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式微球术、胶体金渗滤法及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评价与分析

乔军;刘俊娜;王春娟;张洁

关键词:HIV抗体, 流式微球术, 胶体金渗滤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流式微球术(FMA),胶体金斑点免疫渗滤法(DIGFA)与ELISA法检测HIV抗体三种试验之关系,为提高艾滋病检测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FMA,DIGFA与ELISA法检测HIV抗体阳性血清标本98例和86例HIV抗体阴性标本.结果 FMA与ELISA的K一致性检验,k值=0.911 2,P<0.01,提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极强的一致性.FMA与DIGFA的K一致性检验,k值=0.903 2,P<0.01,提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极强的一致性.故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极强的一致性.FMA法检测阳性率为100%,而DIGFA检测阳性率是94%.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95%.结论 三种试验方法检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D40-1C/T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CD40基因5’非翻译区(5'UTR)-1位点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该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人群中的分布,探讨其与SLE的易感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07例门诊和住院SLE患者为研究对象,与109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测定CD40基因-1位点C/T单核苷酸多态性,计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同时将CD40基因-1C/T位点的三种基因型与SLE患者各种自身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D40基因-1C/T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SLE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35),其中SLE组的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值=2.020,P=0.016),CT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值=0.528,P=0.020);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SLE患者的抗RNP,抗SSA,抗SSB,抗dsDNA和抗组蛋白抗体在CC基因型中的阳性率高.结论 CD40基因5’非翻译区-1位点CC基因型可能与该地区SLE的发生有关.

    作者:朱琴芳;丁倩倩;俞钱;李文静;徐红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用室间质量评价西格玛图评价脂类项目不同检测系统的质量水平

    目的 探讨用室间质量评价西格玛图评价脂类正确度验证不同检测系统的质量水平.方法 收集参加2014年第1次全国脂类正确度验证室间质量评价获得的数据,计算Bias%和CV%,可构建一种“室间质量评价西格玛图”,以评价不同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和偏倚,并以西格玛水平表示检测系统的质量.结果 剔除异常值和小于5家实验室的检测系统数据,分别以项目要求的TEa%规范进行分析.血清总胆固醇201411和201412样品的平均偏倚分别为2.10%和2.17%,平均CV%为3.17%和3.21%,加权西格玛分别为2.53和2.50;血清总三酰甘油201411和201412样品的加权西格玛为4.16和5.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1411和201 412样品的加权西格玛为4.53和4.4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1411和201412样品加权西格玛为4.98和2.67.从西格玛图中可直观地看到不同检测系统的西格玛水平.结论 用西格玛水平评估质量可提供实现预期用途要求的分析性能证据,有助于实验室检验分析质量中的识别和优化改进.

    作者:章晓燕;王薇;张传宝;赵海建;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院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分析及相关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情况调查

