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向红;张永涛;亓卿燕
目的:回顾性分析呈“双圈征”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2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双圈征”进行分析,评估其后遗CT表现.结果:22例均见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低密度改变,灰白质界限消失、密度相同,而内侧的脑干、小脑、基底节及丘脑密度不降低,两者密度反转形成“双圈征”;10例(45.5%)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22.7%)合并脑实质出血;9例(40.9%)死亡.随访13例中:5例(38.5%)为脑软化灶;5例(38.5%)为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4例(30.8%)为脑灰白质萎缩;5例(38.5%)为脑积水.结论:呈“双圈征”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故CT检查对其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吴华超;吴耀初;温志玲;符有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SCT在肝包虫囊肿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确诊的46例肝包虫囊肿的CT表现.结果:46例共61个包虫囊肿.单房性包虫囊肿14例,多房性包虫囊肿32例;有钙化16例,无钙化30例.其中有并发症19例.单房性包虫囊肿并发症中内在性破裂4例;多房性包虫囊肿并发症中13例为交通性破裂,直接破裂2例,合并感染2例.误诊1例,46例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97.8%.结论:螺旋CT可为肝包虫囊肿及并发症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姚昆琛;陶建华;边雪峰;李瑛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SWI是新发展的MRI序列,是以GRE T2* WI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对顺磁性物质拥有高度敏感性的序列,可对组织间磁场的细微不同进行放大,从而发现常规MRI不易发现的出血性改变.脑微出血是小血管病变的主要标志,脑微出血的检出对于出血性病变诊断与预后判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SWI序列对颅内微出血的敏感性高于常规序列,可为常规序列提供更多的补充信息,提高了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韩鹏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正常人在静息和认知任务状态下丘脑及岛盖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BOLD-fMRI方法,检测16例健康志愿者在静息和2-back任务状态下的脑功能连接,将前额叶内侧皮层作为种子点,应用SPM2、AFNI及Matlab软件进行图像数据处理,对2-back任务和静息状态行组内和组间2个水平的统计分析,统计阈值概率设定为P= 0.005(未校正).结果:与左侧丘脑前核相关的网络系统与默认网络一致,而丘脑背侧部属“任务正激活网络”,且受试者反应正确率与左侧丘脑背侧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2,P=0.04).“岛盖相关网络”与“默认网络”呈负相关,前者在静息状态相关性高于任务状态,其主要脑区包括双岛叶、双顶下小叶、双中央旁小叶、双颞上回、双海马旁回等.结论:人脑在静息和任务状态下脑区间的功能连接不同,表现为丘脑前核和丘脑背侧部的功能分化,及“岛盖相关网络”与“默认网络”在静息状态的功能拮抗.
作者:任华;张云亭;任奎;张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RCP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为胆道闭锁的MRCP图像.所有患儿均行常规T2WI和MRCP序列扫描.结果:21例患儿均未见完整肝外胆道系统.7例胆囊瘪小,10例胆囊未成像,3例左右肝管成像,21例胆总管无成像.结论:肝外胆管在多序列或多方位图像上不显示是胆道闭锁的直接征象,小或无胆囊及肝门区片状高信号间接提示胆道闭锁.MRCP无创、无需对比剂,可多方位清晰显示肝内外胆道系统,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禄明;姜辉;孙百胜;纪丙军;郑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女,27岁,停经39 d,小腹痛1d于2011年10月4日入院.既往月经正常,量中.10月1日自测尿妊娠试验(十),10月4日晨出现小腹痛,伴肛门坠胀,恶心,无呕吐,无阴道流血,无腰酸,小便后腹痛加重.尿妊娠试验(+),超声示宫内妊娠囊大小1.3 cm×1.0 cm,盆腔积液2.7 cm,左侧宫旁包块8.0 cm×3.7 cm,边界欠清晰,内部呈混合性反射,探及丰富血流信号.结论:宫内早孕(符合5+孕周),左侧宫旁包块,盆腔积液(见图1).门诊以早孕、腹痛待查收入院.中医望闻切诊:面色苍白,语声低弱,舌淡苔薄白,脉弦滑.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钼靶X线、超声及MRI对乳腺癌早期的诊断要点,探讨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癌患者资料,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对比分析钼靶X线、超声及MRI对早期乳腺癌诊断准确性的差异.结果:31例乳腺癌中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为83.87%(26/31),超声为87.10%(27/31),两者联合诊断为93.55%(29/31).行MRl检查的17例中,诊断符合率为94.12(16/17),而三者联合应用的诊断符合率达96.77%(30/31).经统计学分析,超声与钼靶X线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联合检查与单独应用超声或钼靶X线摄影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乳腺癌在钼靶X线、超声及MRI检查中均可出现不典型表现,钼靶X线、超声及MRI是目前乳腺检查的主要手段,但各有不足,合理、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作者:陈志明;肖铮;江丽莎;孙健;刘树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的高低频超声表现为间接超声征象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17~47岁,平均32.3岁.24例均行后交叉韧带的高低频超声检查,并与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者20例,假阴性4例,符合率约83.33%.结论:高低频超声结合能较准确地显示后交叉韧带,并可作为间接征象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进行诊断.
