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肝患者血清HCV-RNA含量与肝功能及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

薛丽;黄芳;张彦平;雷娜;王妍;魏伟;黎明;李步荣;耿燕

关键词:丙型肝炎, HCV-RNA含量, 肝功能指标, 血细胞计数参数
摘要:目的 探讨丙肝患者血清HCV-RNA含量与肝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为丙肝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丙肝患者651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RNA含量.根据血清HCV-RNA含量分为六组,分析患者血清HCV-RNA含量与肝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的关系.结果 随着丙肝患者血清HCV-RNA含量增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总胆红素(TBIL)均呈升高趋势,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A/G)呈下降趋势(ALT,AST,AST/ALT,GGT,TBIL和A/G的低值与高值分别是32.3±9.7 U/L与96.2±13.6 U/L,31.1±8.38 U/L与113.5±15.9 U/L,0.86±0.09与1.19±0.11,29.2±14.5 U/L与52.7±16.2 U/L,17.2±4.32 μmol/L与26.0±5.58 μmol/L,0.98±0.07与1.3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1,656.4,149.1,40.18,46.56和146.98,均P<0.01).血细胞计数结果显示,随着血清HCV-RNA含量增加,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呈下降趋势而淋巴细胞比值(LY%)呈上升趋势[WBC,NEUT%,LY%,RBC,Hb和PLT的低值与高值分别是(4.30±0.22)×109/L与(6.02±0.27)×109/L,(48.13±3.56)%与(59.28±3.40)%,(31.05±3.41)%与(38.81±4.65)%,(3.73±1.70)×1012/L与(4.65±1.88)×1012/L,(122.01±5.58) g/L与(135.37±8.50) g/L,(102.65±16.87)×109/L与(148.21±14.40)×109/L],除RB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26,P>0.05),WBC,NEUT%,LY%,Hb和PLT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49.0,132.145,43.65,38.91和52.21,均P<0.01).结论 丙肝患者肝功能和血细胞计数指标与血清HCv-RNA含量有关,联合检测血清HCv-RNA含量与肝功能和血细胞计数指标对丙型肝炎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指导意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血栓弹力图与抗凝血酶Ⅲ检测对儿童川崎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水平与抗凝血酶Ⅲ(AT Ⅲ)对儿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北京儿童医院60例住院KD患儿(KD组)与42例正常对照(健康组).同期依据心超结果选取28例有冠脉病变组(CAL组)和30例未伴冠脉病变组(NCAL组).检测各组TEG参数(用血栓弹力仪测定),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成块时间(K)、血细胞凝集成块速率(α角)、凝血块的大强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和AT Ⅲ活性(凝血分析仪检测).结果 KD组的K1.11±0.36 min,AT Ⅲ90.5%±19.05%和R5.40±1.72 min低于健康组(2.29±0.66min,110.4%±10.8%和6.85±2.3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3,-4.267,-3.205,均P<0.05);KD组的CI 2.11±0.70,α角75.23°±6.97°和MA 67.08±6.27 mm高于健康组(1.90±0.40,69.65°±5.28°和59.12±3.5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9,3.235,4.265,均P<0.05);CAL组的AT Ⅲ75.5%±9.70%,R4.40±1.27 min和K 1.03±0.30 min低于NCAL组(95.6%±12.8%,5.73±1.26 min和1.21±0.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2,-2.731,-2.483,均P<0.05);CAL组的MA 70.54±5.17 mm,CI2.76±0.38和α角78.79°±2.56°)高于NCAL组(64.37±4.20 mm,2.10±0.49和74.4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6,4.369,4.759,均P<0.05);CAL组AT Ⅲ与TEG参数R,K值之间呈正相关(r=0.495,0.793,P<0.05);与TEG参数α角,MA,CI值之间呈负相关(r=-0.422,-0.244,-0.236,均P<0.05).结论 TEG水平与AT Ⅲ活性对儿童KD的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联合起来应用可作为一项实验室辅助诊断指标在临床推广.

