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意义

荆晶;胡兴斌

关键词:烧伤, 血栓弹力图,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大面积烧伤患者体内凝血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对6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组)进行TEG的测定,了解其凝血功能情况,并与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TEG相比较.结果 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组)TEG均表现为高凝图像,R值(4.01±0.79 min),K值(0.90±0.15 min),Angle值(77.58±2.75°),MA值(73.89±5.64 mm)及CI值(4.21±0.90),与对照组R值(4.66±0.92min),K值(1.45±0.48min)相比较,治疗组R,K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Angle值(68.63±5.74°),MA值(62.33±6.31 mm)及CI值(1.79±0.74)相比较,治疗组明显变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高凝状态,应用TEG动态观察大面积烧伤患者凝血状态,对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苏北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支气管哮喘住院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血清白介素(IL)进行测定;采用全自动散射比浊法对体液免疫进行检测.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IL-4,IL-5和IL-6含量(39.26±8.34 pg/ml,98.73±17.96 ng/L和204.32±50.84 pg/ml)与正常对照组(9.87±1.85 pg/ml,21.23±5.05 ng/L和101.22±37.63 pg/ml)相比均明显增高(t分别为2.79,2.83和3.09;P值均<0.01);而IL-10(11.33±4.01 pg/ml)与正常对照组(21.79±7.68 pg/ml)相比明显降低.体液免疫中,IgE(237.40±32.91 g/L)与正常对照组(71.66±18.57 g/L)相比明显增高(t=3.14,P<0.01);IgG(7.01±1.97 g/L)与正常对照组(10.32±2.01 g/L)相比明显降低;IgA(0.86±0.24 g/L),IgM(2.83±0.41 g/L)与正常对照组(0.72±0.23 g/L和3.29±0.58 g/L)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变化特点与病情相关,动态监测有助于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吉翔;华芸;张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性粒VCS参数表达的性别差及差异表达的临床应用

    目的 建立健康人群中性粒细胞体积、浆核比例、胞浆颗粒的参考区间并探讨其在细菌感染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方法 挑选2014年1~6月159例健康体检标本(男性79例,女性80例),80例血液细菌感染标本和5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标本,统计分析健康男性与女性中性粒细胞VCS参数(MNV,MNC,MNS)的差异性并建立其参考区间;同时分析该指标在健康人群、细菌感染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差异性并分析原因.结果 男性与女性中性粒细胞VCS参数MNV(fl),MNC,MNS分别为140.1±7.9,161.5±4.5,155.7±6.5和140.3±7.6,162.9±3.8,155.3±9.7,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81,0.423和0.395,均P>0.05),建立健康人群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参考区间:MNV 140.2±7.7 fl,MNC 162.2±4.4,MNS 155.5±8.2;MNV(fl),MNC,MNS在健康人、细菌感染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分别为140.2±7.7,162.2±4.4,155.5±8.2;168.3±13.7,154.2±5.5,133.2±11.1和180.1±13.9,150.9±10.7,125.1±17.1.采用非参数检验,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58.683,43.101和37.536,均P<0.05);健康人和细菌感染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6.545,-6.104和-4.325,均P<0.05),健康人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337,-3.867和-5.264,均P<0.05),但是细菌感染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843,-0.811和-1.177,均P>0.05).结论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的表达不受性别的影响,可作为一种快速、经济的临床筛检指标,提示细菌感染和白血病等疾病的存在.

    作者:张灵玲;张朝明;谢国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肺间质纤维化并发肺气肿病人血清TGF-β,VEGF和IGF-Ⅰ作用、意义及与吸烟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和分析肺间质纤维化并发肺气肿(CPFE)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吸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0例CPFE患者作为A组,选取4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作为B组,选取40例肺气肿作为C组.对三组患者的病程、吸烟情况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气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对三组患者的血清TGF-β1,VEGF和IGF-Ⅰ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B组患者的痛程和吸烟比例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C组患者的吸烟年限、平均每日吸烟量和PaCO2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A组患者的PaO2显著高于B组和C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56~7.638,x2=6.084,15.221,P<0.05);C组患者的血清TGF-β1,VEGF和IGF-Ⅰ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548~6.392,P<0.05);A组吸烟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不吸烟患者(t=6.138,P<0.05),A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与吸烟年限(r=-0.615)、平均每日吸烟量(r=-0.536)呈负相关关系(P<0.05),B组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与平均每日吸烟量(r=6.375,P<0.05)呈正相关关系,C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与吸烟年限(r=-0.592)、平均每日吸烟量(r=-0.556)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CPFE患者的肺间质纤维化病变与血清TGF-β1,VEGF和IGF-Ⅰ水平的上升有关,而血清VEGF水平的降低则与患者的吸烟年限和吸烟量具有相关性,可能参与了肺气肿的发病过程.

