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李晓芳
目的:探讨安放宫内节育器(IUD)手术中操作失败的原因及常见操作不当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B年~2008年6年间门诊IUD安放和取出手术,操作失败的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安放和取出IUD手术平均操作失败率为4.5%,6年间安放和取出IUD手术的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小安放IUD失败率越高,而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取IUD失败率增加(P<0.05),环型IUD操作失败率高于T型IUD(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金属环、孕次低、产次低、手术类别(放环)等因素是导致节育环手术失败率上升的非手术者和非操作的影响因素,提示,安放IUD失败率高于取出IUD.结论:IUD手术中应注意操作因素和非操作因素对手术的影响,加强对易导致手术操作失败的影响因素的重视,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手术者的操作不当.
作者:崔思芳;余金明;刘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本院真菌感染及其药物敏感状态.方法:收集医院住院患者376例次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及真菌分离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近年来医院真菌感染分离率呈一定的上升趋势,痰液中真菌分离出率高(86.17%),感染菌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67.8%),热带念珠菌居第二位(14.9%).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高,分别为93.0%和96.0%;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8.2%和34.3%.结论:本院真菌感染率及真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重视二个问题: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减少继发性真菌感染;合理、慎重地选择抗真菌感染药物,减小药物对菌株的选择压力,从而减小其耐药性产生.
作者:戴国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肩难产是产科的急诊之一,其发生难以预测,但是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对母婴及其家庭,以及产科医师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肩难产目前尚无一致的明确定义和处理指南,其发生率为0.2%~3%[1].本文就肩难产的高危因素及预防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肩难产的认识,减少肩难产所致的母婴多种并发症.
作者:王志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血液检验的终目的是保证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必须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1].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试验前、试验中和试验后3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而试验前质量控制是安全输血的关键点.正确、规范化地采集和处理血液标本,是试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作者:郑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对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留取患者24小时尿液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同时测定光抑素C、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的浓度,并按Ccr测量值的大小将患者分为4组.将各组生化指标比较.结果:Ccr≥80组各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ys C和β2-MG已有增高倾向,而Ccr<80各组生化指标均不同程度增高,尤其是血清Cys C和β2-MG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Cys C是目前肾小球滤过率变化为理想的标志物,Cys C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检验结果可靠,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Cys C在多个疾病领城得到应用,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50例结肠造口患者从心理方面、疾病常识、术前术后、康复期等阶段实施健康教育和指导.结果:50例患者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后,除2例对造口袋粘胶过敏致造口周围皮炎、3例在早期因裁剪洞口大小不合适,造口排泄物外溢刺激致皮肤损伤外,其余患者均能独立或在家属协助下完成造口护理.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结肠造口患者的认知能力,减少焦虑,改变惠者不良心态,有利于患者尽早掌握造口护理方法,促使其早日返回社会.
作者:吴艳丽;田昌英;夷凤梅;张润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良、恶性腹水表达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25)的差别,以提高对肿瘤诊断与病性判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恶性腹水患者58例、良性腹水患者63例,收集血清腹水为检测标本,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ECLIA)检测CEA、CA125.结果:恶性腹水组腹水CEA、CA125均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P<0.01),恶性腹水组血清CEA显著高于良性腹水组(P<0.05).联合检测CEA和CA125可提高恶性腹水的检出敏感性.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和腹水中CEA和CA125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腹水,并可提高恶性腹水的检出率.
作者:焦鑫;何思春;孙昌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相关因素,并收集资料完整的22例做治疗前后的对比.结果:84例患儿中有73.8%存在鼻咽或口咽部病变,另有继发于感冒占8.33%,伴有先天性听力障碍占3.65%,另原因不明占总14.29%,鼓膜穿刺并置管同时切除增殖体病变后,听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反复发作的SOM患儿应行鼓膜置管,保留6个月以上,同时鼻咽和口咽部伴发病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积极处理相关疾病.
作者:刘振武;黄安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两种给药途径治疗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经济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6例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静脉滴注,B组给予头孢地尼口服,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小成本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B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采用口服头孢地尼,安全,有效且经济.
