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磨牙急性牙髓炎两种应急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何月琪

关键词:急性牙髓炎, 牙髓失活, 牙髓摘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磨牙急性牙髓炎直接封失活剂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60例磨牙急性牙髓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6例用直接封失活剂法,对照组104例用牙髓摘除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封失活剂法治疗磨牙急性牙髓炎是一种操作简单、快捷、安全、临床效果良好的方法,具有实用性及可推广性.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MMP-3、TIMP-1、NO水平与川崎病冠脉损害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一氧化氮(NO)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KD冠脉损害中的作用.方法: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患儿血清中MMP-3、TIMP-1的水平,用硝酸还原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NO的水平.结果:川崎病CAL组血清MMP-3、MMP-3/TIMP-1与NCAL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血清TIMP-1水平较NCAL组明显降低(P<0.01);KD急性期和恢复期MMP-3、TIMP-1、MMP-3/TIMP-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升高(均P<0.01).川崎病CAL组NO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P<0.05);血清MMP-3与NO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98,P<0.01);血清中TIMP-1与NO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72,P<0.01).结论:川崎病CAL组血清MMP-3和NCAL组相比明显升高,提示MMP-3可以作为KD伴发冠脉损害的血生化指标之一.KD急性期MMP-3、TIMP-1、MMP-3/TIMP-1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提示MMP-3、TIMP-1、MMP-3/TIMP-1可作为早期诊断川崎病的一个客观生化指标.NO过度表达参与了KD急性期冠脉损害的发生发展,可以将循环中NO水平作为判断KD冠脉损害的一个有效指标.

    作者:陈书琴;杜娟;朱红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重庆长安医院收治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病例150例(男性106例、女性44例),根据结石直径分为<1cm组127例及≥1 cm组23例,回顾性分析、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结石直径<1cm患者碎石成功率(96.1%)显著高于≥1cm组(91.3%)(P<0.01).第1次输尿管镜碎石失败13例,其中输尿管镜无法前进至结石部8例(65.6%),碎石过程造成输尿管的损伤导致手术无法继续进行3例(24.6%),输尿管口扩张不足2例.第1次治疗失败的患者,再次输尿管镜碎石的成功率分别为80%(<1cm)和100%(≥1cm);而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成功率为100%(<1cm)和100%(≥1cm).术后门诊随访次数分别为1.09次(<1cm)和1.19次(≥1cm).150例患者中,9例(6%)发生输尿管镜碎石术相关并发症,泌尿道感染2例、血尿5例、剧烈疼痛1例、输尿管狭窄仅1例.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高效、微创、安全,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如初步输尿管镜碎石手术失败,后续辅助治疗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周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稳心颗粒对肺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肺心病(PHD)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84例肺心病患者,并设健康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震荡起始(T口O)及震荡斜率(TS).将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稳心颗粒组,4周后2组患者再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取得TO及TS值后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肺心病患者TO及TS均明显异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心颗粒组与对照组比较TO负值明显增高,TS明显增大(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的HRT较正常人群减弱,稳心颗粒改善异常的HRT,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作者:王晓波;刘锦;王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源性脑栓塞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CCE)的临床特点、栓塞部位和预后.方法:对48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4例(29%;好转26例(54%;死亡8例(17%,其中死于脑疝4例,急性左心衰竭2例,心脏骤停1例,1例放弃治疗者于出院后死亡.出院时生活不能自理8例,严重致残率为20%;生活能够自理或部分自理32例,占80%.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积极纠正和预防各种原发心脏疾病,减少或消除栓子来源,可减少CCE的发生.

    作者:魏大萍;陈峰;雷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甲醛与白血病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甲醛(FA)是一种无色、高度易燃的气体,是一种活性很高的化合物.甲醛能与不同的大分子物质发生反应,如蛋白质、核酸及小分子量物质如氨基酸.甲醛广泛应用于建筑、纺织、造纸业、合成木板、绝缘材料、油漆、塑胶、胶水及化妆品行业,在光化学烟雾、甚至水果中也有发现.因而越来越多的人暴露于有甲醛的环境当中[1].白血病是骨髓造血细胞,特别是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后引起的造血组织癌变.随着环境污染的月益严重,环境甲醛暴露与白血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作者:蒋龙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的治疗

    目的:探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并发膀胱结石安全、高效的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加膀胱镜钬激光碎石治疗BPH并膀胱结石患者85例,并分析其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除5例膀胱粘膜有散在充血外,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9.0分.结论:TURP结合膀胱镜钬激光碎石是治疗BPH并发膀胱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程勇;左自立;裴利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空心菜中提取叶绿素试验条件的研究

    目的:以空心菜为原料,研究不同的原料处理方式,对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作为评价提取条件的评判依据,根据Amon公式计算叶绿素的含量.结果:通过实验得到叶绿素的佳提取条件是用烫漂晒干法干燥原料,经蒸馏水浸泡30min复水,用95%酒精为溶剂,在60℃水浴中搅拌提取2h.结论:空心菜富含天然绿色素,提取的色素稳定性较高,颜色鲜艳,是提取天然色素的理想原料.

