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SCT对肝包虫囊肿及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姚昆琛;陶建华;边雪峰;李瑛晖

关键词:棘球蚴病, 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MSCT在肝包虫囊肿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确诊的46例肝包虫囊肿的CT表现.结果:46例共61个包虫囊肿.单房性包虫囊肿14例,多房性包虫囊肿32例;有钙化16例,无钙化30例.其中有并发症19例.单房性包虫囊肿并发症中内在性破裂4例;多房性包虫囊肿并发症中13例为交通性破裂,直接破裂2例,合并感染2例.误诊1例,46例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97.8%.结论:螺旋CT可为肝包虫囊肿及并发症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影像引导技术在腹盆腔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影像引导技术在腹盆腔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方法:对腹盆腔肿瘤调强放疗患者采用负压真空袋固定,前3次放疗前利用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行靶区部位扫描重建三维影像,与计划中的CT影像比对,获得两影像空间位置误差,经影像确认后予以校正,以后每周重复1次.用SAS统计软件系统处理数据.结果:负压真空袋固定的腹盆腔部患者均行影像引导校正;影像引导后复核显示,头脚方向误差为(-0.71±1.83)mm,前后方向为(0.21±1.71)mm,高于左右方向的(0.14±1.34)mm.结论:影像引导技术有助于提高负压真空袋固定的腹盆腔肿瘤摆位精度,减小摆位误差,并指导后续分次放疗的摆位.

    作者:周明友;郑祖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双圈征”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呈“双圈征”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2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双圈征”进行分析,评估其后遗CT表现.结果:22例均见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低密度改变,灰白质界限消失、密度相同,而内侧的脑干、小脑、基底节及丘脑密度不降低,两者密度反转形成“双圈征”;10例(45.5%)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22.7%)合并脑实质出血;9例(40.9%)死亡.随访13例中:5例(38.5%)为脑软化灶;5例(38.5%)为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4例(30.8%)为脑灰白质萎缩;5例(38.5%)为脑积水.结论:呈“双圈征”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故CT检查对其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吴华超;吴耀初;温志玲;符有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27例影像资料回顾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是腕部严重的一种损伤,占腕部损伤的3%~5%,若得不到早期治疗,将对腕关节功能造成较大影响[1],因此,有必要加深对此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1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27例,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20~54岁.8例摄腕关节普通X线片,19例摄CR片.陈旧外伤脱位15例,新鲜外伤脱位12例,再分别根据舟骨骨折近端与月骨关系各分为2组,结合腕部解剖结构对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机制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并探讨不同类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桂成;魏学庆;于代友;岳福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6例乳腺分叶状肿瘤中,良性11例,交界性3例,恶性2例.乳腺X线表现为肿块10例,其中无钙化肿块9例,肿块伴钙化1例;类圆形3例,分叶状7例;边缘清晰4例,边缘模糊6例.乳腺X线表现为边缘模糊的团块状致密腺体影6例.乳腺X线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62.5%.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在乳腺X线表现上不具特异性,终仍依靠组织病理学诊断.

    作者:王玉霞;李振龙;郑启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5 T MR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前后的MRI信号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应用GE Signa HDe 1.5 T超导型MR对经HIFU治疗前及术后1周内的8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17个肌瘤)行平扫、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是否出现凝固性坏死及其血供变化,从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83例经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17个肌瘤),术后病灶信号明显改变者106个,表现为凝固性坏死,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血供明显减少.11个子宫肌瘤术前、术后MRI信号改变不明显,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血供未见明显改变.结论:MRI能够观察子宫肌瘤经HIFU治疗前后的信号和血供改变,是目前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佳手段.

    作者:商增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Alzheimer病乳头体MRI体积测量研究

    目的:探讨Alzheimer病(Alzheimer disease,AD)所致的乳头体(mammillary body,MB)体积变化趋势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AD神经影像项目正常、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AD患者的颅脑MRI资料各25例,重复测量MB体积2遍,取均值为测量体积,取双侧测量体积之和为测量总体积,后行标准化处理.对MCI、AD组按照侧别、性别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正常对照、MCI、AD组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存在差异则进行两两比较.结果:MCI、AD组MB体积存在侧别差异,均为右侧大于左侧;3组MB体积均无性别差异.正常对照组、MCI组及AD组间MB体积、总体积有差异,3组间侧别MB体积亦有差异,均为正常对照组>MCI组>AD组.结论:MB体积萎缩出现于AD早期,与病变进程相一致,可作为AD早期较为敏感的脑体积变化指标,但特异性差;AD中MB受损呈非对称性,左侧萎缩较右侧明显.