作者:柏凌云;张玉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执行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知识问卷并对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执行情况现场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知识平均知晓率74%,知晓率高为护士85.74%,其次为医生70.21%,医技人员低48.89%;标准预防平均执行率为53.70%,护士62.35%,医生为47.12%,医技人员为13.89%;不同科室标准预防执行率:内科56.44%、外科53.85%、妇产科60.71%、医技科室13.89%.结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意识薄弱,执行能力有待提高.医院应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标准预防知识培训,不断强化防护意识,加大督导力度,把标准预防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
作者:陈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病毒性脑炎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5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急性期各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1β即显著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恢复期血清中IL-1β降至正常,而重型患儿脑脊液中的IL-1β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IL-1β参与了病毒性病理生理过程,其含量的测定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涂建华;张传英;赵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肾移植术前肾活体供体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源CT对27例受检者进行双肾区及尿路的对比剂动态扫描,采集肾动脉期、静脉期及排泄期的影像数据,进行MPR、MIP及VR等后处理,评估肾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变异,肾实质及上尿路的形态及功能.结果:双源CT血管成像清晰显示肾血管、肾实质及上尿路影像.27例受检者中,22例双肾动脉均为单支,5例发生变异(异住动脉1例,副肾动脉2例,副肾动脉与肾动脉早期分支并存2例);肾动脉狭窄2例;23例双肾静脉为单支,4例变异(右肾双支静脉伴左副肾静脉合并左肾静脉走行异常1例,双肾副肾静脉1例,右副肾静脉2例);22例肾实质正常,左肾萎缩2例,小囊肿2例,肌脂瘤1例;25例尿路显影正常,2例左输尿管未显影.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以其快速高分辨成像的优势以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为肾移植手术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高燕;白林;白顺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阑尾炎为外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断一般不难,但因解剖异常,阑尾位于肝下肠系膜内的病例较少见,临床诊断治疗带来困难,我们在临床上遇到1例,报道如下:
作者:潘显龙;高必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法检测7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IL-4、IL-8水平,同时设70例正常对照.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IL-4、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11.31,7.71,均P<0.01),IL-4与IL-8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血清高IL-4、IL-8水平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林向阳;李亚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在应激性高血糖以及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在伯乐BIO-RAD D-10糖化血红蛋白系统上使用高压液相层析法(HPIE)对我院住院患者中测得高血糖者以及糖尿病患者进行HbAlc测定,并追踪血糖状态终诊断,对于HbAlc低于正常者加测多时间段血糖,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高血糖者HbAlc9.85±1.22%,应激性高血糖者HbAlc7.64±1.25%,糖尿病低血糖者HbAlc3.56±1.11%.经t检验,应激性高血糖者与糖尿病高血糖HbAlc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bAlc可以作为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高血糖鉴别诊断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推广应用.HbAlc检测有利于发现夜间及无症状低血糖,有利于监测和诊断糖尿病持续、稳定、安全达标.
作者:王健;李晓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科5例人造血管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并做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1例血栓形成行取栓术后并发感染失败,4例功能良好.结论:正确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方法,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预防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可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何小花;文远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ICU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6月~2009年1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ICU进行的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组)28例以及同期进行的传统气管切开术(传统组)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下置管成功.PercuTwist组术前血小板低值22×109/L;手术时间平均为(7.2±1.6)min;出现并发症2例次.传统组术前血小板低值54×109/L;手术时间平均为(31.55±5.4)min;出现并发症12例次.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管后壁损伤相关并发症.PercuTwist组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01和P<0.01).结论:对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及肺部感染而需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首选Per-cuTwist;熟练掌握避免气管后壁损伤的手法及技巧,ICU患者采用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军建;高宇;夏文刚;任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的原因.方法:用高灵敏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61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进行定量测定,同时用荧光定量PCR对血清HBV-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61例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血清HBsAg未检出有8例,在0.05ng/ml~0.1ng/ml有27例,0.1ng/ml~0.5ng/ml有21例,0.5ng/ml~10ng/ml有5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水平大多数低于103copies/ml.结论: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的原因主要是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严重抑制.
作者:杨朝国;张玲英;许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前列腺摘除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PCEA组和对照组.PCEA组术毕经硬膜外导管接PCA泵(内含0.2%罗哌卡因130ml+芬太尼0.5mg~0.7mg+氟哌啶醇5mg+阿托品1mg)以2ml/h持续输注.对照组视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次肌注哌替啶50~75mg,间隔4~6h.结果:两组病人比较术后镇痛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比较发生膀胱痉挛例数及总次数,术后膀胱冲洗液总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EA在前列腺术后的应用中既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又能缓解膀胱痉挛、减少出血量及术后膀胱冲洗液的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张仕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化工原理>是药物制剂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但是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常感觉有一定的难度.笔者结合药物制剂专业特点,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慈志敏;付超美;蒋淼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