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王红义;杨迎桂;赵晋;彭俊华
目的 应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遗传分析系统多重RT-PCR技术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样本中的呼吸道病毒并探讨其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检测2010年7月~2012年6月期间因疑似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1 800名儿科患者的呼吸道样本,应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遗传分析系统多重RT-PCR技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多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eXP多重RT-PCR方法检测到样本中的10种呼吸道病毒.样本中共有67.33%(1 212/1 800)的样本至少有一种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这1212份病毒阳性标本中,人类鼻病毒(HRV)阳性多,为375份,阳性率20.83%;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249份,阳性率13.83%;其他依次为人类腺病毒(HADV)、人类副流感病毒3(HPIV-3)、人类博卡病毒(HBoV)、甲型流感(InfA)、人类副流感病毒4(HPIV-4)、流感C(InfC)、人类偏肺病毒(hMPV)和乙型流感病毒(Inf B);阳性率分别为8.89%,6.5%,5.3%,5.3%,3.3%,1.5%,1.11%和0.67%.不同性别间患儿呼吸道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观察到13.5%(243/1 800)的病例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毒,其中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为210例(11.67%),3种病毒混合感染为33例(1.83%).呼吸道病毒的感染率存在季节差异,RSV大多在春季和冬季流行,HBoV,hMPV,InfA,InfB和HPIV-3大多是在春季流行,而HADV和HPIV-4主要在夏季流行,Inf C大多是在秋季流行.结论 GeXP分析系统多重RT-PCR方法是一个快速、高通量、高灵敏度且特异度强的检测分析方法,可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分子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张允奇;王琼;张银辉;何涛君;陆学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与幽门螺杆菌(Hp)现症感染状况的关系.评估年龄、性别和幽门螺杆菌状态对胃蛋白酶原检测的影响以及建立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和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胶体金法对800例查体者进行Hp感染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进行血清PGⅠ和PGⅡ测定并计算PGⅠ/Ⅱ比值,定量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PG水平.结果 体检人群Hp感染率为50.63%;性别与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年龄段与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40~60岁Hp阳性率高;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在Hp阳性者中高于Hp阴性者(P<0.05).PGⅠ/Ⅱ比值在Hp阳性者中低于Hp阴性者(P<0.05).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中,年龄、性别和Hp感染状态与血清PG水平有一定关联.其中Hp感染状况与血清PG水平及PG异常率密切相关,因此Hp与PG水平检测相结合可用于健康体检人群的普查筛选.
作者:段秀枝;金苑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高血压肾损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病例组,按24 h尿微量清蛋白(24hU-mALB)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选取同期查体的健康人4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尿酸(UA),FIB,DD和FDP,通过统计观察其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①BUN,Cys-C,UA,FIB,DD和FDP在四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蛋白尿组(DD,FDP),微量蛋白尿组(BUN,Cys-C,FIB,DD和FDP)及大量蛋白尿组(BUN,Cys-C,FIB,DD和FD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798,3.077,2.148,4.158,3.243,3.298,3.669,3.663,6.678,5.925,4.432和4.507,P<0.05);微量蛋白尿组(BUN,Cys-C,FIB)及大量蛋白尿组(BUN,Cys-C,FIB,DD和FDP)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510,4.233,2.302,4.090,6.678,5.266,2.736和2.709,P<0.05);大量蛋白尿组(BUN,Cys-C,FIB)与微量蛋白尿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55,3.587和3.839,P<0.05);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与其他各组比较,U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性分析:FIB与24hU-mALB,BUN,Cys-C和UA呈正相关(r=0.462,0.252,0.411和0.183,P<0.05);DD与24hU-mALB,BUN和Cys-C呈正相关(r=0.194,0.286和0.346,P<0.05);FDP与24hU-mALB,BUN和Cys-C呈正相关(r=0.197,0.239和0.322,P<0.05).