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PA基因分型研究与耐药性分析

段宝生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杀白细胞毒素, 聚合酶链反应, 琼脂稀释法
摘要:目的 探讨鄂尔多斯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株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2月临床分离的SCCmecⅡ型和Ⅲ型MRSA菌株66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菌株进行PVL基因型检测,用琼脂稀释法测定PVL阳性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66例MRSA有6例PVL阳性,阳性率9.09%,其中Ⅱ型4株,Ⅲ型2株;6株PVL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对多种非β内酞胺类抗菌药敏感,对β内酞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高度耐药.结论 在鄂尔多斯地区MRSA菌株中PVL阳性菌株较低,4株为CA-MRSA,2株为HA-MRSA,若以PVL阳性作为区分MRSA类型的标志有待进一步研究.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表达及功能的研究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中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的表达及功能,并探讨TLRs在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21例AS患者及21例健康对照者PBMCs上TLR1~TLR10的表达;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A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BMCs中TLRs介导的细胞因子产生水平,并检测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浆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S患者组PBMCs中TLR4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其他TLRs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患者PBMCs中TLR4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产生水平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03和0.009);AS患者血浆中TNF-α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21).结论 AS患者PBMCs中TLR4的表达及细胞因子产生能力增强,TLR4通路可能在A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森;高硕;徐学静;王贤;丁海;陈军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9例血细胞减少患者采取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同步取材法,两种方法对其骨髓的增生程度,各系细胞的病态造血及网硬蛋白进行分析.结果 59例患者经骨髓活检切片观察其骨髓增生程度,其中增生活跃、明显活跃及极度活跃的患者共为53例,占89.8%;骨髓穿刺涂片为40例,占67.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87,P=0.023).26例MDS患者骨髓涂片发现粒系病态造血16例,占61.5%,骨髓切片为25例,占96.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92,P=0.021).骨髓涂片发现红系病态造血24例,占92.3%,骨髓切片为7例,占26.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705,P=0.00).骨髓涂片发现巨核系病态造血12例,占46.1%,骨髓切片为10例,占38.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7,P=0.513).26例MDS患者网硬蛋白纤维组织增生者16例,占61.5%;33例非MDS患者为6例,占18.2%,MDS组患者显著高于非MDS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086,P=0.001).结论 骨髓穿刺涂片同时结合骨髓活检切片,可提高MDS诊断分型的准确性.

    作者:张宇洋;孙雪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PA基因分型研究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鄂尔多斯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株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2月临床分离的SCCmecⅡ型和Ⅲ型MRSA菌株66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菌株进行PVL基因型检测,用琼脂稀释法测定PVL阳性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66例MRSA有6例PVL阳性,阳性率9.09%,其中Ⅱ型4株,Ⅲ型2株;6株PVL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对多种非β内酞胺类抗菌药敏感,对β内酞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高度耐药.结论 在鄂尔多斯地区MRSA菌株中PVL阳性菌株较低,4株为CA-MRSA,2株为HA-MRSA,若以PVL阳性作为区分MRSA类型的标志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段宝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TSGF和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前后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血清TSGF和CRP是否可以用于评价放疗疗效.方法 选取124例接受放射治疗的NSCLC病例,分别检测放疗前与放疗后血清TSGF和CRP水平,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放疗前NSCLC患者血清CRP(8.5±1.1 mg/L)及TSGF(110.5±12.8 U/m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分别为1.7±0.9 mg/L和54.7±9.4 U/ml).血清CRP水平在放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TSGF水平(54.7±9.4 U/ml)明显低于放疗前(110.5±12.8 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放疗有效组患者血清TSGF水平(60.7±8.9 U/ml)明显低于无效组(73.5±10.5 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TSGF和CRP水平可以用于非NSCLC放疗的疗效评价指标.

    作者:薛鸿涛;任敏;李长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清25-(OH)D水平在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在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并且探讨血清25-(OH)D与胃癌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清25-(OH)D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清25-(OH)D浓度有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远行转移等指标下对应的胃癌患者血清25-(OH)D水平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胃癌组血清25-(OH)D水平(10.12±5.78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8.12±7.36 ng/ml)(t=8.51,P<0.001).胃癌Ⅰ期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胃癌Ⅲ期(P=0.01)和胃癌Ⅳ期(P=0.006)的水平.胃癌高分化组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中分化、低分化和未分化组的水平(均P<0.001).血清25-(OH)D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远行转移、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胃癌患者25-(OH)D比健康对照者低;胃癌的临床分期越晚,维生素D水平越低;组织学分化程度越低,维生素D水平越低.

