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醛缩酶A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董莉;呼格吉乐;易青;萨日娜;王悦喜

关键词:干扰RNA, 醛缩酶A, 神经胶质细胞U251
摘要:目的 构建4个人醛缩酶A (aldolaseA,ALDOA)公共序列的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脑神经胶质细胞U251细胞,为醛缩酶A成为人脑肿瘤标志物提供实验基础和有价值的资料.方法 ①构建4个新靶点醛缩酶A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并用双酶切和测序鉴定;②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上述4个载体到U251细胞株.结果 ①成功构建了4个新靶点的醛缩酶A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即pGPU6/GFP/Neo-ALDOA-1,pGPU6/GFP/Neo-ALDOA-2,pGPU6/GFP/Neo-ALDOA-3和pGPU6/GFP/Neo-ALDOA-4;②在U251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并筛选出效果好的新靶点MBP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耐亚胺培南的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及其同源性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鼓楼医院碳青霉烯酶在耐亚胺培南的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分布情况,并进行其同源性分析.方法 收集耐亚胺培南的肺炎克雷伯菌34株,K-B纸片法测定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改良Hodge试验及EDTA协同试验进行A,B类碳青霉烯酶初筛试验;PCR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ERIC-PCR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34株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呈现泛耐药现象,耐药率达100%,仅对丁胺卡那、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敏感性相对较高,分别为17.6%,50%和23.5%.ERIC分析结果显示34株菌株主要分为两型,其中A型27株,B1型2株,B2型5株.结论 南京市鼓楼医院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首要原因是产KPC-2酶.

    作者:宁明哲;张之烽;周万青;沈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深圳龙华新区在职医务人员脂肪肝患病率及肝功能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脂肪肝患病率及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肝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随机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1月龙华新区体检的医务人员1 675例为观察组,其他非医务体检人员1 628例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肝脏B超检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检测,并对所有结果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龙华新区体检的1 675例医务人员脂肪肝总患病率为37.4%(626/1675),其中轻度为75.4%,中度为15.0%,重度为9.6%;非医务人员脂肪肝患病率为38.3%(623/1628),其中轻度为78.2%,中度为13.8%,重度为8.0%,两者患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72,P=0.136>0.05);脂肪肝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脂肪肝患病率高峰,男性分布在41~50岁之间(49.5%~51.6%),而女性分布在51~60岁之间(35.7%~36.9%),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医务人员组x2=7.83~125.27,非医务人员组x2=3.62~130.94,P均<0.01);脂肪肝患者中ALT,AST及GGT浓度和异常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患者,结果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12.976~17.164,27.924~41.154,P均<0.01),但其增高的程度并非与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呈正比.结论 医务人员脂肪肝患病率与其他非医务人员的一样均很高,而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进一步加强全社会所有人群进行脂肪肝预防知识宣传具有极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者:张刘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浓度胰岛素水平对阿司匹林抑制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浓度的胰岛素是否影响阿司匹林抑制的血小板聚集率.方法 将制备的4组等体积的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分别加入0,30,100和300μU/ml的胰岛素,37℃的环境下孵育3 min,再将上述每一组的PRP分成等体积的4个组,分别加入0,75,150和300 μmol/L的阿司匹林,于37℃的环境下继续孵育30 min.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各组的血小板大聚集率.结果 不同浓度胰岛素组之间有显著差异(F=4.056,P=0.008).300 μU/ml胰岛素浓度的富含血小板血浆,在不同浓度阿司匹林0,75,150和300 μmol/L的孵育下,血小板大聚集率分别为(87.62士6.23)%,(60.85±16.24)%,(55.28±16.48)%和(49.36士16.77)%,均高于相应对照组的血小板大聚集率(83.82±8.35)%,(48.80士21.35)%,(45.04±21.44)%,(38.90±21.70)%和30 μU/ml胰岛素组的血小板大聚集率(84.64±8.09)%,(48.13±19.27)%,(44.30士20.50)%和(35.30±16.8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浓度的胰岛素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 血小板暴露于高浓度的胰岛素(300 μU/ml)环境中,将会减弱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抗聚集效应.

