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郑齐锶;严留佳;王庆飞;陈军浩;沈瀚

关键词:胃癌, 骨形态发生蛋白-7
摘要:目的 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在胃癌中的表达,初步探讨BMP-7对胃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以27例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组织中BMP-7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7例配对的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63.0%(17/27)的癌组织BMP-7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1,配对t检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77.8%(7/9)的癌组织BMP-7蛋白水平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配对t检验).结论 胃癌组织中BMP-7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临床胃癌的辅助诊断可能具有潜在价值.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院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分析及相关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情况调查

    目的 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分离出来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各类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探讨这些基因的分布特点,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2月期间医院内分离的200株鲍曼不动杆菌,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法检测A类β-内酰胺酶基因SHV,GES,TEM;B类β-内酰胺酶基因VIM,IMP;C类β-内酰胺酶基因AmpC和D类β-内酰胺酶基因OXA-51,OXA-23,OXA-24,OXA-58在菌株中的分布.结果 20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116株为多重耐药株,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70%;其中52株携带TEM,携带率为26.0%,1 35株携带SHV,携带率为67.0%,7株检出GES,携带率为3.5%;170株携带VIM-1,携带率为85.0%,12株检出IMP-1,携带率为6.0%;150株携带AmpC,携带率为75.0%;190株携带OXA-51,携带率为95.0%,165株携带OXA-23,携带率为82.5%,2株携带OXA-58,携带率为1.0%,所有菌株未检出OXA-24.结论 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携带率高的基因为OXA-51,OXA-23,AmpC,VIM-1和SHV,携带率均超过60%,说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是A,B,C,D四类β-内酰胺酶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余清;罗君;蒋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附睾蛋白4(HE4)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中人附睾蛋白4(HE4)在辅助诊断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73例乳腺癌患者(Ⅰ,Ⅱ期患者28例,Ⅲ,Ⅳ期患者45例,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为45.7岁)、6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为41.1岁)及50例女性正常对照人群(年龄为28~60岁,平均年龄为40.2岁)的血清,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53和HE4的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HE4 (81.5±34.5 pg/L)和乳腺良性疾病组HE4(87.0±38.0 pg/L)分别与乳腺癌组HE4(213.4±136.5 pg/L)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3.442,3.016;P<0.01);正常对照组和乳腺良性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9,P>0.05).在乳腺癌患者中CA153的敏感度(43.8%)高于HE4(37.0%),而特异度则是HE4(68.70%)高于CA153(66.95%),将HE4与CA153联合检测,其敏感度(52.0%)与特异度(70.59%)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HE4在乳腺癌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具有临床价值,HE4与CA153联合检测,检出率会有所提高.

    作者:党小军;张华;王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浆D-D,FDP及血清hs-CRP检测对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水平的检测,探讨三项指标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经临床确诊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8例,采用SYSMEX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检测其血浆D-D,FDP及血清hs-CRP浓度水平.结果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组D-D,FDP,hs-CRP检测结果分别为:0.95±1.24 mg/L,3.33±11.49mg/L和8.65±20.39 g/L;健康体检组D-D,FDP和hs-CRP检测结果分别为:0.32±0.37 mg/L,0.047±0.16mg/L和0.87±0.78 g/L.经统计学分析,t值分别为6.7,12.4和8.7,其P值均<0.05,两组之间D-D,FDP和hs-CRP三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D-D检测结果患者组高于正常参考范围的阳性率,高于FDP的阳性率且P<0.05,x2=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D-D,FDP及血清hs-CRP检测结果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时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三项指标对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施瑞洁;刘文康;李博;陈红男;王俊燕;白小渭;李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临床标本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数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

    目的 了解临床感染性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和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0月~2014年2月临床科室所采集的痰液、血液、胸腹腔积液、胆汁、尿液、前列腺液等标本762份进行的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培养鉴定出620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处于感染的首位共156株(占25.16%),金黄色葡萄球菌71株(占11.45%),铜绿假单胞菌54株(占8.71%),粪肠球菌40株(占6.45%),白假丝酵母菌35株(占5.65%).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临床送检标本的感染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多数对头孢菌素、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耐药,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作者:邵杰;杨玉东;朱红强;樊建勇;岳秀;焦婕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固有免疫应答是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启动后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等发挥作用,6~8周后,适应性免疫应答才被检测到.经过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的效应细胞如CD4+和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产生效应分子如抗体和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虽然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大多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仍不能清除病毒,会发展为慢性持续性感染.该文就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方平;张平安;牛志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BCR-ABL融合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及临床应用