    作者:齐冰;孙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尿微量清蛋白(mALB)五种非线性校准方法研究及测量偏倚分析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的五种非线性校准方法的差异与特征,并确定其合适校准曲线.方法 分别采用对数函数(Logit-log3P,Logit-log4P,Logit-log5P)、样条函数(Spline)及多元折线函数(Line-Graph)五种校准方法对mALB进行校准,同时检测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5个批号的室问质评物质,记录相关校准参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测量偏倚分析.结果 五种校准方法的测量偏倚与平均秩次由小到大排序分别为Line-Graph(9.6%,7.5),Logit-log5P(12.0%,9.5),Spline(11.7%,11.8),Logit-log4P(13.2%,15.4),Logit-log3P(18.8%,20.8);五种校准方法测量偏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08,P<0.05).结论 多元折线函数(Line-Graph)校准方法测量偏倚与平均秩次小,为mALB的合适的校准曲线.

    作者:张杰良;邓文成;梁映亮;徐宁;莫和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固有免疫应答是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启动后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等发挥作用,6~8周后,适应性免疫应答才被检测到.经过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的效应细胞如CD4+和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产生效应分子如抗体和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虽然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大多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仍不能清除病毒,会发展为慢性持续性感染.该文就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方平;张平安;牛志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临床检验危急结果报告的规范化

    危急结果可能意味着一个危及生命或者可能导致有意义的患者发病或不可逆损害或死亡并因此需要紧急的医疗关注和行动的病理生理状态.因此,危急结果的及时和准确报告对患者安全极其重要.国际认可和患者安全标准要求医学实验室拥有用于及时可靠的将危急结果报告给负责患者的医护人员的系统.许多文献中描述了各种各样的危急结果报告实践和技术.然而,全国性调查显示出了现存危急结果报告的缺点和不足.以这些文献为基础,该文对各种报告实践进行了总结.希望能提出一致性术语,同时提供一个设计更好和更循证的能及时通知可能危害患者安全的实验室结果的方法.

    作者:费阳;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胰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2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胰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的表达,并观察HIF-2α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胰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胰腺癌组织中的HIF-2α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 32例胰腺癌组织HIF-2α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51.6%(32/62).10例正常胰腺组织HIF-2α表达均阴性.HIF-2α阳性表达于细胞质.HIF-2α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血管侵犯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6.452,4.089;P均<0.05),而HIF-2α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8,0.001,0.518,1.004,2.325,1.617;P均>0.05).胰腺癌中HIF-2α阴性组病例3年生存率为30%,而HIF-2α阳性组病例3年生存率为6.25%,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84,P<0.05).结论 HIF-2α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IF-2α有望成为胰腺癌新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标志物.