结论 FIB,DD和FDP在高血压肾病早期和进展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能够为临床及时发现病情进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何晓璇;王刚;郭炫;王春林;肖菊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清癌胚抗原(CEA)、胃泌素释放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空腹取诊断明确的133例肺癌患者、67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及同期6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YFRA21-1,CEA,NSE和ProGRP水平,并计算敏感度、准确度和特异度.结果 CYFRA21-1,CEA,NSE和ProGR水平,肺癌患者血清分别为6.31±1.04 ng/ml,20.58±2.41ng/ml,32.74±3.24 ng/ml和125.78±15.32 pg/ml,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分别为1.93±0.52 ng/ml,2.93±0.82 ng/ml,10.49±1.93 ng/ml和48.32±6.72 pg/ml,对照组血清分别为1.56±0.45 ng/ml,2.67±0.74 ng/ml,8.34±1.2 ng/ml和35.78±4.2 pg/ml,肺癌患者血清CEA,ProGRP,NSE,CYFRA21-1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t=1.48~2.78,P=0.13~0.25)和对照组(t=1.981~2.371,P=0.21~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NSE,CEA和Pro-GRP单项检测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61.65%,45.86%,52.63%和63.91%,准确度为72.36%,63.81%,67.34%和74.87%.联合两项、三项检测肺癌,敏感度为72%~89%,准确度为78.89%~89.44%.四项联合检测肺癌的敏感度(92.48%)、准确度(90.45%)高.结论 血清标志物能较好地诊断肺癌,联合多种血清学指标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
作者:张萍;王红义;杨迎桂;赵晋;彭俊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分析腹腔感染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和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及相关性,探讨其在腹腔感染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7例腹腔感染患者和49例健康对照者;根据预后将腹腔感染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9例)和预后不良组(18例);分别检测两组腹腔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浆ATⅢ活性和血清PCT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腹腔感染患者血浆ATⅢ活性(70.1%±19.1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76.5%±12.0%)(t=-5.823,P<0.001);血清PCT水平[0.6(0.15~3.37) 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0.05(0.03~0.06) μg/L](t=5.37,P<0.001).在腹腔感染患者中,预后不良组的ATⅢ活性(54.45%±12.24%)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74.14%±18.53%)(t=4.26,P<0.001);PCT水平[8.4(2.6~41.2) μg/L]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0.29(0.13~1.20) μg/L](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腹腔感染患者血浆ATⅢ活性与血清PC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95,P<0.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浆ATⅢ和血清PCT水平有助于临床腹腔感染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作者:王苏梦;唐海霞;印中鹏;汪俊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监测平台对黑龙江省室内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实验室室间比对分析.方法 使用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监测平台的用户端软件系统采集黑龙江省某一家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并对其进行纵向总结分析.使用监测平台的后台分析系统对全省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并对该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结果进行横向分析.结果 根据该实验室的检测性能使用用户端软件系统中的Westgard西格玛规则和操作过程规范图方法为所有项目设计了室内质量控制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设置,绘制了每月的质控图,并对连续多月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血糖项目批号M302023(生理)2014年6月~12月的平均值范围为9.91~10.14 mmol/L,标准差范围为0.16~0.28 mmol/L,变异系数的范围为1.58%~2.83%,失控率范围为0~6.45%.通过后台分析系统对所有参加实验室的结果进行原始数据统计、分组统计、稳健统计、CV统计、差值统计、SDI和CVI统计等各种形式的统计,并形成相应的报表.该实验室常规化学专业所有项目的SDI范围为-14.3~11.2,CVI范围为0.6~6.4,CV范围为0.8%~7.09%.结论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监测平台可帮助实验室管理室内质量控制,帮助临床检验中心统计分析数据,评价实验室的精密度和可比性,实现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为检验结果互认提供依据.
