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bF变异体对三种不同HbA1c检测系统的干扰评价

武冬娜;石喜习;聂菲;王晓倩;贾卉

关键词:血红蛋白F,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摘要:目的 评价血红蛋白变异体F(HbF)对三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干扰.三种方法分别为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IE-HPLC)、硼酸盐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AC-HPLC)和免疫抑制比浊法.方法 分别用三种检测系统检测血红蛋白结构正常标本及含有胎儿血红蛋白(HbF)的标本,依据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的判定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结果 以Primus Ultra2(AC-HPLC)为比较系统,IE-HPLC和免疫比浊法为检测系统,两种检测系统与比较系统检测正常样品HbA1c值的相关性良好.当HbF≤8.75%时,IE-HPLC测定结果与比较系统偏差<6%;HbF为17.50%时,IE-HPLC测定结果与比较系统偏差>6%;当HbF浓度达35.00%~70.00%时IE-HPLC无法检测出结果.免疫比浊法测定不同HbF浓度HbA1c值与比较系统偏差均<6%,测试几乎不受HbF的干扰.结论 HbF对不同HbAlc检测系统的干扰程度不同,临床实验室在进行HbA1c检测时,应注意血红蛋白变异体的存在,必要时选用替代指标或者合适的方法进行HbA1c测定以防止干扰的发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CLSI-M43国际标准改良的Mycoview-AST试剂盒检测性能评估

    目的 基于美国临床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 M43国际标准改进的泌尿生殖道支原体Mycoview-AST试剂盒检测性能评估.方法 以法国MYCOFAST(R) revolution支原体试剂盒为比对标准,用CLSI-M43规定的质控株和有关指标及60例临床标本对新改进的试剂盒性能进行评估.结果 Mycoview-AST试剂盒以质控菌株检测的药敏结果与MYCOFAST11 (R)revolution试剂盒一致.60例临床标本,阴性标本37例,解脲支原体(Uu)阳性16例,人型支原体(Mh)阳性5例,Uu与Mh均阳性的标本2例.两种试剂盒Uu和Mh的鉴定结果一致.23例阳性标本的药敏结果共161个,与进口比对试剂MYCOFAST(R)比对,154个结果符合,药敏结果符合率为95.6%(154/161).结论 基于CLSI-M43国际标准改进后的Mycoview-AST试剂盒检测性能与国际知名品牌MYCOFAST(R) revolution试剂盒相当.

    作者:顾敏晔;沈燕;李福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013~2015年陕西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性及rpoB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

    目的 分析陕西地区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利福平(RFP)耐药性及rpoB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013~2015年陕西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和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怀疑为肺结核的患者标本3 739例,采用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对其进行RFP耐药性及rpoB基因突变检测,选取检测为MTB阳性并诊断为结核病患者的结果1 506例进行RFP耐药性及rpoB基因突变情况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的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3~2015年RFP耐药率分别为17.0%,14.1%和12.1%,其中2013年RFP耐药率显著高于2015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43,P=0.028);三年利福平总耐药率为14.4%,其中肺内组RFP总耐药率15.0%,显著高于肺外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3,P=o.03);四个年龄组RFP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84,P=0.03),其中41~60岁年龄组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利福平耐药rpoB基因突变有一定区域性,突变区域主要为529~533区域并存在多位点突变的现象.结论 陕西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RFP耐药水平较高,应加强陕西省的结核病耐药监测.

    作者:杨健;王西娣;陈美玲;李妍;王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宫颈鳞癌组织中ASPP家族的表达和预后分析

    目的 研究宫颈鳞癌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53 protein,ASPP)家族的表达模式以及预后分析.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2例宫颈鳞癌和正常组织中ASPP蛋白家族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方法分析5年生存期与ASPP家族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组织中ASPP1和ASPP2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组织(x2 =25.533,33.029,P=0.000),而宫颈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组织(x2=36.575,P=0.000).宫颈鳞癌中ASPP2的低表达和iASPP的高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明显相关(x2=5.426,P=0.020;x2=13.117,P=0.001);ASPP1的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有关(x2=8.814,P=0.023),而iASPP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x2=14.859,P=0.001;x2 =15.376,P=0.000),iASPP的表达与患者5年生存期有关(x2=34.888,P=o.000).结论 ASPP蛋白家族可能参与宫颈鳞癌癌变机制过程中,iASPP可能是基因治疗宫颈鳞癌的一个分子靶点.