    作者:党珊;周健;杨帆;周家琛;易默;史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以研究Hp感染与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DA)的相关性,以及并发LEDA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确诊为T2DM患者180例(DM组),男性115例,女性65例,年龄58.64±10.98岁,其中无LEDA 96例、轻中度46例、重度38例.全部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另选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根据是否感染Hp,将T2DM组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测定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腰围(WC)及体重指数(BMI)进行比较.并对临床因素和生化指标与T2DM伴LEDA之间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2DM组患者Hp感染率为62.22%(112/180),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8.89%(44/90),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14.189,P<0.05).Hp阳性和Hp阴性患者之间的WC,BMI,HbA1c,FBG,LDL-C,HDL-C,TC,TG及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39~1.522,P值均>0.05),但Hp阳性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1,P<0.05).Hp感染在T2DM无下肢血管病变是46.88%(45/96),伴轻中度下肢血管病变是71.74%(33/46),重度是89.47%(34/38),表明病变越重,Hp感染率越高,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397,P值<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p感染和病程、吸烟、高血压及LDL-C均是T2DM发生LEDA的重要危险因素(OR=1.089~22.787,P值均<0.01).结论 T2DM比健康人群更容易感染Hp,Hp感染和病程、吸烟、高血压及LDL-C均是T2DM发生LEDA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晓华;王养维;李晓燕;张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耐氟喹诺酮类鲍曼不动杆菌Parc的变异研究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拓扑异构酶ⅣC亚基(Pa rC)的变异与其耐氟喹诺酮类(FQNL)的关系.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耐喹诺酮鲍曼不动杆菌30株及敏感株10株,测定其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低抑菌浓度(MIC),并对此30株菌ParC的基因(parC)进行PCR扩增和DNA序列的分析比较.结果 在4株高度耐FQNL(MIC≥128 mg/L)和1株低度耐FQNL(MIC=64 mg/L)菌中存在ParC的变异,同FQNL耐药性相关的变异有丝氨酸Ser87(TCG)→Leu(TTG).结论 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可表现为ParC基因87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当鲍曼不动杆菌合并有ParC的变异时,其耐药性往往会增强.

    作者:杨茁;刘凌华;张利侠;孙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健康成人血浆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正常参考区间的建立

    目的 建立宝安区健康成人不同年龄段血浆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生物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科学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及体检科不同年龄健康成人1 156例,其中男性417例,女性739例.按年龄分为18~49岁,50~59岁及>60岁三组.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血浆D-二聚体浓度呈偏态分布,采用百分位数(P95)表示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确定该区相应的生物参考区间,并分析比较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之间血浆D-二聚体浓度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同年龄组男性和女性D-二聚体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2~1.092,P均>0.05);18~49岁组和50~59岁组健康成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4,P>0.05),>60岁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血浆D-二聚体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2,P<0.05);18~59岁组D-二聚体正常参考区间为0~225 mg/L;>60岁组D-二聚体正常参考区间为0~297mg/L.结论 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高D-二聚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因此,不同地区应建立健康成人不同年龄段D-二聚体正常值参考区间.

