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资;尹长城;林正红;王祥斌;刘晶;管华诗;黄华樑
目的:通过分步整合,用巴氏毕赤酵母表达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mAb)HAb18的嵌合Fab(cFab)片段.方法:将抗人肝癌mAb cFab/HAb18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Fab中的CL和Fd段基因,分别亚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K和pPICZαA中,构建重组质粒pPIC9K/CL和pPICZαA/Fd并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pPIC9K/CL和pPICZαA/Fd分步整合到酵母菌GS115的染色体上,经G418和Zeocin筛选高拷贝的转化子及鉴定Mut表型后,用含5mL/L甲醇的培养基诱导表达.结果:成功地表达抗人肝癌mAb HAb18的cFab,表达水平为26mg/L.Western blot鉴定证实,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与HAb18结合的活性和特异性.结论:cFab/HAb18在巴氏毕赤酵母获得表达,为对其进一步大规模的生产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董红霖;邢金良;安家泽;杨向民;姚西英;窦科峰;陈志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构建含有FRT序列的CHO/dhfr-工程细胞株,并在此细胞株中用定点整合系统表达抗基孔肯亚病毒人-鼠嵌合抗体.方法:首先克隆FRT序列与HBsAg的融合基因FRT-HBsAg,然后将FRT-HBsAg亚克隆到pCI-neo的MCS中,构建表达载体pCI-FRT-HBsAg.以此载体转染CHO/dhfr-细胞,用1g/L的G418筛选抗性克隆.检测抗性克隆HBsAg的表达,筛选表达量高的克隆作为宿主细胞株,命名为CHO/dhfr-FRT+.将表达质粒pA-FRT HFLF和pOG44以1:9的质量比混合,取2μg转染CHO/dhfr-FRT+.转染48h后,换选择培养基(撤掉H、T)用96孔板进行克隆化,2wk后对长成的单克隆进行检测.筛选正确整合到CHO/dhfr-FRT+细胞中FRT位点的克隆,并不断提高MTX的浓度,进一步筛选表达量更高的克隆.在MTX的浓度为2×10-7mol/L时,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其后的表达量为5mg/L.对此细胞株扩大培养后,收集上清并纯化,以纯化的嵌合抗体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和抗原结合活性的检测.结果:构建了高转录活性位点整合FRT序列的CHO/dhfr-细胞株,并在此细胞株中表达抗基孔肯亚病毒人-鼠嵌合抗体,表达量为5mg/L.结论:构建了含有FRT序列的CHO/dhfr-工程细胞株,并在此细胞株中用定点整合系统表达抗基孔肯亚病毒人-鼠嵌合抗体,为用此系统表达抗体分子和其他蛋白分子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建民;陈薇;贾秀杰;安小平;李冰;樊英茹;童贻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确定抗人CD38分子单克隆抗体(mAb)1C6识别的抗原表位所在区域.方法:分别构建缺失人CD38不同表位的重组质粒,用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蛋白电泳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1C6不能识别缺失第220~241位氨基酸的D4片段,而对其他的缺失突变体均可识别.结论:mAb 1C6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位于CD38分子胞外段第220~241位氨基酸.
作者:温新宇;胡美茹;黎燕;戚中田;沈倍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及其mRNA在妊高征和正常妊娠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检测10例妊高征和1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妊娠的胎盘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的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两种组织中HIF-1α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妊娠胎盘组织相比较,妊高征胎盘组织中HIF-1α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HIF-1α在妊高征胎盘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与妊高征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有关.
作者:吴维光;姚元庆;李东红;于月成;范小斌;张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培养的大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RTECs)是否表达IL-18Rα和IL-18RβmRNA.方法:以肾小管节段贴块法进行原代RTECs的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细胞的类型,用RT-PCR检测RTECs中IL-18RαmRNA及IL-18Rβ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证实,原代培养的细胞均为RTECs,并表达IL-18RαmRNA和IL-18RβmRNA.结论:在RTECs中有IL-18RαmRNA和IL-18RβmRNA的表达,为探讨IL-18R在肾间质纤维化中提供了实验依据的作用.