    目的 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分离出来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各类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探讨这些基因的分布特点,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2月期间医院内分离的200株鲍曼不动杆菌,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法检测A类β-内酰胺酶基因SHV,GES,TEM;B类β-内酰胺酶基因VIM,IMP;C类β-内酰胺酶基因AmpC和D类β-内酰胺酶基因OXA-51,OXA-23,OXA-24,OXA-58在菌株中的分布.结果 20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116株为多重耐药株,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70%;其中52株携带TEM,携带率为26.0%,1 35株携带SHV,携带率为67.0%,7株检出GES,携带率为3.5%;170株携带VIM-1,携带率为85.0%,12株检出IMP-1,携带率为6.0%;150株携带AmpC,携带率为75.0%;190株携带OXA-51,携带率为95.0%,165株携带OXA-23,携带率为82.5%,2株携带OXA-58,携带率为1.0%,所有菌株未检出OXA-24.结论 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携带率高的基因为OXA-51,OXA-23,AmpC,VIM-1和SHV,携带率均超过60%,说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是A,B,C,D四类β-内酰胺酶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余清;罗君;蒋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西安地区成人贫血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西安地区居民贫血状况的调查,了解该地区贫血的流行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方法 选择2014年2月~5月参加中国健康人群参考区间建立的西安市10个社区20~80岁成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随机抽取620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并采血,分别进行血液常规、血清铁蛋白、叶酸及维生素B12的检测.结果 ①西安地区成人总贫血患病率为8.5%,男性和女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3%和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3,P<0.05).②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比较,女性20~39,40~59岁年龄组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x2=14.5,13.3,P<0.05);同一性别不同年龄组比较,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3.9,P>0.05),女性贫血患病率20~39年龄组高,男性≥60高.③西安地区成人贫血类型主要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贫血类型(x2 =30.1,P<0.05),占贫血总数的47.2%.④贫血人群中,贫血女性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女性及贫血男性人群(F=65.1,P< 0.05),而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各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F=33.9,8.8,P>0.05).结论 西安地区成人贫血患病率总体较低;20~39岁女性和≥60岁男性为贫血的高发人群;该地区贫血类型主要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作者:邢瑞青;王箐;邹海;秦爽;樊爱玲;郑善銮;彭道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临床就诊患者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筛查抗核抗体(ANA)与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特异性抗体结果不一致性,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与线性免疫印迹法对871份血清标本进行抗核抗体检测,检测结果可分为自身免疫病组(AID)和非AID组,并分析结果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 IIF法与LIA法检测抗核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1.01%和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4,P<0.01),IIF法阳性者中以均质型(34.4%),颗粒型(33.9%)和胞质颗粒型(1 7.5%)多见.LIA法中阳性抗体出现较多的是抗SSA,抗Ro-52等.ANA和ANAs在自身AID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是96.4%和73.2%,显著高于非AID患者(13.1%和8.1%);ANA和ANAs在AID组和非AID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间接免疫荧光法是良好的筛查试验,ANA核型与ANAs相结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临床诊断中,IIF筛查ANA应与LIA检测ANAs同时进行,以避免单一方法检测导致AID患者的漏诊.

    作者:陈宇翔;赵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清可溶性ST2与血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sST2)水平变化,分析其与B型脑钠肽(BNP)的相关性,探讨sST2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已确诊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216例,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级组62例、心功能Ⅱ级组58例、心功能Ⅲ级组54例和心功能Ⅳ级组42例;并收集胸部X线片、心脏彩超和心功能正常的80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血清sST2浓度和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浆BNP水平;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心功能Ⅰ~Ⅳ级组血清sST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心功能Ⅰ~Ⅳ级组之间,心功能Ⅱ级组高于心功能Ⅰ级组(P<0.05),心功能Ⅲ,Ⅳ级组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组(P<0.001),而心功能Ⅳ级组虽然与心功能Ⅲ级组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Ⅰ~Ⅳ级组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并且随着心功能分级递增而逐渐升高,四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关性分析,sST2与BNP呈正相关(r=0.453,P<0.01);根据心力衰竭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sST2为0.812,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71%;BNP为0.913,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79%;两者联合诊断心力衰竭价值升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83%.结论 血清sST2与血浆BNP呈正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新的生化指标.sST2联合BNP检测可提高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作者:闫福堂;苏宝凤;詹颉;张华;袁军;党小军;郑霄;奚逢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清清蛋白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血清清蛋白是否可用于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性.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12月共有113例患者纳入研究,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要求,男性18例,女性95例,血清清蛋白、补体(C3,C4)、抗dsDNA抗体等检测项目于就诊当天完成,所有患者进行SLEDAI评分,按SLE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72,SLEDAI≥4)和缓解期组(n=41,SLEDAI=0~4),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水平进行比较,同时计算各指标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与缓解期相比,血清清蛋白(g/L),C3(g/L),C4 (g/L),抗dsDNA抗体(U/L)水平分别为(35.76±7.19 vs40.96±7.43,t=3.654,P=0.001),(0.68±0.23 vs0.90±0.18,t=5.304,P=0.001),(0.13±0.06 vs 0.18±0.05,t=4.007,P=0.001),(229.00±203.95 vs 136.59±82.98,t=-3.38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清蛋白,C3,C4,抗dsDNA抗体水平与SLEDAI评分相关性分别为R=0.448,P=0.001;R=0.448,P=0.001;R=0.389,P=0.001和R=0.36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清蛋白,C3,C4,抗dsDNA抗体在判断狼疮活动与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783,0.720和0.658,其中血清清蛋白判断狼疮活动与否能力高于抗dsDNA抗体(Z=2.077,P=0.001).结论 血清清蛋白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标志物用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疾病活动性评估.

