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as6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表达增高及临床意义

李腾达;司宇;刘鹏;徐贵霞;谷明莉;叶辛;张薇薇;黄元兰;钱琤;邓安梅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生长捕获特异性蛋白6,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17
摘要:目的 探究Gas6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3年10月~2015年12月于上海长海医院血液科确诊的35例ITP患者外周血作为实验组,以同期体检的35例健康个体外周血作为对照组,两组样本分离血浆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as6,IFN-α,IL-4,IFN-γ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Gas6与IFN-α等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Gas6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为27.28±7.56 ng/ml vs 20.51±5.39 ng/ml(t=4.314,P<0.0001);IFN-γ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为221.67±57.64 pg/ml vs 45.32±16.79 pg/ml(t=17.38,P<0.000 1);IL-4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为113.86±26.48 pg/ml vs 49.87±14.98 pg/ml(t=12.44,P<0.000 1);IL-17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为168.96土47.88 pg/ml vs109.56±28.97 pg/ml(t=6.28,P<0.000 1);IFN-α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为34.83±8.12 pg/ml vs 29.89±5.76pg/ml(t=2.936,P=0.004 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as6与IL-17,IL-4,IFN-γ呈正相关(r=0.564,0.486,0.449,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IFNα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Gas6可能通过影响Th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分泌参与了ITP致病过程,是临床上治疗和预测该病的潜在靶位点.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乙肝并发肾病患者肝肾功能及血脂和补体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乙肝并发肾病患者血清肝肾功能、血脂、补体指标的变化以及HBV感染与肾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病内科住院的乙肝并发肾病患者141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45例.单纯肾病患者6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4例.健康对照人群共68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肝肾功能和血脂指标由Siemens ADVIA 24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补体C3和C4由Beckman IMMAGE8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HBVDNA载量由Roche LightCycler(R) 480荧光定量PCR仪测定.结果 肝肾指标ALT,Cr,UA,Urea和β2-M,血脂指标LDL,TCh和TG,补体C3和C4在乙肝并发肾病组,单纯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ALT=6.50,FCr=46.02,FUA=32.89,FUrea=37.60,Fβ2-M=44.98,FLDL=4.13,FTCh=5.20,FTG=26.90,FC3=14.54,FC4 =11.01;均P<0.05).肝肾功能指标ALT,AST和β2-M,补体C3和C4在乙肝活动期并发肾病,非乙肝活动期并发肾病和单纯肾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ALT=5.96,FAST=7.45,Fβ2-M=18.70,FC3=5.32,FC4 =4.16;均P<0.05).结论 肝肾功能、血脂和补体浓度异常与乙肝并发肾病具有一定的关系,并且HBV感染影响肾病患者血清β2-M和补体浓度.

    作者:牛志立;张平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检测sEPCR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及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6年6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心脏瓣膜置换术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栓塞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于术前1天、术后监测INR稳定后检测INR和sEPCR,两组间INR和sEPCR值的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 两组间术前1天及术后INR(术前:1.24±0.32 vs 1.23±0.19;术后:1.86±0.95 vs 1.93士0.9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t=0.17,P=0.868;术后:t=0.32,P=0.748);sEPCR术前(34.91±9.14 μg/L vs 35.56±10.22 μ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0,P=0.768).栓塞组栓塞时sEPCR(101.33±27.15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41.67±11.82 μg/L)(t=12.69,P=0.000).结论 栓塞组sEPCR显著高于对照组,对其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开展抗凝治疗.

    作者:陈宇翔;洪煜婧;赵枰;朱易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ALT升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 ALT升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ALT升高患者56例(男性25例,女性31例)与ALT正常患者153例(男性64例,女性89例),正常人群160例(男性80例,女性80例).应用速率法测定ALT,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比浊法测定游离脂肪酸(FFA).将ALT与TC,TG,LDL-C,HDL-C,UA,FFA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LT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尽管男性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包括ALT升高与ALT正常组)TC,TG,LDL-C,UA,FF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HDL-C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Logistic回归分析与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只有UA与FFA为ALT升高的危险因素,并与ALT呈显著的正相关.男性UA,FFA异常分别可使ALT升高危险性增加3.96倍(95CI%=1.40~11.22,P=0.010)与3.27倍(95%CI=1.14~9.40,P=0.028),二者与ALT相关系数分别为0.40(P=0.000),0.29(P=0.006);女性UA,FFA升高,ALT升高Exp(B)值则分别为4.49 (95CI%=1.79~11.28,P=0.001)与3.17 (95CI%=1.25~8.04,P=0.015),相关系数分别为0.34(P=0.000),0.27(P=0.003).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ALT升高并非与血脂异常相关而是与UA,FFA水平相关,二者可以作为预测肝损程度的候选指标.