    作者:骈文婷;张敬;杨明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与X线表现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与X线表现.方法:总结经病理证实的102例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X线表现.结果:各年龄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触诊肿块91例(89.2%),肿块伴疼痛9例(8.8%);疼痛5例(4.9%);溢液溢血10例(9.8%).X线表现为单纯肿块26例(25.5%),肿块伴钙化55例(53.9%),簇状沙砾样钙化15例(14.7%),结构扭曲伴钙化6例(5.9%);肿块边缘呈分叶征46例(45.1%),边缘不清65例(63.7%),毛刺征53例(52.0%);血管增粗26例(25.5%);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34例(33.3%).其他征象:乳头凹陷11例,皮肤增厚11例,大导管增粗3例.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好发年龄41~60岁,临床表现以肿块为主,左侧发病高于右侧.X线表现常见为肿块及钙化,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他征象:结构紊乱、乳头凹陷、皮肤增厚、大导管增粗对定性诊断有意义.

    作者:吕云枫;续哲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弹性成像2种评分标准在乳腺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对比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2种评分标准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80例患者共93个乳腺占位性病变,先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再行UE,分别以评分5分法和改良评分标准进行UE评分,评分≥4分诊断为乳腺恶性占位性病变,≤3分诊断为良性,以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别计算2种标准诊断乳腺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评分5分法诊断乳腺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93.4%,准确性为90.3%;改良评分标准诊断乳腺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95.1%,准确性为93.5%.结论:UE改良评分标准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更为实用、准确,优于评分5分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范明;赵云飞;牛智平;杨洲;李妍;侯玉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经阴道超声与激素检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和治疗评价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激素检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诊断和治疗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并记录子宫及双侧卵巢的大小,尤其检测多囊卵巢的卵泡数量、大卵泡;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性激素;应用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探讨卵巢大小、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超声检测的治疗前后卵巢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94,P<0.001);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6,P<0.001).超声与生化在监测PCOS治疗效果中,生化指标恢复时间短,超声改变较慢.结论:在PCOS诊断和治疗评价中生化指标改变敏感,超声图像相对稳定,更为可靠,均为PCOS的诊断和治疗评价提供了客观指标.

    作者:宋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正常人丘脑及岛盖功能连接的MRI研究

    目的:探讨正常人在静息和认知任务状态下丘脑及岛盖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BOLD-fMRI方法,检测16例健康志愿者在静息和2-back任务状态下的脑功能连接,将前额叶内侧皮层作为种子点,应用SPM2、AFNI及Matlab软件进行图像数据处理,对2-back任务和静息状态行组内和组间2个水平的统计分析,统计阈值概率设定为P= 0.005(未校正).结果:与左侧丘脑前核相关的网络系统与默认网络一致,而丘脑背侧部属“任务正激活网络”,且受试者反应正确率与左侧丘脑背侧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2,P=0.04).“岛盖相关网络”与“默认网络”呈负相关,前者在静息状态相关性高于任务状态,其主要脑区包括双岛叶、双顶下小叶、双中央旁小叶、双颞上回、双海马旁回等.结论:人脑在静息和任务状态下脑区间的功能连接不同,表现为丘脑前核和丘脑背侧部的功能分化,及“岛盖相关网络”与“默认网络”在静息状态的功能拮抗.

    作者:任华;张云亭;任奎;张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后交叉韧带的超声表现作为间接征象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的高低频超声表现为间接超声征象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17~47岁,平均32.3岁.24例均行后交叉韧带的高低频超声检查,并与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者20例,假阴性4例,符合率约83.33%.结论:高低频超声结合能较准确地显示后交叉韧带,并可作为间接征象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进行诊断.

