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43例报告

陈泽;王云秀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 小型钛板, 内固定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采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整复术.结果:43例患者创口均为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38例恢复术前咬合关系.有5例术后咬合关系稍差.结论:小型钛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早期恢复张口运动,是一种较好的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及其相关性疾病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及其相关疾病.方法:对43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依次为发热20例(占46.5%)、咳嗽8例(占18.5%)、眼睑浮肿4例(占9.3%)、皮疹3例(占7.0%)、咽痛2例(占4.7%)、颈部包块2例(占4.7%)、腹痛2例(占4.7%)、跛行1例(占2.3%)、乏力1例(占2.3%).EB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9例(占44.2%),上呼吸道感染5例(占11.8%)、肺炎3例(占7.0%)、支气管炎2例(占4.7%)、颈淋巴结炎2例(占4.7%)、肠系膜淋巴结炎、胃炎、肠炎、肝脓肿、肾炎、急性良性肌炎、心肌炎、结膜炎、川畸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镜下血尿、药物性皮疹各1例(各占2.3%).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多种,临床表现多样,可侵犯身体系统多个,临床医生需对病例综合分析,适时作相关检查才能做到诊断准确及时,治疗合理有效.

    作者:孟帅;刘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医学检验、药学专业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调查分析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教育技术的革新不断推动着病理学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教育及卫生领域的改革、政策的调整,我院医学生的来源及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教学性质也由原单一的成教专科教育逐渐转为成教和普教专科兼顾,并侧重于普教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因此对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也提出挑战,并促进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思想、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不断深入.作者曾发表论文调查研究本院临床医学、临床护理专业学生及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医学检验专业是我院较为重要的专业,在省内乃至全国成人医学院校都具有影响力,近年来我院还新增了临床药学(药剂、药品营销等)专业.普教系列临床检验高职专科,临床药学高职专科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并以联合办学方式招收了部分成教临床检验专业专升本科,药学专业专升本科学生.为进一步提高不同专业病理学课程教学质量,作者对以上两个专业各层次学生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以作为制定以上专业教学大纲,确定课堂教学及实验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作者:闫新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联合苦参素胶囊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0.6克静脉滴注1个月后采用苦参素胶囊200毫克,1日3次,共用5个月,总疗程6个月,采取序贯治疗.另选择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一般保肝退黄治疗6个月作为对照.结果:两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和恢复肝能方面效果均明显(P>0.05),苦参素组HbeAg和HBVDNA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阴转率分别是38.2%、35.3%、54.4%、50%,高于对照组12.5%、7.5%、17.5%、12.5%(P<0.01),治疗组6个月时HbeAg和HBVDNA阴转率均较3个月时高(P<0.05),治疗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41.1%,除个别病人治疗初期有胃胀,胃部不适症状外,未见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确切疗效,疗程长(6个月)其疗效会更满意,且易于接受.

    作者:周锐峰;何盛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41例膝关节前叉韧带修复重建术后激进康复护理的临床报告

    目的:观察膝关节前叉韧带修复重建术后激进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激进的康复护理模式指导41例患者的术后康复,与传统康复护理模式45例相比较,观察术后两周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康复效果.结果:激进康复组关节活动度优良率95%,肌力优良率90%,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激进康复护理方法明显缩短了康复时间,具有更好的关节活动度、肌力和功能稳定性.

    作者:唐静;唐秀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不同血气分析系统间检测结果的偏倚评估

    目的:通过对同一临床实验室不同血气分析系统进行方法对比和测定结果偏倚评估,研究不同血气分析系统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或测定结果的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方法:按照EP9-A文件的要求,以Roche OMNI C血气分析仪为对比方法,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为试验方法,用患者动脉血标本对pH、PCO2、PO2三个血气分析项目进行检测,对两分析系统测定结果进行统计,求得直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标准误,在给定的医学决定水平下,计算允许误差(EA)、预期偏差(SE)以及预期偏差95%的可信限,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为标准,对本研究两台不同血气分析系统测定结果进行方法对比和偏倚评估.结果:在检测的3个项目中,除PO2的预期偏差不能被接受外,其余两项预期偏差均可被接受.结论:当实验室内同一检测项目存在两套及两套以上分析时,应对其进行方法对比和偏差评估,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蒋兴亮;邹家琼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部疾患石蜡包埋组织中的幽门螺杆菌

    目的:了解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从流行病学角度探讨胃部疾患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各80份,同时设正常对照标本80份.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其幽门螺杆菌.结果:三种病例及正常对照组其阳性率分别为:慢性胃炎组77.50%(62/80),消化性溃疡组82.50%(66/80),胃癌组62.50%(50/80),正常对照组16.25%(13/80).三病例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Hp感染很可能是胃癌发生的致瘤因子之一.

