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眶炎性假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周娟

关键词:眼眶炎性假瘤, 临床, 真性肿瘤, 文献复习, 恶性肿瘤, 易误诊, 病理学
摘要:眼眶炎性假瘤是眼眶的非真性肿瘤,临床上较为常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本文对我院1981~1999年间15例眼眶炎性假瘤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X线及病理学特点.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孕引产妇女分两组行单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入和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引产,观察临产发动时间、胎盘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生殖道损伤情况.结果: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比单用利凡诺在上述指标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安全、有效、痛苦小、损伤小.

    作者:李晓琴;李玉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潘生丁乳膏经超声波导入治疗扁平疣60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0年5月应用我院配制的5%潘生丁乳膏(双嘧达莫5g,羊毛脂2g,雪花膏93g)经超声波导入治疗面部扁平疣,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梅;张小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42例肺结核死因与年龄的相关分析

    为降低肺结核病的病死率,笔者分析了我院近8年来死亡的42例肺结核病例的临床资料,发现死亡原因与年龄之间存在一定关系.1 一般资料资料全来源于我院住院病例,对死亡病例逐一查阅住院病历并登记分析,42例均符合肺对核诊断标准.其中男33例,女9例.平均年龄53岁,小3岁,大78岁.

    作者:吴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乳糜胸的处理

    乳糜胸是指胸导管破裂,其内的液体漏出聚集在胸膜腔[1].其特征是液体中富含甘油三脂和乳糜微粒[2].乳糜胸导致乳糜丢失可引起循环、呼吸、代谢和免疫功能异常,是威胁生命的严重病理状态.其治疗方法尤其是保守治疗的好处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尚存在较大的争议[3].

    作者:詹福生;卞进明;廖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181例241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的发生、表现并进行分析.结果:角膜混浊121眼,虹膜损伤15眼,后囊损伤5眼,虹膜脱出4眼,虹膜睫状体炎4眼.结论: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病例的选择、技术操作有关.

    作者:叶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本组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全面尿动力学检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根据其结果作出相应手术治疗,并对术后效果作出相应评价和分析.结果:尿动力学检查39例诊为膀胱出口梗阻(BOO),其中21例伴逼尿肌不稳定(DI),严重低顺应性膀胱8例,高顺应性膀胱3例.平均大尿流率(5.95±2.3)ml/s,大逼尿肌压(74.2±40.3)cmH2O,膀胱容量(285±103)ml,IPSS评分(26.8±4.7).术后有18例患者未达满意疗效,均为DI及逼尿肌活动低下DUA,经药物治疗3月后恢复.术后3月39例手术患者平均Qmax(12.3±2.5)ml/s,IPSS评分13.2±5.4(n=39).术前对手术效果预测的准确性达8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应当作为前列腺增生术前的常规检查,它对指导手术,预测手术效果及术后药物治疗、防范医疗纠纷等具有要重要意义.

    作者:傅招伦;陈善勤;赖建平;李兴斌;文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尿胰蛋白酶原-Ⅱ检测对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寻求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指标.方法:用actim尿胰蛋白酶原-Ⅱ检测试纸条,对238例急腹症患者进行尿胰蛋白酶原-Ⅱ的检测.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89例中86例阳性,敏感度为97%,非急性胰腺炎组149例,仅11例阳性.其特异性为93%,阳性预测值为56%,阴性预测值98%.结论:尿胰蛋白酶原-Ⅱ检测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等特点,可作为急性胰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良好指标.

