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古抑菌素A对肝癌细胞HepG2中抑癌基因FHIT表达的影响

王丽;段承刚;梅志强;甘淋;何涛

关键词: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古抑菌素A, 肝癌,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摘要:目的:探讨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作用以及FHIT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5、50、250、500、1000nmol/L) TSA组,作用24h和48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CCK-8法检测TSA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FHIT基因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经TSA处理的细胞增殖速度显著减慢,出现凋亡早期改变,与对照组相比,TSA可明显抑制HepG2的增殖,且呈时效和剂量依赖关系系(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SA可以使FHIT表达上调(P<0.01).结论:TSA对肝癌HepG2细胞体外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与促进FHIT表达有一定关系.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间变化趋势,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地震后在成都异地复课的汶川县3所中学的学生,采用SCL-90自填式量表分别于震后4个月、7个月和10个月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3次调查结果显示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呈下降趋势(P<0.01).与中国青年常模比较,在地震后的3个阶段几乎均高于中国青年常模平均水平.结论: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必要采取长期持续且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作者:刘娅;张俊辉;李爱玲;韩天旭;叶运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比索洛尔对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脑钠肽水平、肾素活性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对外周血中血浆肾素活性(PRA)、脑钠肽(BNP)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97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地高辛)和治疗组(常规治疗药物+比索洛尔),治疗24周,测定治疗前后2组外周血中PRA及BNP水平.同时比较2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PRA、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外周血中PRA、BN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LVEF和LVEDD明显改善(P<0.05).结论:比索洛尔能抑制慢性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

    作者:何江;杜一平;刘丽;梁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肝硬化患者47例接受无痛胃镜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的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结果:无痛组给药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大多在正常范围之内,术中无1例出血,医师对视野清晰度及食管蠕动情况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积极的术后监护,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保证患者顺利恢复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降英;李昌平;余雪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多发性带蒂异常回声1例

    患者,男,27岁,因“活动后心累气促半年”入院就诊.查体:神志清楚,自动体位;体温37℃,血压115/78mmHg,呼吸20次/分;心界不大,心率108次/分,律齐,各听诊区均未闻及杂音;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超声检查:应用PHILIPSi 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 MHz.超声所见:各房室内径属正常范围.心室壁厚度正常,搏幅尚好.左心室腔内可探及2个独立异常回声团块,包膜完整,疑似带蒂.1个位于室间隔心尖段,大小约1.5cm×2.1cm;另1个位于左室下壁心尖段,大小约1.3cm×2.5cm;随心脏舒缩运动活动度较大.超声诊断:左室内多发性占位(粘液瘤?)(见附图).患者入院数日后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左心室内占位切除术.术中见:左室心尖和下壁包块附着,大小分别为2.5cm×2.0cm×2.0cm及2.0cm×2.0cm× 1.0cm,其蒂附着于左室侧后壁和乳头肌.将切除包块送病理活检,提示:血栓伴机化改变.

    作者:王庆庆;高玉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孙同郊养生经验

    孙同郊,女,1928年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第一、二届中国中医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肝胆疾病防治研究,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四川省第一批名中医,第三批全国师承导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孙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有较深厚的中医理论水平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学术上主张博采众长,择益而从,学无中西,西为中用.注重辨证论治,并结合辨病和参考微观检测指标,灵活立法处方用药.其独特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满意的临床疗效,高尚的医德,深受病员欢迎、同行敬佩.擅治内科杂病、肝胆病、老年病.

    作者:魏嵋;汪静;杨思进;米绍平;刘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护理

    目的:探讨鼻泪管支架值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护理.方法:对106例(110眼)经逆行扩张鼻泪道后植入鼻泪管支架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观察其疗效.结果:110眼中,成功植入鼻泪管支架106眼,手术成功率96.4%,成功的106眼术后随访3个月,有效率为92.5%;随访1+年,有效率为80.2%.结论: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方法,而手术前后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手术疗效十分重要.