    作者:包安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Tim-1在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黏蛋白域蛋白-1(Tim-1)在儿童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42例AR患儿及同期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Real time qPCR检测AR患儿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im-1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2细胞比例,同时测定两组血清IgE浓度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值.结果 儿童AR患者Tim-1 mRNA水平为0.76±0.16,明显高于对照组0.27±0.08;Th2细胞表达率(20.4%±7.6%),血清IgE浓度(255.78±68.29 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检测值(12.3%±6.9%,16.22±6.01 IU/ml),各项检测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im-1 mRNA水平与Th2细胞比例及血清IgE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值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AR患儿Tim-1 mRNA高表达,并与Th2及临床指标IgE浓度密切相关,提示Tim-1可能通过调节Th2细胞分化参与儿童AR的发病过程,这为儿童AR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徐艳杰;艾亮;谢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CD200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CD200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其他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3年11月期间上海长海医院和长征医院收治的25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归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体检的3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外周抗凝血,分离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方法检测PBMC中CD200的mR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CD200蛋白水平以及TNF-α,IFN-γ和IL-17的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CD200与这些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PBMC的CD200mRNA水平分别为1.73±0.51和1.69±0.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CD200蛋白水平为212.3±70.5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5±32.2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TNF-α,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血浆CD200水平与IFN-γ呈负相关(r=-0.635,P<0.001),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668,P<0.001).结论 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血浆CD200水平显著升高,其可能通过调节IFN-γ和IL-17等炎性因子水平来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参与其发病,提示CD200有望成为隐球菌脑病免疫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作者:刘挺挺;谷明莉;张蕾;邓安梅;陈孙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清CEA,ProGRP,NSE和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癌胚抗原(CEA)、胃泌素释放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空腹取诊断明确的133例肺癌患者、67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及同期6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YFRA21-1,CEA,NSE和ProGRP水平,并计算敏感度、准确度和特异度.结果 CYFRA21-1,CEA,NSE和ProGR水平,肺癌患者血清分别为6.31±1.04 ng/ml,20.58±2.41ng/ml,32.74±3.24 ng/ml和125.78±15.32 pg/ml,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分别为1.93±0.52 ng/ml,2.93±0.82 ng/ml,10.49±1.93 ng/ml和48.32±6.72 pg/ml,对照组血清分别为1.56±0.45 ng/ml,2.67±0.74 ng/ml,8.34±1.2 ng/ml和35.78±4.2 pg/ml,肺癌患者血清CEA,ProGRP,NSE,CYFRA21-1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t=1.48~2.78,P=0.13~0.25)和对照组(t=1.981~2.371,P=0.21~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NSE,CEA和Pro-GRP单项检测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61.65%,45.86%,52.63%和63.91%,准确度为72.36%,63.81%,67.34%和74.87%.联合两项、三项检测肺癌,敏感度为72%~89%,准确度为78.89%~89.44%.四项联合检测肺癌的敏感度(92.48%)、准确度(90.45%)高.结论 血清标志物能较好地诊断肺癌,联合多种血清学指标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

    作者:张萍;王红义;杨迎桂;赵晋;彭俊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的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

    目的 利用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在孕早期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诊断男性胎儿无精子症因子(AZF)缺失情况.方法 留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参加产前检测的16~34孕周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孕妇的外周血标本89例,提取出全血基因组DNA后利用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试剂盒检测AZF微缺失.结果 86例孕妇妊娠至胎儿出生,其中男胎孕妇45例,女胎孕妇41例.妊娠女性胎儿的孕妇血浆DNA仅扩增出ZFX/ZFY对照基因,而妊娠男性胎儿的孕妇血浆DNA同时扩增出SRY,ZFX/ZFY对照基因,且有3例样本检测出AZF基因微缺失.结论 通过提取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能够检测出胎儿是否伴有AZF基因微缺失,从而提前预测胎儿今后罹患生精障碍的风险.