    作者:靳剑芸;李启亮;宋文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孕妇FTO基因的表达与胰岛素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孕妇脂肪量和肥胖相关基因(FTO)的表达与妊娠期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选取2016年3~8月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和60例血糖正常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各空腹抽取2管静脉血.其中1管抗凝全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RNA,并以RT-PCR法研究其淋巴细胞中FTO mRNA的表达水平;另1管非抗凝血离心取其血清,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FTO蛋白,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GLU,CHO,TG,HDL-C和LDL-C等指标的浓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FTO mRNA,FTO蛋白水平、空腹血糖、OGTT1h和2h血糖的结果分别为0.17%±0.10%,61.32±25.23 pg/ml,4.71±0.54 mmol/L,10.70±1.36 mmol/L和8.97±1.60 mmol/L,与对照组的0.11%±0.07%,51.47±22.97 pg/ml,4.41±0.28 mmol/L,8.05±1.04 mmol/L和6.56±0.75 mmol/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76,2.236,3.817,11.964和10.578,P均<0.05).病例组的胰岛素水平为6.83±9.76 mU/L,与对照组的13.15±13.99 mU/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9,P<0.05).另外,FTO mRNA与FTO蛋白,OGTT 1 h,2h血糖水平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均r=0.232,0.292,0.242,-0.185,P<0.05),与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GDM孕妇的FTO表达高于正常孕妇,FTO mR-NA相对表达量与胰岛素呈负相关,其对血糖代谢的调节可能是通过影响胰岛素来实现.

    作者:肖鸽飞;李桦;孟小军;赵艳玲;洪琳凤;胡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癫痫患儿丙戊酸治疗后血液氨基酸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癫痫患儿经单独使用丙戊酸(VPA)治疗前后血液中氨基酸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血液氨基酸变化的原因,以便进一步为临床监测VPA肝毒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疾病组选自2015年6月~2017年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进行VPA治疗监测的癫痫患儿178例,对照组选自同时期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表观健康儿童178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基线资料和肝肾功能指标结果.利用荧光偏振免疫法监测患儿VPA的血药浓度,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患儿血液中氨基酸的浓度.比较疾病组VPA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之间氨基酸的水平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VPA治疗前、后患儿的尿素和肌酐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7~0.970,P>0.05).但肝酶谱的变化较大,与对照组和VPA治疗前相比,VPA治疗后癫痫患儿的ALT,AST和γ-GT水平显著增高(F=3.547~16.181,P<0.05).与对照组和VPA治疗前相比,经VPA治疗后的癫痫患儿血液中Cys,Gln,Glu,Gly,Leu和Ly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9~71.896,P<0.05),Cys,Gln,Glu,Gly和Lys明显升高,而Leu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ALT,AST和γ-GT的升高预示着VPA或其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致肝损伤的作用.在VPA肝毒性作用的早期,患儿血氨基酸水平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血氨基酸可能是反映VPA肝毒性比较敏感的指标.定期检查VPA治疗后患儿的血氨基酸谱的变化情况,可能对临床监测VPA导致的肝毒性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秭瑶;刘悦;王冬至;曹妍;李启亮;宋文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自动血细胞分析参数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自动血细胞分析参数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2年12月~2011年2月确诊为MDS或AA患者的病案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诊断当次检查的自动血细胞分析参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血细胞分析参数,并以ROC曲线评价这些指标对MDS和AA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33例MDS和36例AA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可供评估的资料,MDS患者组与AA患者组比较,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8.58±17.24 g/L vs 342.47±18.75 g/L,n=33/36)显著减低(P=0.002 1),而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11.48±9.99 vs 6.94±2.50,n=32/34)、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3.51±4.24 vs 10.62±3.68,n=20/22)和血小板比容(PCT%) (0.11±0.10 vs 0.04±0.07,n=11/15)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202,0.0231和0.0356),其余指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适cut-off值条件下,以上四个指标鉴别诊断MDS和A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6(95%可信区间:0.584~0.809),0.666(0.540~0.778),0.668(0.506~0.805)和0.745(0.538~0.894);MONO%和MCHC对鉴别诊断MDS和AA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06%,88.89%和93.3%,80.0%.结论 MONO%和MCHC可作为鉴别诊断MDS和AA的简单易行指标.

    作者:聂群;陈卓诚;聂李平;周宇;张红宇;李建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miR-126在血液透析并发冠心病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并发冠心病患者检测miR-126的临床意义.方法 血液透析患者60例中并发冠心病组(A组)35例,其中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变13例,多支病变10例.无并发冠心病组(B组)25例.正常对照组(C组)40例.茎环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6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miR-126表达量为0.228±0.023,比C组(0.356±0.027)和B 组(0.371±0.022)均低(F=5.32,P<0.5).其中A组分别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2~8.35,均P<0.05).单支病变组miR-126表达量为0.246±0.025,双支病变组为0.228±0.021,多支病变组为0.206±0.019,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5,均P<0.05).其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8.41~11.65,均P<0.05).结论 miR-126检测对血透患者透析时限预警有无并发冠心病意义重大.

