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血透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张川波;鄢志宏

关键词:血液透析, 老年, 死亡原因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提高对老年血透患者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接受MHD死亡的1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主要合并症及死亡原因.结果:心力衰竭是老年血透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感染及脑血管意外也是较常见死亡原因.结论:加强透析,改善营养状况,预防及控制感染,纠正贫血等有助于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改善预后.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在肾囊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肾囊肿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6月~2005年12月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腔5例,后腹腔35例.结果:手术成功36例,中转开放4例,手术时间经腹腔70~165min,平均110min,经后腹腔30~135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5~8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4月.结论:腹腔镜,尤其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肾囊肿手术的主要方式.

    作者:张红宇;李强;卓晖;陈永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43例报告

    目的:探讨运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采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整复术.结果:43例患者创口均为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38例恢复术前咬合关系.有5例术后咬合关系稍差.结论:小型钛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早期恢复张口运动,是一种较好的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作者:陈泽;王云秀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散发型无痛性甲状腺炎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散发型无痛性甲状腺炎(SP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门诊及内分泌科门诊2003年2月~2005年2月共诊治的56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SPT患者中51例发病前有诱因,其中以上感多见(43%).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高代谢症群不典型,其中乏力常见(84%).甲状腺轻中度肿大(98%的患者甲状腺无肿大~Ⅱ度肿大),所有患者甲状腺均无压痛、无血管杂音.TSH均小于0.35mU/L,6小时摄131I率测定均小于5%.50例患者行β-受体组滞剂治疗,6例仅临床观察.所有患者甲状腺毒症均在3月内恢复正常或出现甲减.结论:SPT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状、体征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我们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改进本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蔺原;刘翔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B超监测宫内胎物残留清宫术的临床应用——附84例临床报告

    宫内胎物残留近年来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常需清宫手术治疗,有的甚至需要重复多次清宫.在患者子宫位置异常、子宫畸形、剖腹产后子宫、哺乳期子宫等异常和特殊情况下,常规清宫术由于不能直视操作可致子宫穿孔、清刮不净,损伤切口导致出血,过度刮宫导致宫腔粘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有一定难度的宫内胎物残留清宫术进行B超监测,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清宫,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晓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喜炎平治疗,对照组110例用利巴韦林治疗,对比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继发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喜炎平治疗能减轻病情,缩短热程,减少患儿继发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泽彬;王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脐带绕颈的诊断体会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00例中晚期孕妇进行超声诊断分析.受检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常规多切面检查胎儿及附属物后,重点对胎儿颈背部纵向扫查.结果:500例中晚期孕妇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脐带绕颈120例,临床经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术后证实117例,诊断符合率97.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孕妇脐带绕颈的一种可靠方法,对临床分娩方式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琼芳;陈玉清;马多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十味蒂达胶囊体外抗菌试验

    目的:观察十味蒂达胶囊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用四川地区收集的临床分离致病菌18株,质控菌2株,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十味蒂达胶囊对所试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十味蒂达胶囊对所试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MIC为0.001~0.004g/ml).结论:十味蒂达胶囊对所试20株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作者:李巧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尼卡地平用于围手术期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及评价国产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仙立)治疗围手术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手术病人30例,当手术中血压持续超过160/95mmHg,除外麻醉深度不足、缺氧或二氧化碳蓄积等情况外,予尼卡地平注射液10ug/kg稀释后25s内静脉注入,观察给药后1min、5min、15min、30minSBP、DBP、MAP和HR变化情况和副作用.结果:给药后1分钟SBP、DBP、MAP均明显下降,5分钟下降至低点,但血压下降程度适中,15分钟后血压略有回升,但仍明显低于给药前水平.结论:国产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治疗围手术期高血压起效快、安全、有效.

    作者:刘战;达兴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血透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提高对老年血透患者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接受MHD死亡的1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主要合并症及死亡原因.结果:心力衰竭是老年血透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感染及脑血管意外也是较常见死亡原因.结论:加强透析,改善营养状况,预防及控制感染,纠正贫血等有助于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张川波;鄢志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磁酶免疫技术检测甲状腺功能的方法学探讨

    目的:探讨磁酶免疫技术检测甲状腺功能的方法学.方法:对50例初诊甲亢患者、45例初诊甲减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的血清,同时用磁酶免疫方法和放射免疫方法进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五项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磁酶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高度相关,并与临床相符.结论:磁酶免疫法检测甲状腺功能准确可靠,与放射免疫法相当,且无放射污染,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涛;罗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优势.方法:对20例产妇分娩时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并与20例实施连续硬膜外阻滞(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比较两组产妇给药后均可达0级,但A组疗效时间及达0级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第一产程结束镇痛效果略强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A组罗哌卡因总用量明显少于B组两组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两组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均在正常范围,无组间差别.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起效快、镇痛完全,并且有硬膜外阻滞的可延续性和缩短诱导时间,同时能减少硬膜外用药量并使阻滞欠佳率降低,产妇满意度增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分娩镇痛水平,具有较大的应用前途.

