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武;黄安源
目的:研究中药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根及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lladex LH-20、反相常压ODS-A以及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Ⅱ)、阿魏酸(Ⅲ)、咖啡酸二十四酯(Ⅳ)、胡萝卜苷(Ⅴ)、griffonilide(Ⅵ)、果糖(Ⅶ)正丁基-α-D-呋喃型果糖苷(Ⅷ)和正丁基-β-D-呋喃型果糖苷(Ⅸ)、(Z)-6α-(β-D-glucosyloxy)-4α-hydroxy-2-cyclohexene-△1,α-ace-tonitrile(Ⅹ)、ehretiosideB(Ⅺ).结论: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也是首次从天葵子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叶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探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MRI表现,评价MRI检查的诊断价值.隐匿性骨折以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多见.MRI能敏感显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及合并的其他表现,对于疑为隐匿性骨折的病例应列为首选检查.
作者:张其林;金斌;王智清;张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血液检验的终目的是保证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必须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1].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试验前、试验中和试验后3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而试验前质量控制是安全输血的关键点.正确、规范化地采集和处理血液标本,是试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作者:郑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75例(78眼)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正确设置超声乳化仪参数、保证充分的灌、流液量和有效灌吸等配合.结果:7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维持前房深度稳定,均无切口热烧伤,手术疗效良好.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特别是超声乳化仪使用的准确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莉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我国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是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局部伤口清创与换药、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等进行综合治疗.内科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局部伤口清创与换药包括胰岛素联合其他药物外用、碘伏浸浴、局部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金因肽)联合山莨菪碱(654-2)、蜂胶换药、生肌象皮膏外敷、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外敷;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血管旁路转流术、动脉内膜剥脱术、截肢术、下肢静脉动脉化、交感神经节切除术;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还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臭氧(O3)气浴.
作者:李京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在我院的流行病学情况及规范化诊断.方法:通过对我院近5年来确诊和,或疑诊为DVT、PE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发病率、死亡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住院DVT和PE发病率呈上升趋势,DVT的总发病率为0.66‰,疑似PE的总发病率为0.1‰,其中疑似PE患者死亡率为100%.结论:PE和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骨折、创伤、偏瘫、活动性肿瘤是DVT和PE主要的危险因素,通过对重点高危人群制订相应诊治措施以期降低相关临床急性事件的发生.
作者:叶雪英;李若愚;刘剑萍;张雪飞;肖署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科5例人造血管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并做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1例血栓形成行取栓术后并发感染失败,4例功能良好.结论:正确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方法,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预防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可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何小花;文远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前S1抗原、HBeAg与HBV-DN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和荧光PCR检测194例临床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HBeAg和HBV-DNA.结果:HBeAg与HBV-DNA的一致率为79.38%,前S1抗原与HBV-DNA、HBeAg的一致率分别为74.74%和73.71%.结论:前S1抗原和HBeAg均较好地反映HBV的存在与复制.联合检测前S1抗原和HBeAg可减少因HBV基因变异导致的抗原阴性而产生的临床诊断错误.
作者:郭洪君;许大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包皮环扎术并发症的处置办法,以便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CBV包皮除去环行包皮环扎术520例,总结早期开展包皮环扎术的经验及对并发症进行分析处理.结果:520例均治愈,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按其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出血、感染、环扎器滑脱、环扎器过早脱落致内外板分离、创缘水肿以及环扎器延迟脱落等.结论:(1)包皮环扎术手术简单、快速、切口整齐美观,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2)通过积极处置可以减少并发症,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田维云;孙菊元;杨四文;贾其磊;殷波;林思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安放宫内节育器(IUD)手术中操作失败的原因及常见操作不当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B年~2008年6年间门诊IUD安放和取出手术,操作失败的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安放和取出IUD手术平均操作失败率为4.5%,6年间安放和取出IUD手术的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小安放IUD失败率越高,而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取IUD失败率增加(P<0.05),环型IUD操作失败率高于T型IUD(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金属环、孕次低、产次低、手术类别(放环)等因素是导致节育环手术失败率上升的非手术者和非操作的影响因素,提示,安放IUD失败率高于取出IUD.结论:IUD手术中应注意操作因素和非操作因素对手术的影响,加强对易导致手术操作失败的影响因素的重视,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手术者的操作不当.
作者:崔思芳;余金明;刘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环磷酰胺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烷化剂类的化疗药物,但由于其对机体免疫抑制作用,临床使用当中会出现出血性膀胱炎等危险情况.环磷酰胺为临床常用的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常用此药物,传统用法为口服,但近年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已经广泛使用.
作者:邓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双源CT(DSCT)与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的对比性研究,探讨DS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或已知冠状动脉疾病患者34名做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按狭窄程度分类进行相关性研究,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按AHA15分段法,34位患者CT造影共显示良好节段452段,显示优良率为91.3%.对于≥50%狭窄节段,DSCT诊断的敏感性为92.4%,特异性为97%,阴性预测值98.5%,阳性预测值85.9%.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上与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赵原;蒲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吸取儒家德育思想的智慧,实现儒家思想与高校德育思想的整合,对于高校德育建设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作者:李佩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96例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及同期传统的子宫全切除术82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术后性生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比较分别为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性生活满意度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病率少,对性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作者:孔祥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7年3月对行阴道镜检查,同时根据阴道镜图像异常处定位活检的371例患者资料.结果:根据阴道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对宫颈癌的符合率100%,对CIN诊断符合率87.10%,对宫颈湿疣的符合率100%.结论: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湿疣的早期诊断与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祖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50例结肠造口患者从心理方面、疾病常识、术前术后、康复期等阶段实施健康教育和指导.结果:50例患者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后,除2例对造口袋粘胶过敏致造口周围皮炎、3例在早期因裁剪洞口大小不合适,造口排泄物外溢刺激致皮肤损伤外,其余患者均能独立或在家属协助下完成造口护理.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结肠造口患者的认知能力,减少焦虑,改变惠者不良心态,有利于患者尽早掌握造口护理方法,促使其早日返回社会.
作者:吴艳丽;田昌英;夷凤梅;张润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索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8年收治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病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糖控制较好的51例患者中,47例抗结核治疗效果好;血糖控制不佳的5例患者全部抗结核治疗效果差.结论:积极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病的关键.
作者:杨杨;孙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校学生支气管哮喘管理和教育的方法,并分析其效果.方法:36例患支气管哮喘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就诊时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实验组除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外,进行个性化的全程健康教育管理,实施6个月后对两组的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每周发作次数、支气管哮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养成率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校支气管哮喘学生进行有效的全程健康教育能提高哮喘患者对哮喘疾病的认识,改善哮喘症状,降低发作次数,有利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作者:周菊华;李云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2009年选择32例34只眼鼻泪管阻塞患者,在局麻下,经鼻腔逆行植入永久性人工鼻泪管,术后随访3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术中31例患者均顺利植入人工鼻泪管,经3月随访观察,不流泪,冲洗泪道通畅33只眼,手术成功率96.8%.结论:该方法安全微创,疗效确切,有推广价值.
作者:何苗;刘铭;成仲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本实验室二氧化碳(CO2)酶法测定试剂盒参考值范围验证方案.方法:随机抽取240例健康人员(男女各120例)的新鲜血清.利用市售CO2测定试剂盒(酶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按CLSI C28-A2(临床实验参考值范围的定义与确认-第二版)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确认本院使用CO2测定试剂盒(酶法)参考值范围为22.4~29.4mmol/L,与厂家说明书标示值一致.结论:二氧化碳(CO2)酶法测定试剂盒厂家说明书标示参考值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
作者:陈浩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