作者:张素萍;侯书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微循环改变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组(NDR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R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R组)和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成像技术对视网膜睫状后短动脉(PCA)、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监测,同时检测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NDR组动脉频谱呈S1、S2、S3三峰双切迹,NPR组和PR组为S峰降低,波形圆钝呈半圆形,D峰低平、宽大;4组间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1,11.34,9.85,P<0.05);CRA的PSV、EDV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关系,CRA的RI与FB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24 h尿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CDFI能监测眼底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评价眼底微循环的变化,早期发现糖尿病眼底病变.
作者:李培英;田华;罗永科;杨欣;邵春晖;吕品;郭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与X线表现.方法:总结经病理证实的102例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X线表现.结果:各年龄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触诊肿块91例(89.2%),肿块伴疼痛9例(8.8%);疼痛5例(4.9%);溢液溢血10例(9.8%).X线表现为单纯肿块26例(25.5%),肿块伴钙化55例(53.9%),簇状沙砾样钙化15例(14.7%),结构扭曲伴钙化6例(5.9%);肿块边缘呈分叶征46例(45.1%),边缘不清65例(63.7%),毛刺征53例(52.0%);血管增粗26例(25.5%);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34例(33.3%).其他征象:乳头凹陷11例,皮肤增厚11例,大导管增粗3例.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好发年龄41~60岁,临床表现以肿块为主,左侧发病高于右侧.X线表现常见为肿块及钙化,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他征象:结构紊乱、乳头凹陷、皮肤增厚、大导管增粗对定性诊断有意义.
作者:吕云枫;续哲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前后的MRI信号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应用GE Signa HDe 1.5 T超导型MR对经HIFU治疗前及术后1周内的8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17个肌瘤)行平扫、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是否出现凝固性坏死及其血供变化,从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83例经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17个肌瘤),术后病灶信号明显改变者106个,表现为凝固性坏死,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血供明显减少.11个子宫肌瘤术前、术后MRI信号改变不明显,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血供未见明显改变.结论:MRI能够观察子宫肌瘤经HIFU治疗前后的信号和血供改变,是目前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佳手段.
作者:商增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Alzheimer病(Alzheimer disease,AD)所致的乳头体(mammillary body,MB)体积变化趋势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AD神经影像项目正常、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AD患者的颅脑MRI资料各25例,重复测量MB体积2遍,取均值为测量体积,取双侧测量体积之和为测量总体积,后行标准化处理.对MCI、AD组按照侧别、性别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正常对照、MCI、AD组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存在差异则进行两两比较.结果:MCI、AD组MB体积存在侧别差异,均为右侧大于左侧;3组MB体积均无性别差异.正常对照组、MCI组及AD组间MB体积、总体积有差异,3组间侧别MB体积亦有差异,均为正常对照组>MCI组>AD组.结论:MB体积萎缩出现于AD早期,与病变进程相一致,可作为AD早期较为敏感的脑体积变化指标,但特异性差;AD中MB受损呈非对称性,左侧萎缩较右侧明显.