    作者:刘晓鸽;姚伟;房笃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流式微球术、胶体金渗滤法及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评价与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流式微球术(FMA),胶体金斑点免疫渗滤法(DIGFA)与ELISA法检测HIV抗体三种试验之关系,为提高艾滋病检测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FMA,DIGFA与ELISA法检测HIV抗体阳性血清标本98例和86例HIV抗体阴性标本.结果 FMA与ELISA的K一致性检验,k值=0.911 2,P<0.01,提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极强的一致性.FMA与DIGFA的K一致性检验,k值=0.903 2,P<0.01,提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极强的一致性.故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极强的一致性.FMA法检测阳性率为100%,而DIGFA检测阳性率是94%.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95%.结论 三种试验方法检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乔军;刘俊娜;王春娟;张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CT与FIB-4无创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CT与FIB-4无创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准确性,并与肝组织活检进行比较,为临床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手段.方法 连续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例,平均年龄46.5±7.3岁,平均病程3.4±1.8年,平均HBV-DNA(49.4±5.3)×102 copies/ml.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均对其实施CT与FIB-4无创检查,并将结果与肝组织活检进行比对.结果 CT与FIB4无创检查与肝组织活检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T:r=0.580,P=0.034;FIB-4:r=0.885,P=0.027);且FIB-4无创检查结果(包括AUC、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4无创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效果可能成为替代肝组织活检的一种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段发兰;李亚新;杨飞翔;李毅;王小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肺癌预后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 DW)结果,探讨RDW对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肺癌患者211例,根据2009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肺癌分期标准分为Ⅰ~Ⅳ期,按照RDW水平分为高RDW组和低RDW组,另选211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Beckman-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分析各组患者的RDW结果,并统计三年后的死亡率.结果 肺癌患者的RDW(16.2%±2.8%)明显高于对照组(11.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25,P<0.05);Ⅲ期,Ⅳ期肺癌患者的RDW(14.7%±1.5%,16.5%±1.6%)显著高于Ⅰ期,Ⅱ期(12.4%±1.9%,12.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20~12.938,P<0.05);高RDW组死亡率(56.36%)明显高于低RDW组(34.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16,P<0.05).结论 RDW水平与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翟海军;朱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慢性呼吸衰竭贫血患者血清EPO检测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红细胞(RBC)相关参数水平,为临床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 ietin,rHuEPO)治疗慢性呼吸衰竭贫血检测提供理论数据.方法 收集25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EPO水平和RBC相关参数水平,并将其与2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以直线相关分析EPO水平和RBC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慢性呼吸衰竭贫血患者血清中EPO水平为99.70±28.90 mIU/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1.5±5.26 mIU/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2.67,P<0.01).两组Hb,H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2.52,2.23,均P<0.01),R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患者的血清EPO水平与RBC,Hb,HCT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均P<0.01).结论 呼吸衰竭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可反应性增高,但个体间有差异,应根据各种检测数据制定治疗方案,动态检测血清EPO水平,对呼吸衰竭贫血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吴凤琪;靳宝英;刘震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清清蛋白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血清清蛋白是否可用于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性.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12月共有113例患者纳入研究,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要求,男性18例,女性95例,血清清蛋白、补体(C3,C4)、抗dsDNA抗体等检测项目于就诊当天完成,所有患者进行SLEDAI评分,按SLE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72,SLEDAI≥4)和缓解期组(n=41,SLEDAI=0~4),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水平进行比较,同时计算各指标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与缓解期相比,血清清蛋白(g/L),C3(g/L),C4 (g/L),抗dsDNA抗体(U/L)水平分别为(35.76±7.19 vs40.96±7.43,t=3.654,P=0.001),(0.68±0.23 vs0.90±0.18,t=5.304,P=0.001),(0.13±0.06 vs 0.18±0.05,t=4.007,P=0.001),(229.00±203.95 vs 136.59±82.98,t=-3.38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清蛋白,C3,C4,抗dsDNA抗体水平与SLEDAI评分相关性分别为R=0.448,P=0.001;R=0.448,P=0.001;R=0.389,P=0.001和R=0.36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清蛋白,C3,C4,抗dsDNA抗体在判断狼疮活动与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783,0.720和0.658,其中血清清蛋白判断狼疮活动与否能力高于抗dsDNA抗体(Z=2.077,P=0.001).结论 血清清蛋白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标志物用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疾病活动性评估.

    作者:柏明见;冯璟;冯珍如;梁国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清可溶性ST2与血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sST2)水平变化,分析其与B型脑钠肽(BNP)的相关性,探讨sST2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已确诊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216例,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级组62例、心功能Ⅱ级组58例、心功能Ⅲ级组54例和心功能Ⅳ级组42例;并收集胸部X线片、心脏彩超和心功能正常的80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血清sST2浓度和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浆BNP水平;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心功能Ⅰ~Ⅳ级组血清sST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心功能Ⅰ~Ⅳ级组之间,心功能Ⅱ级组高于心功能Ⅰ级组(P<0.05),心功能Ⅲ,Ⅳ级组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组(P<0.001),而心功能Ⅳ级组虽然与心功能Ⅲ级组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Ⅰ~Ⅳ级组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并且随着心功能分级递增而逐渐升高,四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关性分析,sST2与BNP呈正相关(r=0.453,P<0.01);根据心力衰竭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sST2为0.812,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71%;BNP为0.913,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79%;两者联合诊断心力衰竭价值升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83%.结论 血清sST2与血浆BNP呈正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新的生化指标.sST2联合BNP检测可提高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作者:闫福堂;苏宝凤;詹颉;张华;袁军;党小军;郑霄;奚逢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资料组织及数据管理的优化