作者:肖亚玲;吴皓瑜;王琪;王薇;赵海建;何法霖;钟堃;王敏奇;周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结果稳定的即时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NAP)染色方法.方法 参照国内常规方法,在染料及配制、染色步骤及结果判断等方面进行改良,称为改良方法;统计181例临床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根据NAP活性在疾病中的分布特点分为低水平组、中水平组、高水平组,然后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染色,记录各组阳性率和积分值,观察改良方法与常规方法在染色效果和染色结果上有无差异.结果 改良方法阳性颗粒为深蓝色,不分散,易辨别,确定了可信性;3组临床资料中阳性率和积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两种染色结果呈正相关,即低水平组阳性率(t=1.31,P=0.20>0.05,r=0.94)、中水平组阳性率(t=-0.11,P=0.91>0.05,r=0.66)和高水平组阳性率(t=1.22,P=0.23>0.05,r=0.82);低水平组积分值(t=0.44,P=0.66>0.05,r=0.95)、中水平组积分值(t=1.30,P=0.19>0.05,r=0.97)、高水平组积分值(t=-0.78,P=0.44>0.05,r=0.90).结论 改良方法省时、简便,实验室容易接受,能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张金彪;刘玉欣;张玉枝;代荣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阴道感染病原体多重PCR快速检测白念珠菌、加德纳菌和阴道滴虫的方法建立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根据白念珠菌EO3基因、加德纳菌ITS-23srRNA基因及阴道滴虫TVK3~TVK7基因设计特异性PCR引物,采用加热煮沸裂解法制备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在同一体系内完成三种阴道常见病原体的快速检测.结果 经特异性试验证明所建立的方法能特异地检测出白念珠菌125 bp,加德纳菌433 bp和阴道滴虫300 bp的目的片段,而其它非目的菌株均不能扩增出相应片段;敏感性试验证实白念珠菌为10 cfu/ml,加德纳菌为10 cfu/ml,阴道滴虫为20 cfu/ml;对30份已知临床标本和10份模拟混合标本进行检测均可检测出相应的病原体.结论 实验证明该研究所建立的白念珠菌、加德纳菌和阴道滴虫的多重PCR体系,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强,可一步同时检测阴道分泌物中三种病原体,用于阴道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作者:李娅;章迪;张赟;苏明权;郭旭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受到外在机械损伤而产生的破碎红细胞是诊断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的重要形态学线索.TMA代表性疾病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等,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检测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关于破碎红细胞形态学诊断标准及破碎红细胞诊断TMA阈值等问题,由于工作人员个人经验、检测方法及疾病种类等差异,目前各实验室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并且随着近年来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技术的发展,关于该技术检测方法的统一性、临床实用性及可靠性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将从手工检测方法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方法对目前临床上外周血破碎红细胞的检测进行总结.
作者:崔婵娟;张捷;乔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检测血清IL-6和粘着斑激酶(FAK)水平的意义.方法 选取COPD患者120例,对照组100例健康人群,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和FAK水平.结果 对照组和COPD各分级组间血尿酸、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91~1.254,均P>0.05),而FAK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51~25.387,均P<0.05).COPDⅠ~Ⅳ级IL-6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但各分级组间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8~0.145,均P>0.05).COPDⅠ~Ⅳ级FAK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41~55.612,均P<0.05).IL-6和FAK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81).结论 检测血清FAK可反映COPD患者严重程度,且它是呼吸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靶标.
作者:吴玉双;王学涵;夏俊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CD200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其他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3年11月期间上海长海医院和长征医院收治的25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归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体检的3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外周抗凝血,分离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方法检测PBMC中CD200的mR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CD200蛋白水平以及TNF-α,IFN-γ和IL-17的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CD200与这些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PBMC的CD200mRNA水平分别为1.73±0.51和1.69±0.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CD200蛋白水平为212.3±70.5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5±32.2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TNF-α,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血浆CD200水平与IFN-γ呈负相关(r=-0.635,P<0.001),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668,P<0.001).结论 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血浆CD200水平显著升高,其可能通过调节IFN-γ和IL-17等炎性因子水平来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参与其发病,提示CD200有望成为隐球菌脑病免疫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作者:刘挺挺;谷明莉;张蕾;邓安梅;陈孙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尿培养产CTX-M大肠埃希菌的种系分型,耐药及毒力特点,指导尿路感染的临床用药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收集鼓楼医院2012年尿培养大肠埃希菌,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双纸片法确定细菌产ESBLs的情况;PCR扩增CTX-M编码基因和毒力基因iutA,ompT,fyuA,fdeC,fimH,traT,cvaC,kpsMT,pap,pAI,usp和chuA;多重PCR分析产CTX-M大肠埃希菌的种系分型;采用肠杆菌属重复基因间隔共有序列-PCR(ERIC-PCR)对细菌进行遗传相关性分析;对比分析产CTX-M组和非产CTX-M组菌株在抗菌药物耐药性和毒力基因之间的差异.结果 162株尿培养大肠埃希菌没有遗传相关性;126株ESBLs阳性菌株中,91株细菌产CTX-M,其中,57株产CTX-M大肠埃希菌属于D型,16株属于B2型.统计学分析发现,ESBLs阳性菌株中,产CTX-M组细菌的耐药率显著高于不产CTX-M组细菌(除亚胺培南外),毒力基因iutA,chuA和traT在产CTX-M细菌组中的流行显著高于非产CTX-M组,P值依次为:0.001,0.006和0.000.结论 产CTX-M大肠埃希菌是鼓楼医院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多属于D型,其耐药率显著增高,且与毒力基因iutA,chuA和traT密切相关,是尿路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的一个潜在威胁.
