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人CD38单克隆抗体抗原识别表位的初步研究

温新宇;胡美茹;黎燕;戚中田;沈倍奋

关键词:人CD38分子,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缺失突变
摘要:目的:确定抗人CD38分子单克隆抗体(mAb)1C6识别的抗原表位所在区域.方法:分别构建缺失人CD38不同表位的重组质粒,用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蛋白电泳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1C6不能识别缺失第220~241位氨基酸的D4片段,而对其他的缺失突变体均可识别.结论:mAb 1C6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位于CD38分子胞外段第220~241位氨基酸.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阳离子交换一步层析法纯化抗gp130单克隆抗体

    目的:建立从小鼠腹水中纯化抗gp130单克隆抗体(mAb)B-S12的一步层析方法.方法:小鼠mAb腹水样品经离心后,进行阳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检查了上样缓冲液的pH值和洗脱液的离子强度梯度对mAb纯度的影响.纯化后mAb的生物学活性用MTT比色法检测.结果:在pH4.0、20mmol/LHEPES缓冲液条件下上样,用0~1.0mol/L的NaCl梯度洗脱,可获得纯度超过90%的mAb B-S12,回收率为52%.纯化后的mAb对XG-2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建立的一步纯化方法操作简便,所得mAb的纯度高及生物学活性好.

    作者:马泓冰;庄羽美;徐颖;郁健锋;刘琳;李文香;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鸡白细胞介素-2(IL-2)真核重组表达质粒,体外鉴定其能否表达.方法:将鸡IL-2cDNA(RT-PCR法获得),克隆入真核高效表达质粒pcDNA3.1(+)中,构建pcDNA-IL-2重组表达质粒.PCR和双酶切的方法鉴定克隆的正确性.然后构建pcDNA-IL-GFP重组表达质粒(即GFP基因与IL-2的一段上游基因融合表达),PCR方法鉴定克隆的正确性.脂质体法转染COS-1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结果:正确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DNA-IL-2和pcDNA-IL-GFP.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很强的绿色荧光.结论:鸡IL-2克隆和表达成功.为下一步用重组质粒pcDNA-IL-2免疫BALB/c小鼠,研制鸡IL-2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作者:提金凤;郝贵杰;张艳梅;邵卫星;彭大新;刘秀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B淋巴细胞刺激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鉴定

    B淋巴细胞刺激物(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也称为BAFF、TALL-1、THANK及zTNF4)是1999年发现的TNF超家族中的新成员,与该超家族中的多数成员一样也表达于淋巴组织中,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调节具有重要作用.BLyS作为B细胞的共刺激物,不仅参与了体液免疫的调控,如果强烈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并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1-3];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可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4].因此,BLyS的异常表达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引起一些相关的免疫性疾病.

    作者:石晓娟;毛伟平;张双全;姜平;赵洁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PBMC中IL-8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8mRN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集20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A组)和15例正常人(B组)的PBMC.A组的每份PBMC分4组培养:A1组为空白对照,A2组和A3组分别加入100μmol/L及1mmol/L的非选择性PDE抑制剂茶碱,A4组加入选择性PDEⅣ抑制剂Rolipram.应用RT-PCR检测IL-8mRNA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用Western blot检测I-κB蛋白的含量.结果:(1)A1组PBMC中IL-8mRNA的表达及NF-κB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均显著高于B组;I-κB的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2)与A1组比较,A2组和A3组的PBMC中IL-8mRN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A4组IL-8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3)与A1组比较,A2组NF-κB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及I-κB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A3组的PBMC中NF-κB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下降(P<0.05),I-κB蛋白的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A4组PBMC中,NF-κB阳性细胞的百分率较A1组明显下降,I-κB蛋白的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COPD患者PBMC中IL-8mRNA的表达较正常增高,提示IL-8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选择性PDEⅣ抑制剂Rolipram可抑制IL-8基因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阳性细胞百分率的下降有关.非选择性PDE抑制剂茶碱对IL-8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作者:杨丹蕾;徐永健;李超乾;张珍祥;倪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胞壁表达Der p2的重组BCG对BALB/c小鼠Th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目的:观察接种以膜蛋白形式表达屋尘螨抗原Derp2基因的重组BCG(rBCG),对BALB/c小鼠Th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将rBCG和BCG经腹腔注射接种于6~8wk龄和新生BALB/c小鼠,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脾脏T细胞培养上清(STLCS)中IL-4、IFN-γ水平,用双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法测定脾脏细胞Th细胞亚群.结果:接种rBCG和BCG后,成年和新生小鼠血清和STLCS中IL-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IFN-γ水平显著升高;无论成年鼠还是新生鼠,在CD4+的脾脏细胞中,IFN-γ+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而IL4+细胞比例明显降低;此外,在两个年龄组小鼠,接种rBCG者脾细胞均产生了较BCG组更高水平的IFN-γ;同时,用rBCG免疫的两组小鼠脾脏CD4+IFN-γ+的细胞比例也明显高于BCG免疫各组.结论:无论rBCG还是BCG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均可诱导不同年龄BALB/c小鼠产生Th1免疫应答;表达在rBCG细胞壁上的Der p2被当成BCG的成分,为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抗原再次接触进一步刺激了Der p2特异性的Th1应答.这些结果表明,胞壁型抗原重组BCG可作为有效的疫苗,特异性地调节Th1/Th2平衡.