    目的 研发同时检测多种BCR-ABL融合基因类型的试剂并建立相对应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同时进行临床标本检测.方法 检索GeneBank等生物信息数据库,获得BCR-ABL基因可能的融合亚型,对亚型之间的序列进行比对并设计BCR-ABL融合基因特异性引物,从而应用质粒建立新的荧光定量体系.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月1日~11月31日住院部确诊为初发白血病患者30例,其中慢性髓细胞白血病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另同时收集体检中心健康对照20例.应用新建立体系、商品试剂盒及直接测序法进行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结果 新建荧光定量PCR体系准确度验证结果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100%;特异性验证结果各干扰项检测均为阴性;可检测11种融合基因类型.对BCR-ABL融合基因亚型e13a2,e14a2和e1a2的检测新方法阳性符合率为100%(10/10),阴性符合率为100%(5/5).对稀有融合基因亚型e19a2检测新方法检测阳性率100%(2/2),商品试剂盒检测阳性率为0%(0/2).新方法与直接测序法相比阳性符合率为100%(16/16),阴性符合率为100%(14/14).结论 以研发的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试剂而建立的荧光定量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与测序结果符合率为100%,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付朝泓;李艳;童永清;陈占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抗CCP抗体和RF,AKA,APF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JRA)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与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儿童风湿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的幼年类风温关节炎(JRA)确诊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幼年其它风湿病患者69例,健康对照儿童50例血清标本,检测其血清中抗CCP抗体及RF,AKA和APF四种指标,分析抗CCP抗体与RF,AKA和APF的相关性及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00例JRA组中抗CCP抗体,RF,AKA和APF阳性率分别为48%,25%,28%和34%;69例幼年其它风湿病患者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89%,4.35%,1.45%和1.45%,50例健康对照组各指标均为阴性.抗CCP抗体在JRA组阳性率与幼年其它风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43.7,P<0.001).在JRA组中,抗CCP抗体,RF,AKA和APF的敏感度分别为48%,25%,28%和34%,特异度分别为98.3%,97.5%,98.8%和98.8%,抗CCP抗体测定对JRA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很好的特异度,敏感度与RF,AKA和AP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46.1,38.2,31.7,P<0.0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与RF,AKA和APF这三种指标的重叠阳性率分别为21%,24%和31%,结果相符率分别为69%,72%和80%.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抗CCP抗体与RF,AKA和AP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87,0.451和0.401;均P<0.01,抗CCP抗体与RF,AKA和APF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抗CCP抗体对JRA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很好的特异度,抗CCP抗体与RF,AKA和APF之间存在相关性,抗CCP抗体在RF,AKA和APF均为阴性的JRA中意义重大.各项指标若能联合检测,则可较大提高JRA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可以弥补单项检测造成的误诊或漏诊.

    作者:卢春利;刘小玲;曹团平;赵婵媛;闻苗苗;尤国栋;王锐;刘媛;赵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尿微量清蛋白(mALB)五种非线性校准方法研究及测量偏倚分析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的五种非线性校准方法的差异与特征,并确定其合适校准曲线.方法 分别采用对数函数(Logit-log3P,Logit-log4P,Logit-log5P)、样条函数(Spline)及多元折线函数(Line-Graph)五种校准方法对mALB进行校准,同时检测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5个批号的室问质评物质,记录相关校准参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测量偏倚分析.结果 五种校准方法的测量偏倚与平均秩次由小到大排序分别为Line-Graph(9.6%,7.5),Logit-log5P(12.0%,9.5),Spline(11.7%,11.8),Logit-log4P(13.2%,15.4),Logit-log3P(18.8%,20.8);五种校准方法测量偏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08,P<0.05).结论 多元折线函数(Line-Graph)校准方法测量偏倚与平均秩次小,为mALB的合适的校准曲线.