    作者:高玉龙;杨升华;薛临先;高德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武汉地区254例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分型结果分析

    目的 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分析武汉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型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254例HCV-RNA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标本,通过Sanger测序法测定靶片段的基因序列,然后与NCBI genebank数据库中HCV基因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患者HCV基因型.结果 研究检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共检测出11种HCV基因型,分别是1a,1b,2a,3a,3b,6a,6b,1b/2a混合型,1b/2k混合型,6a/1b混合型和6d/6k混合型.其中,HCV1a型为2例(0.79%),1b型189例(74.41%),2a型35例(13.78%),3a型4例(1.57%),3b型12例(4.72%),6a型6例(2.36%),6b型1例(0.39%),1b/2a混合型2例(0.79%),1b/2k型1例(0.39%),6a/1b混合型型1例(0.39%)和6d/6k混合型1例(0.39%).结论 武汉地区HCV-RNA基因型以1b型为主,其次为2a型,亦可见其他型别,提示武汉地区HCV流行的基因型呈多样性.

    作者:吴泽刚;李艳;郑红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深圳龙华新区健康成年女性人群CA125,CA153参考区间的建立

    目的 建立深圳龙华新区健康成年女性人群血清CA125和CA153含量水平的参考区间.方法 采用罗氏Co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2 745例健康成年女性人群的新鲜血清进行CA125及CA153含量测定,检测结果按CLSIC28-A3(临床实验室参考范围的定义和确认,第3版)进行统计处理,确定健康成年女性人群CA125及CA153含量水平正常参考区间,并分析成年女性人群之间CA125及CA153含量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CA125及CA153检测结果呈偏态分布,龙华新区健康成年女性CA125总体参考区间为0.93~33.12U/ml及CA153总体参考区间为0.67~26.09U/ml;与CA125及CA153推荐参考区间(35±0.7 U/ml)和(28士0.6 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0.762,P=0.378,P>0.05),成年女性人群CA125及CA153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呈逐渐下降趋势;月经期及孕期血清中CA125及CA153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更年期低于除50岁以上外其他人群.结论 龙华新区健康成年女性人群CA125及CA153含量水平的参考区间稍低于推荐参考区间,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依据实验允许误差范围,本区CA125及CA153的含量水平参考区间可以采用相应的推荐参考区间.

    作者:施俊柱;刘爱胜;陈荣贵;文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国汉族人群MAPT基因SNPs等位基因及单体型频率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挑选中国汉族人群中的MAPT基因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SNPs)位点,考察中国汉族人群MAPT基因与老年痴呆症的关系.方法 通过Hapmap数据库获取中国汉族人群的MAPT基因SNPs数据;应用Haploview4.2对MAPT基因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在D'值95%可信区间内构建单体域;根据单体域内SNPs之间的r2值和LOD值,挑选标签SNP.结果 MAPT基因70个SNPs中,15个(21.43%) SNPs为纯合基因型,MAF高于10%的SNPs为44个,占62.86%.利用55个合格SNPs确定了26个标签SNPs,构建了8个单体域,各单体域以其前两种单体型为主,累计频率在61.9%~100.0%之间.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MAPT基因的26个SNPs位点是较具代表性的标志性位点,可被选为标签SNPs,并作为中国汉族人群MAPT基因与老年痴呆症的关联研究.