    作者:史皆然;张新海;师长宏;曹云新;吴昌归;李元;范雄林;戚好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小鼠肺内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肺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向气管内滴入博莱霉素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不同时期肺组织中CTGF蛋白的表达;用RT-PCR检测CTGF mRNA的表达;用酸水解法测定肺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在正常小鼠肺组织中,CTGF蛋白和其mRNA几乎不表达;而在模型组的肺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P<0.01).CTGF蛋白表达于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肺成纤维细胞,表达量与肺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92,P<0.001).结论:CTGF与肺纤维化的形成关系密切,CTGF检测可作为评价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一种灵敏的指标.

    作者:张雷;卢惠苹;赖国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Red蛋白抗血清的制备及其亚细胞定位研究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分别表达3种Red蛋白,并制备兔抗Red蛋白的抗体.方法:从λ噬菌体基因组中,通过PCR分别扩增gam、bet和exo DNA的全长序列.将PCR产物克隆入非融合表达载体pDH2中,构建Red蛋白的高表达工程菌.通过温敏诱导表达3种Red蛋白(Bet、Exo和Gam),用PACTE薄层扫描检测目的蛋白含量.用3种Red蛋白分别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并以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大肠杆菌中表达的Bet、Exo和Gam蛋白,分别占菌体总蛋白量的40.3%、49.2%和73.4%.3种抗血清的效价约为1:2000.Western blot分析显示抗血清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结论:成功地获得Bet、Exo和Gam3种蛋白,并分别制备了相应的抗血清.使用这3种抗血清,检测了3种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为研究Red蛋白的同源重组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晓楠;陈苏民;罗二平;黄勇;柴玉波;李云峰;陈南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抗人RANTES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目的:制备抗人RANTES分子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初步鉴定,为研究RANTES分子的组织分布和功能提供实验手段.方法: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小鼠源性抗人RANTESmAb.用ELISA法鉴定腹水mAb的效价.用QFastFlow阴离子交换柱纯化mAb.用Western blot鉴定mAb的抗原结合活性.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RANTES分子在进行小肠移植术的大鼠移植肠组织中的分布进行鉴定.结果:获得4株分泌抗RANTESmAb的杂交瘤细胞株.间接ELISA法测定腹水mAb的效价均达1×10-6,3株mAb为IgG1亚类(κ),1株为IgG2b(κ).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3株mAb与人RANTES均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用3株mAb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显示,RANTES分子在进行小肠移植术的大鼠小肠腺上皮细胞胞质中呈高表达.结论:获得4株能特异性识别天然RANTES分子的mAb.大鼠小肠移植后其肠上皮细胞中可高水平地表达RANTES.

    作者:康振华;王为忠;陈冬利;王春艳;朱参胜;杜俊峰;金伯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鼠β细胞素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目的:获得大量重组大鼠β细胞素并检测其活性.方法:用PCR法从大鼠肾组织中扩增534bp的β细胞素基因片段,并按读框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以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a-rBTC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在IPTG诱导下表达β细胞素蛋白,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结果: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中可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为20000的目的蛋白.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0%~30%.表达的目的蛋白与抗His标签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性.结论:大鼠β细胞素基因在PET表达系统中得到高效表达;蛋白复性后能有效地促进NIH3T3细胞的体外增殖.