    作者:刘文康;迟洁;李博;王华;李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HbF变异体对三种不同HbA1c检测系统的干扰评价

    目的 评价血红蛋白变异体F(HbF)对三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干扰.三种方法分别为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IE-HPLC)、硼酸盐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AC-HPLC)和免疫抑制比浊法.方法 分别用三种检测系统检测血红蛋白结构正常标本及含有胎儿血红蛋白(HbF)的标本,依据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的判定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结果 以Primus Ultra2(AC-HPLC)为比较系统,IE-HPLC和免疫比浊法为检测系统,两种检测系统与比较系统检测正常样品HbA1c值的相关性良好.当HbF≤8.75%时,IE-HPLC测定结果与比较系统偏差<6%;HbF为17.50%时,IE-HPLC测定结果与比较系统偏差>6%;当HbF浓度达35.00%~70.00%时IE-HPLC无法检测出结果.免疫比浊法测定不同HbF浓度HbA1c值与比较系统偏差均<6%,测试几乎不受HbF的干扰.结论 HbF对不同HbAlc检测系统的干扰程度不同,临床实验室在进行HbA1c检测时,应注意血红蛋白变异体的存在,必要时选用替代指标或者合适的方法进行HbA1c测定以防止干扰的发生.

    作者:武冬娜;石喜习;聂菲;王晓倩;贾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的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

    目的 利用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在孕早期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诊断男性胎儿无精子症因子(AZF)缺失情况.方法 留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参加产前检测的16~34孕周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孕妇的外周血标本89例,提取出全血基因组DNA后利用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试剂盒检测AZF微缺失.结果 86例孕妇妊娠至胎儿出生,其中男胎孕妇45例,女胎孕妇41例.妊娠女性胎儿的孕妇血浆DNA仅扩增出ZFX/ZFY对照基因,而妊娠男性胎儿的孕妇血浆DNA同时扩增出SRY,ZFX/ZFY对照基因,且有3例样本检测出AZF基因微缺失.结论 通过提取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能够检测出胎儿是否伴有AZF基因微缺失,从而提前预测胎儿今后罹患生精障碍的风险.

    作者:何敏;郭华;张海祥;王娅宁;赵院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AIHA患者外周血Tfh/Treg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CD4+ CXCR5+T细胞(Tfh)及CD4+ CD25+ FoxP3+T细胞(Treg)数量和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在AIH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AIHA患者,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fh及Treg细胞的数量,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21,IL-10的水平及IL-21/IL-10比值变化,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AIHA患者PBMC中Tfh细胞及IL-21因子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Treg细胞及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fh/Treg与IL-21/IL-10比值均升高(P<0.05),且IL-21/IL-10比值变化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P<0.05).结论 Tfh及Treg细胞的比例异常及相关细胞因子IL-21/IL-10比值变化可能参与AIHA患者的免疫紊乱机制.

    作者:方周宾;林兵英;李卓成;伍昌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预防不规则抗体漏检的实验技术研究

    目的 探讨预防不规则抗体漏检的实验技术原因,分析比较四种不同介质对临床样本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卡法和木瓜酶法分别检测倍比稀释的抗-D、抗-Jka、抗-Fya和抗-M四种抗体,采用效价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对该四种方法对1 174例临床标本的检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盐水法仅检出IgM类抗体;凝聚胺法能同时检出IgG和IgM抗体,但对一些低效价低亲和力抗体凝集弱,易导致假阴性;微柱凝胶卡法检出效果佳;木瓜酶法对Rh等血型系统抗体特异性高,但检测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1 174例临床样本,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1.79%.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卡和木瓜酶法对1 174例临床样本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分别为0.17%,1.53%,1.79%和1.62%.盐水法完全漏检IgG类抗体,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卡法和木瓜酶法对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单一方法不能满足不规则抗体筛查要求,盐水法和微柱凝胶卡法结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有效预防不规则抗体漏检.