    作者:徐向红;郭天康;苏海翔;魏丽;李永红;徐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液学指标对单基因缺失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 采用ROC曲线探讨血液学指标对单基因缺失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俗称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诊断价值,确定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筛查单基因缺失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佳截断值(cutoff值).方法 对基因确诊的124例单基因缺失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实验组)和1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常规检查,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液学指标MCV,MCH,MCHC,RBC和Hb,评价其筛查单基因缺失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①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血液学指标MCH,MCV,MCHC,Hb和RBC分别为(29.9±1.18 vs 26.1±3.01)pg,(88.8±3.38 vs80.2±7.13)fl,(337士10.06 vs 321±18.4)g/L,(133士10.8 vs 123±20.6)g/L和(4.48±0.39 vs4.75±0.61)×1012/L.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液学指标MCV,MCH,MCHC和Hb均明显降低,RBC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09,-13.13,-8.23,-5.09和4.11,P值均<0.01).②以基因诊断的结果为金标准,MCH,MCV,MCHC,Hb和RB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1,0.894,0.799,0.688,0.630;佳cutoff值分别为28.35 pg,84.75 fl,329.5g/L,125.5 g/L,4.17×1012/L;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MCH(88.7%,90.5%),MCV(77.4%,89.7%),MCHC(69.5%,77.0%),Hb(61.3%,78.6%),RBC(51.6%,75.4%).③在AUC>0.75的三项指标中,MCH的诊断灵敏度高,明显高于MCV和MCHC(P<0.05,卡方值5.62,14.02),MCH和MCV的特异度明显高于MCHC(P<0.05,卡方值8.42,7.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ROC曲线分析的结果表明MCV,MCH,MCHC对单基因缺失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有较好的诊断价值(AUC>0.75),其中MCH的诊断价值高(AUC>0.9),以MCV,MCH和MCHC的佳cutoff值作为单基因缺失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意义.掌握单基因缺失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血液学特点,有助于更准确地筛查出单基因缺失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减少漏诊.

    作者:喻晶;何柏林;卢丽华;吴夏枫;张银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东莞市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方法 收集东莞市4家医院在2009~2012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记录162例,采用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26%,其中女性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多于男性受血者(x2 =41.2,P<0.05),有多次输血史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多于首次输血者(x2=101.7,P<0.05),输注血浆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0.79%,明显高于其他血液产品(x2=78.4,P<0.05),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临床用血科室和ABO血型无关.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发生率高(74.1%),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4.1%).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0.26%,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主;临床规范合理用血和尽量减少血浆应用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陈金凤;叶柱江;何子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抗衰老Klotho基因在乳酸菌的表达与鉴定

    目的 构建抗衰老Klotho分泌表达载体,鉴定表达产物.方法 采用高保真PCR扩增Klotho基因,将其克隆到穿梭载体pMG36e中,经鉴定后电击转化乳酸菌.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特异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均证实Klotho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MG36e;将其转化至乳酸菌后,该乳酸菌能有效分泌表达Klotho.结论 成功构建能有效分泌表达Klotho的基因工程菌,为进一步口服重组乳酸菌进行抗衰老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宁;郭斌;熊元;黄义山;廖涛;唐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河南省肿瘤患者HIV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在河南省肿瘤患者中的感染分布情况,以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防止HIV院内传播.方法 对2012年3月~2013年2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门诊及住院的35 585名肿瘤患者血清进行HIV抗体检测,并按性别、年龄和部位计算频数、构成比和感染率.结果 35 585例标本中阳性21例(男性7例,女性14例),年龄27~67岁,感染率是0.06%,颈部肿瘤感染构成比高为23.8%(5/21).结论 肿瘤患者HIV抗体阳性率较高,对其进行HIV常规检测,减少医源性感染,有利于艾滋病的防控工作.

    作者:王书锋;王园园;周丽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JAK2V617F点突变的研究

    目的 分析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JAK2V617F点突变的突变率及其外周血细胞水平,为其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对158例初诊患者JAK2基因的V617F位点进行扩增,并对其发病年龄和临床血液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8例患者JAK2V617F总突变率为72.15%,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78.46%,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69.05%和特发性骨髓纤维化(PMF)55.56%.血液学指标显示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型组的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00.26±19.72)g/L,(17.57±10.96)×109/L,显著高于野生型组(t=1.636~2.406,P值均<0.05).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型组的年龄、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0.41±18.52)岁,(4.72士1.51)×1012/L,(14.78±12.21)×109/L,显著高于野生型组(t=1.634~3.284,P值均<0.05).PMF患者中JAK2V617F点突变型组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4.51±1.42)×1012/L和(135.58±34.76) g/L,显著高于野生型组(t=2.274~2.810,P值均<0.05).结论 JAK2V617F有助于BCR/ABL阴性的不同类型MPD的诊断.