    作者:张杰良;邓文成;梁映亮;徐宁;莫和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形态学数字标本库设计开发

    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和实验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性学科,临床标本的形态学检查可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依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形态学数字标本库主要涉及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等课程内容.通过标本库的建立,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也可节约实验教学标本片的消耗成本,同时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作者:孙宝清;李琴;许子华;毕晓郁;任立平;董会霞;魏秋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在胃癌中的表达,初步探讨BMP-7对胃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以27例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组织中BMP-7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7例配对的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63.0%(17/27)的癌组织BMP-7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1,配对t检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77.8%(7/9)的癌组织BMP-7蛋白水平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配对t检验).结论 胃癌组织中BMP-7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临床胃癌的辅助诊断可能具有潜在价值.

    作者:郑齐锶;严留佳;王庆飞;陈军浩;沈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014年全国452家实验室全血铜、锌、钙、镁、铁检验项目实验室内不精密度分析

    目的 调查全血五元素(铜、锌、钙、镁、铁)室内质量控制的精密度现状,并与目前所确定的生物学变异(此处作为室内质量控制精密度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基于Web方式的室问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软件系统,收集2014年参加全国全血五元素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为2014年2月份的452家实验室,包括当月的和累积的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所使用的方法、仪器等信息,其他室内质量控制相关信息等.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生物学变异导出佳、适当和低允许不精密度的评价标准,计算这5个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的通过率.全血五元素铜、锌、钙、镁、铁的生物学变异,适当、低和佳标准分别为铜2.50%,3.68%和1.23%;锌4.70%,6.98%和2.33%;钙1.00%,1.43%和0.48%;铗1.80%,2.70%和0.90%;铁13.30%,19.88%和6.63%.结果 377~382家实验室有效的上报了批号1的室内质控数据,96家实验室上报了批号2.达到适当质量规范的变异系数比例范围:批号1(2014年2月),1.85%(钙)~95.5%(铁);批号2(2014年2月),3.13%(钙)~96.88%(铁);批号1(累积),2.82%(钙)~96.06%(铁);批号2(累积),1.10%(钙)~98.90%(铁).各批号内不同质量规范的各检验项目间不精密度的通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目前有A,B,C三个检测系统,除铜当月不精密度适当和低标准,锌当月和累积不精密度的适当和低标准,钙累积不精密度低标准和铁累积不精密度佳标准外,其余项目和标准各检测系统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当月和累积的室内质控数据的变异系数的监测,并将室内质量控制数据计算的变异系数与相关要求进行比较,可以评价该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水平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对于全血五元素项目来说,除了铁外,目前使用基于生物学变异的质量规范来评价不精密度水平还是过于严格了.

    作者:钟堃;王薇;何法霖;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CD40-1C/T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CD40基因5’非翻译区(5'UTR)-1位点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该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人群中的分布,探讨其与SLE的易感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07例门诊和住院SLE患者为研究对象,与109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测定CD40基因-1位点C/T单核苷酸多态性,计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同时将CD40基因-1C/T位点的三种基因型与SLE患者各种自身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D40基因-1C/T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SLE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35),其中SLE组的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值=2.020,P=0.016),CT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值=0.528,P=0.020);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SLE患者的抗RNP,抗SSA,抗SSB,抗dsDNA和抗组蛋白抗体在CC基因型中的阳性率高.结论 CD40基因5’非翻译区-1位点CC基因型可能与该地区SLE的发生有关.