作者:杜胜华;刘华锋;唐德燊;陈孝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制备高效价的鼠源性抗人μ链单克隆抗体(mAb),并建立可用于感染性疾病早期血清学诊断的ELISA捕捉法.方法:以人IgM全分子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法筛选及克隆化,建立可稳定分泌抗μ链mAb的杂交瘤细胞株.mAb的特性(效价、Ig亚类、特异性及相对亲和力)采用ELISA及Western blot法鉴定.以纯化的mAb包被建立ELISA捕捉法,并用于可疑乙脑患者标本中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结果:筛选到1株可稳定分泌抗人μ链mAb的细胞株2E5.mAb腹水的ELISA效价为1×10-6,Ig亚类(型)为IgGl(κ),相对亲和力为1×1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Ab2E5仅与IgM的μ链结合,Mr为75000.以辛酸-硫酸铵法纯化的mAb2E5包被,建立了ELISA捕捉法,用于30份乙脑患者血清IgM的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良好.结论:成功地制备1株抗人μ链mAb2E5,建立了可用于感染性疾病早期血清学诊断的ELISA捕捉法.
作者:杨敬;丁天兵;任君萍;宋建华;马文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短发夹RNA(shRNAs)对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编码针对hTERT的shRNA的寡聚核苷酸克隆入哺乳细胞shRNA表达载体pUC18U6形成pUC18U6ht,然后以脂质体法转染人HepG2细胞.被pUC18U6和表达抗绿色荧光蛋白shRNA的pUC18U6GFPsir转染的HepG2细胞作为对照.转染细胞的hTERTmRNA以实时定量RT-PCR定量测定.结果:与对照相比,shRNA可使hTERTmRNA的水平降低49%(P<0.05).结论:shRNAs抑制了hTERT的表达.
作者:郭颖;宋天保;吴静;赵艳;李歧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构建鸡白细胞介素-2(IL-2)真核重组表达质粒,体外鉴定其能否表达.方法:将鸡IL-2cDNA(RT-PCR法获得),克隆入真核高效表达质粒pcDNA3.1(+)中,构建pcDNA-IL-2重组表达质粒.PCR和双酶切的方法鉴定克隆的正确性.然后构建pcDNA-IL-GFP重组表达质粒(即GFP基因与IL-2的一段上游基因融合表达),PCR方法鉴定克隆的正确性.脂质体法转染COS-1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结果:正确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DNA-IL-2和pcDNA-IL-GFP.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很强的绿色荧光.结论:鸡IL-2克隆和表达成功.为下一步用重组质粒pcDNA-IL-2免疫BALB/c小鼠,研制鸡IL-2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作者:提金凤;郝贵杰;张艳梅;邵卫星;彭大新;刘秀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与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ALTSL)联合靶向治疗荷H22瘤小鼠的协同作用,并探讨其抑瘤作用的机制.方法:以荷H22瘤小鼠的瘤重为指标,评价药物的抑瘤活性.以荷H22瘤小鼠的存活天数计算生命延长率.以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NK细胞的杀伤活性.以MTT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及p53、Fas、FasL和caspase-3的表达.用RT-PCR法测定IL-2mRNA及IL-12mRNA的表达.镜下观察荷H22瘤小鼠肿瘤、心、肝及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rhIL-2+ALTSL的抑瘤率显著高于单用ALTSL,分别为73.5%和67.0%;ALTSL和rhIL-2+ALTSL均可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P<0.05~P<0.01)与对照组和游离阿霉素(FADM)组相比较,ALTSL组N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加,rhIL-2+ALTSL组NK细胞的杀伤活性更高.与FADM组比较,rhIL-2+ALTSL组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明显提高(P<0.01).应用ALTSL组和rhIL-2+ALTSL组均可增强脾细胞中IL-2mRNA和IL-12mRNA的表达,但后者的增强作用高于前者.病理切片检查显示,热敏脂质体配合肿瘤局部加热,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联合应用rhIL-2肿瘤组织溶解,细胞破碎,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结论:ALTSL能提高ADM的抑瘤效果,降低ADM心肺的毒性.rhIL-2+ALTSL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激活并增强T细胞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发挥协同作用.
作者:董兰凤;梅和珊;宋淑霞;吕占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制备抗神经细胞突起生长诱向因子(β-Netrin)的多克隆抗体(pAb)和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应用GoldKey软件分析人β-Netrin C末端结构域氨基酸的序列(共114个氨基酸),确定抗原表位并人工合成多肽.然后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将合成肽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常规融合,依次进行HAT选择培养,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并克隆化.对分泌的mAb的效价、Ig亚类(型)及特异性,分别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同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另外,以偶联的分子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β-Netrin的pAb,用Western blot鉴定其特异性.结果:以确定的此16个氨基酸的序列NH2-FRGKRT-LYPESWTDRG-COOH作为抗原表位,以人工合成多肽与BSA偶联作为免疫原,获得3株可稳定分泌特异性抗β-NetrinmAb的杂交瘤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这3株抗体均能特异性地识别细胞中的抗原.另外,制备了高效价的抗β-Netrin的pAb,并能特异性地识别原核表达的β-Netrin蛋白.结论:采用人工合成多肽作为半抗原成功地制备出抗β-Netrin的pAb和mAb.