    作者:韩瑞玲;李艳;汪明;童永清;吴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伴t(8;21)易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实验室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伴t(8;21)易位急性髓细胞初诊白血病患者FAB分型、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临床预后特点.方法 20例患者为中日友好医院2004年~2011年按WHO标准确诊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血常规采用XE-2100全自动分析仪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对骨髓涂片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显微镜计数细胞;细胞遗传学检测为常规培养骨髓细胞,采用G显带技术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伴t(8;21)易位AML患者中55%(11/20)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20%(4/20)患者白细胞减低,所有患者均伴血小板减低.85%(17/20)患者骨髓涂片中可见奥氏小体.根据FAB分型,20例患者中15%(3/20)诊断为MDS-RAEB,20%(4/20)为MDS-RAEBt,55%(11/20)为AML-M2,10%(2/10)为AML-M4.55%(11/20)患者为单纯t(8;21)易位,45%(9/20)患者为t(8;21)易位同时伴有其它异常,其中伴性染色体丢失占所有患者35%(7/20),伴有9q-占所有患者的10%(2/20).82.4%(14/17)患者能达到完全缓解.结论 伴t(8;21)易位AML患者可见于FAB分型的不同亚型,主要见于AML-M2.t(8;21)患者常伴有附加异常,以性染色体丢失常见.t(8;21)易位患者疗效较好.

    作者:沈军;马亮;钟明华;韩呈武;曹永跃;湛玉良;曹永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钙敏感受体及其与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

    文章对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的结构、分布、生理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做了简要介绍.并详细地阐述了在不同的细胞上,CaSR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通路引起的生理或者病理的变化.

    作者:武春丽;孙轶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93例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93例初发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骨髓免疫分型.结果 93例初发急性白血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66例,其抗原表达从低到高依次为:CD7 (16.7%),CD15 (30.3%),CD71 (31.2%),CD11B (34.5%),CD34 (48.5%),CD117(50.0%),HLA-DR(65.2%),CD13(70%),CD33(86.4%)和CD38 (92.4%).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 22例,其抗原表达从低到高依次为:CD34 (36.4%),CD20 (50.0%),CD38 (63.6%),CD10 (72.7%),HLA-DR (86.3%)和CD19(95.5%).急性T(T-ALL)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其抗原表达从低到高依次为:HLA-DR(60.0%),CD34 (60.0%),CD2(80.0%),CD7 (80.0%)和CD38(100.0%).结论 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能够快速、准确地为临床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袁莉;杨玉琮;陈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铜陵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铜陵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分析该地区HBV不同基因型别与肝功能损害、病毒复制水平及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探讨不同基因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向点杂交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dot blot,PCR-RDB)对铜陵地区228例ABV阳性感染者的血清分别进行HBV基因型的分型、HBV-DNA载量以及HBV血清标志物和肝功能等的检测,并结合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228份患者的血清样本中,226份样本成功分型,其中B型54.4%(124/228),C型37.3%(85/228),B/C混合型7.5%(17/228),2例未检出占0.88%(2/228).在各临床分型的慢性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组(CHB)、肝硬化组(LC)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组(HCC)中的构成比依次为61.8%,36.4%和60%,C基因型依次为25.7%,63.6%和40%,B型在CHB组占优势(x2=19.253,P=0.001);C型在LC组占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9.818,P<0.001).C基因型HBV-DNA载量明显高于B型及B/C混合型,差异具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不同基因型HBV患者中,除了性别,男性高于女性外,患者的生化指标经方差分析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铜陵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以B型为主,对HBV基因分型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对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唐吉斌;翁伟;张盛;宋有良;焦瑞宝;章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孕期铅暴露对生长发育期大鼠肾功能及Claudin-2的影响