    作者:何敏;郭华;张海祥;王娅宁;赵院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浆抗凝血酶Ⅲ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腹腔感染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分析腹腔感染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和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及相关性,探讨其在腹腔感染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7例腹腔感染患者和49例健康对照者;根据预后将腹腔感染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9例)和预后不良组(18例);分别检测两组腹腔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浆ATⅢ活性和血清PCT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腹腔感染患者血浆ATⅢ活性(70.1%±19.1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76.5%±12.0%)(t=-5.823,P<0.001);血清PCT水平[0.6(0.15~3.37) 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0.05(0.03~0.06) μg/L](t=5.37,P<0.001).在腹腔感染患者中,预后不良组的ATⅢ活性(54.45%±12.24%)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74.14%±18.53%)(t=4.26,P<0.001);PCT水平[8.4(2.6~41.2) μg/L]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0.29(0.13~1.20) μg/L](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腹腔感染患者血浆ATⅢ活性与血清PC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95,P<0.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浆ATⅢ和血清PCT水平有助于临床腹腔感染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作者:王苏梦;唐海霞;印中鹏;汪俊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香叶醇、β-香茅醇和丁香酚抗念珠菌活性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讨香叶醇、β-香茅醇和丁香酚3种中药单体体外抗念珠菌活性.方法 先采用纸片法药敏试验对3种中药单体抗念珠菌活性进行初筛实验,再参照CLSI-M27-A方案中的微量稀释法检测3种中药单体对61株临床分离致病念珠菌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3种中药单体对61株临床分离念珠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念珠菌属的平均MIC分别为:香叶醇424.70±387.33 μg/ml,β-香茅醇411.70±419.05 μg/ml和丁香酚579.15±468.81 μg/ml.结论 香叶醇、β-香茅醇和丁香酚3种中药单体对临床常见条件致病性念珠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LSI M27-A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适合于抗真菌中药的筛选.

    作者:李晓晴;惠海英;骆志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西安市第四医院2012~2014年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分析

    目的 分析某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s)的临床分布特征,为MDROs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MDROs的临床分布情况.结果 共监测住院病例116 316份,发生MDROs感染434例,感染率为0.37%,2014年(0.30%)与2012年(0.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P<0.05);检出前五位多重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45.62%)、金黄色葡萄球菌(20.28%)、鲍曼不动杆菌(15.90%)、肺炎克雷伯菌(9.68%)和铜绿假单胞菌(8.53%);前三位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58.29%)、尿液(19.59%)和其他分泌物标本(15.90%);前三位科室为重症医学科(25.58%)、呼吸内科(23.04%)、泌尿外科(7.60%).结论 不同科室MDROs临床分布不同,加强监测同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s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静;陶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阴道感染三种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阴道感染病原体多重PCR快速检测白念珠菌、加德纳菌和阴道滴虫的方法建立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根据白念珠菌EO3基因、加德纳菌ITS-23srRNA基因及阴道滴虫TVK3~TVK7基因设计特异性PCR引物,采用加热煮沸裂解法制备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在同一体系内完成三种阴道常见病原体的快速检测.结果 经特异性试验证明所建立的方法能特异地检测出白念珠菌125 bp,加德纳菌433 bp和阴道滴虫300 bp的目的片段,而其它非目的菌株均不能扩增出相应片段;敏感性试验证实白念珠菌为10 cfu/ml,加德纳菌为10 cfu/ml,阴道滴虫为20 cfu/ml;对30份已知临床标本和10份模拟混合标本进行检测均可检测出相应的病原体.结论 实验证明该研究所建立的白念珠菌、加德纳菌和阴道滴虫的多重PCR体系,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强,可一步同时检测阴道分泌物中三种病原体,用于阴道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作者:李娅;章迪;张赟;苏明权;郭旭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AIHA患者外周血Tfh/Treg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CD4+ CXCR5+T细胞(Tfh)及CD4+ CD25+ FoxP3+T细胞(Treg)数量和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AIH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AIHA患者,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fh及Treg细胞的数量,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21,IL-10的水平及IL-21/IL-10比值变化,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AIHA患者PBMC中Tfh细胞及IL-21因子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Treg细胞及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fh/Treg与IL-21/IL-10比值均升高(P<0.05),且IL-21/IL-10比值变化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P<0.05).结论 Tfh及Treg细胞的比例异常及相关细胞因子IL-21/IL-10比值变化可能参与AIHA患者的免疫紊乱机制.

    作者:方周宾;林兵英;李卓成;伍昌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皮肤鳞癌组织中E-Cadherin,p14ARF,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皮肤鳞癌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E-cadherin,p14ARF,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情况,探讨E-cadherin,p14ARF和P16 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皮肤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酚-氯仿法提取30例皮肤鳞癌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的基因组DNA,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所提DNA进行E-cadherin,p14ARF和P16INK4a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 癌组织中E-cadherin,p14ARF和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率分别为36.7%(11/30),60.0%(18/30)和53.3%(16/30),而正常皮肤组织中相应的3个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10.0%(3/30),6.7%(2/30)和6.7%(2/30),均显著低于癌组织.结论 皮肤鳞癌中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正常皮肤组织有明显差异,且在低分化癌中更多见;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正常皮肤比较有显著差异,并且有淋巴结转移多见的显著特征,皮肤鳞癌中p14ARF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且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系,同时p14ARF,E-Cad-herin,p16INK4a三种基因甲基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这3个基因的甲基化位点与皮肤鳞癌密切相关.