    作者:邓明明;唐川康;王宗琼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卡孕栓用于绝经妇女IUD取器86例观察

    绝经妇女卵巢功能衰退,生殖器官出现萎缩,宫颈组织坚硬,宫颈扩张困难,绝育环(IUD)嵌顿、断裂于宫内,使IUD取出困难,易发生取器损伤.我院1998年12月至2002年6月接收院外常规取器失败86例,采用卡孕栓扩宫后,在B超观察下取器,均顺利取出,收到满意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沈藻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作为一种抗孕激素类药物,自1980年首次合成并应用于临床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不断的挖掘和深化.目前RU486已成为终止早期妊娠的主要药物,还被用于避孕、引产以及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恶性肿瘤、脑膜瘤、胶质瘤、前列腺癌等疾病的治疗.本文就RU486治疗妇科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丹青;徐克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腹腔干、肝总动脉特殊变异1例

    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见腹腔干、肝总动脉有特殊变异,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开荣;杨朝鲜;先雄斌;戴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乌拉地尔静脉注射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静脉注射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2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静脉注射乌拉地尔25mg(5min内)、随后以100~200μg/min静滴维持,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结果:用药后5min血压明显下降,30min达到高峰并维持稳定,有效率100%,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降压效果确切,副作用少,不影响心率.

    作者:何江;杜一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抗敏口服液治疗慢性荨麻疹

    目的:对抗敏口服液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评定.方法: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用抗敏口服液、对照组用肤痒冲剂.结果:试验组临床治愈率33.3%,显效率60%,有效率83.3%;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敏口服液治疗荨麻疹有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夏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食道内支架安置术的临床护理

    食道癌晚期患者,因晚期病变或放疗后狭窄,致使病人进食困难,营养缺乏,全身衰竭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年10月10日我院开展了食道内支架安置术,成功地将内支架放置在食道狭窄部位,使狭窄的食道扩张,术后能正常进食,有效地解决了病人进食困难的难题,延长了病人的生命,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我科所行食道内支架安置术病人的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谭燕琼;韩兴平;谭道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近年来,随着角膜缘干细胞理论的建立及眼表面重建术的临床应用,我们在翼状胬肉根治性切除基础上,采用患眼健侧带结膜的自体角膜干细胞,而且有效阻止异常结膜源性组织增生,防止胬肉复发,达到治疗目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宁;钟碧琼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眼眶炎性假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眼眶炎性假瘤是眼眶的非真性肿瘤,临床上较为常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本文对我院1981~1999年间15例眼眶炎性假瘤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X线及病理学特点.

    作者:周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经尿道列腺气化切除110例体会

    我科自1999年10月~2002年2月,应用经尿道气化切除术(T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11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10例,年龄49~83岁,平均74.4岁,病程3月~20年,均有尿频、夜尿增多或排尿困难等梗阻症状.术前B超测重30~120g,平均50g.残余尿(RU)60~900ml,平均300ml.合并慢支炎肺气肿23例(20.9%),冠心病16例(14.5%),糖尿病8例(7.22%),腹股沟直疝5例(5.45%).其中尿潴留18例(16.2).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平分(IPSS)为20~37分,平均31.6,生活质量评分(QOL)4~7分,平均5.5分.

    作者:梁尚游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例唇裂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唇裂修补术的整体护理

    唇裂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但唇裂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者少有报道.我科于2000年4月25日收治了1例唇裂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经我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唇裂整复术的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静言;刘木蓉;陈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5例肠瘘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肠瘘是腹部外科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感染是导致肠瘘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死亡病人的80~90%.由于其病理特点给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带来了诸多护理问题.本文回顾我院1998年元月~2001年12月共收治的15例肠瘘患者,探讨其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莲;许祖刚;林代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的研究进展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又称日本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自1924年于日本发现流行后,虽然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发病率大大降低,但全球每年病死人数仍超过万人,致残人数约1.5万人.该病广泛分布在整个亚洲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泰国和印度等.

    作者:刘薇;余光开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神经元的凋亡在癫痫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癫痫(Epilopsy,EP)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慢性临床综合征,发作时具有多种行为或运动方面的表现,其共同特征是反复突然发生的一种脑神经元的高度同步放电所导致的暂时性脑功能失调.因此,癫痫是一种以反复的分散的发作为特征的疾病,往往是原因不明的突然发作.

    作者:杨烨;殷泽登;陈川宁;邬丽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西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