    作者:侯金友;李君;卢焱坤;张晓磊;张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GeXP多重RT-PCR技术在呼吸道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遗传分析系统多重RT-PCR技术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样本中的呼吸道病毒并探讨其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检测2010年7月~2012年6月期间因疑似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1 800名儿科患者的呼吸道样本,应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遗传分析系统多重RT-PCR技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多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eXP多重RT-PCR方法检测到样本中的10种呼吸道病毒.样本中共有67.33%(1 212/1 800)的样本至少有一种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这1212份病毒阳性标本中,人类鼻病毒(HRV)阳性多,为375份,阳性率20.83%;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249份,阳性率13.83%;其他依次为人类腺病毒(HADV)、人类副流感病毒3(HPIV-3)、人类博卡病毒(HBoV)、甲型流感(InfA)、人类副流感病毒4(HPIV-4)、流感C(InfC)、人类偏肺病毒(hMPV)和乙型流感病毒(Inf B);阳性率分别为8.89%,6.5%,5.3%,5.3%,3.3%,1.5%,1.11%和0.67%.不同性别间患儿呼吸道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观察到13.5%(243/1 800)的病例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毒,其中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为210例(11.67%),3种病毒混合感染为33例(1.83%).呼吸道病毒的感染率存在季节差异,RSV大多在春季和冬季流行,HBoV,hMPV,InfA,InfB和HPIV-3大多是在春季流行,而HADV和HPIV-4主要在夏季流行,Inf C大多是在秋季流行.结论 GeXP分析系统多重RT-PCR方法是一个快速、高通量、高灵敏度且特异度强的检测分析方法,可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分子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张允奇;王琼;张银辉;何涛君;陆学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TSGF和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前后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血清TSGF和CRP是否可以用于评价放疗疗效.方法 选取124例接受放射治疗的NSCLC病例,分别检测放疗前与放疗后血清TSGF和CRP水平,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放疗前NSCLC患者血清CRP(8.5±1.1 mg/L)及TSGF(110.5±12.8 U/m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分别为1.7±0.9 mg/L和54.7±9.4 U/ml).血清CRP水平在放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TSGF水平(54.7±9.4 U/ml)明显低于放疗前(110.5±12.8 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放疗有效组患者血清TSGF水平(60.7±8.9 U/ml)明显低于无效组(73.5±10.5 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TSGF和CRP水平可以用于非NSCLC放疗的疗效评价指标.

    作者:薛鸿涛;任敏;李长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比较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情况,了解葡萄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37例T2DM患者,按HbA1c水平分为4组,即A组(HbA1c≤7%),B组(7%<HbA1c≤9%),C组(9%<HbA1c≤11%)和D组(HbA1c>11%),测定各组空腹血糖(FPG),HbA1c及精氨酸刺激前后各时点的胰岛素(INS).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价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用精氨酸刺激后血糖校正胰岛素增值(△INS/FPG)评估第一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 各组T2DM患者FP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633~106.154,P值均<0.01),且与HbA1c呈正相关(r=0.627,P<0.01);HOMA-β和△INS/FPG均表现为A组、B组分别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6~16.255,P值均<0.05),但C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61,2.756,P值均>0.05);A组HOMA-IR与C组、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6,8.524,P值均<0.05);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分泌不足检出率在HbA1c>9%时明显升高.结论 胰岛β细胞功能的判断受长期糖毒性的干扰,故将T2DM患者的HbA1c控制在9%以下进行胰岛素分泌功能评估及精氨酸刺激试验,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张曙晴;李洪彬;张骆军;王峥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肠杆菌科细菌环丙沙星耐药株与敏感株耐药性分析

    目的 比较临床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环丙沙星耐药菌株与环丙沙星敏感菌株的耐药性差异,为临床合理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1年6月~2014年11月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出2 073株肠杆菌科细菌,分为环丙沙星耐药菌株组和环丙沙星敏感菌株组,采用VITEK-32分析鉴定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及其结果判断均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K-B法及其结果判断标准,统计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结果 在2 073株肠杆菌科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环丙沙星耐药菌检出率达30.39%(630/2 073);分离出的630株耐环丙沙星肠杆菌科细菌对31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中有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肟、妥布霉素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等2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90.00%(567/630),83.02%(523/630),93.80%(591/630),75.87%(478/630)和87.46%(551/630);肠杆菌科细菌耐环丙沙星菌株的耐药性较环丙沙星敏感菌株严重,除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外两者耐药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11.95~1762.21,P<0.001~0.000).结论 临床感染肠杆菌科细菌耐环丙沙星菌株检出率不断上升,耐药性明显高于环丙沙星敏感菌株,表现为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高耐药.