    目的 通过建立孕期染铅模型检测出生后SD仔鼠肾功能的改变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的改变,阐明孕期铅暴露对SD仔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孕鼠通过饮用50 mg/L,100 mg/L醋酸铅(PbC4H6O4·3H2O)的方法建立模型.仔鼠出生后6周检测血液中肌酐(Cr)、尿素氮(BUN)和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肾组织形态及Claudin-2的改变,探讨孕期铅暴露对SD仔鼠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血铅结果显示,低剂量组仔鼠血铅水平(146.28±15.10 μg/L)与高剂量组仔鼠血铅水平(188.03±18.58μg/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2,P<0.01),且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3,P<0.05),说明模型建立成功.染铅SD仔鼠血肌酐(9.31±1.98 μmol/L,F=5.89,P<0.01),尿素氮(89.73±14.45 mmol/L,F=5.01,P<0.01)和CYS-C(0.37士0.04mg/L,F=6.96,P<0.01)水平升高,病理结果显示:染铅组仔鼠肾小球轻度肿大,伴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变形、坏死,部分管腔内有管型.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染铅组仔鼠Claudin-2表达下降,连续性被破坏.结论 孕期铅暴露能引起生长发育期大鼠的肾功能不全,并且铅暴露可以降低肾小管Claudin-2的表达.

    作者:苏鹏;张建彬;徐焰;蔡同建;曹子鹏;王迪雅;康蓓佩;骆文静;陈景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免疫球蛋白核心岩藻糖糖基化水平的检测分析

    目的 定量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核心岩藻糖的糖基化水平,探讨其糖链结构改变的免疫球蛋白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小扁豆凝集素(LCA)亲合ELISA法定量检测了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7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LCA-Ig水平.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LCA-IgG水平(A值)1.598±0.311,LCA-IgM水平0.226±0.067,LCA-IgA水平0.281±0.071,显著高于对照组1.388±0.285,0.175±0.045和0.208±0.044(t=3.417,4.359,5.972;P<0.01).不同性别、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间LCA-I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较高水平的LCA-Ig可能是造成患者免疫球蛋白糖链的构象变化影响其正常调节功能的分子基础.

    作者:郭静;邱锦云;冯方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曲霉菌PCR检测方法标准化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艾滋病、恶性肿瘤放化疗等引起的免疫低下患者的增多,侵袭性曲霉菌病(IAD)的发病率也大幅度增加.尽管目前检测曲霉菌的方法很多,但尚未有一种能满足临床对曲霉菌病早期、快速、准确诊断的要求,致使曲霉菌病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PCR检测技术在生物基因相关方面的研究有很多突出优点,已有多种类型的PC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曲霉菌病,但一些方法的检测环节及检测性能仍存争议,以致尚未有被公认作为临床曲霉菌检测的标准化参考方法.该综述主要对曲霉菌PCR检测方法标准化的相关要素进行探讨,为今后曲霉菌PCR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其标准化提供参考.

    作者:廖新辉;易浔飞;兰小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精浆锌结果比较观察

    目的 用新型卟啉化合物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检测精浆锌结果,观察比较其对诊断男性不育症的意义.方法 用新型卟啉化合物与精浆锌反应,用分光光度计比色,与标准品比较计算出精浆锌浓度,同时与原子吸收法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原子吸收法测定200例健康组精浆锌为2.16±0.692 3 mmol/L,分光光度法测定200例健康组精浆锌为2.14±0.871 0 mmol/L,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r=0.998 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05).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实验组210例不育症患者精浆锌均值为1.65±0.571 mmol/L,健康组200例已育男性精浆锌均值为2.14±0.871 m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3,P<0.05).结论 新型卟啉化合物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水中锌的一种简便方法,通过试验创新用于检测精浆锌,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重复性好,与原子吸收法呈正相关(r=0.998 6),对男性不育症的诊断有很大参考价值,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作者:李朝献;张志华;李妤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miRNAs与心血管疾病

    microRNA(miRNA)是长21 nt~25 nt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miRNA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心血管系统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近研究发现,miRNA参与了心肌肥厚、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心律失常和血管病变等的生理病理过程.该文就miRNA在心血管系统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作者:李勤;王玉明;段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