    作者:阿地拉·阿布里孜;刘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褪黑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PD)患者血液和脑脊液褪黑素(melatonin,M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于安康市中医医院治疗的63例PD患者作为PD组,选择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和脑脊液MLT水平.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MLT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190,P=0.041;r=-0.208,P=0.017).PD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MLT分别为87.3±9.2 pg/ml和338.7±58.6 pg/ml,对照组分别为49.5±4.4 pg/ml和232.8±39.7 pg/ml,两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MLT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8.802,P=0.000;t=11.682,P=0.000).PD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MLT水平均与病程(r=0.207,P=0.004;r=0.145,P=0.013),UPDRS Ⅱ评分(r=0.187,P=0.013;r=0.192,P=0.007),UPDRSⅢ评分(r=0.156,P=0.033;r=0.196,P=0.018)以及H-Y分级(r=0.206,P=0.019;r=0.294,P=0.004)呈正相关.结论 P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MLT均显著升高,且与患者病程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武琪;陈亮;张宝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骨髓中CDKN1C的表达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骨髓中蛋白细胞周期激酶抑制剂1C(CDKN1C)的表达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5例MDS/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MDS/AML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CDKN1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CDKN1C的表达水平MDS患者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MDS和AML患者生存率影响因素,并分析治疗方法对不同CDKN1C的表达水平MDS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MDS/AML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CDKN1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5.324,7.326,P=0.002,0.000),且与BM计数呈正相关(r-2.014,P=0.004);CDKN1C高表达水平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CDKN1C低表达水平组和CDKN1C中表达水平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BM计数、细胞遗传学风险差以及CDKN1C阳性显著影响MDS/AML患者生存率(95%CI=1.10~1.32,1.92~4.40,1.18~2.67,1.03~2.32,P=0.034~0.000);MDS/AML化疗的CDKN1C阳性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CDKN1C阴性表达组患者(t=5.314,P=0.002).结论 MDS/AML患者骨髓中CDKN1C的表达显著增高,CDKN1C高表达显著影响化疗MDS/AML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付晓英;李光;靳延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华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EGFR,ALK和ROS1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探讨华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ROS1)基因突变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6月间华南地区76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相应临床资料,利用ARMS法三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各肿瘤组织的EG-FR,ALK,ROS1基因突变状态,并做各基因突变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华南地区76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55.3%(42/76),19 del和L858R突变为其主要突变类型,检出1例19del联合L858R共突变;ALK基因融合阳性率为17.1%(13/76),检出4例ALK基因融合联合EGFR基因突变;ROS1基因融合的阳性率为1.3%(1/76),未见ROS1基因联合EGFR基因或ALK基因共突变.与ROS1基因相比,EGFR和ALK基因突变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4.515,P=0.000;x2 =11.329,P=0.001).非吸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吸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578,P=0.032),而ALK与ROS1基因突变率的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000,均P值>0.05);不同年龄、性别和组织学分型的NSCLC患者其EGFR,ALK与ROS1基因突变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000~2.219,均P值>0.05).结论 EGFR,ALK和ROS1基因突变均可见于华南地区NSCLC患者,其中以EGFR和ALK基因突变率更高.

    作者:黎谢梦丹;罗凯;吴顺芳;贺智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Nrf2基因启动子rs35652124,rs6706649和rs672196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安康市中医医院治疗的382例AD患者,按照患者发病年龄分为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EOAD)患者116例和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OAD)患者266例,另选择120例认知功能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入组成员的临床资料,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DNA直接测序法检测Nrf2基因启动子rs35652124,rs6706649和rs672196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EOAD组与对照组比较,rs35652124和rs672196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AD组与对照组比较,三个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EOAD组,rs35652124和rs6721961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发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LOAD组,三个SNP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rf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EOAD遗传易感性相关,且影响EOAD患者发病年龄.