    作者:张素萍;侯书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臂引导下髓核造影指导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C臂引导下椎间盘髓核造影对指导臭氧髓核氧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臭氧注射量及注射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臂监视引导下,穿刺成功后行椎间盘髓核造影.根据纤维环是否破裂,破裂部位、形态,以及突出相应平面后纵韧带是否破裂等,确定椎间盘突出类型,并决定注射方式及注射量.所有患者介入术后均随访3~12个月.结果:依据椎间盘髓核造影结果,将椎间盘突出的情况分成纤维环未破裂型、纤维环破裂型及后纵韧带破裂型.依据上述分组次序,臭氧的注射量依次增加5 ml,而注射时间依次递减约1~2 min.术后随访结果表明,其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73.08%,17.31%,9.61%,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为90.39%.结论:利用C臂引导髓核造影技术指导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臭氧注射量及注射方式,有更好的针对性,对减轻患者术中痛苦、提高疗效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张万高;邓宗环;丁清;纵慧敏;薛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502例患者,共567个肿块纳入本研究,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对比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常规超声联合UE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88.1%,准确性为90.3%,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9.5,P<0.001),同时也高于单项UE(x2 =332.2,P<0.001).结论:在规范评分指标的前提下常规超声联合UE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术前分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刘军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真菌性鼻窦炎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MSCT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CT特征性表现为: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内有沙砾样、小斑片状钙化,可有窦壁骨质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MSCT表现有特异性,对该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卢斌;覃罗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胃低张碳酸饮料充气法MSCT扫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胃低张碳酸饮料充气法MSCT扫描在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确诊、并于1周后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常规检查组和低张可乐组,每组各40例,其中常规检查组患者在CT检查前饮用清水,而低张可乐组患者饮用碳酸饮料.结果:常规检查组患者胃壁浸润深度的T1~T4分期结果总准确率为80%,而低张可乐组为85%;常规检查组患者淋巴结N0~N2转移诊断总准确率75%,而低张可乐组为95%;常规检查组远处转移的M0和M1诊断的总准确率为82.5%,而低张可乐组为97.5%.两者与手术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应用Kappa检验比较,低张可乐组的一致性显著高于常规检查组.结论:胃低张碳酸饮料充气法MSCT扫描较常规充气法明显提高了胃癌的诊断率,而且判断胃癌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为临床提供丰富信息,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作者:姜中华;孙喜春;郝明达;梁志方;隋慧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引起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方法:对超声明确诊断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母亲孕前及孕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筛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19例,对孕妇进行回顾性问诊,母亲孕前孕期均有不良因素干扰病史,其中继发不孕7例,高龄孕妇4例,孕早期感冒2例,接触病毒、微生物或化学物质4例,母亲患有先天性疾病1例,中学生妊娠1例.结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十分重要,先天性心脏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控制或减少不良围产因素的影响对降低先心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福美;张国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外伤性脉络膜脱离的CT表现

    目的:探讨眼外伤引起的脉络膜脱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或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脉络膜脱离的66例(66只眼)的CT图像,66例均行眼眶轴位与冠状位扫描.结果:外伤性脉络膜脱离在CT图像上表现为位于眼球壁、凸向玻璃体腔的形态各异的等、高密度隆起,梭形、半球形常见,常位于眼球中部,边界清晰.结论:外伤性脉络膜脱离在CT图像上具有特征性表现,眼眶CT扫描对眼外伤并发的脉络膜脱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葛向红;张永涛;亓卿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64层CTA在成人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4层CTA在成人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64层脑CTA检查,在HPXW 6600工作站上行VR、MPR、MIP、CPR.结果:64层CTA均能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后循环、脑底异常血管网、侧支血管情况,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7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结论:64层CT利用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闭塞及狭窄血管、颅底异常血管网,为诊断烟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良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X线造影分析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X线造影表现,探讨X线造影检查的价值.方法:对58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X线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中,吻合口纵隔瘘31例,吻合口胸腔瘘18例,吻合口气管瘘3例,残胃胸腔瘘6例;单发瘘46例,多发瘘12例;瘘口直径小于3 mm者34例,3~6 mm者19例,大于6 mm者5例;术后3d内发生瘘者18例,术后4~15 d内发生瘘者37例,术后16~30 d内发生瘘者3例.结论:X线造影检查能清晰显示瘘口情况,为早期发现吻合口瘘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勇;薛玉富;朱世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颅骨表皮样囊肿误诊1例

    男,62岁,半年前无明确诱因逐渐出现言语障碍,含糊不清,伴右上肢活动不灵,起初未予重视,半年来症状逐渐加重,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发现颅脑占位性病变,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左侧肢体肌力V级,神经系统病理征未引出.CT表现:左侧颞顶骨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区,破坏区内部为混杂低密度影,局部CT值约为8 HU,颅骨内外板呈压迫性骨质破坏、吸收改变,内板显著,低密度影局部突破颅内板向颅内侵犯,并可见斑片状高密度钙化影,左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居中(见图1).CT拟诊:左侧颞顶骨改变,多考虑板障来源骨肿瘤,并恶变可能.

    作者:范治国;戴捷;曹俊华;于尧;高宝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