    作者:顾熙东;章晓鹰;孙学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化学发光分析法定量检测住院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目的 获得西安地区住院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流行病学资料,为医院院内感染管理以及医护人员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Abott Architecti 4000SR(i4000SR)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检测2015年10 593例住院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其中男性5 248例,女性5 345例.结果 HBV感染率为7.01%(743/10 593),受检者血清中HBV五项检测结果共有14种模式,其中感染期模式HBsAg,HBeAb和HBcAb均为阳性(模式3)占5.17%(548/10 593),HBsAg,HBeAg和HBcAb均为阳性(模式2)占1.34%(142/10 593),HBsAg和HBcAb均为阳性(模式4)占0.25%(27/10 593),其他非常见感染期模式占0.25%(26/10 593);恢复期模式中HBsAb阳性占21.02%(2227/105 93),HBsAb,HBeAb和HBcAb均阳性(模式6)占13.71%(1 452/10 593),HBsAb和HBcAb均阳性占15.07%(1 596/10 593);五项指标皆阴性的占31.38%(3 324/10 593).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HBV血清标志物结果模式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模式2比例高的科室为消化内科7.39%(36/487),感染模式3比例高的科室为消化内科16.43%(80/487),HBsAb阳性比例高的科室为胸外科89.23%(58/65).结论 了解住院患者乙肝感染特点为管理和控制院内HBV传播和推广乙肝疫苗接种提供了必要的临床资料数据,同时提示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西安地区HBV的感染率.

    作者:解娟;刘文康;李玲;迟洁;刘榕;董超;闫福堂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不同血脂分层下病死率的分析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在不同血脂分层下病死率的情况,阐明血脂分层管理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604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根据血脂分层管理的要求分为中危组(198例),高危组(198例)和极高危组(208例),并将各组根据血清中HCY(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亚组(HCY<10 μmol/L)与单纯高血压亚组(HCY<10μmol/L),比较各组患者10年病死率的情况.结果 H型高血压亚组与单纯高血压亚组间病死率比较,其中中危组中两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95,P=0.024 205),极高危组中两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59,P=0.005 056),高危组中两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61,P=0.001 599).单纯高血压亚组中不同血脂分层组间病死率比较,其中高危组与中危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75,P=0.010 343),极高危组与高危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868,P=0.008 774).H型高血压亚组中组间病死率比较,其中极高危组与高危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45,P=0.029 388),高危组与中危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68,P=0.000 636).结论 高血脂尤其是高LDL以及高HCY是引起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可通过血脂分层管理有指导性地降低LDL水平以及通过加强对HCY水平的控制来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程俊杰;李静;梁西强;段霞霞;肖尧;郭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西安地区男性尿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分析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男性尿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基因亚型特点.方法 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reverse dot hybridization assay,RDB)检测2015~2016年陕西省人民医院皮肤科478例男性尿道分泌物中18个HPV基因型,低危型HPV包括HPV6,11,43和高危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等亚型.结果 478例受检者中HPV感染率为44.98%(215/478),单一HPV亚型、两种HPV亚型、三种HPV亚型、四种HPV亚型和五种HPV亚型的感染率分别为32.85%(157/478),8.79%(42/478),2.09%(10/478),0.42%(2/478)和0.84%(4/478);低危型HPV亚型和高危型HPV亚型累计检出率分别为40.17%和22.38%,其中检出率前五位HPV亚型为HPV6(24.69%),HPV11(12.13%),HPV16(5.65%),HPV43(3.35%)和HPV52(2.30%),其他亚型检出率介于0%~2.09%;在同年龄段受检者中HPVs感染模式均以单一感染为主;21岁以上的受检者中主要HPV亚型(HPV6,11,16,43,52和66)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12.879~109.7,P=0.000~0.025).结论 西安地区男性尿道感染的HPV亚型以HPV6,11,16,43和52为主,为研究男性感染HPV的流行病学提供数据和资料.

