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晶
儿科护士长是儿科护理工作的核心领导人物,儿科的医疗、护理水平和护士长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和地位.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如何作好专科护理、提高护士长的职业素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作者:徐敬芬;魏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ICU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6月~2009年1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ICU进行的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组)28例以及同期进行的传统气管切开术(传统组)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下置管成功.PercuTwist组术前血小板低值22×109/L;手术时间平均为(7.2±1.6)min;出现并发症2例次.传统组术前血小板低值54×109/L;手术时间平均为(31.55±5.4)min;出现并发症12例次.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管后壁损伤相关并发症.PercuTwist组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01和P<0.01).结论:对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及肺部感染而需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首选Per-cuTwist;熟练掌握避免气管后壁损伤的手法及技巧,ICU患者采用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军建;高宇;夏文刚;任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前列腺摘除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PCEA组和对照组.PCEA组术毕经硬膜外导管接PCA泵(内含0.2%罗哌卡因130ml+芬太尼0.5mg~0.7mg+氟哌啶醇5mg+阿托品1mg)以2ml/h持续输注.对照组视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分次肌注哌替啶50~75mg,间隔4~6h.结果:两组病人比较术后镇痛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比较发生膀胱痉挛例数及总次数,术后膀胱冲洗液总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EA在前列腺术后的应用中既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又能缓解膀胱痉挛、减少出血量及术后膀胱冲洗液的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张仕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型重型肝炎病人8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20mg/日静滴,拉米夫定口服100mg/日,两组疗程均为1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生物化学、病毒学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组TBIL、ALT、AST明显下降,TBIL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增加较对照组显著(P<0.05).(3)HBV-DNA阴转率和负荷栽量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01).(4)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90%对36.58%(P<0.001).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重型肝炎可使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有明显改善,抑制HBV复制,提高生存率.
作者:李玉龙;龚丽霞;王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双源CT(DSCT)与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的对比性研究,探讨DS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或已知冠状动脉疾病患者34名做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按狭窄程度分类进行相关性研究,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按AHA15分段法,34位患者CT造影共显示良好节段452段,显示优良率为91.3%.对于≥50%狭窄节段,DSCT诊断的敏感性为92.4%,特异性为97%,阴性预测值98.5%,阳性预测值85.9%.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上与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赵原;蒲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科5例人造血管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并做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1例血栓形成行取栓术后并发感染失败,4例功能良好.结论:正确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方法,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预防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可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何小花;文远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针对肿瘤病人的特点,将人性化护理在病房中开展,引导护士进行以人为本的护理实践,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作者:卿周明;赵利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法检测7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IL-4、IL-8水平,同时设70例正常对照.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IL-4、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11.31,7.71,均P<0.01),IL-4与IL-8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血清高IL-4、IL-8水平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林向阳;李亚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对伴有肝功能受损的5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经131碘治疗后半年,观察治疗前后的肝功变化,评价131碘治疗此类病人的效果.
作者:钟海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由双链RNA介导的基因沉默现象,可以在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发挥作用.RNAi技术作为新兴的基因阻断技术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抗病毒感染、抗肿瘤等热门领域.RNAi技术有望开辟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RNAi的作用机制及RNAi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张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1vh)的关系.方法:对256例老年(≥60岁)高血压病患者依据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组(1vh)与不伴有左室肥厚(n1vh)组,进行24h动态血压(abpm)检测.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1)1vh组与不伴有1vh组比较,24hsbp、24hpp、dsbp、nsbp、bpf、bpl、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2)lvh组以非杓型血压为主,占75%,而不伴有lvh组,以杓型血压为主,占79.41%;(3)lvh组lvmi与24hsbp、24hpp、dsbp、nsbp、sbpl正相关(r=0.477~0.795,P<0.001),与sbpf、dbpf负相关(r=-0.358,-0.289,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发生与sbp、24hpp、sbpl和bpf相关.
作者:向朝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检测本院医务人员手机细菌污染情况,分析其原因,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于2009年5月随机对本院50名医务人员手机进行细菌培养,同时进行手机使用习惯的问卷调查,了解2009年5月本院院感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手机菌落数≥500cfu/cm2占46%,菌种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其它致病菌检出,菌落数和菌种均与使用手机习惯和医院感染有联系.结论:上班时间使用手机应先洗手,使用手机外套,应定期对手机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应增强机体体质,避免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病原菌.
作者:龚红霞;叶昱;全晖;张蜀涛;马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血液检验的终目的是保证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必须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1].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试验前、试验中和试验后3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而试验前质量控制是安全输血的关键点.正确、规范化地采集和处理血液标本,是试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作者:郑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运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中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收加工、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品质评价、资源开发、药效药理与临床医疗用途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是中药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中药鉴定实习是在中药鉴定学课堂理论教学之前或课程阶段教学中,继承传统的中药经验鉴别基础上,采用取象比类的认识方法、中药现代性状鉴定方法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开设的训练课程.
作者:刘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安放宫内节育器(IUD)手术中操作失败的原因及常见操作不当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B年~2008年6年间门诊IUD安放和取出手术,操作失败的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安放和取出IUD手术平均操作失败率为4.5%,6年间安放和取出IUD手术的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小安放IUD失败率越高,而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取IUD失败率增加(P<0.05),环型IUD操作失败率高于T型IUD(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金属环、孕次低、产次低、手术类别(放环)等因素是导致节育环手术失败率上升的非手术者和非操作的影响因素,提示,安放IUD失败率高于取出IUD.结论:IUD手术中应注意操作因素和非操作因素对手术的影响,加强对易导致手术操作失败的影响因素的重视,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手术者的操作不当.
作者:崔思芳;余金明;刘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肩难产是产科的急诊之一,其发生难以预测,但是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对母婴及其家庭,以及产科医师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肩难产目前尚无一致的明确定义和处理指南,其发生率为0.2%~3%[1].本文就肩难产的高危因素及预防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肩难产的认识,减少肩难产所致的母婴多种并发症.
作者:王志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50例结肠造口患者从心理方面、疾病常识、术前术后、康复期等阶段实施健康教育和指导.结果:50例患者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后,除2例对造口袋粘胶过敏致造口周围皮炎、3例在早期因裁剪洞口大小不合适,造口排泄物外溢刺激致皮肤损伤外,其余患者均能独立或在家属协助下完成造口护理.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结肠造口患者的认知能力,减少焦虑,改变惠者不良心态,有利于患者尽早掌握造口护理方法,促使其早日返回社会.
作者:吴艳丽;田昌英;夷凤梅;张润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汉源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方法:抽样调查汉源县1994名中小学生中视力低下、龋齿、营养不良和肥胖情况.结果:视力低下率43.6%、龋患率20.8%、营养不良率12.6%和肥胖率8.3%.结论:为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和卫生部门应联合采取综合方案,特别是加强身体锻炼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
作者:丁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前S1抗原、HBeAg与HBV-DN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和荧光PCR检测194例临床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HBeAg和HBV-DNA.结果:HBeAg与HBV-DNA的一致率为79.38%,前S1抗原与HBV-DNA、HBeAg的一致率分别为74.74%和73.71%.结论:前S1抗原和HBeAg均较好地反映HBV的存在与复制.联合检测前S1抗原和HBeAg可减少因HBV基因变异导致的抗原阴性而产生的临床诊断错误.
作者:郭洪君;许大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吸取儒家德育思想的智慧,实现儒家思想与高校德育思想的整合,对于高校德育建设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作者:李佩芸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