    作者:谢朝云;胡阳;杨忠玲;孙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开展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满意度的调查

    目的 旨在调查实验室对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clinical laboratory,NCCL)开展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活动的满意度,并尝试建立室间质评活动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方法 向参加2012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EQA活动的实验室发放网络或纸质调查表,调查参加实验室对室间质评活动的满意度.用SPSS13.0和EXCEL统计EQA期间参加实验室对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各部门在三个方面的满意度,统计各评价要素的满意百分率,并统计52个计划在6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满意率的中位数、均值及百分位数P2.5,P25,P75和P97.5,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建立常规生化室间质评活动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结果 对各科室的工作质量评价满意率为84.4%~96.8%,个别部门的满意率较低.室间质评室具体质量评价工作统计中“室间质评周期”、“室间质评申请表及统计结果”和“质控品邮寄方式”的满意率分别为91.80%,92.40%和87.40%.临床实验室对52个室间质评计划项目的满意率较高,各项目关于“质控品质量”的满意率范围是79.10%~97.10%,“靶值确定方法的合理性”的满意率范围是81.00%~98.40%,“报表反馈的及时性”的满意率范围是83.5%~98.40%,“报表所含的信息量”的满意率范围是84.00%~98.20%,“质评统计分组方法”的满意率范围是81.40%~98.9%,“质评结果评价标准”的满意率范围是84.80%~98.2%.后建立的常规生化室间质评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是:Y=0.178X1 +0.258X2 +0.321X3 +0.244X4 +0.152X5+0.157X6.结论 实验室对室间质评活动的满意率较高,实验室的很多建设性建议和意见得到落实,帮助改进服务质量.应该定期开展室间质评顾客满意度调查,收集实验室的观点,发现待改进方面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不断完善室间质评活动.

    作者:张路;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9例血细胞减少患者采取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同步取材法,两种方法对其骨髓的增生程度,各系细胞的病态造血及网硬蛋白进行分析.结果 59例患者经骨髓活检切片观察其骨髓增生程度,其中增生活跃、明显活跃及极度活跃的患者共为53例,占89.8%;骨髓穿刺涂片为40例,占67.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87,P=0.023).26例MDS患者骨髓涂片发现粒系病态造血16例,占61.5%,骨髓切片为25例,占96.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92,P=0.021).骨髓涂片发现红系病态造血24例,占92.3%,骨髓切片为7例,占26.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705,P=0.00).骨髓涂片发现巨核系病态造血12例,占46.1%,骨髓切片为10例,占38.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7,P=0.513).26例MDS患者网硬蛋白纤维组织增生者16例,占61.5%;33例非MDS患者为6例,占18.2%,MDS组患者显著高于非MDS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086,P=0.001).结论 骨髓穿刺涂片同时结合骨髓活检切片,可提高MDS诊断分型的准确性.

    作者:张宇洋;孙雪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Hp感染的相关性,及口腔Hp感染对Hp根除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择216例上消化道不适患者,均给予幽门螺杆菌唾液测试板(HPS),13 C-UBT检测,以13C-UBT为金标准,对HPS法检测结果用贝叶斯定理方法进行评价.选择13C-UBT阳性患者168例,经PPI三联或四联7天疗法规范的抗Hp治疗后4周和3个月,复查13C-UBT,并对两者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①利用贝叶斯定理计算得出:在口腔感染Hp发生的条件下胃感染Hp发生的概率为84.1%.HPS的灵敏度为66.1%,特异度为56.3%,阳性预测值为84.1%,阴性预测值为32.1%.②216例上消化道不适患者中,HPS阳性率为61.1%,1 3C-UBT阳性率为77.8%,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38,P<0.01).13C-UBT阳性者,HPS阳性率为66.1%;13C-UBT阴性者,HPS阳性率为4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27,P<0.01).③治疗后4周,HPS阳性者(n=75),胃Hp根除率为93.3%;HPS阴性者(n=27),胃Hp根除率为92.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3个月后,HPS阴性者(n=42)胃Hp根除率(63.2%),明显高于HPS阳性者(n=19)(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8,P<0.05)).结论 口腔Hp感染与胃内Hp感染密切相关,胃Hp的感染复发率受口腔Hp存在的影响.