作者:骈文婷;张敬;杨明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C臂引导下椎间盘髓核造影对指导臭氧髓核氧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臭氧注射量及注射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臂监视引导下,穿刺成功后行椎间盘髓核造影.根据纤维环是否破裂,破裂部位、形态,以及突出相应平面后纵韧带是否破裂等,确定椎间盘突出类型,并决定注射方式及注射量.所有患者介入术后均随访3~12个月.结果:依据椎间盘髓核造影结果,将椎间盘突出的情况分成纤维环未破裂型、纤维环破裂型及后纵韧带破裂型.依据上述分组次序,臭氧的注射量依次增加5 ml,而注射时间依次递减约1~2 min.术后随访结果表明,其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73.08%,17.31%,9.61%,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为90.39%.结论:利用C臂引导髓核造影技术指导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臭氧注射量及注射方式,有更好的针对性,对减轻患者术中痛苦、提高疗效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张万高;邓宗环;丁清;纵慧敏;薛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像引导技术在腹盆腔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方法:对腹盆腔肿瘤调强放疗患者采用负压真空袋固定,前3次放疗前利用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行靶区部位扫描重建三维影像,与计划中的CT影像比对,获得两影像空间位置误差,经影像确认后予以校正,以后每周重复1次.用SAS统计软件系统处理数据.结果:负压真空袋固定的腹盆腔部患者均行影像引导校正;影像引导后复核显示,头脚方向误差为(-0.71±1.83)mm,前后方向为(0.21±1.71)mm,高于左右方向的(0.14±1.34)mm.结论:影像引导技术有助于提高负压真空袋固定的腹盆腔肿瘤摆位精度,减小摆位误差,并指导后续分次放疗的摆位.
作者:周明友;郑祖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502例患者,共567个肿块纳入本研究,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对比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常规超声联合UE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88.1%,准确性为90.3%,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9.5,P<0.001),同时也高于单项UE(x2 =332.2,P<0.001).结论:在规范评分指标的前提下常规超声联合UE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术前分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刘军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的影像资料.28例均行X线正侧位片检查,其中12例加行病变处切线位片检查,1 6例行CT检查,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检查的诊断特点.结果:2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病灶均位于长管状骨,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1 6例,1例累及双股骨远侧干骺端;胫骨近侧干骺端6例;腓骨近侧干骺端2例;胫骨远侧干骺端2例;肱骨干2例.病灶位于病骨侧后缘20例;位于后缘8例.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病灶X线正位片呈椭圆形或圆形低密度透亮区,边缘多清晰、锐利,见硬化边;X线切线位片和CT图像示局部骨皮质凹陷缺损、病灶表浅、不深入髓腔、病灶表面未见骨壳.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通过X线正侧位片、切线位片和CT图像分析可明确诊断.
作者:张保付;南静;呼国庆;赵树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其进行性发展会导致患者右心室功能减低,而对右心室功能的评价在患者病情评估、治疗决策、疗效和预后判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一批心功能定量检测新技术.现就常用定量检测技术在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室功能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结核结节(结核瘤)在HRCT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灶,这些病灶可以是血行播散而来,也可以是支气管播散所致.常规X线胸片对这些结节灶播散来源的鉴别,主要依据其在肺野内的大致分布规律.双肺对称性分布,且为大小均匀的粟粒样病灶(即所谓三均匀)被认为是血行播散性[1];局灶性分布被认为是沿支气管播散的病灶.HRCT图像上,这些结节的分布是否与支气管分支相关;是否累及细支气管、小叶间隔以及小叶内间质对于鉴别病灶的播散方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HRCT图像上肺内结节性病灶的分布规律,以帮助判断结核灶的来源.
作者:柳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MSCT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CT特征性表现为: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内有沙砾样、小斑片状钙化,可有窦壁骨质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MSCT表现有特异性,对该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卢斌;覃罗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高血压是心血管领域常见的疾病之一,长期高血压将造成靶器官(心、脑、肾)结构改变和功能受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1].TCD有助于了解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病变的严重程度[2].现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TCD检查中的异常表现,探讨TCD检测高血压患者不同阶段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意义,以期对临床高血压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指导.
作者:柴青;叶丽丽;柳琳;田芳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