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平
目的:比较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之优缺点.方法:观察1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输尿管镜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疗效.采用钬激光碎石78例,气压弹道碎石82例.结果:钬激光碎石1次操作成功74例,1周内结石全部排净,没有并发症发生.气压弹道碎石1次操作成功72例,再次碎石6例,发生并发症6例.结论:钬激光较气压弹道碎石更优越.
作者:曾铁兵;邓小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病员的法律意识和对医疗的期望值也逐步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大量的新技术、新业务,先进仪器设备运用于临床,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由于工作性质原因,随时受到职业暴露、职业危害和职业环境影响.以上因素使护士在工作中自身存在巨大的压力和潜在不安全隐患.
作者:永利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因右胸疼痛,干咳不止,气促1月入院.查体:气管左偏,右中上肺叩实音,右中上肺呼吸音消失,下肺呼吸音减弱,心界向左偏.胸部X片示:右上胸腔可见一大小约15cm×12cm类圆形包块,纵隔左偏.MRI提示:右上胸腔见一巨大球形占位,大小约15cm×12cm×11cm,有一蒂自T2~3椎间孔发出,椎间孔增宽,T2椎管内见一约0.5cm大小类似信号影,纵隔左移.术前诊断:右上后纵隔巨大神经纤维瘤.于2004年7月18日在全麻下行手术切除.术中先从背部正中线切口进入椎管,见肿瘤来源于T2神经根.将T2神经根切断,然后从右侧胸部第5肋床后外侧切口进胸,术中分块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纤维瘤,术后肿瘤称重达2100g.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12天后康复出院.
作者:朱卫国;蒋宾;张勋柱;高怀畅;胡朝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轻度脑伤合并轻度酒精中毒的病人,共32例,恢复良好.重度脑伤或/和重度酒精中毒的病人,恢复良好12例,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救治包括积极的现场急救,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治疗酒精中毒和动态头部CT检查以明确脑损伤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取得较好预后.
作者:冉住国;李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常引起病人猝死,而且心室颤动自行转复非常少见.因此,重要的决定室颤患者生存的因素之一是:从室颤发生至得到除颤治疗的时间.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10~20秒内释放电击除颤,明显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死亡率.我院心内科于2003年3月成功安置了1例单腔ICD.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石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发生在中老年,由于轻微外伤而致颅内压增高及占位疾病.近年来外科治疗CSDH有多种方法,常用双孔或单孔钻颅引流术,并予置管体位引流,但仍复发率高.本组从1998年6月至2004年8月,采取微创手术:单孔锥颅冲洗,CO2置换术治疗CSDH 61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从云;廖仲舒;周秀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时的误诊原因与救治方法.方法:总结回顾国内报告的102例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并具有(AMI)样临床表现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102例,分析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理,讨论其诊断及误诊原因,鉴别诊断与救治方法.结果: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临床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结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动态分析患者心电图演变情况十分重要,冠状动脉造影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对两者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丽;杜一平;何江;林文果;罗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愈合不良的原因.方法:1992年5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对170例股骨干骨折采用了钢板内固定,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18个月.结果:发现骨不连、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共34例,占内固定治疗的20%.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应严格遵循内固定技术原则,术中对骨部血供的保护和对骨缺损部位的植骨,术后循序有效的功能锻炼是骨折满意愈合的重要保证.
作者:赵晨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两种检查方法对临床护理质量跟踪,探讨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的管理方法.方法:对某附属医院的4个临床科室进行每月定期护理质量大检查和不定期的护理质量检查两种方法,统一使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医院评审标准>评分,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技术操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消毒隔离和护理文件书写无差异,P>0.05.结论:主张护理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这样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珉甬;汪建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胆囊小隆起性病变是指超声所能显示的胆囊壁增厚或隆起的软组织病变.
作者:唐蓉;吴红樱;杨丽;胡蜀文;刘华丽;梁祯;刘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是一种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的分析理论.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归因理论是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 Heider)有关社会认识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社会心理学的内容.该理论是目前解释学习动机系统的理论.
作者:刘彬儒;高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麻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麻疹病毒所致.而肺炎是麻疹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麻疹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良好的护理和治疗的情况下,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
作者:罗金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闭孔疝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总结自1984年至2004年收治的47例闭孔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多数为女性(占89.3%),而且多为右侧闭孔疝(87.2%),术前不易确诊.所有疝入肠管均已坏死,术后1例死于心肺衰竭,随访的41例病人中,2例(占4.3%)术后3年发生对侧闭孔疝而再次手术,30例5年内无复发,结论:闭孔疝多发生于老年女性,一经发现应尽早手术,解除肠梗阻,恢复肠道通畅,并应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
作者:陈少云;刘世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念珠菌感染有上升趋势,白色念珠菌占临床念珠菌病的3/4,能尽快鉴定白色念珠菌将有利于指导治疗.厚膜孢子和假菌丝有助于鉴定,过去用沙堡弱琼脂培养基来培养,白色念珠菌的厚膜孢子和假菌丝形成较晚.为此我们对培养基进行改进,经改良的沙堡弱培养基能更快形成厚膜孢子和假菌丝,缩短了鉴定时间,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叶迎春;夏世萍;赵世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高压氧治疗是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反复认识才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压氧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中一个组成部分,同时氧舱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我院这种用氧气加压的单人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尤为重要.虽我院开展高压氧治疗已有20年,由于时时不忘安全管理,至今未有差错事故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们的经验和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陈丹;杨元碧;刘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诱发因素.方法:对56例糖尿病性脑梗死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6例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在临床特征、血脂及CT或MRI特征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病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有助于改善本病预后.
作者:唐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院近2年收治妇产科感染病例较多,现将由于感染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报道如下.
作者:邱义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多潘立酮多虑平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用多潘立酮、多虑平联合治疗和多潘立酮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多潘立酮多虑平联合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83.6%,多潘立酮组有效率仅为51%(P<0.01),治疗结束后1~3个月随访,两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潘立酮多虑平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不影响肝肾功能,病人易于接受.
作者:李世东;黄兴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PNP法测定血清α-岩藻糖苷酶(AFU)自动分析方法.方法:根据测定条件的优化实验采用AFU作用于以CPNP为底物的连续监测法直接测定.结果:批内CV<4.8%,批间CV<6.8%,总CV<5.9%,回收率达101.8%,线性:0~313U/L(Y=0.9945X+1.1233r=0.9954);加入TG<4.6mmol/L,BIL<171μmol/L;Hb<100g/L;UA<440μmol/L时无显著干扰.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快速,适合全自动分析.
作者:袁平宗;李传达;张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维U颠茄铝胶囊Ⅱ中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等成分以控制产品质量.方法: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薄层色谱法,以硅胶G薄层板为固定相,醋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7∶2∶1)[1]为展开剂鉴别维U颠茄铝胶囊Ⅱ中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等成分.结果:本薄层色谱法得到分离度和重现性好的薄层色谱.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可靠、易行,可作为维U颠茄铝胶囊Ⅱ的薄层色谱法鉴别.
作者:陈菊;王中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