    作者:韩伟;刘文康;翟卫斌;武卓;张恩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标本来源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 比较临床不同来源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差异性,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78株铜绿假单胞菌,通过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高级专家系统获得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对其耐药表型和相关抗生素的耐药性做差异性统计分析.结果 478株铜绿假单胞菌以表型5和袁型3为主.痰液、引流液、胆管胆汁标本来源铜绿假单胞菌均以表型5为主,分别占31.08%,34.71%和38.46%,两两比较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93,4.071,5.595,P>0.05).尿液、分泌物、全血标本来源铜绿假单胞菌均以表型3为主,分别占34.88%,27.78%和45.45%,两两比较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654,9.956,9.852,P>0.05).痰液、引流液、胆管胆汁分别与尿液、分泌物、全血标本来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分布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5.056~22.050,P<0.05).通过对不同标本来源铜绿假单胞菌中不同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抗生素耐药性比较:痰液标本来源中亚胺培南、关罗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25~39.025,P<0.05);肝胆外科仅头孢他啶和美罗培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90~22.872,P<0.05).结论 不同标本来源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的比较分析有差异性,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及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王静;陈葳;曾晓艳;张祎;雷金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干扰素刺激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干扰素刺激基因(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 1,RIG-1),以及Ⅰ型干扰素α(Interferon-a,IFN-α)和β(IFN-β) mRNA的表达,为治疗CHC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未经治疗的CHC患者113例,以及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94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TING,RIG-1样受体,以及IFN-α和IFN-β mRNA表达,用2-△△Ct的方法计算相对表达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C患者外周血中STING,RIG-1,IFN-α和IFN-β mRNA的表达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0.018,0.361,0.578和0.573倍,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8,4.26,2.18和2.07,均P<0.05);健康人STING与IFN-α mRNA,IFN-β 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r=0.487,0.207,均P<0.05);CHC患者STING与IFN-α mRNA,IFN-βmRNA表达无相关性(r=0.174,0.091,均P<0.05);健康人STING与RIG-1 mRNA表达呈低正相关性(r=0.222,P<0.05),CHC患者STING与RIG-1 mRNA表达无相关性(r=-0.029,P>0.05).结论 与健康人相比,CHC患者STING,RIG-1,IFN-α和IFN-β mRNA表达均降低,且在健康人中STING基因与RIG-1及干扰素基因存在正相关性,而CHC中无相关性.

    作者:杨晓燕;张平安;牛志立;王方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Gas6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表达增高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Gas6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3年10月~2015年12月于上海长海医院血液科确诊的35例ITP患者外周血作为实验组,以同期体检的35例健康个体外周血作为对照组,两组样本分离血浆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as6,IFN-α,IL-4,IFN-γ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Gas6与IFN-α等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Gas6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为27.28±7.56 ng/ml vs 20.51±5.39 ng/ml(t=4.314,P<0.0001);IFN-γ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为221.67±57.64 pg/ml vs 45.32±16.79 pg/ml(t=17.38,P<0.000 1);IL-4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为113.86±26.48 pg/ml vs 49.87±14.98 pg/ml(t=12.44,P<0.000 1);IL-17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为168.96土47.88 pg/ml vs109.56±28.97 pg/ml(t=6.28,P<0.000 1);IFN-α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为34.83±8.12 pg/ml vs 29.89±5.76pg/ml(t=2.936,P=0.004 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Gas6与IL-17,IL-4,IFN-γ呈正相关(r=0.564,0.486,0.449,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IFNα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Gas6可能通过影响Th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分泌参与了ITP致病过程,是临床上治疗和预测该病的潜在靶位点.

    作者:李腾达;司宇;刘鹏;徐贵霞;谷明莉;叶辛;张薇薇;黄元兰;钱琤;邓安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广西地区壮族和汉族冠心病患者胱抑素C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壮族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Cys C)水平及其基因位点+148 G/A和-82 G/C的多态性与同地区汉族冠心病(CHD)患者及两个民族正常人的不同.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壮族、汉族CHD患者和壮族、汉族正常个体(各100例)血渍中Cys C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ys C基因位点+148和82的多态性,并分析上述数据和临床资料.结果 ①两组CHD组血清中Cys C水平和临床资料与两组正常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四组中Cys C基因位点+148和-82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W群体遗传平衡法则(P值均>0.05),具有群体代表性.CHD组Cys C基因+148和-82位点不同基因型分布频率较同民族正常组虽有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760~2.090,P>0.05);③CHD病组血清中Csy C水平与Cr呈正相关(r=0.597,P<0.001).结论 Cys C基因位点+148和-82的多态性与广西地区的壮族、汉族CHD相关性需作进一步研究,但肾损伤引起的高Cys C血清水平可能是广西地区壮族、汉族CHD患者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黄生金;郑利平;陆俊佳;朱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EMIT与HPLC法测定肾移植术后患者体内霉酚酸血药浓度结果比较

    目的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图研究酶扩大免疫法(EMIT)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霉酚酸(MPA)血药浓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2月95例采用霉酚酸治疗的肾移植患者血样435份,采用两种方法测定同份样本中的MPA,并将测定结果分为两个浓度水平,在各浓度水平的测定结果间用SPSS13.0进行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Bland-Altman一致性限度考察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EMIT法测定结果高于HPLC法,两者间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正偏差(20.94%±14.42%,P<0.001),两方法在不同的浓度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r>0.98)和一致性.结论 EMIT法测定MPA血药浓度结果较HPLC法偏高,两种方法所得结果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在MPA治疗药物监测时应对两种方法建立不同的治疗窗范围.