    作者:陈莹;干锦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口腔颌面部损伤56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评价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8例颌面部损伤的发病情况、致伤因素、外伤情况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软组织损伤进行清创缝合和控制感染,对外伤牙进行相应处理,颌骨骨折予以牵引复位、颌间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568例软组织伤均获治愈;89例外伤松动牙和38例牙槽骨骨折者治愈118例(92.9%),拔牙者9例;22例颌骨骨折和1例颧骨颧弓骨折均全部治愈.结论: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处理应有整体观念,应特别注意全身情况,尤其是有无颅脑损伤.软组织伤予以清创缝合;牙齿损伤应尽量保存牙齿,外伤脱位的完整牙齿予以再植,骨折线上的牙齿虽然松动也应尽量保留,给予固定,以利咬(牙合)关系的恢复.

    作者:任志伟;李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比较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早、中、晚期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251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早、中、晚期患者按同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定期观察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HBV DNA载量及患者的治愈、好转率.结果:治疗组在血清生化学、HBV DNA载量、临床综合疗效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显著提高总有效率,特别是早期给药更显著降低HBV DNA载量、降低病死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提高重型肝炎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其疗效与抑制病毒复制有关,临床上应早期使用疗效更佳.

    作者:王林;张鸿;张人风;金鸿;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及其靶向干预在肾间质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进行性肾损害的主要病理特征,几乎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基础.在肾组织活检标本的分析中发现,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相关,而与肾小球内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无关[1].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多种细胞因子及其抑制剂对肾间质纤维化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理想的靶点.本文将着重归纳针对细胞因子靶向作用在肾间质纤维化治疗中的新研究,探索人群中肾间质纤维化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江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耐药分析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法或MIC法测定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 5.6软件分析我院ICU病房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结果:共分离出35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0株(67%),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前4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35%)、鲍曼不动杆菌(23%)、肺炎克雷伯菌(14%)、大肠埃希菌(10%).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严重,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高达47.5%和65.4%.肠杆菌科对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91%和50%.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感染多药耐药情况严重,尤其是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除了需要加强耐药性监测及优化抗菌药物使用外,还须强化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高晓岚;湛晓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

    目的:探讨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是否比单纯BMSCs移植对脑出血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方法注射肝素和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第3d分别移植BMSCs、GDNF/BMSCs以及生理盐水,分别在lw和2w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β在脑出血周边区的表达.结果:各时间点GDNF/BMSCs组的BDNF和NGF-β免疫阳性产物比BMSCs与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加.结论:GDNF基因修饰的BMSCs比BMSCs对大鼠脑出血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邓莉;涂江义;郭侃;高小青;杨朝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药提取的传统方法包括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热回流提取法,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着有效成分提取率不高,杂质清除率低,能耗高,生产周期长等缺点,直接影响了中药制药产业的发展.为提高中药质量,让中药步入国际市场,一些现代高新工程技术正不断地被借鉴到中药生产中来,一方面使中药生产更加符合传统的中医药理论,确保用药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现有中草药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将对以下几种研究和应用较多且有发展前景的中药提取分离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杨桂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模式气管插管教学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气管插管教学效果.方法:将医护人员24人随机分为多媒体组、模拟人组和麻醉科教学组.教学结束后,考查各组临床气管插管成绩.结果:每组插管40次,多媒体组成功7次,失败33次;模拟人组成功17次,失败23次;麻醉科教学组成功39次,失败1次.组间比较,P<0.05.结论:麻醉科组教学效果优于多媒体教学组和模拟人教学组,采用麻醉科教学可提高医护人员气管插管成功率.

    作者:毛世芳;官明;陈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SET(悬吊运动疗法)对肩周炎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传统理疗组(A组)40人和SET治疗组(B组)40人.传统理疗组采用按摩和中频电疗,SET治疗组采用悬吊运动治疗.分别于入组时,治疗2周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进行肩关节疼痛和运动功能的评定.结果:治疗2周末,B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SET治疗较传统的理疗法更能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及运动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伍玉兰;袁丽;曾磊;韦伟;李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环孢霉素中毒性肾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改变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中毒性肾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实验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环孢霉素中毒组及参麦注射液处理组,分别橄榄油灌胃,环孢霉素灌胃,环孢霉素灌胃同时参麦注射液腹腔注射,连续4周后,取肾组织病理观察并行肾小管损伤评分,测血肌酐、尿素氮和血流变学指标.结果:环孢霉素中毒大鼠,肾脏功能明显受损,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增高;血液呈高粘滞状态,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显著增高,与环孢霉素中毒组相比,参麦注射液组大鼠肾脏功能受损明显减轻,血肌酐、尿素氮降低,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环孢霉素中毒引起的肾脏功能损伤的机制与血液的高粘滞状态有关,参麦注射液能通过改善血流变性从而减轻肾损伤.

