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因子Midkine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张青云;杨敏;王雅明;徐建军

关键词:RT-PCR, Midkine,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摘要:目的: 克隆细胞因子midkine(MK)基因,表达其融合蛋白,制备抗MK单克隆抗体(mAb)并检测MK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MK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从人肾癌组织mRNA中扩增人MK cDNA分子.将其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MS2-MK融合蛋白.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用传统的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筛选、克隆化并制备mAb腹水.用ELISA法分析其Ig亚类,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MK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地克隆出MK基因并表达了MS2-MK融合蛋白.通过免疫和筛选,获得2株分泌小鼠抗人MK mAb的杂交瘤细胞,其分泌的mAb的Ig亚类分别为IgG1和IgG2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2株mAb与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胃癌组织呈强阳性反应.结论:在原核细胞中获得MS2-MK融合蛋白的表达,并制备出抗MK的mAb,为研究MK的生物学活性提供了条件.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E1A激活基因阻遏子的表达、抗体制备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目的: 构建人E1A激活基因阻遏子(human cellular repressor of E1A-stimulated gene,hCREG)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纯化重组的hCREG融合蛋白并制备兔抗hCREG抗体.探讨hCREG蛋白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克隆株(HITASY)中的表达、定位.方法:用PCR技术,扩增hCREG并构建pGEX-4T-1/hCREG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重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hCREG融合蛋白.以GST-hCREG为抗原,制备兔抗人GST-hCREG的抗血清,并通过蛋白A和GST亲和层析纯化.用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去血清培养前后HITASY细胞中hCREG蛋白的表达及定位;用BrdU染色观察分泌型hCREG蛋白对HITASY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经鉴定证实构建的重组质粒正确.诱导后pGEX-4T-1/hCREG菌株可表达大量的GST-hCREG融合蛋白,层析纯化后其纯度达90%.Western blot检测表明,纯化的兔抗hCREG抗体可与hCREG蛋白特异性结合.ELISA测得该抗体的效价>1∶10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显示,去血清培养诱导的HITASY细胞中hCREG蛋白的表达增加且定位在核周围.BrdU染色表明,hCREG可明显抑制HITASY细胞增殖.结论:成功地获得兔抗hCREG抗体.证实去血清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CREG蛋白的表达上调.表达的hCREG蛋白可抑制HITASY细胞增殖,提示hCREG可能参与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作者:韩雅玲;刘海伟;闫承慧;康建;王效增;胡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BirA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活性鉴定

    目的: 构建生物素-蛋白连接酶(BirA酶)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BirA酶.方法:用PCR法扩增BirA酶基因.将PCR产物克隆入pGEX-4T-2中构建BirA酶-GST融合蛋白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BirA.经测序验证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采用谷胱苷肽-琼脂糖层析柱进行纯化.以带有生物素酶底物肽(BirA substratepeptide,BSP)的HLA-A2-肽复合物为底物,用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的生物素化活性. 结果:构建了pGEX-BirA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Mr为61 300 的BirA酶-GST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经谷胱苷肽-琼脂糖层析柱纯化后,得到N端带有GST标签的BirA酶蛋白. ELISA和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表达产物能使HLA-A2-肽复合物生物素化. 结论: 成功地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BirA酶,为研究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有效的制剂.

    作者:李青;吴雄文;熊敏;翁秀芳;卢小玲;梁智辉;龚非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病毒白细胞介素-10的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

    目的:构建病毒白细胞介素IL-10(vIL-10)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以EB病毒B95-8细胞培养上清为模板,用PCR扩增EB病毒BCRF1基因.PCR产物经EcoR I和Xho I双酶切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在IPTG诱导下表达目的蛋白.结果: 以终浓度为100 靘ol/L的IPTG于30℃诱导6h后,重组菌可高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24 000的His-vIL-10融合蛋白.结论:成功地克隆vIL-10的编码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为制备抗vIL-10单克隆抗体(mAb)、分析vIL-10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了条件.