    作者:安家泽;宋振顺;窦科峰;李开宗;韩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靶向超抗原SEA(D227A)分子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目的:提高抗肝癌靶向超抗原SEA(D227A)的产量和稳定性,构建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靶向超抗原分子scdsFvSEA(D227A).方法:构建scdsFv-SEA(D227A)表达质粒,用IPTG诱导其在大肠杆菌BL21plusS表达.包涵体经洗涤和复性后,用Q Sepharose HP和Hiprep26/60Sephacryl S-200HR纯化.纯化蛋白经AMS烷化处理并结合PAGE电泳来检测二硫键形成情况,并通过ELISA和MTS分别检测重组蛋白与肝癌细胞的结合活性、稳定性和细胞杀伤活性.结果: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通过复性及Q Sepharose HP离子交换柱和Hiprep 26/60Sephacryl S-200H凝胶过滤两步纯化后,获得目的蛋白,每升诱导菌液的产量高达60mg.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相比与单链抗体靶向超抗原和二硫键抗体靶向超抗原SEA,二硫键抗体靶向超抗原在不影响结合活性和杀伤效果的情况下,稳定性有了较大提高.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稳定的免疫毒素和提高其产量的方法,为hscFv25抗体靶向超抗原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他低稳定性或低产量抗体的改造提供了借鉴的方法.

    作者:郝淮杰;郑玉玲;余多慰;马茹;姜永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抗人c-erbB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异性鉴定

    目的:制备小鼠抗人c-erbB2mAb,并进行特异性鉴定.方法:应用计算机软件分析人源c-erbB2抗原表位,人工合成羧基端含优势表位的13肽,与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偶联后,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常规融合,依次经HAT选择培养、间接ELISA法、克隆化和免疫组化染色法筛选出稳定分泌抗天然人源c-erbB2mAb的杂交瘤细胞株.用交叉反应试验和阻断试验检测mAb的特异性.结果:获得1株可稳定分泌抗天然人源c-erbB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该mAb与已知的c-erbB2抗原阳性的乳腺癌标本起反应;与其他不表达c-erbB2分子的细胞不起反应.用合成的13肽阻断后,失去与c-erbB2抗原的反应性.结论:用合成的13肽作为免疫原成功地制备出1株抗c-erbB2的mAb.

    作者:宋淑霞;李妙颖;侯志宏;刘福英;吕占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白细胞介素-24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目的:构建人白细胞介素-24(hIL-24)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用PCR从质粒TRAP-IL-24中扩增hIL-24cDNA片段,并将该片段插入pGEX-KG原核表达载体中,实现插入基因的融合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采用MTT法检测GST-IL-24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酶切结果证实,成功地构建了pGEX-KG-IL-24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稳定的表达,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同预期值相一致.GST-IL-24融合蛋白能够抑制THP-1细胞的生长.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KG-IL-24,并在E.coli BL21中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GST-IL-24融合蛋白,为下一步研究人IL-24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瞿少刚;陈明;章晓联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碱性MAGE家族新成员restin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抗体制备

    目的:从维甲酸诱导的白血病细胞系HL-600中,克隆编码219个氨基酸的新基因restin,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制备抗血清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采用PCR技术,以维甲酸诱导的白血病细胞的cDNA为模板,扩增出restin的编码区.将其克隆人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经过温度诱导获得restin表达蛋白.利用SDS-PAGE纯化的目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该蛋白的抗血清.以该抗体做间接免疫荧光,初步观察restin在COS-7细胞内的表达分布.结果:大肠杆菌中表达的restin蛋白的Mr为26000.将其初步纯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的抗血清,用Western blot检测其效价为1:800.间接免疫荧光显示,restin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结论:成功地制备抗restin的抗体,为进一步研究restin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细胞内亚定位以及信号转导通路提供了前提条件.

    作者:路凡;杨辉;王孝功;蒲勤;李毅;赵文明;赵忠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兔BK通道β亚基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

    目的:用小鼠制备抗兔BK通道β亚基的抗血清.方法:采用RT-PCR扩增编码兔BK通道β亚基胞内段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GST-β亚基融合蛋白.以从PAGE凝胶上切下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血清.用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抗血清的特异性.结果:用RT-PCR扩增出约300bp的兔BK通道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扩增的序列与已发布的新西兰大白兔骨骼肌BK通道的序列完全一致.在E.coli DH5α成功地表达Mr约为37000GST-β亚基融合蛋白.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证明,针对GST-β亚基融合蛋白的抗血清,不仅可特异性地识别GST-β,也可识别源于兔组织的β蛋白.抗血清的高滴度达1:128000.结论:克隆了编码兔BK通道β亚基胞内段的基因,并成功地获得可特异性识别新西兰大白兔BK通道β亚基的高滴度抗血清,为BK通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者:王亚蓉;魏经国;孙强;马克军;张孝勇;张艳霞;韩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短发夹RNA对人端粒酶催化亚基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短发夹RNA(shRNAs)对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编码针对hTERT的shRNA的寡聚核苷酸克隆入哺乳细胞shRNA表达载体pUC18U6形成pUC18U6ht,然后以脂质体法转染人HepG2细胞.被pUC18U6和表达抗绿色荧光蛋白shRNA的pUC18U6GFPsir转染的HepG2细胞作为对照.转染细胞的hTERTmRNA以实时定量RT-PCR定量测定.结果:与对照相比,shRNA可使hTERTmRNA的水平降低49%(P<0.05).结论:shRNAs抑制了hTERT的表达.