    作者:张宝华;武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实时荧光PCR和六胺银染色对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价值的分析评价

    目的 比较实时荧光PCR和六胺银染色对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12月北京协和医院疑似PCP患者非重复送检标本共2 525例,其中2 492例标本用六胺银染色法对肺孢子菌孢囊进行检测,33例标本用实时荧光PCR法对PCP-DNA进行检测,429份标本同时用六胺银染色法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检测,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分析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六胺银染色法的阳性率为1.2%(30/2 492),其中痰、气管插管支气管吸取物和肺泡灌洗液的阳性率分别为0.70%(13/1 845),4.00%(10/250)和2.72%(7/257).实时荧光PCR法的阳性率为34.20%(158/462),痰和肺泡灌洗液的阳性率分别为30.61%(105/343)和44.54%(53/119).六胺银染色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的敏感度13.97% vs 72.07%(x2=68.625,P<0.01),特异度100% vs94.24%(x2=4.296,P<0.05),阳性预测值100% vs 92.14%(x2 =6.380,P<0.01),阴性预测值55.36% vs78.26%(x2=11.873,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时荧光PCR敏感度高,相对干扰因素少,临床诊断价值高,但标本送检率明显低于六胺银染色,建议临床提高其送检率,提高PCP的早期诊断.

    作者:刘文静;伊洁;窦亚玲;谢秀丽;刘正印;徐英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IL-6和Fetuin-A水平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胎球蛋白A(Fetuin-A)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试验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IL-6和Fe-tuin-A水平,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etui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8.34~15.65,均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者(A组,20例)IL-6水平为2.24±0.21 pg/L,Fetuin-A水平为5.41±0.32 ng/ml;内膜增厚患者(B组,18例)IL-6水平为3.44±0.18 pg/L,Fetuin-A水平为3.86±0.42 ng/ml;斑块形成患者(C组,22例)IL-6水平为4.95士0.31 pg/L,Fetuin-A水平为2.41±0.32 ng/ml;管腔狭窄患者斑块组(D组,20例)IL-6水平为5.35±0.31 pg/L,Fetuin-A水平为2.02±0.08 ng/ml.四组IL-6和Fetuin-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69~11.02,均P<0.05).其中A组~D组IL-6水平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9.01,均P<0.05).而Fetuin-A水平逐渐降低,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6.14~11.53,均P<0.05).结论 IL-6和Fetuin-A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内-中膜厚度有关,可预见2型糖尿病患者有无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刘小玲;李卫国;李振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β2-AR mRNA和NGF mRNA水平检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 mRNA和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 mRNA水平的检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33例发生气道重塑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液及临床资料,并选取29例呼吸系统炎症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RT-PCR)技术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β2-AR mRNA和NGF mRNA的表达.比较分析血清β2-ARmRNA和NGF mRNA的变化与哮喘重塑发生之间的关系.采用高分辨螺旋CT,测量受试者气道的内径(L)、外径(D),通过公式T=(D-L)/2计算气道壁的厚度(T),测量气道腔面积(AI)、气道总横截面积(AO),通过以上指标评价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β2-AR mRNA和NGF mRNA的临床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组的血清β2-AR mRNA水平下调和NGF mRNA水平上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27,36.53,均P<0.01).与治疗前组比较,治疗后组的血清β2-AR mRNA和NGF mRNA水平下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5,12.67,均P<0.01).治疗后组血清β2-AR mRNA和NGF mRNA水平呈现负相关性(r=-0.697,P<0.01),该组两标志物分别与气道内径(L),气道壁的厚度(T)及气道腔面积(AI)有明显相关性(r=0.775,-0.780,0.793,均P<0.01),(r=-0.750,0.763,-0.779,均P<0.01).治疗前组血清β2-AR mRNA和NGF mRNA水平呈现负相关性(r=-0.703,P<0.01),该组两标志物分别与气道内径(L),气道壁的厚度(T)及气道腔面积(AI)有明显相关性(r=0.782,-0.797,0.803,均P<0.01),(r=-0.772,0.787,-0.809,均P<0.01).血清β2-AR mRNA和NGF mRNA在治疗后表达量的AUC分别为0.767(95%CI:0.658~0.876,P=0.000);0.744(95%CI:0.632~0.856,P=0.000).根据SPSS统计结果计算出β2-AR和NGF在佳临界值处诊断重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9%和96.2%,92.9%和95.7%.结论 检测血清β2-AR mRNA和NGF mRNA水平可应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疗效的评价,估计病情的发展状况,并为哮喘患儿的早期干预治疗、有效控制气道炎症及逆转哮喘病程进展提供依据.