    作者:何鞠颖;李守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35例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毕-Ⅰ式吻合方法改进报告

    目的:总结35例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毕-Ⅰ式吻合方法改进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004年35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毕-Ⅰ式吻合方法改进的治疗情况,达到于十二指肠无张力吻合的方法.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吻合口血供良好,无吻合口漏、出血、狭窄.结论:在保证足够胃切除基础上,将胃底充分游离利用,整形缝合成管状,胃十二指肠吻合均可获得成功.

    作者:丁辉;丁毅军;张富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联合苦参素胶囊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0.6克静脉滴注1个月后采用苦参素胶囊200毫克,1日3次,共用5个月,总疗程6个月,采取序贯治疗.另选择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一般保肝退黄治疗6个月作为对照.结果:两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和恢复肝能方面效果均明显(P>0.05),苦参素组HbeAg和HBVDNA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阴转率分别是38.2%、35.3%、54.4%、50%,高于对照组12.5%、7.5%、17.5%、12.5%(P<0.01),治疗组6个月时HbeAg和HBVDNA阴转率均较3个月时高(P<0.05),治疗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41.1%,除个别病人治疗初期有胃胀,胃部不适症状外,未见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确切疗效,疗程长(6个月)其疗效会更满意,且易于接受.

    作者:周锐峰;何盛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实习护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毕业实习是护生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时期,也是护生从学校到社会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时期.全新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交往及就业的压力,使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出现不同的心理变化.针对护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压力变化特点,选择带教时机,有的放矢,避免说教,对减轻护生的心理压力,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芝菊;赵利华;郭华;刘学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础用药相同.治疗组给予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对两组的肺功能、症状缓解时间,静脉激素用量进行评价.结果:(1)两组治疗后第7天FEV1、FEV1/FVC、PEF(大呼吸峰流速)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激素使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全身激素用量,并能改善肺功能.

    作者:邓嘉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1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病例的术式选择、手术技巧、手术效果以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160例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其中输卵管根治手术127例,输卵管保守手术32例,卵巢妊娠手术1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160例,因盆腔严重粘连中转开腹1例,手术成功率99.9%.平均手术时间28分钟(15~4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20ml(10~4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6天.术后5例发生皮下气肿,经治疗痊愈.1例发生术后绒毛盆腔内种植,行二次腹腔镜手术后痊愈.结论:腹腔镜手术对于各种类型的异位妊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异位妊娠理想的首选手术方法.

    作者:刘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并发症分析及防治

    2003年1月~2005年6月,我院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47例,外院6例,共53例.发生并发症14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3例,男,40例,女,13例,年龄20~79岁,平均41岁.其中肚骨顺行钉6例,股骨顺行钉19例,股骨逆行钉5例,r钉5例,胫骨顺行钉18例.

    作者:刘建;雷云;何文祥;吴小平;程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儿童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及其相关性疾病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及其相关疾病.方法:对43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依次为发热20例(占46.5%)、咳嗽8例(占18.5%)、眼睑浮肿4例(占9.3%)、皮疹3例(占7.0%)、咽痛2例(占4.7%)、颈部包块2例(占4.7%)、腹痛2例(占4.7%)、跛行1例(占2.3%)、乏力1例(占2.3%).EB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9例(占44.2%),上呼吸道感染5例(占11.8%)、肺炎3例(占7.0%)、支气管炎2例(占4.7%)、颈淋巴结炎2例(占4.7%)、肠系膜淋巴结炎、胃炎、肠炎、肝脓肿、肾炎、急性良性肌炎、心肌炎、结膜炎、川畸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镜下血尿、药物性皮疹各1例(各占2.3%).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多种,临床表现多样,可侵犯身体系统多个,临床医生需对病例综合分析,适时作相关检查才能做到诊断准确及时,治疗合理有效.

    作者:孟帅;刘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医学检验、药学专业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调查分析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教育技术的革新不断推动着病理学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教育及卫生领域的改革、政策的调整,我院医学生的来源及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教学性质也由原单一的成教专科教育逐渐转为成教和普教专科兼顾,并侧重于普教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因此对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也提出挑战,并促进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思想、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不断深入.作者曾发表论文调查研究本院临床医学、临床护理专业学生及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医学检验专业是我院较为重要的专业,在省内乃至全国成人医学院校都具有影响力,近年来我院还新增了临床药学(药剂、药品营销等)专业.普教系列临床检验高职专科,临床药学高职专科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并以联合办学方式招收了部分成教临床检验专业专升本科,药学专业专升本科学生.为进一步提高不同专业病理学课程教学质量,作者对以上两个专业各层次学生病理学课程教学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以作为制定以上专业教学大纲,确定课堂教学及实验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作者:闫新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报道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巨核细胞异常增生、血小板数持续增多为特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2005年5月,我们从门诊病人中发现1例血小板异常增高者,经收治住院后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亚琼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