    作者:朱琴芳;丁倩倩;俞钱;李文静;徐红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以研究Hp感染与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DA)的相关性,以及并发LEDA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确诊为T2DM患者180例(DM组),男性115例,女性65例,年龄58.64±10.98岁,其中无LEDA 96例、轻中度46例、重度38例.全部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另选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根据是否感染Hp,将T2DM组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测定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腰围(WC)及体重指数(BMI)进行比较.并对临床因素和生化指标与T2DM伴LEDA之间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2DM组患者Hp感染率为62.22%(112/180),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8.89%(44/90),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14.189,P<0.05).Hp阳性和Hp阴性患者之间的WC,BMI,HbA1c,FBG,LDL-C,HDL-C,TC,TG及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39~1.522,P值均>0.05),但Hp阳性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1,P<0.05).Hp感染在T2DM无下肢血管病变是46.88%(45/96),伴轻中度下肢血管病变是71.74%(33/46),重度是89.47%(34/38),表明病变越重,Hp感染率越高,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397,P值<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p感染和病程、吸烟、高血压及LDL-C均是T2DM发生LEDA的重要危险因素(OR=1.089~22.787,P值均<0.01).结论 T2DM比健康人群更容易感染Hp,Hp感染和病程、吸烟、高血压及LDL-C均是T2DM发生LEDA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晓华;王养维;李晓燕;张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肺间质纤维化并发肺气肿病人血清TGF-β,VEGF和IGF-Ⅰ作用、意义及与吸烟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和分析肺间质纤维化并发肺气肿(CPFE)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吸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0例CPFE患者作为A组,选取4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作为B组,选取40例肺气肿作为C组.对三组患者的病程、吸烟情况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气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对三组患者的血清TGF-β1,VEGF和IGF-Ⅰ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B组患者的痛程和吸烟比例均显著低于A组和C组,C组患者的吸烟年限、平均每日吸烟量和PaCO2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A组患者的PaO2显著高于B组和C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56~7.638,x2=6.084,15.221,P<0.05);C组患者的血清TGF-β1,VEGF和IGF-Ⅰ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548~6.392,P<0.05);A组吸烟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不吸烟患者(t=6.138,P<0.05),A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与吸烟年限(r=-0.615)、平均每日吸烟量(r=-0.536)呈负相关关系(P<0.05),B组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与平均每日吸烟量(r=6.375,P<0.05)呈正相关关系,C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与吸烟年限(r=-0.592)、平均每日吸烟量(r=-0.556)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CPFE患者的肺间质纤维化病变与血清TGF-β1,VEGF和IGF-Ⅰ水平的上升有关,而血清VEGF水平的降低则与患者的吸烟年限和吸烟量具有相关性,可能参与了肺气肿的发病过程.

    作者:齐冰;孙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EV71-CA16肠道病毒荧光定量RT-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目的 研制一种能同时检测EV71,CA16肠道病毒的二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主要用于EV71,CA16肠道病毒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监测.方法 设计特异度的EV71型、CA16型基因的引物和探针,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研究产品的灵敏度、精密度、稳定性和检测线性范围;同时对2014年5月份收集的26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试验得到了阳性重组质粒,线性范围在5* 102 copies/μl~105 copies/μl,该范围内检测结果良好;优化后肠道病毒CA16上下游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0.48,0.24μmol/L,EV71上下游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0.40,0.20 μmol/L.敏感度达到500 copies/μl,重复性变异系数CV≤5%;该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稳定性强,在-20℃下可以保存一年,对EV71,CA16肠道病毒具有良好的特异度.用该方法检测20份临床阳性样品和6份阴性样品,阳性检出率为100% (20/20),阴性检出率为100%(6/6).结论 试验建立的EV71,CA16肠道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EV71,CA16肠道病毒的临床诊断.

    作者:陈勉乔;于浩洋;卢秋梅;陈立嘉;刘晓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流式微球术、胶体金渗滤法及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评价与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流式微球术(FMA),胶体金斑点免疫渗滤法(DIGFA)与ELISA法检测HIV抗体三种试验之关系,为提高艾滋病检测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FMA,DIGFA与ELISA法检测HIV抗体阳性血清标本98例和86例HIV抗体阴性标本.结果 FMA与ELISA的K一致性检验,k值=0.911 2,P<0.01,提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极强的一致性.FMA与DIGFA的K一致性检验,k值=0.903 2,P<0.01,提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极强的一致性.故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极强的一致性.FMA法检测阳性率为100%,而DIGFA检测阳性率是94%.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95%.结论 三种试验方法检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乔军;刘俊娜;王春娟;张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以LDH为例来探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校准品在临床生化应用中的重要性