作者:余利红;高艳;王利红;韩洪彦;孙志贤;张成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提高抗肝癌靶向超抗原SEA(D227A)的产量和稳定性,构建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靶向超抗原分子scdsFvSEA(D227A).方法:构建scdsFv-SEA(D227A)表达质粒,用IPTG诱导其在大肠杆菌BL21plusS表达.包涵体经洗涤和复性后,用Q Sepharose HP和Hiprep26/60Sephacryl S-200HR纯化.纯化蛋白经AMS烷化处理并结合PAGE电泳来检测二硫键形成情况,并通过ELISA和MTS分别检测重组蛋白与肝癌细胞的结合活性、稳定性和细胞杀伤活性.结果: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通过复性及Q Sepharose HP离子交换柱和Hiprep 26/60Sephacryl S-200H凝胶过滤两步纯化后,获得目的蛋白,每升诱导菌液的产量高达60mg.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相比与单链抗体靶向超抗原和二硫键抗体靶向超抗原SEA,二硫键抗体靶向超抗原在不影响结合活性和杀伤效果的情况下,稳定性有了较大提高.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稳定的免疫毒素和提高其产量的方法,为hscFv25抗体靶向超抗原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他低稳定性或低产量抗体的改造提供了借鉴的方法.
作者:郝淮杰;郑玉玲;余多慰;马茹;姜永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体外折叠形成可溶性HLA-G1-抗原肽复合物,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以原核表达的可溶性HLA-G1的重链及轻链β2m,与人工合成的抗原九肽体外进行共折叠复性.将折叠产物通过Sephadex G-75层析柱纯化,经Western blot进行构象鉴定.探讨可溶性HLA-G1分子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活化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折叠产物可与mAb W6/32特异性结合,在Western blot的鉴定中呈阳性反应.可溶性HLA-G1可有效地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T细胞的增殖,促进活化T细胞发生凋亡.结论:体外折叠成功地形成可溶性HLA-G1-抗原肽复合物,该复合物具有抑制NK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
作者:杨敬宁;吴雄文;梁智辉;韩军艳;黄亚非;龚非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用小鼠制备抗兔BK通道β亚基的抗血清.方法:采用RT-PCR扩增编码兔BK通道β亚基胞内段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GST-β亚基融合蛋白.以从PAGE凝胶上切下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血清.用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抗血清的特异性.结果:用RT-PCR扩增出约300bp的兔BK通道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扩增的序列与已发布的新西兰大白兔骨骼肌BK通道的序列完全一致.在E.coli DH5α成功地表达Mr约为37000GST-β亚基融合蛋白.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证明,针对GST-β亚基融合蛋白的抗血清,不仅可特异性地识别GST-β,也可识别源于兔组织的β蛋白.抗血清的高滴度达1:128000.结论:克隆了编码兔BK通道β亚基胞内段的基因,并成功地获得可特异性识别新西兰大白兔BK通道β亚基的高滴度抗血清,为BK通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者:王亚蓉;魏经国;孙强;马克军;张孝勇;张艳霞;韩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比研究70岁以上老年和30~49岁成年患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术后炎性损伤的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外科在2003-10~2004-10期间,实施CPB心脏手术的患者36例(≥70岁的老年患者和30~49岁成年患者各18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患者手术诱导后、CPB结束后和手术结束后24h,分别采集血样,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和IL-8的含量.结果:老年患者中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11.1%),成年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手术结束24h后,老年患者较之成年患者血浆TNF-α、IL-6和IL-8的含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70岁以上老年患者CPB心脏手术后24h炎性损伤明显比成年患者严重,因此,设法减轻CPB术后的炎性损伤,或许对提高老年患者心脏手术的疗效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侯晓彬;刘沙;易定华;肖明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B淋巴细胞刺激物(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也称为BAFF、TALL-1、THANK及zTNF4)是1999年发现的TNF超家族中的新成员,与该超家族中的多数成员一样也表达于淋巴组织中,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BLyS作为B细胞的共刺激物,不仅参与了体液免疫的调控,如果强烈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并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1-3];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可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4].因此,BLyS的异常表达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引起一些相关的免疫性疾病.