    作者:柏明见;冯璟;冯珍如;梁国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抗CCP抗体和RF,AKA,APF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JRA)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与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儿童风湿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的幼年类风温关节炎(JRA)确诊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幼年其它风湿病患者69例,健康对照儿童50例血清标本,检测其血清中抗CCP抗体及RF,AKA和APF四种指标,分析抗CCP抗体与RF,AKA和APF的相关性及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00例JRA组中抗CCP抗体,RF,AKA和APF阳性率分别为48%,25%,28%和34%;69例幼年其它风湿病患者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89%,4.35%,1.45%和1.45%,50例健康对照组各指标均为阴性.抗CCP抗体在JRA组阳性率与幼年其它风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43.7,P<0.001).在JRA组中,抗CCP抗体,RF,AKA和APF的敏感度分别为48%,25%,28%和34%,特异度分别为98.3%,97.5%,98.8%和98.8%,抗CCP抗体测定对JRA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很好的特异度,敏感度与RF,AKA和AP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46.1,38.2,31.7,P<0.0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与RF,AKA和APF这三种指标的重叠阳性率分别为21%,24%和31%,结果相符率分别为69%,72%和80%.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抗CCP抗体与RF,AKA和AP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87,0.451和0.401;均P<0.01,抗CCP抗体与RF,AKA和APF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抗CCP抗体对JRA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很好的特异度,抗CCP抗体与RF,AKA和APF之间存在相关性,抗CCP抗体在RF,AKA和APF均为阴性的JRA中意义重大.各项指标若能联合检测,则可较大提高JRA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可以弥补单项检测造成的误诊或漏诊.

    作者:卢春利;刘小玲;曹团平;赵婵媛;闻苗苗;尤国栋;王锐;刘媛;赵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014年全国452家实验室全血铜、锌、钙、镁、铁检验项目实验室内不精密度分析

    目的 调查全血五元素(铜、锌、钙、镁、铁)室内质量控制的精密度现状,并与目前所确定的生物学变异(此处作为室内质量控制精密度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基于Web方式的室问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软件系统,收集2014年参加全国全血五元素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为2014年2月份的452家实验室,包括当月的和累积的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所使用的方法、仪器等信息,其他室内质量控制相关信息等.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生物学变异导出佳、适当和低允许不精密度的评价标准,计算这5个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的通过率.全血五元素铜、锌、钙、镁、铁的生物学变异,适当、低和佳标准分别为铜2.50%,3.68%和1.23%;锌4.70%,6.98%和2.33%;钙1.00%,1.43%和0.48%;铗1.80%,2.70%和0.90%;铁13.30%,19.88%和6.63%.结果 377~382家实验室有效的上报了批号1的室内质控数据,96家实验室上报了批号2.达到适当质量规范的变异系数比例范围:批号1(2014年2月),1.85%(钙)~95.5%(铁);批号2(2014年2月),3.13%(钙)~96.88%(铁);批号1(累积),2.82%(钙)~96.06%(铁);批号2(累积),1.10%(钙)~98.90%(铁).各批号内不同质量规范的各检验项目间不精密度的通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目前有A,B,C三个检测系统,除铜当月不精密度适当和低标准,锌当月和累积不精密度的适当和低标准,钙累积不精密度低标准和铁累积不精密度佳标准外,其余项目和标准各检测系统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当月和累积的室内质控数据的变异系数的监测,并将室内质量控制数据计算的变异系数与相关要求进行比较,可以评价该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水平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对于全血五元素项目来说,除了铁外,目前使用基于生物学变异的质量规范来评价不精密度水平还是过于严格了.