作者:陈菲;曹小利;程莉;张之烽;徐学静;宁明哲;沈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基于辽宁地区大样本体检人群数据,分析转氨酶的季节性变异,评估季节性变异对人群筛查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09~2011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0~79岁体检人群.进行性别分组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将三年的相同月份数据叠加后,分析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月均值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统计分析ALT,AST月均值间的差异,评估季节性水平变化对结果判断的影响.结果 共提取167 496份测试结果,ALT男性和女性的月均值变异系数分别为4.7%和3.9%,月均值大变化幅度分别为14.4%和11.2%;AST男性和女性月均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5%和2.6%,月均值大变化幅度分别为7.6%和9.0%.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转氨酶水平较高和水平较低的连续三个月的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个三月组的转氨酶水平变化导致人群超过参考区间上限的比例出现差异:ALT变化1.8%(男性),1.3%(女性);AST变化0.3%(男性),0.5%(女性).结论 ALT和AST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异,基于转氨酶参考区间进行正常人群筛查时应注意将季节性因素考虑其中.
作者:穆润清;田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情况,了解葡萄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37例T2DM患者,按HbA1c水平分为4组,即A组(HbA1c≤7%),B组(7%<HbA1c≤9%),C组(9%<HbA1c≤11%)和D组(HbA1c>11%),测定各组空腹血糖(FPG),HbA1c及精氨酸刺激前后各时点的胰岛素(INS).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价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用精氨酸刺激后血糖校正胰岛素增值(△INS/FPG)评估第一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 各组T2DM患者FP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633~106.154,P值均<0.01),且与HbA1c呈正相关(r=0.627,P<0.01);HOMA-β和△INS/FPG均表现为A组、B组分别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6~16.255,P值均<0.05),但C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61,2.756,P值均>0.05);A组HOMA-IR与C组、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6,8.524,P值均<0.05);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分泌不足检出率在HbA1c>9%时明显升高.结论 胰岛β细胞功能的判断受长期糖毒性的干扰,故将T2DM患者的HbA1c控制在9%以下进行胰岛素分泌功能评估及精氨酸刺激试验,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张曙晴;李洪彬;张骆军;王峥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sis infected T cells detection,T-SPOT.TB)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方面,具有无创快速及较高特异度及高敏感度特点,其与其他检测项目联合检测结核性胸腔积液较单项检测项目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更高;T-SOPT.TB是一种主要结核分枝杆菌辅助诊断技术,在大型医院推广迅速.
作者:龚思瀚;王水利;刘惠惠;晋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比较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分别采用微柱凝集法和体外溶血试验两种配血方法进行输血的疗效,为AIHA患者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配血方法.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诊断为AIHA并且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A组40例与B组35例,A组采用微柱凝集法配血共输血65人次,B组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共输血63人次,比较两组患者输血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输血治疗后RBC计数与Hb水平均有上升,TBIL含量均下降.B组患者RBC计数,Hb水平升高幅度及TBIL含量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两组Hb水平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B组输血疗效优于A组.A组输注总有效率为67.69%,B组输注总有效率为93.65%,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HA患者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可以筛选到更适合的供者红细胞,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有效.
作者:戴芳;党妮;李建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含量和细胞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水平检测与胃部疾病诊断的关系.方法 经胃镜和病理检查诊断浅表性胃炎65例,萎缩性胃炎30例,胃溃疡35例(其中良性胃溃疡15例,恶性胃溃疡20例),胃癌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60例.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的PG Ⅰ和PGⅡ含量,同时计算出PG Ⅰ/PGⅡ比值(PGR).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测定TK1含量.结果 对照组和胃部疾病组血清PG Ⅰ和PGR以及TK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8.45~128.71,均P<0.05).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和胃癌组之间PGⅠ和PGR以及TK1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5~38.71,t=31.25~66.32,t=3.78~8.23,均P<0.05),而PG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恶性组TK1含量明显比良性组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G和TK1含量可诊断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特别能鉴别胃溃疡良恶性.