    作者:廉江平;丰航;方志远;李小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NT-proBNP和Hcy及部分凝血纤溶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B型脑钠钛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部分凝血纤溶指标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5月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实验组)与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液中Hcy,NT-proBNP,APTT,PAI-1以及t-PA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前后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Hcy值为17.7±3.6fμmol/L,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值为29.4±7.9 μmol/L,NT-proBNP值为3 212.8±2 511.4 ng/L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值为130.1±17.8μmol/L,ATPP值为24.3土2.6s.对照组Hcy值为7.2±22.1 μmol/L,t-PA值为15.1±3.7 umol/L,NT-proBNP值为198.7±114.8 ng/L,PAI-1值为67.8±7.9 μmol/L,APTT值为37.8±4.5s.实验组治疗后Hcy值为12.2±1.5 μmol/L,t-PA值为18.2±2.3 μmol/L,NT-proBNP值为348.7±194.8 ng/L,PAI-1值为78.6±9.8 μmol/L,APTT值为32.2±4.5s.发现实验组APTT明显短于治疗后及对照组,其余四个指标值实验组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NT-proBNP,APTT,PAI-1和t-PA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标志.

    作者:王禺;李秀娥;赵曼;赵雅;李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清尿素氮水平与上消化道出血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液中尿素氮(BUN)水平高低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上消化道疾病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中尿素氮水平将患者分成高BUN组和低BUN组,其中高BUN组患者76例,低BUN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forrest分级与疾病严重程度的情况.结果 高BUN组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9 593±5 012)×102/μl,368.1±162.3 mg/L,11.2±3.7 mg/L和6.38%士1.08%]显著高于低BUN组患者[(6 804±2 087)×102/μ1,121.0士39.3 mg/L,8.1±3.2 mg/L和5.51%±0.42%;t=3.645~12.659,P均<0.05)],高BUN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87.3±35.1 g/L)显著低于低BUN组患者(108.0±31.2 g/L;t=3.252,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血红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与BUN相关性大;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forrest分级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UN组患者胃溃疡比例显著高于低BUN组患者(x2 =39.655,P=0.000).结论 血清尿素氮高表达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更为严重,值得临床诊断过程中加以关注.

    作者:郝婷婷;温彦丽;戴光荣;冯义朝;张莉;李华;马晓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罗氏cobas e602与modular e17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HBsAg阳性低值结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低值结果在不同检测系统间结果的相关性,为临床检验结果分析及报告的准确发布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经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仪Cobas e602检测的HBsAg结果在1~80 COI的标本243份,同时将标本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仪Modular e170上进行检测,计算两组测定值的直线回归相关系数R2值,计算各组别的阳性符合率.结果 两个检测系统比对实验结果为R2 =0.933.根据测定值高低分为A,B,C,D和E组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60.60%,92.72%,96.66多,96.66%和100%;男性组阳性符合率为87.66%,女性组阳性符合率为70.96%,男性患者阳性符合率大于女性患者(P<0.05).结论 两检测系统对于范围在1~80 COI的标本检测结果有相关性:其中测量值在10 COI以上标本的阳性符合率完全一致;测量值在1~10 CO1的标本阳性符合率不一致,且随结果的减小而降低,在临床上可能导致有争议的结果,建议做进一步复查.

    作者:李娅;章迪;张赟;皇海;苏明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慢性肾病贫血患者血清NGAL水平与缺铁状态的临床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疾病(CKD)贫血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与CKD患者缺铁状态的临床关系.方法 筛选154例CKD患者,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比较血清铁状态指标、红细胞参数、NGAL等的水平;CKD贫血患者中,按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分组,进行单变量相关性和多元回归分析,以及ROC曲线分析,评估和比较CKD患者中血清NGAL、铁蛋白(Fer)、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转铁蛋白受体(Tfr)的临床诊断潜力.结果 CKD贫血患者血清NGAL水平明显高于无贫血的CKD患者(192.5±65.5 ng/ml vs 256.9±130.4 ng/ml,t=3.2,P<0.01);在单变量分析中,血清NGAL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清铁(Fe)、TSAT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32,0.26,-0.31,-0.38和-0.3.ROC曲线分析中,血清NGAL水平与CKD贫血患者缺铁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3,灵敏度为58.6%(95%CI为36.9~76.6),特异度为74.7%(95%CI为64.0~83.6).结论 CKD缺铁性贫血患者中,血清NGAL水平有可能成为评估缺铁状态和疗效的新指标.