    作者:钟堃;王薇;何法霖;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流式微球术、胶体金渗滤法及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评价与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流式微球术(FMA),胶体金斑点免疫渗滤法(DIGFA)与ELISA法检测HIV抗体三种试验之关系,为提高艾滋病检测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FMA,DIGFA与ELISA法检测HIV抗体阳性血清标本98例和86例HIV抗体阴性标本.结果 FMA与ELISA的K一致性检验,k值=0.911 2,P<0.01,提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极强的一致性.FMA与DIGFA的K一致性检验,k值=0.903 2,P<0.01,提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极强的一致性.故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极强的一致性.FMA法检测阳性率为100%,而DIGFA检测阳性率是94%.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95%.结论 三种试验方法检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乔军;刘俊娜;王春娟;张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BCR-ABL融合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及临床应用

    目的 研发同时检测多种BCR-ABL融合基因类型的试剂并建立相对应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同时进行临床标本检测.方法 检索GeneBank等生物信息数据库,获得BCR-ABL基因可能的融合亚型,对亚型之间的序列进行比对并设计BCR-ABL融合基因特异性引物,从而应用质粒建立新的荧光定量体系.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月1日~11月31日住院部确诊为初发白血病患者30例,其中慢性髓细胞白血病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另同时收集体检中心健康对照20例.应用新建立体系、商品试剂盒及直接测序法进行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结果 新建荧光定量PCR体系准确度验证结果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100%;特异性验证结果各干扰项检测均为阴性;可检测11种融合基因类型.对BCR-ABL融合基因亚型e13a2,e14a2和e1a2的检测新方法阳性符合率为100%(10/10),阴性符合率为100%(5/5).对稀有融合基因亚型e19a2检测新方法检测阳性率100%(2/2),商品试剂盒检测阳性率为0%(0/2).新方法与直接测序法相比阳性符合率为100%(16/16),阴性符合率为100%(14/14).结论 以研发的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试剂而建立的荧光定量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与测序结果符合率为100%,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付朝泓;李艳;童永清;陈占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苏北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支气管哮喘住院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血清白介素(IL)进行测定;采用全自动散射比浊法对体液免疫进行检测.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IL-4,IL-5和IL-6含量(39.26±8.34 pg/ml,98.73±17.96 ng/L和204.32±50.84 pg/ml)与正常对照组(9.87±1.85 pg/ml,21.23±5.05 ng/L和101.22±37.63 pg/ml)相比均明显增高(t分别为2.79,2.83和3.09;P值均<0.01);而IL-10(11.33±4.01 pg/ml)与正常对照组(21.79±7.68 pg/ml)相比明显降低.体液免疫中,IgE(237.40±32.91 g/L)与正常对照组(71.66±18.57 g/L)相比明显增高(t=3.14,P<0.01);IgG(7.01±1.97 g/L)与正常对照组(10.32±2.01 g/L)相比明显降低;IgA(0.86±0.24 g/L),IgM(2.83±0.41 g/L)与正常对照组(0.72±0.23 g/L和3.29±0.58 g/L)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变化特点与病情相关,动态监测有助于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吉翔;华芸;张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宫颈癌组织细胞中Numb基因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Numb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收集30例正常宫颈组织、56例宫颈癌组织和1 7例原位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umb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构建siRNA表达载体下调宫颈癌HeLa细胞株中内源性Numb基因表达,MTT实验检测下调Numb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umb在宫颈癌及原位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69.6%和60%,(x2=30.259,P<0.05).siRNA干扰宫颈癌HeLa细胞,干扰后Numb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灰度值分别为:0.51±0.04和0.56±0.05)较对照组(灰度值分别为:0.78±0.06和0.75±0.05)明显下降(t=4.2,P<0.05).MTT实验显示,干扰Numb基因后HeLa细胞培养第1,3,5和7天时,增殖活力(吸光度值分别为:0.211±0.061,0.235±0.013,0.438±0.051和0.773±0.032)较对照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225±0.047,0.300±0.026,0.549±0.039和1.023±0.041)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P<0.05).结论 Numb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Numb在宫颈癌中可能通过促进癌细胞的增殖而促进宫颈癌的进展.