    作者:郭颖;宋天保;吴静;赵艳;李歧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人端粒酶催化亚基基因启动子调控的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的核心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检测其在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方法:提取人HeLa细胞的基因组,利用PCR技术克隆hTERT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将其插入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经SacⅠ和Hind Ⅲ酶切和PCR鉴定后,转染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观察两种细胞中荧光素酶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hTERT基因的启动子调控的表达载体在肿瘤细胞中呈高效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极低.结论:hTERT基因的启动子具有肿瘤特异性,有可能解决肿瘤基因治疗中的靶向性问题.

    作者:韩明鲲;张惠中;成诗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全合成人源单骨架抗体库的构建及初步筛选

    全套抗体库为制备抗任意抗原的人源抗体提供了来源,且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价值.因此,构建高质量的抗体库一直是抗体工程研究的热点.全合成抗体库技术以其可控性、可操作性强,组成成分明确,设计灵活并能满足高通量筛选的要求等特点,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1].随着对抗体结构和功能认识的深人,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蛋白质工程手段进行优化设计,来提高抗体库中抗体分子的表达能力和稳定性,通过提高抗体库中功能性抗体的比例,从而有效地提高抗体库的质量.

    作者:王尚资;尹长城;林正红;王祥斌;刘晶;管华诗;黄华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抗人CD38单克隆抗体抗原识别表位的初步研究

    目的:确定抗人CD38分子单克隆抗体(mAb)1C6识别的抗原表位所在区域.方法:分别构建缺失人CD38不同表位的重组质粒,用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蛋白电泳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1C6不能识别缺失第220~241位氨基酸的D4片段,而对其他的缺失突变体均可识别.结论:mAb 1C6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位于CD38分子胞外段第220~241位氨基酸.

    作者:温新宇;胡美茹;黎燕;戚中田;沈倍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用定点整合系统表达抗基孔肯亚病毒人-鼠嵌合抗体的研究

    目的:构建含有FRT序列的CHO/dhfr-工程细胞株,并在此细胞株中用定点整合系统表达抗基孔肯亚病毒人-鼠嵌合抗体.方法:首先克隆FRT序列与HBsAg的融合基因FRT-HBsAg,然后将FRT-HBsAg亚克隆到pCI-neo的MCS中,构建表达载体pCI-FRT-HBsAg.以此载体转染CHO/dhfr-细胞,用1g/L的G418筛选抗性克隆.检测抗性克隆HBsAg的表达,筛选表达量高的克隆作为宿主细胞株,命名为CHO/dhfr-FRT+.将表达质粒pA-FRT HFLF和pOG44以1:9的质量比混合,取2μg转染CHO/dhfr-FRT+.转染48h后,换选择培养基(撤掉H、T)用96孔板进行克隆化,2wk后对长成的单克隆进行检测.筛选正确整合到CHO/dhfr-FRT+细胞中FRT位点的克隆,并不断提高MTX的浓度,进一步筛选表达量更高的克隆.在MTX的浓度为2×10-7mol/L时,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其后的表达量为5mg/L.对此细胞株扩大培养后,收集上清并纯化,以纯化的嵌合抗体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和抗原结合活性的检测.结果:构建了高转录活性位点整合FRT序列的CHO/dhfr-细胞株,并在此细胞株中表达抗基孔肯亚病毒人-鼠嵌合抗体,表达量为5mg/L.结论:构建了含有FRT序列的CHO/dhfr-工程细胞株,并在此细胞株中用定点整合系统表达抗基孔肯亚病毒人-鼠嵌合抗体,为用此系统表达抗体分子和其他蛋白分子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建民;陈薇;贾秀杰;安小平;李冰;樊英茹;童贻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上IL-18Rα、β链的表达

    目的:检测培养的大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RTECs)是否表达IL-18Rα和IL-18RβmRNA.方法:以肾小管节段贴块法进行原代RTECs的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细胞的类型,用RT-PCR检测RTECs中IL-18RαmRNA及IL-18Rβ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证实,原代培养的细胞均为RTECs,并表达IL-18RαmRNA和IL-18RβmRNA.结论:在RTECs中有IL-18RαmRNA和IL-18RβmRNA的表达,为探讨IL-18R在肾间质纤维化中提供了实验依据的作用.

    作者:杜胜华;刘华锋;唐德燊;陈孝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主管: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主办: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