    目的 通过在临床实验室使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校准品,寻求血清酶测定标准化的新途径.方法 以乳酸脱氢酶(LDH)为例,收集混合血清,由4家酶学参考实验室联合赋值,制备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参考物质.参加试验的8个实验室先使用自己的校准品,在校准通过后,将高中低3个水平的血清样本和参考物质各测定3次,记录检验结果;再使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参考物质作为校准品校准后,重复测定高中低3个水平的血清样本和参考物质各3次,记录检验结果.计算8家实验室在使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参考物质作为校准品校准前后,参考物质检测结果与靶值的偏倚和高中低3个水平的血清样本LDH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结果 使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参考物质参后,参考物质检测结果与靶值的偏倚由6.80%降到1.40%;高中低3个水平的血清样本LDH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由11.41%,9.93%和9.87%降到了4.13%,3.55%和3.80%.结论 在临床实验室使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参考物质作校准品,能大大降低实验室间结果的正确度和精密度,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各个实验室各设备间结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作者:张莹;周铁成;童开;马越云;郝晓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清清蛋白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血清清蛋白是否可用于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性.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12月共有113例患者纳入研究,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要求,男性18例,女性95例,血清清蛋白、补体(C3,C4)、抗dsDNA抗体等检测项目于就诊当天完成,所有患者进行SLEDAI评分,按SLE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72,SLEDAI≥4)和缓解期组(n=41,SLEDAI=0~4),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水平进行比较,同时计算各指标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与缓解期相比,血清清蛋白(g/L),C3(g/L),C4 (g/L),抗dsDNA抗体(U/L)水平分别为(35.76±7.19 vs40.96±7.43,t=3.654,P=0.001),(0.68±0.23 vs0.90±0.18,t=5.304,P=0.001),(0.13±0.06 vs 0.18±0.05,t=4.007,P=0.001),(229.00±203.95 vs 136.59±82.98,t=-3.38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清蛋白,C3,C4,抗dsDNA抗体水平与SLEDAI评分相关性分别为R=0.448,P=0.001;R=0.448,P=0.001;R=0.389,P=0.001和R=0.36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清蛋白,C3,C4,抗dsDNA抗体在判断狼疮活动与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783,0.720和0.658,其中血清清蛋白判断狼疮活动与否能力高于抗dsDNA抗体(Z=2.077,P=0.001).结论 血清清蛋白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标志物用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疾病活动性评估.

    作者:柏明见;冯璟;冯珍如;梁国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用室间质量评价西格玛图评价脂类项目不同检测系统的质量水平

    目的 探讨用室间质量评价西格玛图评价脂类正确度验证不同检测系统的质量水平.方法 收集参加2014年第1次全国脂类正确度验证室间质量评价获得的数据,计算Bias%和CV%,可构建一种“室间质量评价西格玛图”,以评价不同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和偏倚,并以西格玛水平表示检测系统的质量.结果 剔除异常值和小于5家实验室的检测系统数据,分别以项目要求的TEa%规范进行分析.血清总胆固醇201411和201412样品的平均偏倚分别为2.10%和2.17%,平均CV%为3.17%和3.21%,加权西格玛分别为2.53和2.50;血清总三酰甘油201411和201412样品的加权西格玛为4.16和5.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1411和201 412样品的加权西格玛为4.53和4.4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1411和201412样品加权西格玛为4.98和2.67.从西格玛图中可直观地看到不同检测系统的西格玛水平.结论 用西格玛水平评估质量可提供实现预期用途要求的分析性能证据,有助于实验室检验分析质量中的识别和优化改进.

    作者:章晓燕;王薇;张传宝;赵海建;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R12和S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中趋化因子CXCR12和唾液酸S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6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R 12和SA的表达水平,并与30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者比较,分析其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AFP表达量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CXCR12表达量为5 362.52±985.43 pg/L,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病变组(2 784.46±976.33 pg/L)和健康对照组(2 768.89±980.42 p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2.15,387.77,P<0.05),而肝脏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P>0.05);肝细胞癌患者血清SA的表达量为728.22±169.43mg/L,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病变组(569.16±87.66mg/L)和健康对照组(564.26±89.23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6.48,61.53,P<0.05),而乳腺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P>0.05).相关分析显示肝细胞癌患者血清CXCR12和S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634,P<0.05).肝细胞癌患者血清CXCR12和S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AFP水平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XCR12和SA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对于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旭;王晓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