    作者:田英;王双勇;赵雅;兰雅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尿微量清蛋白(mALB)五种非线性校准方法研究及测量偏倚分析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的五种非线性校准方法的差异与特征,并确定其合适校准曲线.方法 分别采用对数函数(Logit-log3P,Logit-log4P,Logit-log5P)、样条函数(Spline)及多元折线函数(Line-Graph)五种校准方法对mALB进行校准,同时检测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5个批号的室问质评物质,记录相关校准参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测量偏倚分析.结果 五种校准方法的测量偏倚与平均秩次由小到大排序分别为Line-Graph(9.6%,7.5),Logit-log5P(12.0%,9.5),Spline(11.7%,11.8),Logit-log4P(13.2%,15.4),Logit-log3P(18.8%,20.8);五种校准方法测量偏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08,P<0.05).结论 多元折线函数(Line-Graph)校准方法测量偏倚与平均秩次小,为mALB的合适的校准曲线.

    作者:张杰良;邓文成;梁映亮;徐宁;莫和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形态学数字标本库设计开发

    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和实验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性学科,临床标本的形态学检查可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依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形态学数字标本库主要涉及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等课程内容.通过标本库的建立,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也可节约实验教学标本片的消耗成本,同时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作者:孙宝清;李琴;许子华;毕晓郁;任立平;董会霞;魏秋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血清CTRP3和CTRP9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1q/TNF相关蛋白3(C1q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 3,CTRP3),C1q/TNF相关蛋白9(C1q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 9,CTRP9)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atherosclerosis,AS)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成人新发T2DM患者196例,入选T2DM组,并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将其分为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71例)和单纯糖尿病组(非AS组,125例),另外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的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HIP),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TRP3及CTRP9.结果 ①T2DM组血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TRP3(0.67±0.34 ng/ml vs 0.99±0.32 ng/ml),CTRP9(9.04±3.11 ng/ml vs12.11±2.89 ng/ml),HDL-C(1.48±0.27 mmol/L vs 1.23±0.57 mmol/L),FBG(4.62±0.53 mmol/L vs 9.41±2.61mmol/L),2hPBG(5.90±0.80 mmol/L vs 11.55±3.20 mmol/L),HBA1c(4.86±0.45 mmol/L vs 8.79±2.14 mmol/L),LDL-C(2.48±0.36 mmol/L vs 3.58±0.89 mmol/L),TC(3.64±1.10 mmol/L vs 5.77±0.97 mmol/L),TG(1.23±0.34mmol/Lvs 1.71±0.7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13.069~5.88,P值均<0.01).②AS组与非AS组比较CTRP3(0.67±0.34 ng/ml vs 0.99±0.32 ng/ml),CTRP9(9.04±3.11 ng/ml vs 12.11±2.89 ng/ml),年龄(55.82±8.80岁vs 62.49±6.54岁)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x2=0.036~7.345,P值均<0.01),两组血清TC(5.61±0.90mmol/Lvs 6.05±1.02 mmol/L),LDL-C(3.44±0.80 mmol/Lvs 3.83±1.01 mmol/L)差异亦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2.083~-2.197,P值均<0.05).③相关性研究:CTRP3与WC(r=-0.932),DBP(r=-0.932),FBG(r=-0.856),TG(r=-0.728),TC(r=-0.920)呈负相关(P值均<0.01),CTRP9和年龄(r=-0.958)呈负相关(P值均<0.01),与HDL-C(r=0.860)呈正相关(P<0.01).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WC,DBP,FBG是CTRP3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年龄,HDL-C是CTRP9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结论 CTRP3,CTRP9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

    作者:王丹;王养维;李辉;李晓华;张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肺间质纤维化并发肺气肿病人血清TGF-β,VEGF和IGF-Ⅰ作用、意义及与吸烟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和分析肺间质纤维化并发肺气肿(CPFE)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吸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0例CPFE患者作为A组,选取4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作为B组,选取40例肺气肿作为C组.对三组患者的病程、吸烟情况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气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对三组患者的血清TGF-β1,VEGF和IGF-Ⅰ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B组患者的痛程和吸烟比例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C组患者的吸烟年限、平均每日吸烟量和PaCO2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A组患者的PaO2显著高于B组和C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56~7.638,x2=6.084,15.221,P<0.05);C组患者的血清TGF-β1,VEGF和IGF-Ⅰ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548~6.392,P<0.05);A组吸烟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不吸烟患者(t=6.138,P<0.05),A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与吸烟年限(r=-0.615)、平均每日吸烟量(r=-0.536)呈负相关关系(P<0.05),B组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与平均每日吸烟量(r=6.375,P<0.05)呈正相关关系,C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与吸烟年限(r=-0.592)、平均每日吸烟量(r=-0.556)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CPFE患者的肺间质纤维化病变与血清TGF-β1,VEGF和IGF-Ⅰ水平的上升有关,而血清VEGF水平的降低则与患者的吸烟年限和吸烟量具有相关性,可能参与了肺气肿的发病过程.