    作者:刘连庚;姜雪秋;张金蓉;王源;吴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CLSI-M43国际标准改良的Mycoview-AST试剂盒检测性能评估

    目的 基于美国临床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 M43国际标准改进的泌尿生殖道支原体Mycoview-AST试剂盒检测性能评估.方法 以法国MYCOFAST(R) revolution支原体试剂盒为比对标准,用CLSI-M43规定的质控株和有关指标及60例临床标本对新改进的试剂盒性能进行评估.结果 Mycoview-AST试剂盒以质控菌株检测的药敏结果与MYCOFAST11 (R)revolution试剂盒一致.60例临床标本,阴性标本37例,解脲支原体(Uu)阳性16例,人型支原体(Mh)阳性5例,Uu与Mh均阳性的标本2例.两种试剂盒Uu和Mh的鉴定结果一致.23例阳性标本的药敏结果共161个,与进口比对试剂MYCOFAST(R)比对,154个结果符合,药敏结果符合率为95.6%(154/161).结论 基于CLSI-M43国际标准改进后的Mycoview-AST试剂盒检测性能与国际知名品牌MYCOFAST(R) revolution试剂盒相当.

    作者:顾敏晔;沈燕;李福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研究进展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sis infected T cells detection,T-SPOT.TB)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方面,具有无创快速及较高特异度及高敏感度特点,其与其他检测项目联合检测结核性胸腔积液较单项检测项目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更高;T-SOPT.TB是一种主要结核分枝杆菌辅助诊断技术,在大型医院推广迅速.

    作者:龚思瀚;王水利;刘惠惠;晋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T2)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患者心功能Ⅰ~Ⅱ级43例,Ⅲ~Ⅳ级57例.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T2水平,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结果 脑梗死组ST2水平和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12.385~15.374,均P<0.05).脑梗死患者有斑块组血清ST2水平58.74±5.81 ng/ml,颈动脉内膜1.89±0.41 mm.无斑块组ST2水平18.31±3.38 ng/ml,颈动脉内膜1.12±0.31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14~21.531,均P<0.05).心功能Ⅰ~Ⅱ级脑梗死患者组ST2水平22.53±2.95 ng/ml,心功能Ⅲ~Ⅳ级脑梗死患者组ST2水平65.32±3.65 n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48,P<0.05).结论 血清ST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可作为脑梗死及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检测指标.

    作者:岳金芳;丁卓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实验指标和病理分期等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37~79岁,中位值为60岁,低年龄组(≤60岁)和高年龄组(>60岁)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41天和513天(P=0.015);纤维蛋白原为1.99~9.99 g/L,中位值为4.00 g/L,低纤维蛋白原组(≤4.00 g/L)和高纤维蛋白原组(>4.00 g/L)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92天和421天(P=0.005);病理类型:腺癌、鳞癌、腺鳞癌中位生存期依次递减(P=0.020);PS评分越高,中位生存期越短(P=0.018);性别、PLRNLR,T/N分期,CYFRA21-1,吸烟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通过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仅纤维蛋白原为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纤维蛋白原、PS评分和病理类型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有影响,且年龄、纤维蛋白原、PS评分与预后生存期呈负相关,腺癌的生存时间较鳞癌和腺鳞癌长;多因素Cox分析提示纤维蛋白原是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纤维蛋白原越高,预后越差.

    作者:张蕾;任亚女;曾婷婷;粟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丹阳地区农民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丹阳地区农民梅毒感染现状及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丹阳地区18岁以上农民13 835例,对采集的血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改良方法进行梅毒筛查,阳性标本同时做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以及TRUST滴度.结果 丹阳地区成年农民中梅毒感染率为1.23% (170/13 835),感染者集中在46~65岁,占总数的68.82%.男性在31~35岁、46~50岁、66~70岁三个年龄组出现高峰,且峰值呈增高趋势;女性在51~55岁组出现高峰,整个人群从46~50岁组开始处于一个高感染区.在170例梅毒血清学阳性人群中仅有7.65%(13/170)的病例上报传染病.结论 在丹阳地区成年农民梅毒感染率较高,尤其46岁以上人群.

    作者:徐敬轩;夏毅;谢而付;赵仙华;杨勇;彭超;彭文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