    作者:连云宗;李极品;吴玉水;程烽;朱忠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分泌型ICOS-mIg重组融合蛋白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目的: 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重组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mIg融合蛋白的分泌型表达,并对其灵敏度、特异性及线性检测范围进行评价.方法: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制备重组ICOS-mIg融合蛋白.以羊抗小鼠IgG 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马抗小鼠IgG为检测抗体,通过配对试验、方阵滴定试验及绘制mIgG浓度与A450值的标准曲线,建立定量检测重组ICOS-mIg融合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 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的线性范围为7.8~500 μg/L,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 y=-0.7864+1.1635 log(x),R2=0.9911,P<0.0001.应用该方法可快速检测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重组ICOS-mIg融合蛋白的分泌量.结论:建立了一种可快速定量检测重组ICOS-mIg融合蛋白分泌表达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该法灵敏、准确、快速、实用性好,对优化ICOS-mIg融合蛋白表达细胞的筛选和大规模制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健;沈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关节中浸润的T细胞TCR Vβ克隆型分析

    目的: 研究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关节中局部浸润的T细胞TCR Vβ克隆型.方法:用II型胶原(CII)诱导Lewis大鼠发生关节炎后,经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的变化.提取CIA大鼠关节组织的总RNA,通过RT-PCR/SSCP方法分析大鼠两后肢足关节中TCR Vβ克隆型的一致率.将CIA大鼠脾淋巴细胞转移至同系正常大鼠,观察发病情况.结果:从注射CII的第30天起,大鼠后爪出现红、肿等症状.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正常大鼠相比较,CIA大鼠外周血CD8+T细胞的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CD4+ T/CD8+ T的比值大于2(P<0.01),提示CIA大鼠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调.CIA大鼠两后肢足关节中聚集的TCR Vβ克隆型的一致率,以TCR Vβ5.2和8.2高,分别为78.89%和72.23%.脾淋巴细胞转移试验显示,受者发病的大鼠关节中,出现与供者CIA大鼠一致的TCR Vβ克隆型条带,表明关节局部聚集的TCR Vβ克隆型与关节炎(RA)的发病有关.结论: CIA大鼠关节局部存在以TCR VVβ5.2和8.2为主的致病性的T细胞TCR Vβ克隆型,可将其作为治疗CIA的靶物质,进行实验动物RA治疗的研究.

    作者:张新梅;赵文明;李蕴;刘振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ⅡTA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增强荷肝癌小鼠抗瘤效应

    目的: 探讨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 Ⅱtransactivator)CⅡTA基因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上调作用,为肝癌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从小鼠骨髓中大量扩增DC,并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小鼠CⅡTA(mCⅡTA)基因转入DC中,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转染前、后DC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CD80、 CD86的表达.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将荷肝癌小鼠分为4组,第1组:分别于肝癌组织块周围注入PBS; 第2组: 未转入mCⅡTA基因的DC; 第3组: 转入mCⅡTA基因的DC; 第4组:转入mCⅡTA基因并经H22肿瘤抗原刺激的DC.每周1次,连续接种3 wk,连续7 wk动态测量肝癌的大小,观察转染mCⅡTA基因对荷肝癌小鼠抗瘤效应的影响.结果:转染mCⅡTA基因使DC上MHC-Ⅰ/Ⅱ分子的表达率由74.2%/66.7%明显上调为93.6%/91.4%;CD80/CD86的表达率由52.3%/60.5%明显上调为89.7%/91.5%(P<0.05).免疫接种后,第4组荷肝癌小鼠肝癌组织块的平均面积明显小于第1、 2、 3组(在第3、 4、 5、 6、 7周时,与第1、 2组相比较,P<0.05;在第5、 6、 7周时与第3组相比较,P<0.05). 结论: 转入mCⅡTA后,DC表面MHC-Ⅰ/Ⅱ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率明显上调,DC的抗瘤效应增强.本研究为将DC应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欧启水;林琪;兰斌;郭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抗PH-SA单克隆抗体相对亲和力的测定

    抗金葡菌多肽(PH-SA)是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信息素(pheromone)和大肠杆菌Ia(colicin)人工合成的新的蛋白质工程多肽(pheromonicin),主要是针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e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及其他致病菌的新型生物信息导向抗菌药物.