    目的 旨在探讨优化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及微小残留痛检测的资料组织及数据管理的方法,使资料查询、回溯及归纳更为高效.方法 通过建立患者资料表及样本资料表,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4 530个患者的6238份标本的基本资料及检测结果进行管理,并使用数据资料表对这些标本检测得到的原始数据文件35 563个进行管理.采用ACCESS 2010及该实验室自行开发的流式分析软件CFCS,根据流式细胞术数据标准(flow eytometry standard,FCS)3.0版及3.1版读取流式原始数据的相关关键字,并将该信息于数据资料表中保存.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通过编号或姓名检索患者,通过诊断对某一病种的病例进行检索汇总,以及通过不同逻辑式对数据库进行检索操作.通过对各个表进行连接并导出排序,以人工方式检查SQL检索的准确性.结果 通过人工比对,每次检索均能正确无误且高效地检索出正确的结果.结论 使用数据库对白血病免疫分型及微小残留病检测的资料及数据进行组织管理,使用SQL进行查询操作,能方便高效地实现资料数据的回溯及归纳.

    作者:杜庆华;李庆山;许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附睾蛋白4(HE4)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中人附睾蛋白4(HE4)在辅助诊断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73例乳腺癌患者(Ⅰ,Ⅱ期患者28例,Ⅲ,Ⅳ期患者45例,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为45.7岁)、6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为41.1岁)及50例女性正常对照人群(年龄为28~60岁,平均年龄为40.2岁)的血清,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53和HE4的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HE4 (81.5±34.5 pg/L)和乳腺良性疾病组HE4(87.0±38.0 pg/L)分别与乳腺癌组HE4(213.4±136.5 pg/L)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3.442,3.016;P<0.01);正常对照组和乳腺良性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9,P>0.05).在乳腺癌患者中CA153的敏感度(43.8%)高于HE4(37.0%),而特异度则是HE4(68.70%)高于CA153(66.95%),将HE4与CA153联合检测,其敏感度(52.0%)与特异度(70.59%)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HE4在乳腺癌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具有临床价值,HE4与CA153联合检测,检出率会有所提高.

    作者:党小军;张华;王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011~2014年泸州市人民医院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近4年泸州市人民医院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泸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共306株(其中黏液型肺炎链球菌15株),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标本,其次为血液.青霉素用E-test法检测其MIC,其余10种抗生素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的GP68卡检测其MIC.结果 4年来非脑膜炎来源的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NSSP)占18.30%(56/306),儿童为14.35%(30/209),成人为26.80%(26/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87,P<0.01).肺炎链球菌对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尤其是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青霉素明显.2011年红霉素的敏感性为21.43%(12/56),2014年仅为9.18%(9/98);2011年克林霉素的敏感性为25.0% (14/56),2014年仅为12.24% (12/98);2011年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为21.43%(12/56),2014年仅为8.16%(8/98);2011年四环素的敏感性为32.14%(18/56),2014年仅为12.24%(12/98);2011年PNSSP为10.71%(6/56),2014年为23.47%(23/98).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仍保持良好的敏感度,敏感率分别为97.71%(299/306),92.81%(284/306),97.71%(299/30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菌株.黏液型肺炎链球菌占所有分离株的4.9%(15/306),其耐药性与非黏液型有一定差异.结论 2011~2014年泸州市人民医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黄梅;马莉;熊安英;周英顺;潘庭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以LDH为例来探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校准品在临床生化应用中的重要性

    目的 通过在临床实验室使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校准品,寻求血清酶测定标准化的新途径.方法 以乳酸脱氢酶(LDH)为例,收集混合血清,由4家酶学参考实验室联合赋值,制备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参考物质.参加试验的8个实验室先使用自己的校准品,在校准通过后,将高中低3个水平的血清样本和参考物质各测定3次,记录检验结果;再使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参考物质作为校准品校准后,重复测定高中低3个水平的血清样本和参考物质各3次,记录检验结果.计算8家实验室在使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参考物质作为校准品校准前后,参考物质检测结果与靶值的偏倚和高中低3个水平的血清样本LDH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结果 使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参考物质参后,参考物质检测结果与靶值的偏倚由6.80%降到1.40%;高中低3个水平的血清样本LDH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由11.41%,9.93%和9.87%降到了4.13%,3.55%和3.80%.结论 在临床实验室使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参考物质作校准品,能大大降低实验室间结果的正确度和精密度,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各个实验室各设备间结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作者:张莹;周铁成;童开;马越云;郝晓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