    作者:谢惠波;曹家松;龚红月;黄莉;陈平平;夏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嗜铬细胞瘤合并阵发性室上速1例

    患者,男,45岁,因“阵发性心慌9年,发现血压高8年,呼吸困难4月”入院.9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持续约2小时后到当地医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速”,予“推药”后好转,以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从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频率从1月1次到数月1次不等;8年前发现血压高达180/90m Hg,服用硝苯地平10mg tid控制在100~140/70~96mmHg之间;7年前来我院行射频消融术,术后数月再次出现心慌症状.4月前受凉后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多汗,偶有左心前区疼痛,持续1~2min可消失.既往:无特殊.体检:T:36.5℃,P:120次/min,R:20次/min,BP190/130mmHg,心界左扩,余无异常.辅助检查:ECG:窦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TC:6.22 mmol/L;GLU:7.22 mmol/L,多次测空腹血糖7.3~9.3 mmol/L之间;CT:左肾上腺区肿块影,建议增强,心影重度增大;进一步行增强CT示:左侧腹膜后占位,结合临床考虑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心影重度增大;心彩超:全心增大,左室收缩功能低,EF:36%.后诊断:①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②射频消融术后.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泌尿外科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中发现左肾上腺1个直径约2cm的肿物,术后病理报告为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1年,血压血糖血脂心率正常范围,症状消失.

    作者:段丙军;黄维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多发性带蒂异常回声1例

    患者,男,27岁,因“活动后心累气促半年”入院就诊.查体:神志清楚,自动体位;体温37℃,血压115/78mmHg,呼吸20次/分;心界不大,心率108次/分,律齐,各听诊区均未闻及杂音;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超声检查:应用PHILIPSi 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 MHz.超声所见:各房室内径属正常范围.心室壁厚度正常,搏幅尚好.左心室腔内可探及2个独立异常回声团块,包膜完整,疑似带蒂.1个位于室间隔心尖段,大小约1.5cm×2.1cm;另1个位于左室下壁心尖段,大小约1.3cm×2.5cm;随心脏舒缩运动活动度较大.超声诊断:左室内多发性占位(粘液瘤?)(见附图).患者入院数日后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左心室内占位切除术.术中见:左室心尖和下壁包块附着,大小分别为2.5cm×2.0cm×2.0cm及2.0cm×2.0cm× 1.0cm,其蒂附着于左室侧后壁和乳头肌.将切除包块送病理活检,提示:血栓伴机化改变.

    作者:王庆庆;高玉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蜕皮甾酮对高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其细胞外基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蜕皮甾酮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增殖、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Cs细胞株,分低糖组、高糖组、高糖+蜕皮甾酮组(EDS组),分别作用12、24、48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FN的含量.结果:与低糖组比较,高糖组12h、24h、48h MCs增殖显著增快(P<0.01),FN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低糖组比较,EDS在浓度>1×10-5mol/L时MCs增殖显著减慢(P<0.01);与高糖组比较,EDS 1×10-6nol/L组各时间点及1×10-7mol/L组24h、48h MCs增殖显著减慢(P<0.05或P<0.01),EDS 1×10-6nol/L组各时间点FN含量均有降低(P<0.05或P<0.01);EDS 1×l0-10、1×10-8mol/L组各时间点F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蜕皮甾酮在浓度>1×10-5mol/L时对MCs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②蜕皮甾酮可抑制高糖诱导的MCs增殖.③蜕皮甾酮能减少高糖培养大鼠MCs细胞外基质的增加.

    作者:高岑;马跃荣;史书龙;陈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梁切除术联合甲钴胺治疗晚期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甲钴胺治疗晚期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46例晚期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可拆除调整缝线,术后联合应用口服甲钴胺糖衣片0.5g tid,连续3~6个月.结果:术前眼压平均值为38.97+2.91mmHg,术后眼压平均值为14.41+2.17 mmHg.术后2周视力提高大于两行10眼(21.74%),视力提高小于两行20眼(43.48%),不提高14眼(30.43%),减退2眼(4.34%),追踪观察6~24个月,无视力丧失.视野改善8眼(17.39%),视野不变34眼(73.91%),视野缩窄4眼(8.70%).结论:晚期青光眼通过小梁切除术,联合视神经保护剂的应用,可有效控制眼压,避免视力过早丧失.