    作者:齐冰;孙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目的 研究HCV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的早期感染者体内的CD4+ 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观察CD4+ 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方法 20例HCV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的早期感染的病例,22例抗原阴性与抗体阳性HCV感染病例及25例抗原阳性与抗体阳性慢性HCV感染病例和21例健康人作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比较各组外周血中的有核细胞中的CD4+ 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并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析与其的相关性.结果 HCV感染病例的外周血中CD4+ CD25+Fox p3+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百分率)较健康对照组高(t值分别为2.231,3.764;P均<0.05);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组与抗原阳性抗体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0,P=0.035);抗原阴性抗体阳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7,P=0.665);抗原阳性抗体阴性组CD4+ 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率与肝脏炎症指标的ALT和AST有相关性(rALT=0.571,rAsT=0.521,P<0.05).结论 CD4+ 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有重要相关性,可能是早期感染HCV并加速其慢性化的其中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黄启强;黄丽庆;周青;肖寒;黄伙荣;胡淑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大鼠X射线辐照后对血清抗氧化酶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大鼠X射线辐照后对血清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特定病原体成年大鼠19只,随机分为试验组(A)、试验组(B)和对照组(C).A,B两组大鼠均每日进行全身一次性X线照射,连续6天,1次/天.A组照射剂量为3Gy,B组照射剂量为2Gy,C组不进行X线照射,完毕后留取血样检测3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SOD:A组185.486±27.606 U/ml,B组255.087±43.519 U/ml,C组299.171±26.890 U/ml,A,C组间与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组SOD水平显著低于C组,且A组显著低于B组;CAT:A组0.438±0.400 U/ml,B组1.173±0.457 U/ml,C组1.497±0.702 U/ml,A,C组间与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组CAT水平显著低于C组,且A组显著低于B组;GSH-Px:A组3139.474±435.677U/ml,B组3160.150±335.989 U/ml,C组3189.473±338.204 U/ml,GSH-Px检测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和B组GSH-Px水平低于C组,且A组低于B组.结论 X线辐射对血清SOD和CAT指标具有显著性影响,可显著降低血清SOD及CAT水平,抗氧化酶SOD及CAT活性与照射剂量呈负相关;X线辐射可降低血清GSH-Px水平,但对GSH-Px指标无显著性影响.

    作者:李大鹏;吕春雷;王凤娇;翟真真;郑文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LIMD1,VEGF-C,CTGF和Survivin的mRNA异常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LIM结构域蛋白1抗体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异常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择首次确诊且未接受过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纳入初治组、接受化疗并达到完全缓解的白血病患者纳入缓解组、骨髓象正常的非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分离培养骨髓细胞,检测细胞中LIMD1,VEGF-C,CTGF和Survivin的mRNA含量及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LIMD1的mRNA含量在三组中从小到大顺序为初治组(14.52±1.96)mg,缓解组(76.67±9.56)mg和对照组(111.27±16.45)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在三组中从小到大顺序为对照组(100±15.34),缓解组(151.77±19.34)和初治组(314.45±5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的mRNA含量在三组中从小到大顺序为对照组(104.78±15.14)mg,缓解组(146.63±18.84)mg和初治组(259.34±31.45)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GF的mRNA含量在三组中从小到大顺序为对照组(99.27±16.67)mg,缓解组(162.15±19.34)mg和初治组(325.56±36.72)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的mRNA含量在三组中从小到大顺序为对照组(109.44±15.78)mg,缓解组(134.39±16.67)mg和初治组(277.74±29.34)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MD1与增殖能力以及VEGF-C,CTGF,Survivin的mRNA含量呈负相关(β=0.679~0.795,P<0.05).结论 LIMD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减少,且与细胞增殖以及恶性生物学分子VEGF-C,CTGF和Survivin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作者:杨晓玲;何大保;李文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