    作者:王萍;张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S100-β蛋白对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及预后临床价值的研究

    目的 检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分析其对该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定量分析法检测31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34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S100-β蛋白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预后GOS相关性分析,探讨其对闭合性颅脑损伤的辅助诊断效能.结果 对照组、轻型及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组S100-β蛋白水平分别为0.137±0.025,0.192±0.038和0.276±0.097ng/ml.与对照组相比,轻型(F=0.126,P=0.008)及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组(F=38.17,P=0.001)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与重型颅脑损伤组间血清S100-β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100-β蛋白鉴别对照组与轻型颅脑损伤组的AUC为0.870(95% CI:0.776~0.964,P<0.01);S100-p蛋白鉴别健康对照组与重型颅脑损伤组的AUC为0.914(95% CI:0.850~0.978,P<0.01).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预后GOS评分呈负相关(r=-0.792,P<0.01).结论 S100-β蛋白在轻型及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且与预后GOS评分呈负相关,可用于颅脑损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

    作者:朱娜;陈博;张小艳;奚逢瑜;张利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PD-L1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2月于长海医院确诊的23例PBC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PBMC后进行培养,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PBMC中PD-L1的mRNA表达状况,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TGF-β,IL-23和IL-17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量,两组之间的变量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两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PD-L1的mRNA表达水平为0.23±0.08 vs 1.27±0.40(t=12.23,P<0.000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D-L1与IL-23成负相关(r=-0.531,P=0.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L1可能参与了PBC疾病形成过程,是该病预测和治疗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李腾达;陈燕;谷明莉;黄元兰;张薇薇;孙懿;郭杰;刘云;徐贵霞;钱琤;邓安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丙肝患者血清HCV-RNA含量与肝功能及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丙肝患者血清HCV-RNA含量与肝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为丙肝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丙肝患者651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RNA含量.根据血清HCV-RNA含量分为六组,分析患者血清HCV-RNA含量与肝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的关系.结果 随着丙肝患者血清HCV-RNA含量增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总胆红素(TBIL)均呈升高趋势,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A/G)呈下降趋势(ALT,AST,AST/ALT,GGT,TBIL和A/G的低值与高值分别是32.3±9.7 U/L与96.2±13.6 U/L,31.1±8.38 U/L与113.5±15.9 U/L,0.86±0.09与1.19±0.11,29.2±14.5 U/L与52.7±16.2 U/L,17.2±4.32 μmol/L与26.0±5.58 μmol/L,0.98±0.07与1.3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1,656.4,149.1,40.18,46.56和146.98,均P<0.01).血细胞计数结果显示,随着血清HCV-RNA含量增加,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呈下降趋势而淋巴细胞比值(LY%)呈上升趋势[WBC,NEUT%,LY%,RBC,Hb和PLT的低值与高值分别是(4.30±0.22)×109/L与(6.02±0.27)×109/L,(48.13±3.56)%与(59.28±3.40)%,(31.05±3.41)%与(38.81±4.65)%,(3.73±1.70)×1012/L与(4.65±1.88)×1012/L,(122.01±5.58) g/L与(135.37±8.50) g/L,(102.65±16.87)×109/L与(148.21±14.40)×109/L],除RB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26,P>0.05),WBC,NEUT%,LY%,Hb和PLT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49.0,132.145,43.65,38.91和52.21,均P<0.01).结论 丙肝患者肝功能和血细胞计数指标与血清HCv-RNA含量有关,联合检测血清HCv-RNA含量与肝功能和血细胞计数指标对丙型肝炎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指导意义.

    作者:薛丽;黄芳;张彦平;雷娜;王妍;魏伟;黎明;李步荣;耿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Lp-PLa2,Hcy及CysC联合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HDCP)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长安医院就诊的113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分为A,B,C三组(A组为妊娠高血压患者55例、B组为轻度子痫前期患者32例、C组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6例),同时选择该院同期50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Lp-PLa2(酶联免疫法)、Hcy(循环酶法)以及CysC(微粒子增强免疫比浊法),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清Lp-PLa2,Hcy和CysC检测结果在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及观察组C呈递增性升高,以观察组C升高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Lp-PLa2,Hcy和CysC检测结果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02,7.231,6.926,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Hcy和CysC检测结果与血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1,0.69,0.63,均P<0.05);血清Lp-PLa2,Hcy及CysC三项联合检测异常率高于单项检测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25,P<0.001);且血清Lp-PLa2,Hcy及Cys单项检测结果异常率随着HDCP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351,P<0.000).结论 血清Lp-PLa2,Hcy和CysC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HDCP异常结果的检出率,对HDCP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朱文芳;沈建军;韩双;邹爱民;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血清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H2亚基(sH2a)酶联免疫检测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肝损伤患者血清中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的H2亚基(sH2a)水平和肝损伤进程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苏州九龙医院210例血清样本,其中70例肝损伤组患者,包括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同时纳入140例对照组样本,包括高脂、溶血、黄疸、自身免疫性疾病、健康人.检测上述人群血清sH2a蛋白水平,对ELISA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140例对照组和70例肝损伤组的血清样本sH2a蛋白水平分别为105.92±53.41 ng/ml和69.25±27.4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F=14.375,t=5.397,P=0.000).②sH2a蛋白水平诊断肝损伤的敏感度为68.57% (95% CI:56.37%~79.15%),特异度为82.86% (95% CI:75.58%~88.70%),总符合率为78.10%(95%CI:71.88%~83.49%),KAPPA系数:0.510 6(95%CI:0.387 7~0.633 6).结论 血清sH2a ELISA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达到临床预期要求,可以作为新的血清标志物达到辅助诊断肝损伤相关疾病的效果.