    作者:罗谦;彭洁;黎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及其靶向干预在肾间质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进行性肾损害的主要病理特征,几乎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基础.在肾组织活检标本的分析中发现,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相关,而与肾小球内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无关[1].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多种细胞因子及其抑制剂对肾间质纤维化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理想的靶点.本文将着重归纳针对细胞因子靶向作用在肾间质纤维化治疗中的新研究,探索人群中肾间质纤维化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江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儿脊柱髓外硬膜下畸胎瘤1例

    患者,女,2岁,因经常哭闹,跛行入院.查体:双髋左低右高,双下肢相差2~3cm,右足巴彬森氏征及踝阵挛均阳性.双下肢肌力减退,右下肢Ⅲ级,左下肢Ⅳ级.行MIRI检查示T11~12平面髓外硬膜下梭形肿块,边界清楚,呈混杂信号,其内见脂肪成分及钙化信号.MRI诊断:T11~12平面髓外硬膜下畸胎瘤(见附图).术中见髓外硬膜下肿块,边界清晰,切开瘤壁见豆渣样内容物,混有黄色脂肪成分和1钙化灶.病理诊断为畸胎瘤.

    作者:廖波;韩福刚;牟晓庆;罗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模式气管插管教学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气管插管教学效果.方法:将医护人员24人随机分为多媒体组、模拟人组和麻醉科教学组.教学结束后,考查各组临床气管插管成绩.结果:每组插管40次,多媒体组成功7次,失败33次;模拟人组成功17次,失败23次;麻醉科教学组成功39次,失败1次.组间比较,P<0.05.结论:麻醉科组教学效果优于多媒体教学组和模拟人教学组,采用麻醉科教学可提高医护人员气管插管成功率.

    作者:毛世芳;官明;陈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微创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目的:评价微创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8年8月,对31例高龄(平均73.4岁)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假体采用蒙太因双极头,均为非骨水泥型.2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2.5~6.0年,平均3.2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手术切口长7~10cm,手术时间50~70min,术中出血100~240ml.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9例,良8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达87.10%.结论:微创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较佳选择.

    作者:唐华;陈浩贤;昝中学;陈思历;唐学军;杨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左乳巨大叶状肿瘤1例

    患者,女,47岁,因发现左乳包块2年,进行性长大半年入院.包块初发时约拳头大小,近半年来进行性长大,院外非手术治疗无效.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左乳见1巨大包块,皮肤表面血管充盈扩张明显并有局灶性皮肤溃疡形成;测量肿瘤约45cm×35cm×28cm大小(图1),左腋下能扪及肿大淋巴结.术前彩色多普勒提示肿瘤为分叶状,不透明,与周边组织界限清晰,小的病灶边缘界限稍模糊,腋下见多个孤立肿大淋巴结.钼靶乳腺摄片可见圆形以及分叶状高密度的巨大肿块瘤影像,边缘光整,未见钙化灶.

    作者:叶念;左怀全;权毅;夏冬;王元正;徐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间变化趋势,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地震后在成都异地复课的汶川县3所中学的学生,采用SCL-90自填式量表分别于震后4个月、7个月和10个月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3次调查结果显示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呈下降趋势(P<0.01).与中国青年常模比较,在地震后的3个阶段几乎均高于中国青年常模平均水平.结论: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必要采取长期持续且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作者:刘娅;张俊辉;李爱玲;韩天旭;叶运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壳聚糖凝胶体外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软骨

    目的:探讨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凝胶用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载体体外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软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制成注射型细胞/凝胶复合物并行体外成软骨诱导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组织学检查等观察细胞在凝胶内黏附、生长、增殖、向软骨细胞分化及形成软骨样组织等情况.结果:在体外成软骨培养条件下,壳聚精凝胶支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形成软骨样组织.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凝胶复合物,有望用作可注射型组织工程软骨修复软骨缺损.

    作者:李忠;叶里子;陈歌;王治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损伤控制在地震致脊柱骨折复合伤救治中的体会(附14例报告)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地震致脊柱骨折复合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5.12”汶川大地震致脊柱骨折复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损伤控制理论分三阶段治疗,经早期处理,进一步复苏后再行确定性手术,随访患者治疗结果,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按损伤控制治疗效果满意,无死亡病列发生.12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4月,脊柱矫形满意,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5例伴神经损伤者除1例截瘫外,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都有1~2级的恢复.结论:地震致脊柱骨折复合伤是严重的创伤,及时应用损伤控制技术可以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

    作者:王松;康建平;王高举;钟德君;王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22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的美容效果.方法:对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2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美容效果.结果:切口均甲级愈合,乳头无坏死,3~6月后瘢痕软化,乳房无变形,外观无明显改变.随访3~36月,乳头、乳晕敏感度无减弱,也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后瘢痕具有隐蔽性,可适合于符合指征的病人.

    作者:何山;郑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西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