    作者:肖毅;梅其炳;侯颖;周四元;丘小庆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正常人IgG类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反应特性分析

    目的: 分析纯化前后正常人血清IgG类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角蛋白的反应型式,探讨血清非IgG成分对自身AK autoAbs结合特性的影响.方法: 用间接ELISA检测正常人血清IgG类AK auto Abs纯化前后的滴度,Westernblot检测全血清和纯化IgG对自身角蛋白的反应特征.结果: 纯化前不同个体血清中IgG类AK auto Ab的滴度差异很大,反应型式高度异质;纯化后IgG的AK auto Ab滴度较纯化前明显升高.Western blot分析显示纯化后的IgG类AK autoAb识别的角蛋白成分条带增加,反应性增强,且个体之间的反应型式趋于一致.结论: 血清中IgG类AK autoAbs的反应型式受一些非IgG成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个体之间高度一致的反应型式提示产生IgG类AK autoAbs的B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受正常机体一组自身抗原(角蛋白)的选择,而与机体接触的外来抗原无关.

    作者:党育平;李巍;李承新;夏汝山;孙林潮;刘玉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IFN-α协同全反式视黄酸诱导HL-60细胞增殖分化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全反式视黄酸(ATRA)与IFN-Α联合诱导L-60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10-7mol/L的ATRA以及2×106 U/L的IFN-α单独和联合处理 HL-60细胞后,采用POD-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HL-60细胞的凋亡,通过计算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检测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及诱导分化;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细胞悬液中ATRA的含量;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细胞色素CYP26的表达.结果:ATRA和IFN-α均能诱导L-60细胞分化、 抑制其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且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IFN-α+ATRA联合处理组的细胞悬液中,ATRA的水平明显高于单纯ATRA处理组(P<0.05).ATRA处理组CYP26表达的水平明显高于IFN-α单独处理(p <0.05)结论:ATRA+IFN-α诱导 HL-60细胞的分化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可能是由于IFN-α抑制了L-60细胞内CYP26的表达,导致ATRA代谢速率减慢,使之保持了有效作用浓度所致.

    作者:刘长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组人源抗HBsAg Fab的糖基化分析

    目的: 分析重组人源抗HBsAgFab的糖基化.方法: 应用PAS糖染色法和经酶切糖苷酶H去糖基后,用MALDI-TOF-MS质谱仪对重组人源抗HBsAgFab的糖基化进行分析.结果: PAS染色法的结果显示,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的重组人源抗HBsAgFab呈淡红色.用质谱仪测定P. pastoris表达的经内切糖苷酶H去糖基后的重组人源抗HBsAg Fab的相对分子质量(Mr),从50678.49降低到49 245,相差1 433.49(约相当于少了8个甘露糖基).结论: P. pastoris表达的重组人源抗HBsAgFab,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低糖基化的蛋白,为深入研究其性质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邓宁;向军俭;唐勇;王宏;粟宽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Tat-p53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转导活性