    作者:尹栩芳;樊一笋;汪琪;饶品彬;石立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GIP受体抑制剂对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研究

    目的 研究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受体抑制剂pro3(GIP)对高脂饲料和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血脂、瘦素、脂联素以及脂肪组织炎症的影响.方法 27只小鼠随机分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喂食高脂饲料并注射链尿佐菌素,血糖≥16.9 mmol/L者共17只,为糖尿病模型组.将模型组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和pro3 (GIP)组,后者给予pro3(GIP)进行干预.每周追踪血糖,并进行糖耐量的测定.取小鼠血清测血脂、瘦素、脂联素,其脂肪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炎症的变化.结果 药物干预6周后,pro3(GIP)组的血糖较糖尿病组的血糖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8.43,P<0.01),0,30,60和120min的胰岛素水平也均明显低于糖尿病组(t=3.90,2.60,6.88和3.33,P<0.05).病理HE染色观察,pro3(GIP)组脂肪组织的炎症浸润较糖尿病组明显减轻,此外pro3 (GIP)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组(t=5.04,P<0.01),但两组的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及脂联素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ro3(GIP)能显著地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胰岛素、瘦素水平,并减轻脂肪的炎症浸润,进而调节糖尿病小鼠的代谢水平.

    作者:党珊;杨飞;吕宏军;吴友伟;张健;易默;史丽萍;施秉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Cys C,NGAL及尿IL-18对ICU儿童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尿白细胞介素-18(IL-18)对ICU重症儿童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入住西电集团医院ICU的重症患儿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继发AKI,将其分为AKI组(64例)和非AKI组(50例),同时从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选取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肌酐(Scr)、尿素(BUN)、血清Cys C,NGAL及IL-18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AKI组患儿各指标间相互关系;通过AKI患儿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ys C,NGAL及尿IL-18在AKI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AKI组患儿Scr,BUN,血清Cys C,NGAL及尿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KI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137~28.642,t1=7.653~33.672,均P<0.05);血清Cys-C,NGAL水平与Ser水平呈正相关(Beta=0.273,0.514,均P<0.05),尿IL-18水平与血清清蛋白(Alb)呈负相关(Beta=-0.342,P<0.05);血清Cys C,NGAL及尿IL-18 ROC曲线下面积(ACU)分别为0.872(95% CI:0.831~0.936),0.823(95% CI:0.641~0.925)和0.714(95%CI:0.598~0.833).结论 血清Cys C及NGAL水平升高早于Ser,可作为ICU重症儿童AKI早期临床诊断的可靠指标.

    作者:白香妮;张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解释及不合格结果原因调查的建议性方法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的重要作用是发现分析错误并督促实验室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该文阐述了EQA结果解释需要的知识并呈现了一种EQA结果不合格时处理的框架性方法.EQA结果的解释取决于5个重要的要素:质控品、靶值、重复测量次数、可接受范围、试剂的批间变异.当出现不合格的EQA结果时,这些因素可能是误差的来源.理想的EQA样品有两个重要的特点:无基质效应,拥有由参考方法建立的靶值.如果这两种标准中任何一个标准不完全满足,将可能导致与实验室性能无关的结果.为了帮助和指导实验室处理不合格的EQA结果,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对EQA计划中的15个专业的不合格项目的原因及其纠正措施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该文结合此次调查以及文件QMS24绘制了一种附有注释的流程图,以期帮助实验室利用EQA结果改进质量.

    作者:李婷婷;王薇;赵海建;何法霖;钟堃;袁帅;王治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