    作者:杨再国;苟兴平;罗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因子宫良性病变需子宫全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施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以及传统的经腹子宫全切术,对比术中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手术创面小,出血少,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病率低.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术优于传统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利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散发型无痛性甲状腺炎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散发型无痛性甲状腺炎(SP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门诊及内分泌科门诊2003年2月~2005年2月共诊治的56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SPT患者中51例发病前有诱因,其中以上感多见(43%).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高代谢症群不典型,其中乏力常见(84%).甲状腺轻中度肿大(98%的患者甲状腺无肿大~Ⅱ度肿大),所有患者甲状腺均无压痛、无血管杂音.TSH均小于0.35mU/L,6小时摄131I率测定均小于5%.50例患者行β-受体组滞剂治疗,6例仅临床观察.所有患者甲状腺毒症均在3月内恢复正常或出现甲减.结论:SPT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状、体征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我们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改进本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蔺原;刘翔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报道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巨核细胞异常增生、血小板数持续增多为特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2005年5月,我们从门诊病人中发现1例血小板异常增高者,经收治住院后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亚琼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高血压诊治新趋势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认为根据现有的证据,建议所有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意味着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群相同,即血压≥140/90mmHg;目标血压应在140/90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临床症状及特点与中青年高血压有显著不同,在诊断治疗老年高血压中应注重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及老年高血压特殊机制,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应该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及改善动脉弹性功能,减轻压力反射加药物治疗,控制血压达目标水平.为达到目标血压需要两种或以上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新趋势.

    作者:吴为平;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衰36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ARF的诊治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压、血清肌苷、尿素氮、出现ARF的时间、尿特种蛋白、血β-微球蛋白检查值、甘露醇的用量、药物的使用及预后.结果:死亡20例,好转16例.尿素氮每日升高4.6~11.3mmol/L者17例、肾衰管型1例.使用甘露醇250ml Q8h,速尿40~200mg/d3d以上者8例.所有患者均使用甲氰咪呱,3例使用伊曲康唑.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ARF原因众多,治疗需树立全局观念,从抗休克,避免肾毒性药物的使用,积极处理并发症,密切观察尿量,生化指标的变化等方面着手,防治并才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成勋;李贤彬;熊震;叶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分析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否具有相关性.对40例OSAS患者依是否伴发COPD分为单纯OSAS组和重叠综合征组,分别对其肺功能和睡眠呼吸多导分析资料进性分析.40例中24例为重叠综合征,其夜间与睡眠有关的低氧血症较单纯OSAS患者更为明显.

    作者:李燕舞;高蜀生;包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尼卡地平用于围手术期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及评价国产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仙立)治疗围手术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手术病人30例,当手术中血压持续超过160/95mmHg,除外麻醉深度不足、缺氧或二氧化碳蓄积等情况外,予尼卡地平注射液10ug/kg稀释后25s内静脉注入,观察给药后1min、5min、15min、30minSBP、DBP、MAP和HR变化情况和副作用.结果:给药后1分钟SBP、DBP、MAP均明显下降,5分钟下降至低点,但血压下降程度适中,15分钟后血压略有回升,但仍明显低于给药前水平.结论:国产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治疗围手术期高血压起效快、安全、有效.

    作者:刘战;达兴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43例报告

    目的:探讨运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采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整复术.结果:43例患者创口均为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38例恢复术前咬合关系.有5例术后咬合关系稍差.结论:小型钛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早期恢复张口运动,是一种较好的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作者:陈泽;王云秀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胰腺增强扫描方案优化研究

    目的:科学评估三期扫描分别在胰腺增强扫描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胰腺佳扫描方案.方法:收集40例胰腺CT平扫正常人,通过比较三期肝脏、胰腺、脾脏及胰周血管的CT增强值,评估三期扫描分别在胰腺增强扫描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胰腺实质、脾脏和胰周静脉以胰腺期强化佳.肝脏以胰腺期和门静脉期强化佳.胰周动脉于动脉期强化佳.结论:MSCT胰腺检查可常规行动脉期、胰腺期和门静脉期三期扫描.其中,胰腺期扫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春志;赵志梅;李响;李月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腹腔镜在肾囊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肾囊肿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6月~2005年12月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腔5例,后腹腔35例.结果:手术成功36例,中转开放4例,手术时间经腹腔70~165min,平均110min,经后腹腔30~135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5~8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4月.结论:腹腔镜,尤其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肾囊肿手术的主要方式.

    作者:张红宇;李强;卓晖;陈永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法对成都市七所医院共计113名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情况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结果:84.1%的手术室护士在过去18个月里发生过锐器伤,累计发生4次以上的占31.1%;61.1%的护士近期皮肤粘膜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锐器伤的发生时间主要是清洗器械和为病人输液或配药时,分别占46%、42.5%;发生锐器伤的手术类型中无HBV等相关实验室检查报告的占23.6%;锐器伤与护士的护龄及学历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职称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40.7%的护士认为上级领导对手术室锐器伤不关心;而仅有9.2%的护士在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科.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职业危害较大,应加强重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锐器伤对护士的伤害.

    作者:廖新;卓霞;廖晓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血透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提高对老年血透患者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接受MHD死亡的1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主要合并症及死亡原因.结果:心力衰竭是老年血透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感染及脑血管意外也是较常见死亡原因.结论:加强透析,改善营养状况,预防及控制感染,纠正贫血等有助于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张川波;鄢志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脐带绕颈的诊断体会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00例中晚期孕妇进行超声诊断分析.受检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常规多切面检查胎儿及附属物后,重点对胎儿颈背部纵向扫查.结果:500例中晚期孕妇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脐带绕颈120例,临床经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术后证实117例,诊断符合率97.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孕妇脐带绕颈的一种可靠方法,对临床分娩方式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琼芳;陈玉清;马多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236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病例的处理原则及措施.方法:通对23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例统计出:萎缩性胆囊炎10例、Mirizzi综合征2例;胆囊息肉22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36例,单纯性胆囊结石166例.结果:236例病人全愈.结论:正确选择术式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针对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作者:赵至成;牟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