    作者:黄珀;邓勇;张春梅;陈蓉;王顺容;万英;罗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源性脑栓塞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CCE)的临床特点、栓塞部位和预后.方法:对48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4例(29%;好转26例(54%;死亡8例(17%,其中死于脑疝4例,急性左心衰竭2例,心脏骤停1例,1例放弃治疗者于出院后死亡.出院时生活不能自理8例,严重致残率为20%;生活能够自理或部分自理32例,占80%.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积极纠正和预防各种原发心脏疾病,减少或消除栓子来源,可减少CCE的发生.

    作者:魏大萍;陈峰;雷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下颌后牙牙体牙髓解剖学研究进展

    对牙齿解剖的掌握是口腔临床操作的基础.下颌后牙复杂的解剖形态是现代根管治疗术长期面临的挑战.下颌恒磨牙包括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其解剖形态研究内容涉及到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尖形态,牙体解剖变异、以及性别和种族背景等.不同形态的牙、同一牙的不同牙根具有不同的根管系统特征.本文就下颌后牙牙体牙髓解剖学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下颌第一前磨牙牙体牙髓解剖形态研究概况下颌第一前磨牙是前磨牙中体积小、颊舌尖高度差别大者.颌面呈卵圆形有横嵴,牙根扁而细长,根尖略弯向远中,近中面常有根面纵沟[1].

    作者:王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MS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MSCTPA检查,采用VR、MIP、MPR等多种后处理方法,分析所获得的影像资料,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经临床随访确诊肺栓塞26例;运用MSCTPA检出26例累及195支肺动脉,其中肺动脉主干0支,左、右肺动脉主干15支,叶肺动脉52支,肺段动脉82支,亚肺段动脉46支.195支肺动脉病变中表现为中心性充盈缺损为68支,占34.87%;偏心性充盈缺损为49支,占25.13%;混合型37支,占18.97%;完全梗阻性充盈缺损为41支,占21.03%.漏诊0例,误诊0例,诊断准确率达到100%.MSCTPA能全面地显示栓子的形态、位置、范围.结论:MSCTPA能准确的显示肺动脉栓塞及相关病变的影像表现,可成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何其舟;郭永萍;兰永树;李文欢;唐光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介入治疗急诊出血39例报告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出血急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16~65岁,平均40岁.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失血性休克现象.介入术前血压为(50~100) mmHg/ (20~60) mmHg,所有病例均采用右侧或左侧股动脉穿刺入路,先行DSA检查,找出出血血管,实施栓塞术,闭塞出血动脉.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结果:支气管扩张出血7例,肺癌出血5例,肝癌破裂出血8例,原因不明消化道出血9例;在10例骨盆骨折病人中,髂内动脉主干出血4例,阴部内动脉出血3例,闭孔动脉出血3例.本组病例经急诊介入治疗后血压逐步回升平稳(90~120) mmHg/ (60~90) mmHg,未出现严重的栓塞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内脏出血和盆腔外伤导致闭合性血管损伤出血、进而救治生命的一个快捷、安全、合理的选择.

    作者:刘济滔;官明;李玉伟;陈睦虎;周凯;刘英;胡迎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磨牙急性牙髓炎两种应急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磨牙急性牙髓炎直接封失活剂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60例磨牙急性牙髓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6例用直接封失活剂法,对照组104例用牙髓摘除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封失活剂法治疗磨牙急性牙髓炎是一种操作简单、快捷、安全、临床效果良好的方法,具有实用性及可推广性.

    作者:何月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西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