    目的: 原核表达野生型p53与Tat PTD (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的融合蛋白,检测TatPTD介导p53进入肝细胞的效率. 方法: 利用RT-PCR方法从A549细胞系中分离野生型p53基因,将该基因分别克隆入pTAT-HA和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LysS内诱导表达并进行纯化.以纯化的p53蛋白经腹腔免疫BALB/c小鼠,制备高效价的抗血清.将Tat-p53融合蛋白加入HepG2细胞培养上清,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at-p53融合蛋白导入HepG2细胞的效率. 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含有野生型p53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了Tat-p53融合蛋白及p53蛋白,制备p53特异的抗血清,证实Tat-p53可以高效的转入HepG2细胞内.结论:Tat-p53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为应用Tat-p53融合蛋白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丁劲;刘军;黄豫晓;李英辉;陈俊;赵亚;薛采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抗SARS-CoV重组纤突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对其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许多研究表明,SARS-CoV的S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为其主要抗原,在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并介导病毒经膜融合进入细胞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秦宇;李梅;刘中华;石立莹;毛乃颖;许文波;李晓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小板对ECV304细胞PTA1表达和PDGF释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小板对妊高征患者血清刺激下的ECV304细胞(ECV304)表达人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TA1)和释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影响.方法:①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观察血小板与妊高征患者血清刺激的ECV304细胞孵育前后PTA1的表达.②用ELISA方法检测血小板与妊高征患者血清刺激的ECV304细胞孵育前后PDGF的量.结果:①血小板与妊高征患者血清刺激(24 h、 48 h)的ECV304细胞孵育后PTA1表达的百分率(6.32%、4.13%)明显低于对照组(15.51%、 5.64%)(P<0.05).②妊高征患者血清刺激ECV304细胞8 h、 24 h、 48h释放PDGF的量(1 593、 2 625、 2 175 ng/L)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235、 405、 133.5ng/L)差异显著(P<0.01).③血小板与妊高征患者血清刺激的ECV304细胞孵育后,24 h、 48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DGF-B的量又进一步增加(3 266、 2 360 ng/L),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ECV304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黏附可能是通过PTA1分子发挥作用的,同时导致了PDGF的进一步释放.

    作者:李常玲;许瑞环;张洪德;尹学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复方木鸡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木鸡冲剂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8例服用复方木鸡冲剂及护肝药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治疗组,31例仅用护肝药物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3月后临床症状改善率、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部分免疫学指标、血常规及超声诊断参数的变化.结果: 复方木鸡冲剂可明显改善患者多项检测参数,包括ALT、 AST、 r-GT、 HA、 LN、PCⅢ、 IgG、 r-球蛋白、 AFP、血小板、脾厚度和肝光点异常率,部分作用较为持久.结论: 复方木鸡冲剂具有保护肝细胞、抑制肝纤维化、降低AFP水平和减轻脾肿大的作用,对慢性乙肝有良好疗效.

    作者:韩捷;陈海燕;沈培辰;解慧;吴振彪;王维东;冷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组基因c-Aβ-c的构建及其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

    目的: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HGhis/c-Aβ-c,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融合蛋白c-Aβ-c的免疫原性,为阿尔茨海默病(AD)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PCR法,分别扩增编码HBcAg的1~71、88~144氨基酸的基因片断(HBc1~71和HBc88~144),以及编码淀粉样肽Aβ1-42的基因.将后者连接于HBc1~71和HBc88~144之间,构建重组质粒pGEMEX/c-Aβ-c,并将重组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HGhis中,构建表达质粒pHGhis/c-Aβ-c,通过温度诱导表达.用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以融合蛋白经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结果: 经酶切鉴定、DNA序列测定证实,融合基因重组于表达质粒之中,表达质粒与理论设计相符.诱导表达后,表达蛋白约占细菌沉淀的16%.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其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可达1∶16 000,且检测不到抗-HBcAg抗体.结论: c-Aβ-c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作者:冯改丰;胡海涛;李月英;韩华;王全颖;杨广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人类微小病毒B19结构蛋白VP2的重组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 制备特异性的抗人类微小病毒B19单克隆抗体(mAb)杂交瘤.方法:采用PCR从B19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中扩增编码VP2蛋白的基因,经克隆、测序确认后,再分别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以从SDS-PAGE凝胶中回收的原核表达产物免疫BALB/c小鼠,制备可分泌特异性B19mAb的杂交瘤细胞.以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后,筛选单细胞表达克隆,将真核表达产物与用原核表达产物为免疫原制备的mAb反应.结果:从患者血清标本中扩增出了1 665 bp长的DNA,测序结果证实为vp2基因.将该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中后,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后,在Mr约为6 000处可见1条明显的表达带.Western blot的结果表明,该电泳带与B19患者的血清呈特异性免疫反应.以从SDS-PAGE凝胶中回收的表达产物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克隆化,获得2株分泌特异性的抗VP2 mAb的杂交瘤细胞.以这2株杂交瘤细胞制备的腹水可与SDS-PAGE凝胶Mr 6000的蛋白条带也出现很强的免疫反应.用ELISA证明以Vp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的CHO培养上清,也与筛选到的mAb呈阳性反应.结论:成功地制备抗VP2的mAb,为进一步研制可用于B19病毒感染早期免疫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庆生;薛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人Toll 样受体-9胞外区N端蛋白的表达及其抗体的制备