作者:石晓娟;毛伟平;张双全;姜平;赵洁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用培养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时,可采用两种方法:细胞爬片和石蜡切片.虽然细胞爬片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但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抗体的结合部位位于细胞核时,由于细胞膜的障碍、穿透效果不佳;贴壁不牢的细胞在染色振洗过程中可发生脱落.这样不仅可降低检测的敏感性,甚至可出现假阴性的结果.而用细胞石蜡切片则可克服上述缺点,扩大检测的范围.本研究中,我们将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2分别制作成细胞爬片和石蜡切片,用抗HCV核心蛋白的mAb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了HCV核心蛋白的表达,并对两种标本片检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作者:王文勇;邓南生;张志培;赵一岭;马福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制备抗结肠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进行初步的鉴定及功能研究.方法:将结肠癌细胞系或磨碎的结肠癌组织免疫小鼠,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采用活细胞周围花环形成的方法进行阳性克隆的筛选.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及酶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初步鉴定,并用抗体介导的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CDC)进行初步的功能研究.结果:获得了2株分泌抗结肠肿瘤相关抗原mAb杂交瘤细胞株3A12和6A8.流式细胞仪检测,2株杂交瘤分泌的抗体均能在结肠癌细胞系中均为阳性.普通石蜡切片及组织芯片的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2株mAb均在结肠肿瘤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率.2株mAb分别与靶细胞及补体作用后,对于靶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98.1%和42.4%.结论:成功地制备了2株识别结肠癌细胞表面抗原的mAb,在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海燕;朱勇;刘雪松;蓝天;宋朝君;王鑫;金伯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形成的体外微环境,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向神经元分化的机制.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提取BMSC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并用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鉴定.以绿色荧光染料PKH67标记BMSC后,将BMSC与神经细胞共培养以及用双层培养皿联合培养8d后,用免疫荧光检测BMSC是否分化为神经元.结果:将BMSC与神经细胞共培养后,BMSC出现神经元的形态特点,且有(32.72±2.56)%的神经元表达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BMSC自然分化组(对照组)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但用双层培养皿联合培养时,只有(4.87±0.79)%的BMSC表达NSE,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BMSC和神经细胞共培养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外培养时,神经细胞形成的局部微环境可促进BMSC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并且细胞间的紧密接触是诱导BMSC向神经元分化的重要条件.
作者:闰彬彬;王莉莉;乔俊峰;鹏海生;曹京艳;李呼伦;金连弘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制备抗人RANTES分子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初步鉴定,为研究RANTES分子的组织分布和功能提供实验手段.方法: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小鼠源性抗人RANTESmAb.用ELISA法鉴定腹水mAb的效价.用QFastFlow阴离子交换柱纯化mAb.用Western blot鉴定mAb的抗原结合活性.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RANTES分子在进行小肠移植术的大鼠移植肠组织中的分布进行鉴定.结果:获得4株分泌抗RANTESmAb的杂交瘤细胞株.间接ELISA法测定腹水mAb的效价均达1×10-6,3株mAb为IgG1亚类(κ),1株为IgG2b(κ).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3株mAb与人RANTES均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用3株mAb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显示,RANTES分子在进行小肠移植术的大鼠小肠腺上皮细胞胞质中呈高表达.结论:获得4株能特异性识别天然RANTES分子的mAb.大鼠小肠移植后其肠上皮细胞中可高水平地表达RANTES.
作者:康振华;王为忠;陈冬利;王春艳;朱参胜;杜俊峰;金伯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在胶原诱导的C57BL/6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在耐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的单个核及多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注射鸡Ⅱ型胶原免疫C57BL/6小鼠建立CIA模型.在CIA小鼠滑膜及滑膜-软骨交界处,用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TRAP+细胞的数量及细胞质内MMP的表达与软骨损伤的关系.结果:酶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TRAP+单个核及多核细胞增多的数量与CIA小鼠软骨的破坏程度呈正相关(rs=0.903,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RAP+细胞胞质内有MMP-2、9的表达,且表达的增多与CIA小鼠软骨的破坏程度呈正相关(rs=0.954,P<0.01).结论:在CIA小鼠病变关节增生的滑膜组织及浸润到软骨表面的滑膜组织中的TRAP+单个核及多核细胞可表达MMP-2、9,表达的增多与软骨的破坏呈正相关,这些细胞在关节软骨的损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雯;朱平;王彦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