    作者:王尉;高志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吡嗪酰胺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的药物敏感性,为结核病的临床用药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Bactec MGIT 960系统,检测153株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链霉素(streptomycin,Sm)及PZA的耐药性.结果 153株结核分枝杆菌中,PZA耐药34株,耐药率22.2%,无PZA单耐药者.INH,RFP,EMB,Sm耐药和敏感患者的PZA耐药率分别为40.5%(34/84),0%(0/69);47.5 %(29/61),5.4 %(5/92);75%(6/8),19.3%(28/145);53.1%(26/49),7.7%(8/104). 54株耐多药菌株(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 TB)中,有29株同时合并PZA耐药(53.7%),99株非耐多药菌株中,有5株PZA耐药(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54,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Sm耐药、MDR-TB是PZA耐药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270(95% CI:0.091~0.802),0.281(95%CI:0.087~0.911).结论 MDR-TB中PZA耐药率较高,PZA的耐药性与MDR-TB及Sm的耐药性有关联,应重视对MDR患者进行PZA药敏试验.

    作者:张洁;齐红伟;丁北川;王民;武文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TPMT遗传多态性在硫嘌呤类药物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

    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是硫嘌呤类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可直接影响该类药物的临床疗效和毒性程度.鉴于此,该文主要从“用药前是否需要检测TPMT活性、是检测基因型还是检测表型以及TPMT基因型检测方法的选择”三个比较受关注的方面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TPMT遗传多态性在硫嘌呤类药物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的认识.

    作者:刘跃平;徐含青;李明;黄庆;府伟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免疫磁珠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TCs的方法建立和应用

    目的 建立基于细胞学水平的循环肿瘤细胞负性富集技术来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方法 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按一定比例掺入到2 ml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中,应用免疫磁珠为基础的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对循环肿瘤细胞进行定量检测.评价该方法富集靶细胞的回收率,并用上述方法检测32例卵巢癌患者和10例对照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结果 ①在健康志愿者2 ml外周血掺入不同数目SKOV-3细胞的条件下,肿瘤细胞的回收率在64%~80%之间,掺入细胞间回归方程为Y=0.782X-1.408,相关系数为0.998.②10例对照者外周血中未检测到CK8/18+,18例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中检测到CK8/18+,阳性率为56.3%(18/32,x2=7.681,P<0.01).③CTCs阳性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x2=5.776,P<0.05).结论 免疫磁珠负性富集结合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枰;洪煜婧;陈相;鲁晓燕;洪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 探究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Carba NP确证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采用多序列位点分型(MLST)对菌株进行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 50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中,42株PCR扩增KPC-2阳性,1株NDM-1阳性,其余7株未检测到碳青霉烯酶基因;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相关耐药基因的携带率为:bla CTX-M 21.5%,bla SHV 42.9%,bla TEM 69.1%和bla DHA 4.8%;MLST结果显示42株KPC-2阳性菌株中,37株为ST11型.结论 KPC-2的产生是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且该院存在着ST11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的暴发流行.

    作者:程莉;谭婷婷;魏红霞;张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外周血粒细胞CD55,CD59和FLAER检测在贫血及PNH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CD55,CD59和嗜水气单胞菌毒素变异体(FLAER)检测在各类贫血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集的30例健康对照,22例PNH,3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7例缺铁性贫血(IDA),4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30例溶血性贫血(HA)和3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同时检测外周血粒细胞CD55,CD59和FLAER阴性细胞比例,代表检出的PNH克隆数.结果 PNH,AA和MDS组FLAER检出率均高于CD55和CD59,但只有A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59,5.518,P=0.005,0.019<0.05).PNH和AA组CD55,CD59和FLAER阴性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其他贫血组(t=2.163~17.890,P=0.000~0.038<0.05).PNH组FLAER阴性细胞比例高于CD59,CD59高于CD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503~6.308,P=0.000~0.016<0.05).结论 CD55,CD59和FLAER在PNH诊断及与其他贫血性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存在微小PNH克隆的MDS和AA患者,FLAER优于CD59,CD59优于CD55.

    作者:杨柯;郭晓宇;欧剑锋;白海;潘耀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