    目的: 构建人Toll 样受体-9(hTLR-9)基因5′端序列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以表达的hTLR-9-N免疫小鼠制备抗体.方法: 构建 hTLR-9 基因5′端(707~1 167 bp)的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融合表达质粒pET32a-hTLR-9-N.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在0.5 mmol/L IPTG诱导下表达.表达产物用SDS-PAGE 进行鉴定.以8 mol/L 尿素溶解的包涵体作为免疫原,免疫昆明种小鼠制备抗hTLR-9-N的抗体.结果:融合表达质粒pET32a-hTLR-9-N在E.coli BL21 (DE3)中以相对分子质量(Mr)为31 000的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证明hTLR-9-N在大肠杆菌中得到正确表达.表达的目的蛋白初步纯化后的纯度达90%以上;以hTLR-9-N为抗原制备的抗血清效价为1∶25 600; 该抗血清可以与转染后稳定表达全长hTLR-9的HEK293细胞产生结合反应.结论: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hTLR-9 N末端蛋白,制备的抗hTLR-9-N抗体可特异性结合表达全长hTLR-9的真核细胞.

    作者:李军;赵文忠;江海燕;朱平;富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抗PAI抑制作用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t-PA活性不被PAI-1抑制的新一代t-PA突变体.方法: 根据t-PA的结构特点,去除t-PA分子中的指状区、表皮生长因子和Kringle1区,以含全长t-PA编码区序列的pUC18质粒为模板,经PCR扩增编码氨基酸1~3和176~527位的截短式t-PA DNA序列; 并将该t-PA分子中的PAI-1结合位点,即第373~384位核苷酸(AAG CAC AGG AGG)突变为(GCG GCC GCG GCG),相应的氨基酸KHRR则变为AAAA.结果:测序证实,t-PA突变体的DNA序列正确,将其克隆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蛋白占总菌体蛋白的30%,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蛋白质变性、复性,得到有活性的t-PA突变体.t-PA突变体与PAI-1反应后t-PA的活性未受到抑制.结论:t-PA突变体可能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等血栓性疾病的强效且剂量要求低的新型生物工程药物.

    作者:朱美财;占志;王雅静;刘成刚;石缨;蔡庆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HLA-A, -B及-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白血病易感性的关联

    目的: 探讨甘肃汉族人群中白血病的易感性与HLA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PCR-SSO),对57例白血病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HLA-A、 -B及-DRB1基因分型.结果: 在等位基因HLA-A、 -B及-DRB1中,白血病患者的HLA-A01、 -B38及-DR15基因的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HLA-A11及-DR03基因的基因频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甘肃省汉族人群基因HLA-A01、-B38及-DR15对白血病具有遗传易感作用; 而基因HLA-A11和-DR03对白血病具有遗传拮抗作用.

    作者:周兰霞;赵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联合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和抗结核杆菌抗体对结核病的临床意义

    为了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结核杆菌抗体(TB-Ab)在结核病病情转归中的意义,我们对60例痰菌阳性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TNF-α和TB-Ab分别进行了定量及定性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做了评价.

    作者:闫伯强;胡天勇;杨宜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主管: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主办: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