性抗体检测对感染鉴别、感染状态和复发状况的判定,在临床诊断上应用有限.普通或壳瓶细胞培养方法作为实验室诊断HSV和VZV感染的金标准,仍就在一些实验室应用.但其耗时长,需要专业细胞培养设备,同时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基于体外核酸扩增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其特有的高灵敏度和特异度成为临床实验室诊断HSV和VZV感染的主要手段.
作者:范菲楠;汤一苇;陆学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及尿微量清蛋白(U-mALB)在高血压肾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将19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糖尿病组,或分为正常尿蛋白高血压组、微量尿蛋白高血压组、大量尿蛋白高血压组,另取同期查体健康人群62例为对照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β2-MG,Cys-C和U-mALB.结果 血清Cys-C,β2-MG及U-mALB水平(mg/L)在对照组分别为0.82±0.11,0.89±0.09和18.7±2.51,在单纯高血压患者中分别为1.69±0.26,2.43±0.18和65.5±5.37,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分别为2.44±0.23,3.19±0.25和98.2±7.72,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糖尿病组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Cys-C和β2-MG在正常蛋白尿高血压组患者中分别为0.85±0.09和0.83±0.14,在微量蛋白尿高血压组患者中分别为2.38±0.24和2.67±0.36,在大量尿蛋白组高血压组患者中分别为5.29±0.86和5.62±0.92,微量蛋白尿高血压组和大量蛋白尿组高血压组分别高于对照组及正常蛋白尿高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2-MG,Cys-C检测可用于高血压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作者:彭俊华;张全华;赵勇;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OA-1)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住院前列腺癌患者80例,经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Trizo-l法提取总RNA,逆转录cDNA,实时定量PCR检测EDN-1 mRNA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DN-1 mRNA在8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为(3.58±0.15)×10 6,而在癌旁组织中表达为(2.62±0.11)×10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7,P<0.01).在肿瘤大小上pT1.与pT4xEDN-1 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2,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看pN03与pNxxEDN-1 mRNA表达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6.31,P<0.01).病理学分级上G1-G2的EDN-1 mRNA表达量比G3 NA的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4,P<0.01).结论 EDN-1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与转移有关.
作者:古力娜尔·依明;努尔司曼古·热合曼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