作者:房国忠;吴红;杨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37~79岁,中位值为60岁,低年龄组(≤60岁)和高年龄组(>60岁)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41天和513天(P=0.015);纤维蛋白原为1.99~9.99 g/L,中位值为4.00 g/L,低纤维蛋白原组(≤4.00 g/L)和高纤维蛋白原组(>4.00 g/L)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92天和421天(P=0.005);病理类型:腺癌、鳞癌、腺鳞癌中位生存期依次递减(P=0.020);PS评分越高,中位生存期越短(P=0.018);性别、PLRNLR,T/N分期,CYFRA21-1,吸烟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通过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仅纤维蛋白原为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纤维蛋白原、PS评分和病理类型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有影响,且年龄、纤维蛋白原、PS评分与预后生存期呈负相关,腺癌的生存时间较鳞癌和腺鳞癌长;多因素Cox分析提示纤维蛋白原是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纤维蛋白原越高,预后越差.
作者:张蕾;任亚女;曾婷婷;粟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和直接测序法两种方法检测氯吡格雷相关基因CYP2C19的突变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将基因型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初步探讨CYP2C19基因型检测在氯吡格雷用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80例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并首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全血标本.其中90例患者术后服用氯吡格雷之前,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CYP2C19突变位点,确定其基因型.另外9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药物但不检测CYP2C19基因型.分析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生冠脉血栓事件的差异.结果 ①两种检测方法准确度比较:在试验组90例患者中,DNA微阵列芯片法和DNA测序法均检出4种基因型组合:*1/*1(636GG,681GG),*1/* 2(636GG,681GA),*2/* 2(636GG,681AA)和*1/* 3(636GA,681GG),分布频率分别为44例(48.9%),36例(40%),5例(5.6%)和5例(5.6%),而* 3/* 3(636AA,681GG)和*2/* 3(636GA,681GA)未检测到.两种方法的准确度完全一致.②将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经CYP2C19基因型指导氯吡格雷用药的患者发生支架冠脉血栓事件的比例(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 ①DNA微阵列芯片法灵敏度和准确度与DNA直接测序法(金标准方法)检测相符率为100%.②DNA微阵列芯片法是一种快速、准确发现CYP2C19突变位点,鉴别CYP2C19基因型的检测方法.③检测结果与临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指导氯吡格雷用药有助于患者用药剂量的调整,或选用其它抗凝血药物,从而可降低冠脉血栓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吴薇;王丽岳;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Hp感染的相关性,及口腔Hp感染对Hp根除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择216例上消化道不适患者,均给予幽门螺杆菌唾液测试板(HPS),13 C-UBT检测,以13C-UBT为金标准,对HPS法检测结果用贝叶斯定理方法进行评价.选择13C-UBT阳性患者168例,经PPI三联或四联7天疗法规范的抗Hp治疗后4周和3个月,复查13C-UBT,并对两者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①利用贝叶斯定理计算得出:在口腔感染Hp发生的条件下胃感染Hp发生的概率为84.1%.HPS的灵敏度为66.1%,特异度为56.3%,阳性预测值为84.1%,阴性预测值为32.1%.②216例上消化道不适患者中,HPS阳性率为61.1%,1 3C-UBT阳性率为77.8%,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38,P<0.01).13C-UBT阳性者,HPS阳性率为66.1%;13C-UBT阴性者,HPS阳性率为4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27,P<0.01).③治疗后4周,HPS阳性者(n=75),胃Hp根除率为93.3%;HPS阴性者(n=27),胃Hp根除率为92.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3个月后,HPS阴性者(n=42)胃Hp根除率(63.2%),明显高于HPS阳性者(n=19)(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8,P<0.05)).结论 口腔Hp感染与胃内Hp感染密切相关,胃Hp的感染复发率受口腔Hp存在的影响.
作者:赵枰;段义农;张秀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