    作者:赵枰;段义农;张秀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丹阳地区农民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丹阳地区农民梅毒感染现状及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丹阳地区18岁以上农民13 835例,对采集的血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改良方法进行梅毒筛查,阳性标本同时做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以及TRUST滴度.结果 丹阳地区成年农民中梅毒感染率为1.23% (170/13 835),感染者集中在46~65岁,占总数的68.82%.男性在31~35岁、46~50岁、66~70岁三个年龄组出现高峰,且峰值呈增高趋势;女性在51~55岁组出现高峰,整个人群从46~50岁组开始处于一个高感染区.在170例梅毒血清学阳性人群中仅有7.65%(13/170)的病例上报传染病.结论 在丹阳地区成年农民梅毒感染率较高,尤其46岁以上人群.

    作者:徐敬轩;夏毅;谢而付;赵仙华;杨勇;彭超;彭文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表达及功能的研究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中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的表达及功能,并探讨TLRs在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21例AS患者及21例健康对照者PBMCs上TLR1~TLR10的表达;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A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BMCs中TLRs介导的细胞因子产生水平,并检测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浆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S患者组PBMCs中TLR4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其他TLRs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患者PBMCs中TLR4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产生水平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03和0.009);AS患者血浆中TNF-α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21).结论 AS患者PBMCs中TLR4的表达及细胞因子产生能力增强,TLR4通路可能在A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森;高硕;徐学静;王贤;丁海;陈军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与维生素D(Vitamin D,Vit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4年7~10月间就诊的650例0~13岁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其MP的感染情况,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VitD水平.结果 研究对象的MP抗体阳性率为22.46%oo,MP抗体阳性组的VitD水平(中位数为28.06 ng/ml,范围为8.99~64.84 ng/ml)明显低于阴性组(中位数为32.48 ng/ml,范围为8.54~67.3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876,P=0.000);VitD减低组的MP抗体阳性率(27.86%)明显高于VitD正常组(1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22,P=0.004);MP与VitD呈负相关(r=-0.180,P=0.000).结论 MP感染与VitD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MP感染可能导致VitD水平降低,VitD水平减低后也可能会导致MP感染.

    作者:安娜;刘运双;陈曦;高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纳入上海长海医院和长征医院2008年5月~2014年9月隐球菌脑膜炎患者28例,健康对照3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33 mRNA表达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33蛋白浓度;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Th2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血清中IL-33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血清中IL-33水平明显增高(2.1±0.9 vs 1.0±0.2,U=136.0,P<0.001;121.2±59.2 vs56.7±19.7,U=141.0,P<0.001);外周血中Th1细胞比例降低(4.1±1.7 vs5.9±1.6,U=191.0,P<0.001),Th2细胞比例增高(2.8±0.9 vs 2.2±0.8,U=288.0,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血清中IL-33浓度与Th2细胞百分比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69,P<0.001).结论 IL-33可能参与了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病机制.

    作者:张蕾;刘挺挺;叶辛;陈孙孝;邓安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受到外在机械损伤而产生的破碎红细胞是诊断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的重要形态学线索.TMA代表性疾病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等,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检测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关于破碎红细胞形态学诊断标准及破碎红细胞诊断TMA阈值等问题,由于工作人员个人经验、检测方法及疾病种类等差异,目前各实验室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并且随着近年来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技术的发展,关于该技术检测方法的统一性、临床实用性及可靠性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将从手工检测方法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方法对目前临床上外周血破碎红细胞的检测进行总结.

    作者:崔婵娟;张捷;乔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PA基因分型研究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鄂尔多斯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株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2月临床分离的SCCmecⅡ型和Ⅲ型MRSA菌株66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菌株进行PVL基因型检测,用琼脂稀释法测定PVL阳性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66例MRSA有6例PVL阳性,阳性率9.09%,其中Ⅱ型4株,Ⅲ型2株;6株PVL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对多种非β内酞胺类抗菌药敏感,对β内酞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高度耐药.结论 在鄂尔多斯地区MRSA菌株中PVL阳性菌株较低,4株为CA-MRSA,2株为HA-MRSA,若以PVL阳性作为区分MRSA类型的标志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段宝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